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补贴款性质

法律援助补贴款性质

发布时间: 2022-10-16 00:33:53

1. 法律援助是什么性质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 法律援助金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补贴,是指法律援助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给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等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不含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具有公职身份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所属单位的费用。

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第十一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 事业单位法律援助中心有政法补贴吗

有。
法援中心是司法局二层机构,参公的话是能享受司法局1200的政法津贴的。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公章一类事业单位。法律援助中心一般设置在各级人民法院的二层机构。主要从事法律援助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属于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4. 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发放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担任辩护人的案件补贴标准

1.本辖区案件每件补贴1370元(其中直接费用6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2个工作日计770元);

2.跨县案件每件补贴1765元(其中直接费用8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2.5个工作日计965元);

3.跨市案件每件补贴2155元(其中直接费用10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3个工作日计1155元)。

(二审判阶段担任辩护人或代理人(不含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害方代理人)的案件补贴标准

1.本辖区案件每件补贴1855元(其中直接费用7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3个工作日计1155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为由通知辩护的案件,每件补贴2820元(其中直接费用7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5.5个工作日计2120元);

2.跨县案件每件补贴2350元(其中直接费用10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3.5个工作日计1350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为由通知辩护的案件,每件补贴3505元(其中直接费用10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6.5个工作日计2505元);

3.跨市案件每件补贴3225元(其中直接费用13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5个工作日计1925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为由通知辩护的案件,每件补贴4765元(其中直接费用1300元,基本劳务费用按9个工作日计3465元);

4.担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被告人辩护人又同时担任被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按上述标准支付补贴之外,每件增加补贴385元。

(三)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补贴标准

1.值班律师接受法律援助机构安排到看守所、检察院、法院等场所现场值班,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转交法律援助申请、见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法律帮助的,补贴标准按工作日计发,每个工作日补贴385元。

2.值班律师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检察人员开展重大案件讯问合法性核查工作听取值班律师意见的案件,按件计算,补贴标准执行侦查阶段担任辩护人的案件补贴标准的40%。承办单次批量通知的案件,同一值班律师当次补贴总额不超过1200元。

3.值班律师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公安、检察、法院等办案机关通知提供法律帮助的案件(含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审理提供法律帮助的案件等案件),按要求形成办案卷宗的(材料主要包含会见笔录、法律意见书,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案件应有阅卷笔录及复制主要阅卷材料),按件计算,补贴标准执行审查起诉阶段担任辩护人的案件补贴标准的80%。对不能形成卷宗或无须形成卷宗的其他方式的法律帮助,值班律师将提供法律帮助的情况记入工作台账,补贴标准按工作日计发,每个工作日补贴385元。当次提供法律帮助时长在4小时以内的,当次补贴195元。

4.跨县(市、区)安排值班律师现场值班或承办法律帮助事项的,执行按工作日计发补贴的值班律师补贴,每个工作日增加180元补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补贴。

5. 公职律师领取法律援助补贴是否构成贪污

法律分析:不构成。法律援助律师是一个律师职位,最大的特点是无偿性。无偿性主要针对的是接受法援的当事人,而法援律师及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是可以获得由政府发放的法律援助补贴,其中就包括公职律师。所以公职律师领取法律援助补贴是可以的。

法律依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 第二十四条 第二款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款规定的结案材料后,应当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司法部《关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自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0日内,向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支付办案补贴。

6. 法律援助是律师吗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不一定全部是律师,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不持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亦可以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具有公益性质,由财政拨款购买法律服务,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一般是生活困难)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的补贴由司法局发放。

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第十一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7. 试析法律援助的性质

论文摘要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对于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在理论上对法律援助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澄清,特别是法律援助的性质。本文认为从法律援助的性质角度来探讨,能起到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 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 当事人

法律援助被人们视为“法律上的希望工程”,其所承载的恐怕不只是弱者的信任和希望,更承载着法律价值和道德期望的重担。这就有必要从法律援助的起源和法律援助的性质来阐释这种超出法律援助本身的一项制度。从法律援助的性质来看,这是个争论很多的问题,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对穷人的法律救济制度,成为影响个人切身利益、体现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 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理论上对法律援助进行定位显得很重要,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来讨论一下法律援助的性质。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法律援助最早起源于英国,从1495年起,英格兰即承认穷人享有因身份免付诉讼费的权利。法律援助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开始于“”之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第27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他指定辩护人。被告人是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这可能是新中国最早看到的与法律援助有关的刑事诉讼制度。然而,在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里,却没有关于律师应该承担法律援助方面的义务作出规定。从1994年初开始,法律援助进入新的时期。在司法部肖扬部长亲自倡导下,明确提出了法律援助,并开始了对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的研究工作。1997年修订了《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这两部法律贯彻和规定了关于法律援助的思想和制度,并且指出法律援助是律师的义务。全国律师协会在2001年11月26日修定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10条、山西省人大在2000年9月27日通过的《山西省律师执业条例》第9条明确规定了“律师应当自觉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律师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律援助义务”。200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法律援助条例》,这个条例系统规定了法律援助的制度。法律援助的性质被明确为国家责任,这之后北京市律协和全国律协出台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就不再提法律援助是律师的义务了,而是修改为“律师应当关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因为法律援助是政府义务,律师就不再是责任主体了。

