法律服务人员惠民意见
❶ 对行政法的惠民理念
对行政法的惠民理念
摘 要 行政法基本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行政法理念,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整个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的关键就在定义好行政的理念。
如今,在当下构建和谐中国,和谐社会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公众希望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声音越来越高。
随着行政主体们在权利方面意识的增强,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中,惠民成为最重要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惠民理念的行政观念。
关键词 行政法 理念 行政惠民
从古至今,无论是公众、政府还是学者,对于行政法理念的研究历来不缺乏。
行政法的理念也在研究变化中不断变迁: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论到控权论;当前我国业内普遍认可是平衡理论、行政法合作理念、平等以及契约等理念,但我国目前努力营造和谐的大背景下,管理行政法的思想意识是不是会因此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怎样发展?怎样调整行政法的内涵以确保其适应现阶段行政实践的要求,才能真正的做到服务行政,指导行政。
一、有关行政法理念的形成发展探索
(一)行政法的管理理念
管理行政法的理念是与管理行政法的理论同时出现的一种行政法理念。
在我国,管理理念是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行政法理念。
有人对行政法做过如此的定义:“行政法是概念上的管理方法,可以说就是对国家进行管理的法律。
在管理上,对应的那方要承担起义务,执行权力是由行政机关来完成的。
因此,双方形成了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的关系。”但是在管理行政法中,依法行政的性质会受到来自“法”的范围大小的影响。
有人还针对这一问题做过这样的描述:强制力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强迫对方服从是行政的主要特征。
但以当今的视角看来,管理行政法因为在实际运作中将行政相对方完全撇开,缺少了实体的参与,因而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法的理念和精神,从而逐渐被淡出人们的视角。
(二)行政法的控权理念
控权理念是起源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行政法理念,其发展得益于两个最有利的条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理论以及自由民主的观念。
控权理论主张:“只有那些尽量不管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每个国民都期望政府控制行政权是通过“干涉最小化”的方式来实现,这样能偶最大化的确保公民行使自由的权利。
它以控制行政权力的行使为核心,具体内容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控权理论主张用最小的权利发挥最大的效果,最小的权利是指它的功能只是发挥有限范围内的有限权利,比如保护公民的财产人身安全。
如此来抑制行政权利的滥用,也阻止了行政权对公民隐私的侵犯。
第二,控权理念认为要适当限制行使行政权利的手段和方法,这里包括行使手段的实体意义以及限制程序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抗行政权力的目的。
最后,控权理念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通过这样的准则来对自由量权进行控制,如果没有法律,就无从谈行政。
通过限制行政主题的作用范围确保另外一方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著名的行政法学家戴雪就是这种主张的支持者和积极维护者,他提出的对专横武断的权力的掌控,即是控制行政权力的.体现。
(三)行政法的平衡理念
行政法中的平衡,是要将国家、公共、个人方面的利益都统一起来,实现行政双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平衡关系。
简而言之,平衡行政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意识公平配置权利义务的立法工作:二是要在整个行政法的解释过程和适用过程中都平衡各方的利益。
由此,行政法律规范进行义务和权利的分配时,就不可以将视角限制在一个角度,而是要照顾到每个角落,不能只关注一方利益。
平衡得照顾到各方面利益的前提是相对方的积极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够正确探寻到不同主体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管理行政法、平衡以及控权等理念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并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的先进理论,但是在当下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特定背景下,作为行政主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将行政权利还给相对方,如何把更多的资源利益划分给另一方,怎样友善对待另一方等问题应当其具体你离的目标和方向指针,新的行政理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强烈呼唤,就是一种把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新的行政法理念。
(四)新兴行政法理念概要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新的行政法理论,新的行政法观点等层出不穷,不仅国外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思想,我国学术界也提出了许多诸如:合作、契约、契约平等等理念。
尽管多方没有取得一致的共识,但他们的核心思想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平等合作的意识。
平等合作理念抬高了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希望以此来实现行政的民主化,从而为它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关系模式,因为行政主体因为拥有比相对方更多资源,就不可能单纯的是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平等协商。
我国作为较早关注行政法的国家,突出行政机关的服务性质,行政机关保障义务方权利的新理念,这和当前所说的行政惠民的内涵式统一的。
所以,行政惠民理念因为对行政主体和相对方的明确划分,而相比于其他行政法理念而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相更符合,更能突出政府的民本立场,从而当仁不让的地发展为基本的行政法理念。
二、惠民理论的生成有了社会现实性条件
惠民理论的生成有其前提条件,得益于所处的社会现实条件的发展和成熟。
惠民理论在我国的提出,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行政法理念受到来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的影响,并成为其发展的源泉和理论基础。
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的管理者,在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时候需要对公民服务和放权,其工作重点不是掌舵和划桨,而是应该通过完整的有力度的整合力和回应力来建立有效的机构。
公共服务理论认同行政机关为义务方提供相关服务以及给予特殊照顾的思想,从而为给惠于民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也同时基本的行政职责;公民理论是以此为前提公民权利的外延扩大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撑,也就是说扩大了民众的权利范围,由开始的仅有的政治参与权,到后来放开的行政参与权。
