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0-03 13:16:58

Ⅰ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是:

1、担任法律顾问

2、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

3、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

4、主持调解纠纷、经济、劳动争议、生产经营性纠纷及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民间纠纷;5、解答法律咨询

5、代写法律事务文书;

7、协助办理公证;

8、协助司法助理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其他有关业务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理论框架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概念,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进程中可以初步定义为: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弥补市场供给不足、市场需求不畅和资源配置不均衡。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机关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需求为主要目的,而组织提供的必要服务设施、各种服务产品、各项服务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事项。

从价值层面来看,公共法律服务是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融为一体,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现代化新模式。

Ⅱ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

一、公共法律服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二、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律顾问、调解、仲裁、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三、公共法律服务应当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职能作用,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实施、服务运行、财政保障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评体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室等实体平台和热线、网络平台建设纳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建设。加强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和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配备独立的办公用房、业务场所和不少于三名的工作人员,辖区人口较多的乡镇和街道,可以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统筹建设和集中运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实现与12345政务服务、12368诉讼服务、12309检察服务等公共服务热线平台联动;

(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纳入一体化政务平台统筹建设,实现与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其他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问题专家论证、法治人才培养、法律服务志愿者招募以及仲裁、公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政府购买力度,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负责统筹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服务资源,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下列服务项目:

(一)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免费服务;

(二)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司法鉴定、法律顾问等有偿服务;

(三)具备条件的,提供仲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拓展服务。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将下列事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

(一)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经费;

(二)广场、公园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经费;

(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驻场法律服务人员补贴费用;

(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和APP等建设运营的专项经费保障。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将涉及省人民政府支持的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必要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统筹保障,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并对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落实下列补贴经费:

(一)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等人民调解补贴经费;

(二)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值班等法律援助补贴经费;

(三)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律师驻点服务等律师服务所必需的补贴经费;

(四)司法鉴定必需的工作经费。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信访部门应当针对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申诉和再审律师代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司法鉴定管理与办案衔接、律师参与信访等工作,在业务衔接、场所提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Ⅲ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干嘛的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为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根本,整合法律资源,以市公证处、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成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有:
__1、值班律师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__2、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__3、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
__4、指引申请人民调解、提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接受社市矫正等司法行政相关业务。
__5、受理对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的投诉、意见建议。
__6、收集、分析、研判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报告舆情动态。
__7、协调指导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等。_
法律服务中心为主贯彻便民、公益、专业和统一的原则。
1、便民。整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制宣传等各项司法行政职能资源,前移至法律服务中心,形成窗口集合,为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提供方便。
2、公益。中心办理、受理各项法律服务事项不收取任何费用。指引当事人办理司法鉴定、公证等有偿法律服务时,向当事人说明收费主体和收费标准,中心不代收任何费用。
3、专业。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为当事人提供涉及司法行政的法律服务业务保证准确、全面。
4、统一。规范服务窗口设置,统一受理当事人的法律服务申请,集中办理法律服务事项。
1,法治宣传类
发布动态法律资讯服务,法律法规、典型法治案例检索、咨询服务,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服务,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2,法律服务类
村(社区)法律顾问,7天*24小时在线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服务行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特定对象公证减、免费服务,遗嘱公证减、免费服务,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服务,法律援助来访咨询服务,民事、行政案件法律援助服务,代理申诉案件法律援助服务,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服务,司法鉴定免费咨询服务,司法考试考务服务。
3,矛盾纠纷调解类
普通民事纠纷调解服务,专业性纠纷调解服务。
4,特殊人群服务类
刑释人员回归接送服务,刑释人员帮教服务,刑释人员安置服务,提供远程亲情视频会见服务,狱务公开服务,后续照管服务。

Ⅳ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干嘛的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为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根本,整合法律资源,以市公证处、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成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有:
1、值班律师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2、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3、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
4、指引申请人民调解、提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接受社市矫正等司法行政相关业务。
5、受理对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的投诉、意见建议。
6、收集、分析、研判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报告舆情动态。
7、、协调指导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等。_