二、法律援助的性质

法律援助,英国《简明不列颠 网络 全书》将其定义为“在免费或收费很少的情况下对需要专业性法律帮助的穷人所给予的帮助”。从规定的性质来看,在最早将法律援助看成是一个对他人或弱者的一个帮助,并且对象是“穷人”,既缺乏物质财产的人。一开始,法律援助看成是对穷人的帮助,这是道德的表现,符合道德的要素和价值。因此,在初期,法律援助对于受援助者来说,不是利益更不是权利,而是法律职业者(律师)的一种职业道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由原来的个人本位、权利本位进入了社会本位、公益本位,从社会责任、福利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公益的角度,对法律援助的含义和范围予以扩大。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 措施 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第六条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这是我国对法律援助性质的界定。这说明,我国将法律援助看成政府的责任、律师的义务,但是法律援助对于受援助的人来讲,是不是一个权利呢?
权利,字面上的解释是,自己可以为或不为,或要求他人为或不为的可能性。法律援助对于要求援助的人来讲,如果政府认为申请人不符合受援助的条件,而做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申请人可不可以提出诉讼,将司法援助的决定者告上法庭?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第19条规定:“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可见,我国的法律没有规定对法律援助机构所作出的不同意法律援助的决定可以诉讼,而只能要求“异议”。这说明,对于政府来说,这不是一个义务,对于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来说,也不是一个权利,因为它无法得到司法上的救济。
我们国家对法律援助的界定,超出了道德,但没有到权利,对于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来讲,还只是一个利益。权利,有很多学说和观点,但很多人都认为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利益,将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才是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才是权利。如果只有利益,自己无法对该利益行使主动的自由,而只是被动享有,无法主张自身的主观意志,那么就不是权利,只是利益。利益国家也是保护的,但保护的方式是当事人没有自由。笔者认为,从法律援助社会需求来看理应成为政府的义务、穷人的权利。
首先,这是平等和正义的法律价值要求。在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中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 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法律援助正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法律价值的要求。从《人权宣言》宣告了个人权利在社会中的性质以来,权利被视为一种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具体化,正如,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于是说:“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地平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在社会上每个人可能在经济活财富上是不平等的,而穷人的人格和富人的人格却是相等的,这种平等地位在法律上要求平等对待。而诉讼又是需要成本的,经济上穷人就处于弱势,因此,为了穷人和富人平等,应该给予穷人以法律援助。
其次,法律援助是保障人权和公民权的要求。人权得到法律的承认,便衍生出社会权利即公民权,公民权和人权不同,是人权在政治社会中的具体化,即是在政治国家中的权利体系。如果说人权是自然权利,即在原始社会也拥有,在没有国家政治生活的阶段也拥有的话,公民权便是社会权,在政治国家中所拥有的一切社会权利的集合。因此,在公民社会生活中,基于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公民,只要在权利上有所需要,即为社会权设立的基础和出发点。而法律援助,是社会生活中获得法律上帮助的权利或利益,所以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公民权应该包括法律援助的权利。因此,从人权和公民权的角度来看,法律援助体现了人在这个社会上有权拥有不比他人少的权利,只要都是人,只要他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在法律上就应当平等。而不管它有多少的财产,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
在我国,法律援助可不可以成为一种权利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
首先,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职责,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义务。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公民提供的法律服务,“从行政行为的角度分析,其本质上是行政给付行为”。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予以审查,确定是否有权获得法律援助。如果获得法律援助,就可以不支付律师费,这是一个法律上的利益,而审查就是许可这种利益的获得或不许可这种利益的获得,所以,法律援助应该是一个行政义务。
其次,穷人应该有权获得这个利益,成为一种平衡上的权利。由于各种原因,穷人的财产相对于富人而言较少,而这种情况就是的穷人有一个隐含的权利——获得利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在法律援助上的表现,就是有权在社会上得到这种补偿。“人至少必须活着,这就要求诸如生命权(《世界人权宣言》第3条)、食物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2条)这样的生存权。如果这种生存的含义多于兽类的生存,它就要求诸如健康保障和社会保障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由此可见,物质利益的不公平就要求在权利上来对他进行弥补,这就是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正是这种保障的方式之一,因此,对于受援助者来说,法律援助应该成为一种权利而不是利益。
总之,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道德传统,在古代就有仁爱、亲民的思想,将人民放在国家和君主之前,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保护。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就有162处讲“人”,48处讲“民”,加上“人民”,二字连用,有多达211处讲到“人”和“民”。“天子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在严复将《社会契约论》传入中国后,“天赋人权”的理念、传统的“仁爱”思想及被压迫阶级对“平等”的渴望,激励了中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废君权,兴民权”的 口号 。自由权、参政权、平等权、等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法对人民的权利做了详细而系统规定。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权,“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因此,这些理念和理论都将社会的自由和权利普及到各个方面,只要是涉及这些方面应该成为权利的,都应该成为权利而不仅仅是利益。所以,无论从传统还是现代上,无论从道德还是法治上,法律援助都应该成为权利。

