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进学校
Ⅰ 什么是法律九进
“法律九进”是普法宣传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活动,主要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监所、进中介、进军营。
“法律九进”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是要大力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要大力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治安方面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努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
三、是要大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维权,依法诉求,自觉履行义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要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创造体现时代性,富有针对性,符合我市人民群众需要的法治文化,为推进“法治海宁”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
一、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机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1、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县的理念,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2、加强机关学法制度建设。把法律知识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学习计划,抓好落实。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大对执法水平的考核力度,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优化机关工作作风,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资料、法制信息和法律服务进乡村活动,每年定期开展针对农民群众的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对贫困弱势村民提供法律帮助。
Ⅱ 法律进校园有什么必要性(初三政治)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任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五五”普法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以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为重点,着力在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法制教育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提高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在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唐山市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着力实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目前,全市各学校青少年法制课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落实率达95%以上,规范、系统化的法制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校生受教育面达100%。同时,积极挖掘学科教学的普法因素,找准切入点,寓普法教育于日常教学之中。二是注重感性教育,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采取法院庭审旁听、法律故事大家讲、观看法制电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学生家长座谈会等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提高了青少年预防犯罪和自我保护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坚持实行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聘请优秀公安民警、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司法所所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结合社会治安、预防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以事论法、以案释法,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目前,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均聘请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和法制教育辅导员。
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采取“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致家长的信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青少年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把家长作为学校法制教育的辐射对象,印制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家长自学教材”,发放到家长手中,提高了家长的自身修养和法律知识水平,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在校外的法制教育和监督工作,增强了青少年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实践的教育作用
唐山市在普法工作中充分利用警民共建、军民共建等社会法治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大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到社会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多方联动,广泛参与,加强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紧紧抓住校外青少年普法这个难点,以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为抓手,着力于提高青少年自觉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通过法律咨询、法律热线、提供法律援助和跟踪式法律服务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校外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Ⅲ 关于法律进校园的内容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坚持“法治”理念为主导的21世纪,在全民接受普法教育的今天,法律,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各种领域,法律也必将与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们紧密联系,生生不息。
(紧接着描述下当今校园学生违法的各种现象)然而,当纯净校园里,上演着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走出校园犯下弥天大错的时候;当昔日亲密无比的同学拔刀相向的时候;当被纸醉金迷的虚荣潜移默化进而实施敲诈勒索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法,在校园的管理中却又实实在在过于稀缺、过于疏导呢?
(转折到本文的重点)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并有效地实行管理规则,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但是,要实现校园管理法治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深化法律进校园,法治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这个你可以适当分点详细描述)
第一,法治化管理的校园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趋势。(可以结合国家法治化进程与校园建设之间的联系详细叙述)
第二,是对学校自治的促进和保障。(可以从法律的特征上,诠释为什么法律对于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促进和保障的作用)
第三,校园模式的管理法治化承载了公民法治素养的传承。(这段可以这么说:公民教育是支撑民主政治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法治,必定有道德和教育的充分支持。为此,我国的公民教育就不能进行单一的法制知识教育,应当进行的是包含宪政思想,法治知识、信仰、文化和能力的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的、批判思考性的,它扎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法律基础课,而是延伸至校园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各项权益,有畅通无阻信息的公开渠道,有评论校园事宜的自由与保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更能激活创新思维,才能承载创新的使命。)
Ⅳ 法律顺口溜有哪些
1、管辖要破案,找公安,公安部门管得宽, 偷抢拐卖和诈骗,杀人放火与强奸; 要是罪犯是个官,立案就找检察院, 贪污贿赂和渎职,利用职权侵人权, 直接立案不可以,省级以上先过关; 侮辱诽谤和虐待,暴力干涉与侵占, 只要不出人命案,不去法院没人管, 侮辱诽谤别过分,危害国家有国安;
轻伤重婚遗弃案,通信住宅知识权, 伪劣商品做与卖,公安检察不立案, 只要手里有证据,去找法院也给管; 还有一些小机关,光看名字就好办, 走私犯毒找海关,危害国家有国安, 军队只管军内事,监狱只是管罪犯; 虽然分工有不同,案件牵连帮着办。
2、级别管辖:法院专职管审判,基层法院是骨干; 刑事案件大多管,无期/死刑往上传, 上院接案忙判断,不够标准往回返, 检察机关权力大,送上以后不退还; 国家安全和老外,死刑无期归中院, 一人有罪往上传,全案一起连锅端, 上院认为有必要,也可屈尊代审判; 两个高院挺清闲,不归自己不审判, 死刑复核最高管,权力下放挺混乱。
3、民事诉讼特殊时效:一伤未租寄,两年有效期;三环被污染,四年有两际;五年人寿险,二十殊可延。
4、条约优先,国际惯例;行为能力,可以定居;不动产权,所在法律;合同争议,不选则密;侵权之地,同国法律;结婚之地,法院去离;扶养关系,被扶最密;动产死地,不动之律;外法惯例,不违公益。
5、被发现,有证明,被指证,畏罪行,毁证伪证加串供,多次流窜与合伙,不讲真话身不明;公安机关来执行,县级以上开证明,通知/讯问各一日,没有问题就放行。三日上报检察院,七天之内作判断,普通最长十四天,三十七日最长限。敢于逮捕三证三期一徒刑,一批一决一执行,通知/讯问各一日,不妥释放发证明。
Ⅳ 七进院的“七进”指的是什么