其次,经过接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变迁,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乃至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行政“惠”民的观点并不是一时的发明床在,通过我国近年来在处理民生问题的时候制定的政策以及总结的教训和积累的经验而来。
中央最近发布的文件和我国高层领导人的公开发言都按时了我国政府当前“惠民政策‘的目标,这是研究行政法中行政惠民思想的条件和来源。
三、政治以及经济条件导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一)政治条件导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中国的民主发展和改革的作用下,政府职能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人们的利益得到了相关的重视。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政府由之前的”行政服务“逐渐转向“服务政府”制定和出台和很多惠民政策和措施;新的技术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道,诉求愿望变得畅通,让距离不再成为诉求的障碍,使得不在场的群众也能反映问题;转变行政工作态度和机关工作作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服务方式变得多元化;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等的措施。
这些手段,让惠民成为实际。
(二)经济条件导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设推进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权负责管理模式的整体转变,政府转变行政模式和服务方式,逐步建立起了服务型政府的新模式,细化服务的职能,转变了强权管理的现象。
市场在经济调控的基础上得以自由发挥,资源配置转向多向发展。
这种经济模式的优势在于预防了经济垄断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市场收外部市场的负面影响程度,同时保证了提升和发展经济战略化的步伐。
为了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政府逐步成为服务者,进而为行政惠民创设了基础条件。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参与市场竞争,是保证公民享有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
此外,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政府不同调控方式的全面发展。
引入了更多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行政惠民精神的建立。
四、和谐社会的发展促使行政惠民的根基牢固
构建和谐的主要目的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各类矛盾都有得以解决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行民主政治,为人民服务。
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促进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并取得喜人的成就,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思考怎样让人民继续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幸福。
目前,基本形成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模式,在这一目标的敦促下,社会冲突得以日益减少,矛盾得以缓和,民主观念和制度得以有效推行。
行政惠民的管理意思应该和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在全国积极追求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行政惠民因此发展为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其理论支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行政惠民强调建设民主社会,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积极引导行政机关及其客体主动参与,以便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妥善解决矛盾。
2.行政惠民同时也尊重民众的意愿,体现了国家尊重人民的尊严,力求通过构建政府和群众诚信的关系积极促进人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道德崇高等。
只有充满活力的社会才可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并且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3.行政惠民要求需要行政主体为民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愿望与活力社会理念不谋而合。
所以说,惠民理念促进了二者平衡,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五、权利意识形成给行政法惠民提供了思想保障
行政法惠民需要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需要分析民情,因此只有在人民的广泛积极参与行政及良好表达的前提下才能使行政主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令行政法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行政惠民离不开全体民众的积极合作与全面参与,公民精神及权利意识是人民在行政实践中积极活动良好前提,同时逐步养成的公民精神与日益普遍的权利意识,进一步促进了行政法惠民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法学研究将法律价值定位在阶级层面,压制了人们的积极参与热情,不能体现政府服务职能,也无法满足公民利益需求,因此呈现出现实弊端,迫切需要优化改革。
新时期,公民权利及意识持续强化,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越来越强烈,使得权利主体其充分意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行政法则成为彰显公民意愿的体现,切实发挥行政惠民服务的力量,成为行政惠民科学理念的形成良好基础。
六、总结
总之,行政惠民理念的形成促进了行政法的人性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一致,因此我们只有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探析,明确其形成的客观条件,并实施惠民理念的深化发展,才能真正创建良好的服务型政府,令民众利益、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并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远.公民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10(2).
[2]胡正方.行政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法制与经济.2010(14).
[3]钟发斌.行政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行政与法.2011(8).
[4]黄学贤.我国公民财产权的行政法保障及其完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3).
[5]汪地彻,陈根强.论行政主体的积极义务.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潘战雄.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执法中的体现.资治文摘(管理版).2012(1).
[7]邵铁民.论海关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2).
