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梅律师
A. 我淫心很重,想在屋里摆放一个阿弥头佛佛像可以吗
可以的。
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编辑本段]弥勒尊佛
简介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弥勒佛像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注维摩经一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 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弥勒佛玉雕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 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为慈氏也。” 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 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弥勒将来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个时期,地球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会说:听说过去劫时(大概是指我们现在劫),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如今此宝,如同瓦石,无人守护,真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大国统一,在此地球上,有宽广四百万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有大都城,名鸡头城,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广,人民众多,街道整齐,空中有龙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泽,昼则晴和。城中有罗刹众,名叫叶华,于深夜出现,为人类服务,除去秽恶,打扫清洁,又以香水遍洒于地,非常香净。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拜拜之事。天时地利,人民和顺,鬼神拥护,感生了一位转轮圣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鸡头城,对于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臣宝、守藏臣宝等,以镇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
弥勒净土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其内院常为补处菩萨之生处。今弥勒菩萨生于此。故谓之为弥勒之净土。弥勒上生经说净土之相。以劝愿生。兜率净土弥勒三尊是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复有他方诸大菩萨发心而来,古来大德发愿往生者众,其中有阿难尊者、戒贤大师、道安法师、法遇法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无着菩萨、世亲菩萨、智者大师、智晞、灌顶、玄朗、道宣律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慈航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B. 《画壁》和《赵氏孤儿》有什么联系吗
第一个故事,以书生和芍药为主线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书生与芍药放佛命中注定般一见钟情,而将他们带到相识的宿命中的是牡丹。牡丹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她的重要在这个故事里体现在由她引发了朱孝廉再回画壁,使得书生再遇芍药,也使得芍药为成全书生的爱不惜牺牲自己,终于令书生意识到自己再回画壁是为了芍药,而非牡丹。所以,牡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牡丹的故事也很耐人寻味,她是引朱孝廉进幻境的第一人,对书生一见倾心,不惜搭上性命毫无悔意,为人单纯,为爱执着,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在她的故事里,她始终没有明白为什么芍药后来成了书生的女主角,原来爱情没有先来后到,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没有办法挽回。所以尽管很痛苦,牡丹还是很明智地作出决定——怨怼不若放手。后来也是因为她诚意的成全芍药和书生,才将她这一纯美的形象保持到了最后。