8. 法律援助案件的补贴收入归谁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做法不一。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条例》也没有对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领取办案补贴作出规定。从性质上分析,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应当归办案的律师所有,且不必交税。

一、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性质

1、《法律援助条例》第24条第三款规定: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可见,现行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参考办案的平均成本,而且是参考法律援助机构的办案成本。

2、补贴标准,包含承办法律援助事项所需的交通费、差旅费、通讯费、复印费、午餐等费用。即办案补贴的性质就是办案费用支出补贴。

二、法律援助办案补贴领取方式,以及是否与有偿法律服务一样纳税?

1、律师直接领取;

2、律师事务所开票领取。领取办案补贴时开具经营性发票。意味着律师事务所就要按照有偿法律服务对办案补贴进行纳税(包括缴纳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等),事实上,领取法律援助办案补贴不应纳税。

因为,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性质上只是办案费用支出补贴,不包含律师的劳务收入。另外,现在的法律援助并不能完全说是政府向社会购买法律服务,因为并没有买卖双方的合意,更没有适用市场的价格标准。现行法律援助从各方面来说都更应是一种政府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领取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按照有偿法律服务进行征税,无异于向政府的行政行为征税。

三、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能否领取办案补贴?

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条例》也没有对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领取办案补贴作出规定。有的地方不同意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领取办案补贴,认为法律援助办案费用支出可以实报实销。从法理到实践,归工作人员所有是合理的。

1、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是办案费用支出补贴。

2、一旦领取办案补贴,就不再将办案费用支出实报实销,也不能再占用法律援助机构的公共资源办理案件。

3、社会组织人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可以领取办案补贴,也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可以领取办案补贴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4、《法律援助条例》并没有禁止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领取办案补贴,而且司法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安排本机构工作人员、指派社会组织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该规定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领取办案补贴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

四、法律援助人员是否全额领取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在实践中,有一些地方,承办人员所在单位与承办人员约定按比例分配办案补贴。事实上,应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承办人员利用所在单位资源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其所在单位可以扣除其在单位所消耗的费用;如果承办人员并没有利用所在单位资源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全额支付办案补贴给承办人员,这是由办案补贴的性质所决定的。

9. 法律援助中心公职人员多报案件补贴构成什么罪

违规领取法律援助罪。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做法不一。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条例》也没有对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领取办案补贴作出规定。从性质上分析,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应当归办案的律师所有,且不必交税。
一、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性质
1、《法律援助条例》第24条第三款规定: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可见,现行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参考办案的平均成本,而且是参考法律援助机构的办案成本。
2、补贴标准,包含承办法律援助事项所需的交通费、差旅费、通讯费、复印费、午餐等费用。即办案补贴的性质就是办案费用支出补贴。
1、律师直接领取;
2、律师事务所开票领取。领取办案补贴时开具经营性发票。意味着律师事务所就要按照有偿法律服务对办案补贴进行纳税(包括缴纳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等),事实上,领取法律援助办案补贴不应纳税。
因为,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性质上只是办案费用支出补贴,不包含律师的劳务收入。另外,现在的法律援助并不能完全说是政府向社会购买法律服务,因为并没有买卖双方的合意,更没有适用市场的价格标准。现行法律援助从各方面来说都更应是一种政府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领取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按照有偿法律服务进行征税,无异于向政府的行政行为征税。

10.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能否领取办案补贴

可以的。
1.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第三款:“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版款规定的结案材权料后,应当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律师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包括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根据相关规定,这些律师都可以办理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
2.司法部《关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自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0日内,向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支付办案补贴。”

热点内容
民法典的全程 发布:2025-01-16 20:25:58 浏览:348
法院公告的形式 发布:2025-01-16 20:16:53 浏览: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
著有道德经为道家始祖的是 发布:2025-01-16 19:29:13 浏览:187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
法院ems骗 发布:2025-01-16 17:45:38 浏览:291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