❷ 十项惠民政策内容
内容:
1、税费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2、职业介绍政策:是指按规定支付给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补贴。
3、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是指为参加职业培训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的专项补贴。
4、青年见习政策:是针对缺乏社会实践的青年开展的专项就业援助政策。
5、岗位援助政策:是指由政府和社区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政策。
6、岗位补贴政策:是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
7、社保补贴政策:是指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减轻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压力的政策。
8、招用失业人员补贴政策:为促进劳动者失业后再就业的政策。
9、临近退休补贴政策:为了退休人民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10、灵活就业补贴政策:为已灵活就业的人提供补贴。
法律依据
《民政部2019年十项惠民政策措施》规定 1、税费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2、职业介绍政策:是指按规定支付给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补贴。
3、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是指为参加职业培训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的专项补贴。
4、青年见习政策:是针对缺乏社会实践的青年开展的专项就业援助政策。
5、岗位援助政策:是指由政府和社区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政策。
6、岗位补贴政策:是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
7、社保补贴政策:是指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减轻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压力的政策。
8、招用失业人员补贴政策:为促进劳动者失业后再就业的政策。
9、临近退休补贴政策:为了退休人民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10、灵活就业补贴政策:为已灵活就业的人提供补贴。
❸ 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满意率为7.71%,为全市最高。与全市最低的水城县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满意度低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去年,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民意调查测评结果却很不理想,经过深入客观调查分析,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有: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司法行政知晓率、认知度不高,致使群众评价偏颇。一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县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系统、全覆盖地宣传却没有,导致群众对公检法司的职能职责混为一谈,加上平时的业务往来也使群众误认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统的总合,还有群众认为司法局就是管公、检、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等同起来,有的群众还到司法局来投诉公检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把对公检法的不满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专门的宣传手段和机制。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没有专门的刊物及其他载体,更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和相关制度,致使群众知晓率、认知度都较低,更导致群众评价随意性高。三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认知脱节。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机构都具有服务性职能,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群众却不知晓,对这些部门服务职能的认知度,不能统一到对司法行政的良好评价上来,是间接导致司法行政民意调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许多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没有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不太好,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做得不够好。一是在普法为基础和依法治理为目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却偏废了依法治理。在协调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体水平还不高,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此项工作。普法创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处于传统普法的状况,普法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差,致使群众难于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仅限于单一的行业治理或单位治理,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专项治理还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众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处实惠还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调解员补助难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调解偶有不公正、文书档案不齐备、协议履行率不很高等问题,也是群众不满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当事人中还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指定辩护中,由于补助少,被指派的律师例行义务性出庭辩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入实际调查取证做不到位致使辩护效果不佳等等,也让一些群众不满意。四是在办理公证服务中,由于公证体制机制原因、公证员奇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异、办公条件不好等因素,导致群众办证不能及时获证,办证中没有休息场地,办事环境不好等,都导致了群众不满意。五是在法律服务中,部分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诚信建设还不是特别到位,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夸大其词、私自受案,甚至还有一些冒充律师的黑律师更是作虚假承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律师声誉,也是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不满意的一个因素。六是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由于服刑人员很多都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其特殊经历,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致其就业困难、生活举步维艰。也致使一些人员不满意。
三、诸多客观因素长期制约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是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且事务繁多。37个司法所中一人编制所还有19个,一人所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依照《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调解纠纷、案件调查、走访矫正对象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现在我县各司法所普遍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就得吃闭门羹。群众找不到人,办不成事,满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专人专职。由于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多年沉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把司法所当作内设机构,把司法所人员当作乡镇人员使用,从事很多与司法工作无关的事务如行政包村、计划生育、禁烧防火、合作医疗收款等,不能专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业务成了附带和捎带。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保障难以到位。由于缺乏车辆编制和经费,致使22个司法所没有车辆,出现了处置纠纷赶赴现场不及时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不满意。四是司法行政机关待遇差,难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法庭、派出所、财政所都已是副科级机构,但司法所还是股级,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司法所当前承担着监管四种罪犯的职能职责,但却没有转警,没有赋予其相应职权,履行职能职责存在许多困难;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经常到一线处置群体性问题和化解纠纷,但却没有岗位津贴,严重挫伤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整体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素养、宣传能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为的现象出现或者少数不作为、个别乱作为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缺乏“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接近群众,不会讲群众语言,不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不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不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虽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都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的事。但由于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风不细致、态度不和蔼、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没有尽最大可能地应用司法行政资源更多地帮助办好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事。没有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四是没有做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司法行政每项职能职责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但还没有把“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变成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多。主要是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办理、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还不很多,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很多;在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和明显,在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方面还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实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还没有做到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最大化、无缝隙、全覆盖、无盲点地服务好群众。