在第一个故事里,除了芍药和牡丹,还有第三个女子爱慕书生,就是大家都喜欢的翠竹。前两个都对书生一见钟情,芍药冷漠神秘,牡丹单纯可爱,书生对芍药是爱,对牡丹是怜,对翠竹,我觉得可以谈得上信任。翠竹之所以讨喜,就是因为她的率性,脱去很多小女子心性的扭捏,却保留了最率直纯真的爱憎。少一些女子的矫情,多一些男子的帅气,更显可亲,这样的女子无论男女都会喜欢她。她对书生绝非一见钟情,甚至一度排斥,这种排斥不是来自对书生本身,而是来自她以往的生活经验、不健全的爱情观,一旦相处下来,慢慢地对书生日久生情,这一点,尤其贴近现实,也是翠竹更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除却一男三女的主角之外,还有几对配角。
首先是云梅和书童。山贼结婚的一场戏中,面对百花缭乱,三个男人的神情各不相同。书生一心牵挂牡丹安危无心再赏其他的如花美眷;山贼点中了云梅,云梅正对着他热情起舞,然而贪心不足的山贼双眼始终满场乱飞,一刻也没有在云梅身上停留,明显“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书童心性最为纯净,没有书生的犹豫模糊,没有山贼的贪恋成性,他一心一意地只爱云梅,专一而且明确。虽然他与云梅是假婚开始,但他的善良最终打动了云梅,自此后生死不弃,虚实相随,再无更改。
最后是山贼,此君好色成性,贪心不足,妄自尊大,三妻四妾,着实可恨,然而随着剧情发展,这哥们居然也自知之明起来,发现了妻子们比他的本事强,大男子主义立刻收敛,更难得居然懂得了感恩,最后放下屠刀,合家欢乐上上签了。他们家一妻三妾和和美美,尤其是莫小棋饰演的丁香的大老婆正室范儿,使得一家子颇具儒风,山贼过起了书生的生活。山贼的故事完美呈现了男女之间的关系,阴阳和谐的道理。
于是不能不提一下,即使仅仅通过第一个故事,也能很容易的从中找到道家儒家佛家三者交融的痕迹。书生、书童、山贼借宿“佛寺”,观壁画而进入万花林“道场”,经此一劫,旧世界面目全非,上京赶考的书生不似从前重视功名,书童不再为人仆从转而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山贼收心敛性享尽妻妾成群的齐人之福。
第二个故事,万花林里的抗争与镇压。这一个故事常被人解读为政治故事,最能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
书生是一个意外闯进万花林的男子。在这个仙境里,女子可饮水而孕,但生下的也只是女孩,为了保证后代繁衍,姑姑将男人视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这一点恰好与现世相反,颇有反讽意味。“所有的女子都不能动情动爱,一旦发生便被处极刑,灰飞烟灭。”当一个集权主义者控制了权势控制了生命还控制了思想,你便知道,这里不是天堂而是地狱,你也会肯定地推算出,这里的人们要么在反抗中死去要么在沉默中死去,绝无活路。电影最后给出了这样一个设想,万花林里的女子们集体向姑姑发起反抗,然而被暴怒的姑姑全部杀死。我们也都好奇,古往今来的集权者在杀死反抗者之后,将面临怎样的境地,而后,导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毛骨悚然的场景,集权者权柄一挥,自能创造一批又一批无穷尽的尽忠者,那一刻,屏幕上充斥着绝望,无尽的绝望,恰如姑姑当时的目光,绝望中衍生出癫狂孤寂,一切都太疯狂!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国王姑姑,一个执法者芍药,一个监察者猫头鹰。其余的都是被管理控制的“花儿”。之所以以花喻人,一方面因为万花林里全是女子,女子如花;另一方面也因为花之娇弱最易摧残折辱。“花儿”更是象征美好,兼有轮回、生生不息的意味。
那么,姑姑是什么花?别猜了,姑姑不是花,也不要说,网络上讲姑姑是桂花,那些都是敷衍之词。姑姑当然不是花,她是孔雀。她的服饰,性情,无一不显露她的身份,而且,她的宠物亲信是——猫头鹰。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在万花林里居然生活着一个异类,雄性的猫头鹰。所以,这解释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因为姑姑身为孔雀,才会挑选一位有能力的花(芍药)来替她管理花朵。其二是“姑姑”一名的来历,姑姑就是咕咕,鸟叫声。反推,如果姑姑也是一朵美丽的花,她还会要那么多美丽的小花来陪伴自己么?同性同类相忌,只有她是鸟而不是花,才能顺理成章地养一群花儿只为摆弄,而不吃醋羡嫉。
唯一可叹的是,原本猫头鹰是最衷心于姑姑的,最后这唯一的一个姑姑的同类(鸟类)却也背叛了她,爱上了芍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情深至此,默然坚定,微而不卑,是整部戏里我最喜欢的角色。
第三个故事。不动明王与孔雀明王的前世今生。
故事的开头是不动守在佛寺日夜修行,苦于不能参透,无法成佛。大结局是孔雀明王被不动点化,放下一切,不动成佛。
在整部电影了最好的一个设计就是姑姑手中的树枝,所有人都深信树枝是姑姑强大力量的来源时,才知道原来那却是“本来无一物”。这本是一招极好地偷梁换柱,转移视线之法。这个方法,不止用在树枝这种小细节上,也用在整个故事构思的大手笔上。所有人都认为孔雀也是不动的幻化时,我则认为,画壁一物,并不是不动的幻作,而是孔雀的。更进一步的讲,并不是不动点化了孔雀,而是孔雀点化了不动。
那么第三个故事的原貌并不是不动和孔雀感情不合两厢厮杀较量,而应该是这样的:
前因。不动与孔雀本事一对恋人,其中一个想要成佛,出于对佛法的狭隘理解,不动尊菩萨认为,只有割爱忘情才能成佛,于是辜负了孔雀。说道两个相爱,必须解释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是孔雀而是不动想要成佛?因为孔雀早就是佛,而不动只是菩萨,看官到此或许能想起金庸笔下的林朝英和王重阳了。第二,孔雀明王应该是男性,两个男性如何相爱?关于前半句,我可以说,即使没有男身女身的轮回,佛也可以自在的幻化,看电影不是搞学术研究,这不是在讲两个印度佛学家如何相爱的纪录片。至于后半句,我只能说,童鞋,再去看一遍春节晚会杨丽萍的孔雀舞吧,不然去网络搜索一下“BL,男男,王道……”等词。恕在此不多做解释。
