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荣律师
『壹』 天外村的周边景点
天外村之北是龙潭湖,日军侵华时于1942年建造,库容量约36万立方米,坝长165米。原来这里是一片景色奇绝的大石坪,有剑匣石、仙人石、惠我泉等景观,并有冯玉祥先生在泰山时,为了反对日军侵华而书刻的《墨子》中的《非攻篇》。水库构成山间平湖,山色湖光,相映成趣。每当夏秋时节,水从坝上溢出,形成瀑布,令人心旷神怡,是游人休闲避暑的好地方,也是冬泳夏游的露天游泳池。
过了水库迎面而来的是东西向建岱桥,泰山林场于1964年建,取建设泰山之意。桥东头是游人进山的售票处。 在建岱桥北的溪谷内是著名的白龙池。相传此处是东海龙王的小儿子小白龙在此潜居镇山治水。这里上有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玉龙腾飞,顺着峡谷穿山越涧泻入池内。池北有巨石,层崖峻削,若圭若舟,上刻“玄圭石”。每当山洪暴发,巨石如舟在激流中飘行;而雨过天晴,它又象巨龟出池,伏岸晒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称“晾龟石”。石之东侧,山崖如削,石峡中穿,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此石与玄圭石上遍布题刻,清初史学家顾炎武曾在此考得宋人题名15首,后来又有人考得16首,大部分尚存。
白龙池历史悠久,根据宋代碑刻所记,自汉唐以来至宋,历代帝王均派重臣到这里投金龙、玉简,焚香祈雨宋代元封五年即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曾封白龙为“渊济公”,并建神龙祠一座。明代泰安知州袁枪还在此题写白龙颂歌:“白龙之潭,渊渊莫测。有祷则应,沛降甘泽。粒食生民,四境既宅。灵承神庥,永祀功德。”2000年在原址复建宋式石室渊济公祠。
民间传说,小白龙曾变成一健壮青年,到岱南田家做工。田老汉见他勤劳忠厚,就把女儿许配给他。白龙每天浇田都是遍地透,但就是听不到辘轳声。邻居们非常纳闷,就暗地窥探,只见白龙身长数丈,银鳞万点,寒光夺目,于是人们惊呼相传。小白龙见事情泄露,就告别爱妻来到白龙池居住。据说古时在此求雨求雪是很灵验的所以自汉唐以来,历代官民常在此处求雨求雪。
白龙池东有招军岭,西有飞鸦峰,前有锣鼓湾,后有黑龙潭。每年夏暮秋朝,在这里可看到黑螭白龙,神潭水府,云烟吞吐,轰雷掣电,被古人誉为“龙洞甘霖”,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由此顺谷而上就是黑龙潭。潭之北高崖耸立,绝壁环围,这就是东百丈崖。中溪之水自崖巅悬流下泻,似天河落地,直冲崖下石穴,如虎啸龙吟,溅珠迸玉,又是一番奇观,人们称它为“老龙窝”;又因瀑流好似古代士大夫的垂绅,又名“天绅泉”。长瀑下流之水,又顺峡谷直泻黑龙潭。石潭因常年溪水冲击,腹大口小,形若瓦坛,深广数丈,传说与东海龙宫相通,所以被称为“黑龙潭”。龙潭之西有西百丈崖,再往南又有南百丈崖,每年夏秋之季阴雨连绵,三条瀑流犹如玉龙从云中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是泰山十大自然景观之一。因此泰山人有谚语:“冒雨游山也不嫌,游山遇雨景更添。”2000年盛夏,《泰安日报》社某记者,在老龙窝的百丈崖上发现了众多的天然壁画:天马行空、美女出浴、鲤鱼跳龙门、猛虎出山及著名世界油画蒙娜丽莎头像等。
龙潭东南方有西溪石亭,北侧有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泰安知府事宗室玉构题联:“龙跃九霄云腾至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在东百丈崖之上,有石桥横跨西溪,是1925年军阀张培荣创建的月牙形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再加两侧置以红色箭杆铁栏,与青山绿水相映,玲珑别致。桥头两侧有石亭,遥遥相对,东为“云水”,西名“风雷”,1965年建,供游人小憩赏景。 由于桥北涧底平缓,溪水潺涓而来,骤然飞落绝涧,似银河倒流,生云化雾,气势磅礴。在大型花岗岩的崖边上,有侵入岩脉,形成几条白色的平行纹路横贯东西,如果游人冒险越过此线,定会滑下深涧而丧生,因名“阴阳界”。据传,这里就是奈河以西阴曹地府的北界。为防意外,冯玉祥先生在泰山时曾在界北设铁栏防护,后来铁栏被冲毁,今又重设护栏。
桥与栏之间是广阔的石坪,被山洪溪流冲刷得光滑平整,民国年间吴迈在此大书“洗我国耻”,巩如峰草书“还我山河”。游人多在此静坐赏景。