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
一、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准确了解掌握群众之所需、之所盼,增强群众满意度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经过调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希望解决好治安突出问题,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工作、生产、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执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干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切实增强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对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社会服务更热情、更到位、更文明,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一是对普法的希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宣传,将法律规定融入法制文艺节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形式宣传,积极从传统普法模式向创新性现代化普法形式转变;二是期望人民调解更多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期望在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帮助被监管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切实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切实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上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三是群众期望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作风更加优良、履职能力更强、工作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知晓率、认知度。一是组建宣传机构,引进高素质写作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二是抓紧建设独立的门户网站、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办好简报信息、工作动态、刊物等载体。三是加强全系统人员宣传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把全系统人员都培养成宣传能手。四是大力宣传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本系统求真务实、便民利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准确把握群众满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群众满意度就是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和社会形象整体的评价,是对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对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干部职工作风是否转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让群众来评、看工作结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认识不顾群众是否满意,脱离群众思想的严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立足本职,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和热情服务,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首先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增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积极参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执法活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解答的每一次咨询、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改革的重点,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信任感、幸福感。最后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抓好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基层创建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更广泛地参与司法行政工作 ,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惠。首先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网站、宣传橱窗等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职责,增强参与、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自觉性。其次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与群众谈心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主动贴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类整理,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扩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托服务等“窗口”部门的工作,树立良好机关形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从小处着手,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来访咨询。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科室公告牌,办事流程图等方便群众来访、预约等,避免群众重复来访,节约办事成本。最后在咨询解答中,尽可能地告知群众权利义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可以利用告知书、明白卡、宣传册等,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一是强化监管和帮教,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敏感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以人为本,积极为释解人员办实事。能够实现再就业的帮助安置就业,符合低保条件的解决低保问题,不符合低保的,予以临时救济。二是全面加强普法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加快从传统普法向现代普法的转变,积极开展靶式普法、订单式普法、联合普法、文化普法、楼宇电视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加大法治县乡创建力度,管在关键点、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大人民调解法贯彻执行力度,强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解决调解员补贴,争取设立专职调解员,大力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积极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积极推进“点援制”,深入总结人民满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强法律援助义务值班解答法律咨询正常化管理,积极将疑难纠纷调解和刑事和解纳入法律援助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真正实现应援尽援。五是全面坚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六是全面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人财物支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解决好司法所人员和交通工具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解决好干部队伍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全力打造办事大厅,努力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经常地自觉从干部队伍自身找原因,群众观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是否是丧失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是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干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心理距离远了,是否做到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向群众宣传“情牵情”,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首先要教育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接近群众,会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把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再次是要认认真真为群众更多地解决具体问题、更多地办实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但要做好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最后是要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是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话说到点子上,努力解开思想疙瘩,在宣传中建立感情,在宣传中形成互信,在宣传中赢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和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程序性、实体性和时效性规定,自觉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再次是加大对不维护公平正义的人和事的处理力度,全面促进公平正义得到最广泛的维护。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能力。要最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重大决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司法行政战线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坚决杜绝“大丑恶”事件发生。五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实“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要深刻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个根本,围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转)