那么孔雀眼看不动一心成佛,却始终因心中记挂着她而不能顿悟,(影片中姑姑曾问不动:“你不是一心成佛么?”不动回答:“我心里系着你,哪能成佛?”)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设下了一墙画壁,一道情关,任不动日夜参详,以求参悟。幻境是孔雀明王为助不动明王渡劫成佛而设的。在孔雀的幻境中,“姑姑”是一个为情痴为情伤的女子,她每日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看到最后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他人,画壁中只有姑姑一个人。姑姑是孔雀的幻作,百花们是姑姑的幻作。不动将枯枝递给姑姑时说:“其实我每天都看着你,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这句话妙绝,听了这句话,才能明白为何是牡丹最先一个被书生发现,为何只能是牡丹,因为牡丹最是向往爱情,渴望外面的世界,她的眼睛时刻向外张望,所以才看到了朱孝廉。这句话更妙的地方在于,若按我的思路理解下来,这话应该是孔雀对不动说的:我每日也都看着你,成佛顿悟与人之大欲之间只一墙之隔,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也正因为不动说出了这句话,孔雀才终将不动点化,不动终成佛。不动说出这句话后将枯枝递于姑姑,枯枝开花,是两人爱情的见证,更是成佛的见证。
孔雀明王,是诸佛事业化现的多罗菩萨(度母)其中一位化身。是以“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
不动明王,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至于我,看到的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不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孔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朱孝廉,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芍药……我并不十分在意不动与孔雀的爱情故事,他们是正经的BG也好,是搅基的BL也罢,都是色相,我反而更属意于修炼成佛的隐喻,人生本是一场修炼,成不成佛快乐都最重要。看破与放下,总是永恒的修炼题目。
另外谁来解释一下,大殿上方那个巨大的男性雕塑到底是什么?按照不动明王的长相描述,似乎应该是他。不过穿着铠甲,又像是猫头鹰,所以这是猫头鹰的地盘,所以他获重生时才不用跪倒谢恩?那么枯枝开出的花又是什么花?
C. 安庆强制火化的事件全过程
5月24日,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为了能“睡棺木”土葬,潘秀英四次喝农药自杀,后被抢救过来。
近日,安徽安庆实施殡葬改革,要求从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
改革政策公布后,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自杀事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安庆外宣办称,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政策推行过于迅速,致宣传、教育不到位;基层强行收缴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
昨日,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专家称,对民俗文化的改革应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新京报记者张永生申志民安徽安庆报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安徽安庆市强推殡葬改革,对民众家中现有棺木强行拆解,多名老人在6月1日火葬实行日前自尽。
昨天,安徽省民政厅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省民政厅禁止强制收缴棺木;安庆市政府向省民政厅回应称,安庆殡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且在执行过程中并无强制收缴一事。
但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政策出台前,安庆多地农村已大规模强行收缴村民棺木;政策出台后,也并未被严格执行,部分农村仍继续强制收缴棺木。
在有着浓厚土葬风俗的安庆农村,棺木是许多老人后半辈子最重要的“财产”,强制收缴棺木令他们在心理上备受打击。在安庆市桐城方圆50公里范围内,先后有6位自杀身亡的老人。其子女均称老人是为了避免6月1日后的火葬政策而自杀的。
桐城大关镇旵冲村,今年88岁的潘秀英已自杀4次,但最终被救活,在其子女恳求下,村委会同意暂不收缴她的棺木。5月25日,她以含糊不清的言语向新京报记者承认,棺木是她目前活着的唯一指望。