游客请注意,在黑龙潭的西北方是著名的扇子崖,从这里出发,沿途有1500多级石阶,行程3公里。那里的盘道都是民国年间道士梁鸿峻募化修建的,1995年迎胜村又进行了重修。 从长寿桥西头北行是无极庙,1925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封其夫人为无极真人,就在这里创建此庙,供奉无极真人。
庙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禅房组成。山门联曰:“天台岩下藏五百,须弥顶上隐三千。”院内石筑正殿三间,门额“太虚灵妙”,楹联称:“玉楼琼华高山阆苑,青琳翠水俯视昆仑。”东间前窗额称:“泰岳仙宗”,联语:“涵阴育阳,两仪之始;开天辟地,万法所宗。”西窗额“乾坤正体”,联曰:“普降甘霖,慈云垂荫;宏开觉路,宝月增辉。”正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西院为禅房院,有西屋、南屋各三间。1986年对其进行了整修;1992年再次整修后重塑神像。
庙门外有碑碣三块,记述了创建无极庙和长寿桥的经过。 再向上又见一怪峰,如同巨扇,故叫扇子崖。明代人杨博在此题书“仙人掌”。其峰峻拔奇特,丹壁如削,惊险难攀,望而生畏。元初通慧律师行全僧,曾在此筑茅屋修行。明代举人王无欲又在崖巅修建石屋读书修身,后来又在崖下建了一间茅草屋,自号“西山别业”。据考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当年进京赶考游览扇子崖受到启发 把这儿的许多景物写进了故事里。扇子崖就是铁扇公主的扇子,傲徕峰是傲徕国原址,还有魔王洞、石猴观海等1995年迎胜村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在扇子崖上修建了铁梯;在崖前创建了阁楼式茶舍和餐馆。
扇子崖之西是傲徕峰,又名芙蓉峰。因巍峨突起,有与岱顶争雄之势而名。峰虽高不过泰山主峰之半,但犀利峥嵘,傲然不向泰山低头。所以古有民谚:“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
峰之西南,绝壁之下有月亮洞,阴森可怖。内有清泉,冬春两季渗泉沿洞顶下滴,结冰为柱,似龙宫冰穴。史载,民国初有道姑在此修炼,一天道姑正在洞中盘膝打坐,忽觉身轻上浮,她自以为功成道就,天仙召唤,惊喜若狂。但抬头一看,见大虫长舌似火,虎视眈眈,道姑惊呼而逃。
洞外岩壁上有一幅天然形成的赭红色双环太阳图,直径达50厘米,在黑色花岗岩体的衬托下宛如红日高照,大自然的造化真乃神奇绝妙,让人惊叹不已。
扇子崖北有一石猴,又名“石猴观海”,是孙悟空的化身。再北是松棚和火焰山,又有牛魔王洞,这就是《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住的地方。
傲徕峰与扇子崖交接处有山口,山口后是长谷绝涧,因旧时多青桐,故命名为“青桐涧”。这里就是泰山女儿茶的原产地。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年一个少女到扇子崖采茶,遇到了歹徒,少女便顺手摘了一把青桐芽,纵身跳下悬崖,就在将要落地的时候却被一位神人搭救了。他就是威镇四方的泰山石敢当,少女和他一见钟情,结婚生子,生下了一男一女。
涧北是壶瓶崖,危岩万丈,绝壁如削,巍峨壮观;崖之上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又有一巨石宛如宝瓶,因之而名。吴承恩把这个石瓶当成了观音菩萨的宝瓶。游人站在山口,东瞻扇子崖如半壁城垣,摇摇欲坠,让人心惊目弦;西望傲徕,层叠而上与天接;北眺壶瓶崖,高耸入云,连绵数里。 在山口前有扇子崖庙,明代王无欲创建。原有石庙,名为无梁殿,祀玉皇大帝,后来坍毁。民国年间道士梁鸿峻重修,1995年迎胜村又进行了重修,并且重塑了神像。东院内有正殿三间,无梁殿与拜棚相连,供奉着元始天尊及众天神;殿前有平台,台上设石桌、石凳。
西行穿越过厅是西院,自东而西有圣贤洞、地母宫、吕祖祠、太阳庙、太阴庙,分别供奉着地母、吕祖及太阳神和泰山老母等。自庙西侧沿石阶南行下至山谷半腰,有石洞南向,清光绪二十三年即公元1897年建,里面供奉着玄武神像,题额“镇武洞”。1924年重修时又额“玄天上帝”,玄武神被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再沿阶而下是会仙庵旧址,今房基尚存,并有小石庙。跨涧而过是弄水岩,双峰崛起,涧水东流,至西百丈崖下注西溪