Ⅳ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1

公证制度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公证机构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依法治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不断推动公证体制改革。省“两办”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办发〔20xx〕35号)后,省司法厅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20xx年10月9日召开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确定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方向、任务和责任,按下湖南公证改革的“快进键”。为征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和目前从事司法行政公证工作的人员对公证改革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助推我省全面完成公证体制改革工作,20xx年7月10日至25日,湖南省司法厅在网上发布了关于公证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有8道题目。问题涉及调查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公证处年度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结果显示,共有65人参与了该问卷调查,女性占38%,男性占62%;有56%的人表示公证收入有潜力可挖,有18%的人表示公证收入有较大增长空间;47%的人表示愿意继续从事公证工作;在愿意留岗的人员中,75%的人认为转换体制,激活动力,可以提升收入水平;转岗人员里有70%的人是因为留在体制内稳定,10%的人是因为所在单位大部分同事转岗。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的反映,有如下几点建议:

1、妥善解决改制后公证处的缺员问题。设置过渡期,选择回机关的公证员可以继续在公证处服务两到三年时间,确保业务接续,培养指导新任公证员。实施公证机构托管,做得好的公证处可以托管改革后出现困难的公证处。工作力量强的公证机构可以经批准,跨区域设立办证点、分支机构或合作办公证处。加强人员交流互助,公证处主任、副主任可以选派到改革的公证处挂职,指导参与工作,新改制的公证处可以派公证员到发达地方的公证处学习、接受培养。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整合国有资产资源。公证处由行政体制转为事业体制时,对国有资产进行清点,正在使用的资产继续划归该公证处使用,公证处不需要的可以退回司法行政机关。按政策提取的'发展、福利、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基金一律划归公证处,对政策规定属于个人的,应划归公证人员个人所有。

3、改制后的公证处,实行全员聘任制。主任、副主任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从在职公证员中择优聘任。公证处的其他人员经公证处领导集体研究后,由主任聘任。

4、人事、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公证工作改革。财政和税务部门对改制及新建的公证处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以保证改制及新建的公证处能够正常运转。改为事业体制的公证处,实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其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根据公证处的收支状况、国家有关财政政策和各地的财力确定。具体办法由各级财政部门与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改为事业单位的公证处,其原定的行政编制一律收回司法行政机关。属司法行政编制的公证员,改制后不愿留在公证处工作的,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按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有关政策安排工作,符合离退休条件的可申请离退休,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离退休手续。

5、公证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并享受相应待遇。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2

公证是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功能,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益,保障民商事活动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事、经济活动依法有效进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和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公证工作。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公证暂行条例》,为我国公证制度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0xx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公证制度的目标,明确了公证改革的方向。20xx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公证法》,其中明确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法》的颁布为公证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随着公证带来的不断发展,公证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也由单一行政体制,发展到行政体制、事业体制和合作制多种形式共存,并建立了公证行业组织: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

行政体制下的公证处公证员本身是公务员,公证处的组织、人事、经济完全由司法行政机关控制,公证机构的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公证员的个人收入也与一般公务员没有差别。

事业体制公证处,包括财政全额拨款公证处、财政差额拨款公证及自收自支公证处等三种类型。在这种体制下公证员不再拥有公务员身份,公证处在组织、人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公证员收入除全额拨款类型之外也不再与公务员相同,而是与公证处业务收入密切相关。

目前,我们青海省的公证机关全部都是属于行政体制或全额拨款事业体制。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两点: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公证机关按照法律规定是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的,我们省属于经济落后省份,各地公证机关隶属于当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证收费缓解办公经费紧张的问题。二是法律对公证处的体制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公证处的管理体制各有不同。基于同样的原因,目前,我市的公证处现在全部采取的是行政管理体制,公证处完全成为了各级司法局的一个内设部门,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司法局的自留地,难以有效调动公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我市公证处隶属于各级司法局,司法局从公证机构的收入中获得大量经济利益,直接导致司法局对公证处在进行监管的时候存在缺位乏力的现象,对公证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案件进行查处时不能严格秉公办理,影响公正执法,导致公证不公,政府失信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