突如其来的消息
在殡葬改革政策传达到村里前,关于火葬在安庆农村没有任何宣传
91岁的吴正德死了。
5月6日上午,在得知棺木将被收缴的消息约一个小时后,吴正德上吊身亡。吴正德是安庆市下属县级市桐城新店村数得着的高寿老人,其子吴大旺在附近中学当了多年校长,去年刚退休。
今年4月初,有村民告诉吴正德,6月1日以后死,要火化了,棺材也保不住了。吴大旺劝慰说,不一定是真的,因为此前没听到过任何风声。
“这不是个风声。”吕亭镇新店村的村民组长朱子玉(化名)说,4月上旬他和其他村民组长被叫到村委会开了会,村主任告诉大家,安庆市要实行殡葬改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朱子玉当场呆住了:“之前几十年我们这从没说过火葬的事。”
新京报记者从桐城至少20个村里了解到,安庆市殡葬改革的消息基本都是4月初传达到各村的。
从今年3月中旬,安庆市开始拟定这一政策,到4月初传达到村里,不过短短半个月。而且,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此前桐城关于火葬并未有任何民间宣传。
朱子玉将这一消息形容为“突如其来”。
5月25日,桐城吕亭镇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4月1日之后,吕亭镇政府开始频频召集村干部召开关于殡葬改革的基层会议,要求加强对殡葬改革的宣传工作,新店村自此开始大力宣传。
但桐城市20多个村至少30名村民证实,在他们村,进入4月后,关于殡葬改革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但村委会却未组织任何宣传工作。只是4月中旬贴出了一份安庆市将在6月1日实行火葬的通告。
“殡葬改革,99%的老百姓都支持。”杨万生一再强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负责任的。
两次殡葬改革未果
1994年和2006年安庆均试图推行殡葬改革,但都因各种原因流产
虽然村民们普遍对殡葬改革感到突然,但多名安庆市的公务员表示,因为去年祭祀引发山火的事件,他们对此有心理准备。
根据1994年发布的《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安庆市除岳西县外,其余各县大都在实行火葬的范围内。但安庆市火葬推行一直滞后。2006年安庆曾试图再次开展殡葬改革,还尊卑了动员大会,但最终未实施。去年5月的数据显示,安庆全市被列入火葬区的年死亡人口约为38000人,仅3500余人实行火葬,其中市辖区占了一半。
关于今年安庆推行殡葬改革的原因,一名安庆市民政局官员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安庆殡葬改革“拖后腿”,政府部门“压力很大”。
由于当地坟墓多建在山坡上,常因祭祀引发火情。去年年底,村民祭祀引发山林多处火灾,安庆市为此追究了20多名官员责任,林业局局长引咎辞职。
前述官员称,这次火灾是当地推行殡葬改革的直接原因之一。
今年3月16日,安庆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安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由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晓明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市民政局长等。
3月25日,安庆市就下发了通知,4月1日,启动殡葬改革,城乡居民死亡后火化。5月初,再次下发通知称,6月1日起正式实施殡葬改革。
安庆市民政局同时提出,至今年底将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到2016年达到80%。
对此,干了30多年村组长的朱子玉说,他无法想象,在一个土葬风俗浓重的地区,外地很多年才能实现的殡葬改革目标,安庆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间实现。
厝棺传统
安庆传统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几年(厝棺),然后再葬。这个风俗全国不多见
吴正德老人的棺材放在自己所住的屋子一角,用了12棵杉树做成,油了红漆,盖上塑料布。
而离吴正德家20公里外的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的棺材则摆在床前,一睁眼就能看到。
这些棺材都是十多年前做好的,当年大都花费两三千元。
在84岁的新店村民施学文看来,棺材是人最后的房子,“这里的人一生劳苦,死后想睡一个风雨不透的房子,就是这棺材。”施学文说,“睡棺材”是本地上了岁数的人的统一想望。
安庆当地还有一个特有的风俗,就是厝棺,意思是将棺材安置在某处暂不下葬。
施学文介绍,从他记事起,在整个安庆市,尤其是桐城,就有人去世后厝棺三年甚至更久才下葬的风俗。
新店村距离桐城市约20公里,田野一片油绿。山坡上的树丛下,不时可见灰白色用石棉或石材搭成的小房子,每个里面都放置一具棺木。
“死后立刻下葬,叫做血葬,只有没人管的五保户才会这样。”施学文说,本地人认为,血葬对后辈兴旺不利。
5月5日,安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关于安庆市实施殡葬改革的情况说明》称,殡葬改革实施后,厝棺原则上由各地在今年年内妥善处置。