七进院的“七进”指的是: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党校、进景区”这7个进。
Ⅵ “六五”普法中“法律七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律七进指的是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工作(简称“法律七进”)。
背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四川省委在作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强调“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并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进”。
(6)法律服务进学校扩展阅读:
工作进展:
在法律进机关工作中,共推荐4000多名律师担任机关法律顾问。组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人才库900多个,开展机关法制培训4400多次,参训28.6万人次。
在法律进学校工作中,推荐基层司法所所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8000多所中小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编制发放中小学普法读物130多万册。
在法律进寺庙工作中,组织州县法律服务小分队和“同心律师服务团”,省、州、县三级联动,在藏区寺庙巡回开展入寺宣讲活动200余次。
在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作中,大力推进乡村、社区普法“六个一”工程建设,设立法制辅导站600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200多个,组建法制宣传队伍6000多支,设立法制宣传栏2.63万个,培养“法律明白人”42万人,发放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200万张。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小分队2800支,开展活动 1.8万次,在街道社区、农(牧)民聚集点开展法治文艺演出9000多次,放映法制电影、播放法制广播1.4万余次。
在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工作中,开展法律巡讲、企业管理人员培训2000余场次,开展“法律体检”4000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200多份。
Ⅶ 法律顺口溜
法院专职管审判,基层法院是骨干。
刑事案件大多管,无期/死刑往上传。
上院回接案忙判答断,不够标准往回返。
检察机关权力大,送上以后不退还。
国家安全和老外,死刑无期归中院。
法制宣传在中国,既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在于使一切国家公职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养成人人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7)法律服务进学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偷录偷拍要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有三种限制:
1、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个人隐私以及个人的生活不受干扰等。
2、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采取暴力、胁迫、非法拘禁、窃听等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故意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偷录偷拍行为,也在禁止之列。
Ⅷ 深化法律进校园,服务社会发展
题目可以拟为:让法律的光辉普照校园大地 (开头简洁描述法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坚持“法治”理念为主导的21世纪,在全民接受普法教育的今天,法律,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各种领域,法律也必将与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们紧密联系,生生不息。 (紧接着描述下当今校园学生违法的各种现象)然而,当纯净校园里,上演着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走出校园犯下弥天大错的时候;当昔日亲密无比的同学拔刀相向的时候;当被纸醉金迷的虚荣潜移默化进而实施敲诈勒索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法,在校园的管理中却又实实在在过于稀缺、过于疏导呢? (转折到本文的重点)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并有效地实行管理规则,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但是,要实现校园管理法治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深化法律进校园,法治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这个你可以适当分点详细描述) (比如)第一,法治化管理的校园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趋势。(可以结合国家法治化进程与校园建设之间的联系详细叙述) 第二,是对学校自治的促进和保障。(可以从法律的特征上,诠释为什么法律对于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促进和保障的作用) 第三,校园模式的管理法治化承载了公民法治素养的传承。(这段可以这么说:公民教育是支撑民主政治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法治,必定有道德和教育的充分支持。为此,我国的公民教育就不能进行单一的法制知识教育,应当进行的是包含宪政思想,法治知识、信仰、文化和能力的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的、批判思考性的,它扎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法律基础课,而是延伸至校园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各项权益,有畅通无阻信息的公开渠道,有评论校园事宜的自由与保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更能激活创新思维,才能承载创新的使命。) 综上所述,深化法律进校园,不仅仅是被迫的过程,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法治能为学校自由、民主、有序发展提供保障,能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能够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 (可以从校园法治的作用体现续写)深化法律进校园,对现代教育的管理起到创新与保障作用。 第一,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稳步发展的基础教育。(自己展开写) 第二,合理规范学校的管理方式,改善现代教育的管理环境、秩序。(同样展开写) 第三,为提供科学教育、优质服务学生的教育平台起到法律保障。(展开) 第四,改变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开拓创新,保障现代教育科学稳步发展。(展开) 三、深化法律进校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服务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正确认识学校和学生间的法律关系。 正确把握两者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规范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实现校园学生管理的价值定位从“义务本位观”到“权利”本位观的转变,才能让学校管理者明确其该何去何从,才能维持健康的校园秩序,维护管理双方的利益,使管理在法治的框架下更有益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第二,在校园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 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民主精神。校园的管理文化建设,需要高校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在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有助于改变传统文化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管理观念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因素。只有注入法治文化的内涵,加强与法治要求相适应的高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更持久的行为保证。 第三,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正当的学生管理程序。(这个相信你比我熟悉,自己写) (结尾。。。)深化法律走近校园,必将是任重而道远的长远目标。让法律普照校园的大地,不仅仅在于一朝一夕之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校的稳步发展,现代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我们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 题外话:累死我了。。。帮你从晚上7点构思到8点20.。。。因为自己也有私事,所以不能详细抒写,自己再斟酌斟酌,祝你拿奖! .
Ⅸ “法律六进”指的是哪六进
法律六进,是中国特色的普法术语,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法律可以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的精神
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制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民议会制定。如:中国的法律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这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即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革命和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
封建社会的人治也是因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秩序,而弥补其不足。老百姓的得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仁慈。所以封建社会人治和法治是互补的关系。
Ⅹ 跪求青少年法制顺口溜
守法纪 爱生命 游戏室 不要进
录象厅 不涉足 更别沾 黄赌毒
防溺水 不玩火回 危险事 不能做
交网友答 不痴迷 陌生人 要远离
放学后 即回家 迷信事 不参加
好与坏 要分清 小公民 人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