❹ 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因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没有从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受司法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足。
几点建议:
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实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镇乡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关设备,方便困难群众就地申请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根据特定困难群体的特定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专项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效果。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❺ 国家的惠民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惠民政策有很多,例如《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等。
法律依据:《关于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复工复产、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化解涉疫矛盾纠纷作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为困难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通过开展品牌活动,做强法律援助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深化便民服务措施,拓宽申请渠道,提高法律援助首选率;精准对接困难群众法律需求,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提高法律援助满意率。
❻ 法律顾问可以对办事处提出哪些法律意见或建议
法律顾问在企业中的作用
法律顾问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聘请律师就其在业务
方面的问题提供法律帮助而担任的特定职务。
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聘
请了常年法律顾问,
尤其是一些大企业,
但多数企业只把律师定位在
讨债和打官司即诉讼方面,
甚至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忽略了法律顾问
的作用,其实,
除了诉讼以外,一名优秀律师能为企业做的还是很多
的,而且对企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而言,法律顾问为公司企业服务的方式很多,比如:对企业
的重大经营决策方案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依据,
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可
行性论证,从而避免企业经营上的法律风险;草拟、修改、审查公司
企业的各种合同、
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事务文书;
针对某些侵害企业
合法权益的事件发表律师声明,
或针对性地发出律师函;
代理企业参
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和仲裁、行政复议,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
益;参与企业的非诉法律事务;参加企业经济项目谈判,审查或准备
谈判所需要的各类法律文件;
在企业内部进行力所能及的法制教育和
法律培训;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劳动人事工作,草拟、审查劳
动合同、保密协议,进行辞退设计等等。以下为具体操作经验
;
1
、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区别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处理
(
1
)
对企业正在违约的合同,
要在对方接受的前提下,
明确责任,
签订补充协议,以消除违约后果,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
2
)对于口头合同,要尽快采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除
书面签字盖章的原始合同外,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也是证据,万不
得已时,
也可以采取录音的方式,
以防后期产生纠纷时因无证据而败
诉。
(
3
)对于已超过诉讼时效期的债权,尽量调解结案,或者与对方
签订新的还款协议,以获取有效诉权。
(
4
)
对于快要超过诉讼时效期的债权,
要尽快起诉,
对于不能起
诉的关系客户,要用书面形式要求还款,使诉讼时效中断。
(
5
)对于其他纠纷,区别轻重缓急,选择最佳方式,一个一个地
解决,尽最大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财产损失。
2
、由点及面,开展法律顾问工作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按照常年法律顾问明确的范围内,
开展下
列工作:
(
1
)
解答法律咨询
就企业在经营方面遇到的有关法律或法律事务方面的问题提供
具体意见,方式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对于问题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
一般性的咨询,
使用口头形式。
对于所涉及事关重大的法律事务则以
提供法律意见书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法律意见。
(
2
)草拟、审查、修改各类法律事务文书,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上
述法律事务文书以合同为主,
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在签订合同时明确
双方的权利义务,
力争减少或不发生争议,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技巧问
题,
比如如果已方不会违约,
定金的数额和违约金的比例可以适当提
高;如果已方也可能违约,
定金和违约金的比例不要订的太高,以防
自己一方违约后承担的违约责任过重。
(
3
)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
意识
企业经营活动中,
时时刻刻都需要签订各类合同,
法律顾问不可
能事必亲躬,草拟、审查、修改每一份合同,尤其是那些临时商议的
补充条款、补充合同。帮助顾问单位提高业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
法律顾问的一项重要工作。
(
4
)企业发生纠纷时参与诉讼
担任顾问单位的代理人,
参与诉讼也是法律顾问的一项经常性工
作,但并非所有的纠纷均选择诉讼的方式,尤其是与企业关系较好,
又与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关系户发生矛盾的,
笔者往往建议企业选
择非诉讼解决矛盾,实践也证明,从长远角度看,这对企业发展是有
利的。但对于调解无望,案情复杂或者争议对方在外地的案件,要尽
早起诉,争取管辖权。
(
5
)协助企业人事主管部门开展工作
近些年来,
劳资关系矛盾愈演愈烈,
法律顾问的职责也应包含企
业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的草拟、审查,辞退员工的方案设计,以及员
工提起劳动仲裁、
诉讼的出庭应诉工作。
笔者的感触是一个谙熟劳动
法律规章的法律顾问,
对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保持企业团队精神和
士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❼ 十项惠民政策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
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服务的意见;
三是进一步加大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服务工作的力度;
四是研究出台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规范慈善信托信息公开行为,动员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五是推进出台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政策意见,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建设承接综合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六是全面清理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使城乡社区更好地回归服务居民的职能本位;
七是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八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九是配合修订殡葬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加强服务和监管、深化殡葬改革的政策文件,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殡葬行业的规范管理,推进殡葬移风易俗;
十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关爱保护措施,压实工作责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9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第八条 审计建议
以上问题,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有些是反复发生的,其主要原因是制度机制不完善、支出标准不健全、预算缺乏硬约束等,需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优化管理、提高绩效,推动源头治理。为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相应规范转移支付的归类标准、功能定位和规模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形成稳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健全部门间和央地间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二)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限期清偿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和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健全政策落实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更有效地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预算与规划、项目的对接,做实做细项目储备,重点做好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的统筹衔接,督促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建立健全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快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中央本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改革,切实严控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项目支出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为优化预算编制、改进项目管理、完善支出政策、落实支出责任提供依据,着力减少资源配置中的闲置浪费。压减无效低效开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地,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四)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管理。聚焦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工程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一步压实项目和资金管理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增强惠民政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基础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落实分级诊疗等政策措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❽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