目前,我们国内的许多省市已经在着手进行公证机关的体制改革。基于上述的原因,我认为我市的公证处也应该立即着手进行调研,将公证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完全分开,成立人、财、物独立的一级法人,司法行政机关就只承担对公证机关的监督管理,从而改变以前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情况,充分调动公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更好的促进公证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中的应有的作用。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3

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李云涛深入太原市城南公证处进行工作调研。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太原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李云涛副厅长一行实地参观了公证处党建活动室、办证大厅、公证遗嘱中心和家事服务中心,查阅了公证案卷资料,详细了解了公证主要业务领域及办证流程,并与工作人员亲切座谈。

太原市城南公证处主任陈秀峰介绍了该处的历史沿革、党的建设、机构建设及队伍发展、公证业务拓展及便民化服务情况,并重点汇报了该处整体转制为合作制公证处试点工作筹备情况。太原市司法局张彤局长就太原市公证工作总体情况和城北、城南两家公证机构整体转制工作推进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就《民法典》颁布对公证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李云涛副厅长对太原市公证行业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服务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太原市下一步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提出要求。他指出,司法行政部门和公证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唯有改革才是出路”的思想观念,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引向纵深,争取让公证事业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赢得主动。他强调,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触及面大,社会关注度高,更加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公证管理部门要有思路、有办法,针对改制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诉求,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蹄疾步稳”。他要求,太原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制定“作战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转制工作圆满完成,向厅党委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

;

Ⅵ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建设、服务提供与促进,以及相关保障、监督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法律服务,是指为满足各类主体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设施、服务产品、服务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服务,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查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居(村)法律顾问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多元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条(基本原则)

本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促进共建共享,提升服务效能。第四条(政府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五条(部门职责)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推进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监督、管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并对有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农村、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公共法律服务相关工作。第六条(街镇、居村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为辖区内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保障。

居(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协助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相关工作。第七条(群团组织责任)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结合各自职责,做好联系、服务对象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第八条(行业协会责任)

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第九条(社会参与)

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公益法律服务。鼓励和支持其他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应当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宣传,介绍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获取渠道,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第十条(平台范围)

本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效能。第十一条(实体平台)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包括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务场所。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应当设置清晰醒目的统一标识,方便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第十二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建设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务:

(一)法治宣传教育;

(二)法律咨询服务;

(三)法律援助服务;

(四)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信息查询;

(五)其他公共法律服务。

有条件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律师远程视频会见服务。第十三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

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务:

(一)与居民、村民相关的法治宣传教育;

(二)家事、侵权、债务、相邻关系、物业管理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

(三)人民调解服务;

(四)其他公共法律服务。

区司法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在楼宇、园区等区域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场所,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

Ⅶ 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

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篇二

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学习宪法法律、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大力宣传推广,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组织开展百家网站学习党章党规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作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切实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4.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核机制,确保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任职法律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履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等制度贯彻落实。

5.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推动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命名活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三、完成好中央确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改革任务

6.认真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各级国家机关把普法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中,在做好本系统普法的同时,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加强“谁执法谁普法”经验交流,组织开展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选编,探索建立“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数据库。

7.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研究制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和规范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等特色鲜明的依法治理活动。推进法治创建指标体系和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建设。组织开展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和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先进单位评选。

四、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

8.推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把法治精神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推进建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9.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认真落实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普法办等五部门印发的《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益普法宣传工作方案》,推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落实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围绕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社会热点等,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及时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法律解读和舆论引导。

10.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利用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开展新媒体普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第十四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及获奖作品展览(播、映),开展第十一届全国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更好地运用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开展普法活动,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11.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七五”普法落实情况专题调研,找准问题,围绕增强工作实效,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需求,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