黑龙潭继续游览西溪,再往前走就是绿竹千竿的竹林寺景区驻地。原来是西溪古刹竹林寺的遗址,古寺不知所始,自唐之后屡经兴废;元代元贞年间法海僧重修时,文学家李谦在重修碑中曾经记述道:“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其送施者朝暮不绝。”到了明代,高丽僧满空拓建,于明末仍然很兴盛。后来,寺在大火中焚毁,于是就有了“悬云寺的故事”:原来寺内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找到了一个罕见的泰山人参娃娃,就用大锅偷偷烧煮,并下山邀请亲朋好友共同享用。临行前再三嘱咐小和尚:“千万不可给我乱掀锅,一定等我回来再看!”老和尚走后,小和尚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不知里面煮得是什么?感到十分新奇,于是揭开锅一看:原来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人参娃娃啊!小和尚再也忍不住了,拿出来就狼吞虎咽的吃掉了,又用锅里的人参汤把寺院浇了一圈。待老和尚领着客人回来后,眼看着整座寺院慢慢地升上了天,小和尚在天上隐约听到师傅的哭骂声和小狗的狂吠声。2000年在此复建唐代风格的古寺,为二进院落:前院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组成;后院为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及环廊。整个建筑占地4700平方米,依山而建,层递而上,气势恢宏。再往前是黄西河。因为此处上纳龙峪之水,又经中天门黄岘岭西侧,是西溪的上源。前面不远是黄西河大石桥,跨桥而过,在路旁有深池,因周围有马蹄的痕迹而名马蹄湾,又因有“仙人草履”之迹,所以被称为“马蹄峪”,又叫“仙趾峪”。
自马蹄峪往上转弯处有向北的大山谷,古时经常有猛虎出现,即称为大虎峪。沿着峪中野径逶蛇曲曲约行3公里就是“九女寨”。明人查志隆撰《岱史》云:“昔有九女避兵于此。”至今峰顶还存在着房基和枯井。《泰山道里记》载:“地多石英,白者如水晶,有色淡紫者莹沏五棱。《魏书》: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增崇宫殿,凿泰山之石英也。”寨峰南有石人悬立,似猪八戒捧爵饮酒,故名“八戒饮酒”。其西北为三尖山,今称“龙角山”。自山阳看双峰突兀似龙角,从山阴则见三尖之峰耸峙天表。这里峰峦峻峭,草木郁郁,山鹰盘旋,野兽出没,人迹罕至,阴森可怖。仰视峰巅,毛骨悚然,惊汗流背。山之阴便是桃花源索道站。
从马蹄峪前行是黄西河水库,1984年动工,1988年竣工,蓄水60万立方米,供中天门及岱顶用水,解决了泰山主景区吃水难的问题。水库东南有养鹿场,由此向上沿凤凰岭步游路可直达中天门。 从无极庙西北行,不久就是天胜寨遗址,这里是西汉末年震惊全国的大型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的根据地。它东临深谷,高岸陡绝,仅有天然石门可通,地势十分险要,岩壁上书刻着“寨门”二字。门内尚存柱窝及旗杆座,北崖上还有金贞佑三年即公元1215年的题刻:“公府东至大滩,寨部领人夫勾当使州,委差修完山。”西行后忽见地势开阔坦荡,这里有石台、石凳及房基等遗迹。北面有一洞,门额称“玉皇洞”,因在洞中可窥天三处,故又名“三透天”。 洞前有当年赤眉军在此留下的张旗石、柱窝、石臼等。西南山岗上是跑马场,与此相隔一深涧,赤眉军官兵曾将千日砍伐的柴草填平深涧后作为马道,一旦发生战事,所以自古至今泰山周围有“千日打柴一日烧”的谚语。玉皇庙东北有一高岗,传为点将台。台北有山坳,西有三座石洞,其一门额称“仙阳洞” 石洞都很宽阔,中间有石墙相隔,为民国年间道姑修行处。
当年赤眉军领袖樊崇为暂避官府镇压,转辗山东半岛,然后进入泰山山区,利用这里的山险地势,修栈道、设望哨、开校场、筑房宅,建立根据地,扩充壮大队伍。王莽于地皇三年即公元22年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兵十几万,东征赤眉,在今日东平县之东的无盐进行会战,官兵大败,廉丹死于乱军之中,王匡落荒而逃,20余名著名将领被杀,一万余人被歼灭,这就是著名的“无盐大捷”。赤眉军由此发展到几十万人,于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兵分两路直杀长安。途中因“人心思汉”便推举年仅15岁的牛官、泰安满庄人皇族刘盆子为帝,立年号为“建世”。所以天胜寨又叫刘盆子寨。如今傲徕峰之北的松棚一带还有刘盆子洞,俗称“牛王洞”。
从天胜寨上行,只见路北有高峰耸立,形似雄狮,因名“狮子峰”;行至峰之西南再细细观望,便又像骆驼了 所以又称“骆驼峰”;而峰巅西侧又宛如雄鸡之冠,俗称“鸡冠峰”。从寨址至鸡冠峰下,有一片片古藤罗树,每当春末夏初之时,五彩缤纷的藤罗花鲜艳夺目,香气扑鼻,招引群蜂飞舞,彩蝶盘旋,装点得山崖分外妖娆。 在这一带的路北断崖上,还有一幅天然的白蛇图,盘曲飞舞的长蛇让人顿时想起了雷峰塔下的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
再往前的路南侧有一巨石,酷似一个朝向西南方的神龟,惟妙惟肖。游人至此或围坐观赏,或抚摸玩耍,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