总结 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 经验 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法律顾问 工作总结 ,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1
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入人心,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某街道开展多种形式普法 教育 活动,以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按照“五五”普法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年初制定了《街道依法治街和法制宣传的实施意见》,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法制宣传。
在__年的普法工作中,尝试了一些新颖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采用律师讲坛、法律咨询、橱窗、 黑板报 等形式的进行法制宣传,各社区成立法律读书角和法律服务咨询站为辖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__年普法宣传是"有声、有色、有味道"。同时,我们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我们坚持对适龄应征青年进行普法宣传,讲授“宪法”、“国防法”、“刑法”等内容,__年普法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对指导今后普法工作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法治环境。某街道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实现了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接触。
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____社区法律工作者联系卡,与弱势群体结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模式,为辖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采取以“辖区居民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您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有何建议”?的法律需求问卷调查。同时,利用社区法制宣传画廊,普及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法律知识 。
其次,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站,开展“一事一法”法律服务活动。如: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劳动争议纠纷案、家庭矛盾引发的房屋纠纷案、房屋动回迁引发的纠纷案、经济合同引发的债务纠纷案等,针对不同案例,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修竹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的马平原、范东升律师坚持做社区的义务法律顾问,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群众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认真解答;对家庭、邻里间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耐心调解,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常识。辖区居民宋玉凤和老伴是一对再婚16年的夫妻,前不久,因老伴患脑血栓住院治疗期间,宋玉凤身体不好,没能及时到医院探望,加之宋在经济上不够大方,引起老伴及子女的不满。从此,不允许宋探望老伴,家庭矛盾就此开始,并日趋加剧。宋玉凤准备起诉离婚,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细致工作,平息了老人的冲动。最后,宋玉凤同意律师的建议,放弃了起诉离婚念头,待老伴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调解。家住隆盛巷18号的低保户刘冬英,农转非,无工作,丈夫张某多年患精神病,且病情逐年加重。刘冬英已无法忍受张某的不正常行为,向张家提出离婚要求,由于涉及房屋问题,张家不同意离婚。刘冬英找到范律师,寻求法律解决,律师通过向张家人宣传法、讲解法,使张家人同意其离婚请求,并将房屋及孩子的扶养权给一并给了刘冬英。
某街道建立(____)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都配备了两至三名的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目前,各社区共举办法制讲座(4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____),调解各类矛盾纠纷(____),代理各类诉讼案件(____)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举办大型活动(____)司法所联合街道工会在中山广场开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各社区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进社区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志愿者(1____)。
群众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意见和反映:
年初司法所开展您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满意,希望法律服务进社区经常性的开展下去,以形式多样、便民、贴近百姓的形式开展下去。
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继续作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同时,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把法律服务进社区延伸到企业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2
一、推进法律服务进顾问村,为构建和谐农村作贡献。
我通过定时定点和不定时不定点相结合的方式向各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目的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顾问村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为此,我主要承担着以下几项工作任务:
一是为顾问村集体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努力促进顾问村依法管理。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招商引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扶贫开发等现代农业,必须将法律服务送到顾问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促进顾问村集体经济守法经营,依法管理;
二是为顾问村稳定搞好服务,努力解决顾问村“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差距过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乡社会发展都差距过大,过于悬殊。这个差距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现在对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视,特别是__年1月份代表提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标志,现代无论是党的系统还是系统,还是全国其他的系统都应该按照的要求重点为解决好三农做出努力。如今围绕影响顾问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征地补偿、宅基地使用、农村权益以及生产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矛盾纠纷调处的法律咨询与指导,帮助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加强对顾问村有关社会稳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顾问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常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为顾问村新农村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为顾问村法治建设搞好服务,努力推动顾问村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强对顾问村村干部、村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法制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办事、扎实开展法治村创建活动,推动顾问村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是为顾问村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搞好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进顾问村。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在顾问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法律服务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顾问村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的延伸。
例如,我就告知顾问村征地补偿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首先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县级实施并将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及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补偿期限等在乡村予以公告。其次由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公告期内,持有关证书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再次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批准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乡村公告,听取村集体和农民的意见。各项土地补偿费用的归属,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所有人所有,安置补助费则须专款专用一般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 保险 。