12.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基础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队伍建设,举办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分管厅(局)长培训班,建好用好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加强普法资源建设,整合全国普法信息和工作资料,丰富普法信息产品数据库,进一步推进普法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建立全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充分发挥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的作用。

13.加强对外法治宣传教育。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利用各种外交平台和主流外宣媒体,依托中国普法网英文网等,及时对外宣介我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着力增强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效性、方式方法的创新性,推动“七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篇三

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1.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推动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2.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结合“两学一做”,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和党内法规,积极参加全国普法办组织的百家网站学习党章党规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抓好农村普法载体和阵地建设,加强农村“两委”成员法治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好村“两委”成员学法活动,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4.继续开展“法律大篷车送法下乡进社区”活动。加大农民工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协调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强化企业管理层普法教育。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与企业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和公司律师制度。

二、切实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6.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动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建立菏泽市公务员学法考法平台系统,力争县(区)普遍建立网上考法系统。

7.不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建设,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命名活动的评选、申报工作。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联合市关工委完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在开学第一课、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开展灵活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三、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先进典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法治精神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推进建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与宣传部联合推出具有菏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典型做法。

9.推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法德融合”阵地建设。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等体验式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四、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10.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实施互联网+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拓展工程,继续办好菏泽市普法微信、普法微博,加强市、县(区)普法“头条号”“一点号”等普法网络矩阵集群建设,力争市、县(区)各打造1-2个媒体公益普法品牌栏目。

11.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做好第三批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命名活动的评选上报工作。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宣传街道。拓宽法治宣传渠道,利用公交车显示屏、过街天桥显示屏、公交站牌宣传栏、气象大屏幕等平台播放普法公益宣传片和普法公益广告。

12.落实法治文化惠民。设计、编印民生法律知识书籍和普法年历,开展万册法律图书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活跃群众法治文化生活,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

五、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进程

13.启动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以创建法治城市为主要载体,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等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积极争取全国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命名表彰。

14.组织开展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第三批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区)和第七批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15.指导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村居(社区)不断完善团体章程、村规民约,提高依法服务管理能力。推动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

16.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网络毒品、金融诈骗、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热点问题整治,开展好法治扶贫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17.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活动。

六、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制度和队伍建设

18.结合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工作,推动完善“法治宣传实际效果”考核细则,搞好量化评比、结果运用和责任落实。

19. 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适时出台《菏泽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建立起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20.推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抓好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普法办等五部门印发的《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益普法宣传工作方案》以及省《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推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落实公益普法社会责任。联合市电视台、菏泽日报社、大众网驻菏泽站等新闻媒体围绕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法治宣传日、社会热点等,紧扣时间节点进行公益普法宣传。

21.强化阵地保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打造一批部门有特点、行业有亮点的特色法治宣传阵地。

22.成立普法讲师团。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全省普法讲师团建设的意见,选聘优秀法律和党内法规人才充实调整普法讲师团队伍,组织讲师团成员结合工作性质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满足各行各业法律需求。

23、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热心法治宣传工作的机关人员、在校学生、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学校教师、大学生村干部等人员,强化和充实普法志愿者队伍。


热点内容
运用公共法律服务网的情况汇报 发布:2024-11-21 01:16:51 浏览:772
道德讲堂诚信ppt 发布:2024-11-21 01:10:45 浏览:212
电梯处罚条例 发布:2024-11-21 00:48:25 浏览:569
京东白条打电话说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1 00:47:34 浏览:185
打官司要贿赂法官吗 发布:2024-11-20 23:33:21 浏览:60
本佳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11-20 23:28:10 浏览:560
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发布:2024-11-20 22:31:22 浏览:203
济南企业法律顾问哪家专业 发布:2024-11-20 22:22:11 浏览:92
宾阳县司法 发布:2024-11-20 22:04:55 浏览:399
在职法律硕士jm 发布:2024-11-20 21:27:33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