“这个时代,谁都知道这是迷信,老人们也都知道火葬利国利民。但他们都习惯老传统了。”朱子玉说。
当地村民介绍,殡葬改革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厝棺未葬的家属开始响应,“大多数厝棺都下葬了。”
一刀切的政策
对于是否可按年龄划分土葬,桐城市认为此举不利于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在各村的推行都是从登记村民家中棺木开始的。
朱子玉称,吕亭镇政府召集各村干部开会后,村里又召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开了会,会上要求村民组长要挨家登记村民家中现有棺材,发补贴就按照登记表来,“会上说的不是村民愿意留下棺材就留下,而是,想留下棺材,就给你当场砸碎,不想留,村委会帮忙抬走。”
新店村吴大旺等村民称,年轻人和大部分中年人不会在乎火葬还是土葬,但很多老人的棺材已经准备了二三十年,“能不能有个灵活的政策,或者给老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5月25日,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为难地说,目前的政策的确是“一刀切”,对于是否可以按年龄划分土葬,“也考虑过,但在讨论中被否决了。如果以年龄划分,有虚岁和实岁之分。另外,年龄容易被人找关系作假。这样不利于殡葬改革。”
对于政策是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安庆市民政局未接电话,该市外宣部门则未对此作回应。
4月18日是大关镇旵冲村到各家各户登记棺材的日子。当天夜里,81岁的老太太蒋秀华上吊自杀在屋后的樟树园里。
蒋的孙子梅秀发告诉新京报记者,蒋秀华死前曾说,她的棺材都做了10多年了,她要睡棺材。
吕亭镇陡岗村68岁的柳少莲是个媒婆,她生前性格开朗,身体健康。4月25日,柳少莲推开厨房里足有三四十斤的井盖,跳井自杀身亡。
5月2日,新店村85岁的笪爱青喝下一瓶百草枯自杀身亡。
旵冲村潘秀英则是多次趁着家人不备,喝下喷雾桶里的农药水。5月3日,她呕血不止,在家打了四五天吊针才好转。
24日,潘秀英坐在门口,脸色灰白。她告诉新京报记者,从4月20日起,她至少喝过4次农药水。
潘秀英被救活后,其家人去找村干部,村委会同意将棺材暂时保留。
“现在就怕事情蔓延。”朱子玉称。
潘秀英、柳少莲、蒋秀华的家人证实,老人自杀后,没有村干部或者镇里的人来过问这件事。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说,非正常死亡必须要到公安部门去备案,目前没有人去公安部门针对非正常死亡备案。
5月25日,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推行殡葬改革宣传过程中,极个别老人因为年龄大对政策不理解,同时认为自己年老,不能给晚辈带来什么帮助,可能是负担,于是选择寻短见,“但这只是个案。”
关于个别老人想不开自杀,伍建强说,“我们目前只是听说,但是还没有得到证实。网络上看到个别类似的消息,不能全部相信。”
收棺
在多地的执行过程中,棺木被要求必须上缴或破坏,没有通融的空间
5月5日,安庆市发布《关于安庆市实施殡葬改革的情况说明》称,对居民自行拆除和上缴棺木的,给予部分资金奖补。同时,坚决杜绝强制收缴棺木等现象的发生。
但在多地的执行过程中,这一政策变成,棺木必须上缴,没有通融的空间。
5月6日早晨7点多,吴大旺到新店村村委会开会。村主任通知,明天开始收缴棺木。
“会很平静,参加的村民代表等没人反对,相反都非常支持。”5月25日,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
上午近10点,吴大旺回到家中,他告知父亲吴正德这一消息,并劝慰了一番。
10点40分左右,吴正德催吴大旺回家给自己做饭。11点35分,吴大旺送饭来到父亲的院子,发现父亲在门前的樟树上上吊身亡。
吴大旺说,父亲死后,没有村干部和乡镇干部来探望或者给个说法。
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从5月6日开始,按照市镇部署,新店村开始收缴棺木,全村4900口人有192口棺材,均已收缴,政府部门给每口棺材1000元补助。“你随便问,村民都支持,有的就是不给钱也愿意上缴。”
关于棺木是上缴、破坏还是销毁,杨万生称,这根据村民个人意愿而定,有村民想留着当柴烧,就破坏后留家里;不想留,就拿走集中销毁。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说,对棺材的处置,他们要求是,“愿意留就留,愿意让政府帮忙破拆就破拆,不强制收缴。”安庆市宣传部门称,市里的要求也是不强制收缴。安徽省民政厅也强调禁止强制收缴棺木。
但各级政府所说的收棺情况跟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新店村的汪正明和胡云梅夫妇在痛哭中看着他们准备了20多年的棺材被抬走。
“我的棺材是我卖一点粮食买一点木头省吃俭用准备下来的。”事情过了近20天,72岁的胡云梅还是忍不住落泪。
胡云梅说,5月7日,村主任带着几个壮汉,还有派出所的人跟着,不容老两口说什么,直接抬走了棺材,给他们留下2000元钱。
同村施学文和老伴也不愿上缴棺材,但村主任带人将老两口的棺材砸碎。
5月25日,新店村一角,露天摆放着四五十口棺材。也有村子将破拆后的棺材堆在了河道边。
强收棺木违“物权法”