二、采取多种形式为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
根据顾问村的法律需求情况,鉴于以前顾问村操作程序简单,不够规范,往往引起各种矛盾,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有意见,产生很多纠纷,既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影响了顾问村的和谐稳定。为维护村集体经济合法利益和稳定,我采用了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合同、协议;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协助处理 其它 涉法案件等形式,向各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
例如,凤潭村村干部就问我,他们能否将村集体土地转承包给他人,承包期限能否为30年?集体土地转承包是可以的,但该转承包的期限不得超过从原承包日起三十年。也就是说,凤潭村先行的承包土地是始于1999年,根据土地承包法律的相关规定,土地承包期限30年,即从1999年至2029年。所以土地转承包的期限最长只能到2029年,故转承包的期限不可能为30年,最多只能为21年。再如,一村民询问其父亲投资设立的店铺,现在由他的兄弟经营,未参与经营的他能否分得该店铺的财产?我的解答为你父亲是否还健在,若健在的,则由你父亲决定给予哪一个人,因为该店铺是你父亲的个人财产。若你父亲不在了,那么该店铺属于你父亲的遗产,你们兄弟两人可以根据继承法继承,如果你母亲还在的话,你们可以各分得三分之一的财产。
我为各顾问村提供上述法律服务时,一律不收取费用,为顾问村集体及村民代理诉讼、仲裁等案件,涉及有偿服务的,由法律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协商一致,并以合同形式另行约定。通过诉讼和非诉讼途径,为村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帮助。此外,我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过程中,若发现顾问村有违法经营和不依法管理行为的,立即予以指出并督促抓好整改。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四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工作方案,保障落实专项经费,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市156个村(社区)配备21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化解基层纠纷,为进一步推动法治四会建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一)市领导高度重视。四会市市委书记袁鹏然同志、市长曾泰同志分别在20_年8月对《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欧爱民同志亲自抓工作落实,亲自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工作方案,并于20_年9月20日主持召开了四会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动员会,明确分工,落实部门责任,为我市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二)保障落实专项经费。我市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20_年四会市十项惠民实事,确定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补贴标准为每村每年10000元,其中省级财政负责50%,本级财政负责50%,我市156个村(社区)的经费为156万元,本级财政负责的78万元于20_年10月份落实到位。
(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市委办、市府办、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全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贯彻落实省有关通知精神,确保工作如期于20_年9月底前全面铺开。全市13个镇街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由分管综治领导具体负责抓工作落实,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定的基层基础。
(四)抓检查督导,强化工作落实。市司法局前后两届主要领导莫荫云同志、梁晨同志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极为重视,亲自到各镇街调研摸底实际情况,听取镇街主要领导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日常检查督促为抓手,强化工作落实,全力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司法局坚持每季度召集本市圣禾、兴会、国政、志江、君亮等五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总结好的做法,研究分析薄弱环节,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每月定期深入到各镇街、村(社区)进行检查督导,听取镇街、村(社区)及群众意见,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在基层一线取得实效。今年三月份,市司法局对我市13个镇街156个村(社区)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情况进行了半年检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发放了第一、二期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补贴。
二、创新举措,多 渠道 服务基层。
(一)协调联动,协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我市要求律师针对不同利益范围的案件要区别化解,对涉及普通群众个人利益的咨询可现场即时答复;对涉及村集体间利益,应先与当地村(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沟通,听取意见后再答复;对涉及到村委之间或镇街利益的案件,应先与当地镇街、司法所工作人员沟通,全面客观了解后才发表法律意见。我市要求法律顾问按照《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处理群体性案件(事件)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二)多种方式提供法律服务。一是由律师每月定时到村(社区)坐班,现场提供法律意见,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制作发放宣传卡片,我市共制作发放宣传卡片2800余张,律师的宣传卡片上标记有律师姓名、所属律所、办公室地址、手机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内容,方便群众联系律师寻求法律建议;三是由村(社区)工作人员登记群众咨询的问题,统一交由律师提供法律意见。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由各司法所印制“致村(居)民的一封信”,派发到每家每户,向群众宣传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形式、时间等情况,派发份数超6300份。二是采取媒体宣传,20_年5月8日通过电视台报道法律顾问日常工作,扩大村居法律顾问的影响力。三是采取平面宣传,由各镇街党制作悬挂宣传横幅不少于2条、宣传栏不少于1版。四是组织律师参与现场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意见。
三、服务基层,工作成效明显。
我市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从20_年10月至20_年6月底,法律顾问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935次,其中主要包括接受咨询1391次、审查合同75宗、调解纠纷62宗、上法制课和法律培训298次,服务对象达7429人次。律师通过进入村(社区)宣传法律,提供咨询参与调解,法律培训等专业服务,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促进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以来,驻村法律顾问介入处理多宗群体性矛盾纠纷,其中涉及有外嫁女分红、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协议纠纷等。例如,下茆镇江明村委会下辖六个村民小组将水田租给村委会,村委会又将之发包给某企业,且承包期长于与六个村小组的租期。现村小组要求拿回土地,某企业要求继续履行协议。这宗涉及群体利益与合同权益的纠纷在驻村律师龙川的介入下,最终三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合同补充协议。
一宗涉及多个村小组,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群体性案件,通过律师提供的法律意见和调解后,迅速得到化解和妥善处理,也开创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当地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解决基层群体案件的先例。
(二)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养成信法守法好习惯。驻村法律顾问为各村(社区)上法制课共251次,开展法律培训47次。除了日常律师自选主题的法制课外,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禁毒日等节日举办相关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
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向广大群众普及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广东省信访条例》等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各个村委一致的好评,各村(社区)均表示相关的普法活动,能提升村(居)民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使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这对农村的法治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规范村规民约、协议合同的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法律顾问共为村(社区)及群众出具法律意见书29份、代书32份。各村(社区)在草拟各类民事协议(主要是水田、鱼塘和林地的承包协议)和制定各类村规民约的时候通常语言不够规范,或是某些条款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为日后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埋下隐患。通过驻村法律顾问出具意见书及代书的形式,规范了协议文件,杜绝了日后的法律隐患。
他们认为,我市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大部分的挂点律师能积极参与村(社区)法律事务,为村(社区)工作出具法律意见、协助调解矛盾纠纷、大力开展法律宣传,使群众不出村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大大减少了村(社区)的矛盾纠纷,非常受群众欢迎。
四、存在问题
(一)偏远乡镇由于壮年人口几乎都打工外流城区,乡镇长期留守的是老人、 儿童 居多,因此在宣传工作及法律培训的普及面、效果等都大打折扣。
(二)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村(社区)群众还不太了解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加强管理,督促律师依照法律顾问合同履行职责,做好村(社区)与律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二)继续坚持每月到村(社区),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优化完善法律顾问工作机制。
(三)继续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使法律服务深入人心。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4
一、悬挂服务标识。各乡镇(街道)统一悬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识,各村(居)委员会统一悬挂公共法律服务室标识。
二、印制公示牌。在乡镇(街道)制作村(居)法律顾问公示栏、村(居)委员会醒目位置设置村(居)法律顾问牌,并印制法律顾问工作联系卡,标明村(居)法律顾问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随时联系。
三、建立法律顾问工作群。县级由政法委分管副书记牵头,公检法司分管副职、相关股室负责人,全县村(居)法律顾问、乡镇(街道)律师顾问全体人员组成;乡级由乡镇分管政法的副职牵头、村(居)法律顾问、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组成;村级由村(居)支部书记牵头,村居法律顾问、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村(居)委所在地学校校长组成。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确保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四、培育村(居)居法律顾问示范点。以人和、五沟营、焦庄三个五星级司法所所在乡镇和柏城、柏亭、柏苑三个办事处、以及杨庄乡为重点,高标准打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五、配齐法治副校长。全县每所学校都按照要求配备一名法治副校长,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实际需要,每年举办两次以上由全体在校师生参加的专业法律课。
六、完善工作档案资料。村(居)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签约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开展工作8个小时,搞好法律服务,完善工作日志,并及时报送开展工作的图片、资料、信息到法律顾问工作群。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5
引导语:好的成果是需要分享的,这样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励其他人共同奋斗,写好工作总结是延续成功的有效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总结 范文 ,仅供参考。 20__年即将过去,在区司法局和义桥司法所的关注和支持下,本村法律顾问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上按期完成各项法律服务和法律活动,通过法律顾问这一平台,以运用法律知识为导向,尽心尽责为村民提供服务,实现依法治村,为本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现将20_年度本村的法律顾问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 建立机制、有序推进
今年是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第二年,本村将依法治村作为村委工作的重要准则,将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首先成立了法律顾问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它三委班子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其次制定了新农村法律顾问 实施方案 和责任目标,建成村、组、户三级网络管理,实行村包组、组包户服务模式,形成了全村上下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第三抓好综治办、调解委、帮教小组等组织建设,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确保新农村法律顾问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 创新模式,活动多样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不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实现多赢的创新工作方式。本村将法律顾问工作与中心工作、信访工
作、普法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多项工作职能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主要有:
(一)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增强村民法制意识。本村利用广播、画展、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普及《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与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村民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今年2月15日本村邀请了镇司法所和镇安监办的工作人员为全村个私企业的老总和 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会主要讲解了安全生产法和消防法。通过培训使企业老总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 的自觉性,增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为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本村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56 份,开办法律讲座 7 次。通过宣传使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依法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法律顾问积极帮助本村依法规范各项管理工作,见证了 等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其次及时化解因婚姻家庭、劳务关系、交通事故、宅基地等引发的纠纷矛盾,引导村民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象杭州皇鼎五金机械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职工在正常工作中、突然离
职岗位,甚至没上班、到该月月底还向公司领导要回全月工资。可该公司对该职工在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订签了 劳动合同 手续、按合同协议该职工无条件能拿到全月工资。最后、双方通过劳动法有关法律法规和该公司对其职工双方调解后、该职工也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和行为是不符合劳动法有关法律的、也心服口服该拿自已的工资微笑地离开杭州皇鼎五金机械有限公司。例二:在今年4月份本村连片拆旧工作中、我们按照土地有关法律法规一户一宅为原则的文件精神下、本村三委干部和涉及97户拆房的紧密配合下、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把本村97户120间大小危旧老房顺利地全部拆除。圆满结束了年初制订的连片拆旧工作任务和目标。但是、事情的变化常常会出现。有几位年过80多岁的几个老年人流着眼泪一起来到我们村办公楼、说要分配住宅。在此情况下、本村法律顾问领导小组成员给这些老年人用真心、讲真情、磨破嘴巴耐心地给她们讲了我国的土地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村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本村村民过上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幸福生活。通过我们法律顾问领导小组成员用真心、耐心的调解下、终于也说服了这些老年人,也使这些老年人感动了本村法律顾问全体成员的心血和苦干。最后这些老年人满脸兴奋回家。一年来,共接受群众法律咨9次,参与调解纠6件,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落实。
通过新农村法律顾问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在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的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中法律顾问工作的一些新思路、新作法,实现法律顾问
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积极发挥法律顾问这一平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多方协调,建立起一套适合本村新农村法律顾问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把本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应有的贡献。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总结相关 文章 :
★ 律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2022最新普法年终工作总结10篇
★ 2022年律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 职业律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律师事务所工作总结5篇
★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精选范文5篇
★ 2021律师优秀工作总结参考范文【十篇】
★ 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篇
★ 信访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 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总结(5篇)
❾ 惠民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指导地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更好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
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服务的意见。指导各地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和服务,逐步将救助服务扩展到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和残疾人。
三、是进一步加大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服务工作的力度。改善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研究出台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规范慈善信托信息公开行为,动员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五、是推进出台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政策意见,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建设承接综合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六、是全面清理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使城乡社区更好地回归服务居民的职能本位。
七、是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管理。
八、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九、是配合修订殡葬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加强服务和监管、深化殡葬改革的政策文件,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十、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条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