律师称,不管殡改制度有无棺木处置的相关规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财产,都是违法的
5月8日,吕亭镇吕亭村里收棺木,村委会带的人当着83岁的郑世芳的面锯断了她的棺木。
“没人问你愿意留着还是被收走。”郑的儿子胡红祠说,村干部称收缴棺木是国家政策,“我们不敢违背政策,眼睁睁看棺材被毁。老太太晕了过去。”
在服安眠药自杀未遂后,5月23日凌晨,郑世芳在家里杂物间上吊身亡。
日前,安庆市民政局一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们会采取科学的工作措施,不会搞平坟等极端举措,但殡改工作的时间表不会改变。
25日,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称,经摸底,桐城全市一共有4.6万副棺材,已经被处置(销毁)的约4.5万副,剩余800副左右棺材仍保留在居民家中,“政府部门将对家中仍存有棺材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
他随后强调,如果村镇殡葬改革做得不到位,有关官员将会受处分。
5月27日,安庆外宣办主任甘震称,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部分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国这么大,老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情。”
新京报记者追问,老人的死亡是否与推行殡葬改革方式不当有关,甘震称,他在开会,不方便沟通。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认为,安庆推行火葬,一定程度上是大势所趋,但在殡葬改革前,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调研,考虑到改革所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隐患。
李人庆称,土葬代表乡土民俗文化,对此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短短一两个月的改革显然操之过急,“这需要2-5年培育观念的过程。”
关于强制收缴棺木一事,北京市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昭利称,棺木是公民的私有财产,在所有人不同意的前提下,强制收缴、破坏棺木违背“物权法”。“不管殡改制度有无棺木处置的相关规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财产,都是违法的。”
D. 有三有寒是什么成语
岁寒三友
▲释义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示例
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E. 工作时间突发脑出血算工伤吗。老板该负怎样的责任
1、有很微小的几率算工伤
2、老板就是公司,
3、参照立法精神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工作时间发病是否可比照工伤处理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山西省劳动厅:
最近,我部收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郭云梅工伤劳动争议申诉案的情况和有关问题的函(〔1996〕并法告申第38号),经研究,现就郭云梅在工作时间发病是否可比照工伤处理的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山西东方化工机械厂起重工(天车司机)郭云梅,1991年1月31日下午上班时,在车间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经抢救治疗后,造成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郭云梅及其家属要求按照或比照工伤处理,厂方不同意,双方发生劳动争议。1994年5月6日,你厅向我部发出《关于
高血压病人在特殊工种现场犯病是否可比照工伤处理的请示》(晋劳仲函字〔1994〕第007号),我们按照现行办法的一般规定,发出《关于在工作时间发病不作工伤处理的复函》(劳办发〔1994〕177号)。根据这一规定,山西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太原市北城区人民法
院以及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裁决和判决不应按工伤或比照工伤处理。对此,郭云梅不服,又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调查、研究,认为法院一审、二审的判决在认定事实上和适用法规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对是否适用我部劳办发〔1994〕177号文件
提出疑问。据此,我们研究后认为,此案不适用劳办发〔1994〕177号文件,应予重新研究处理,理由如下:
一、根据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关调查,在处理此案时,应当注意郭云梅在发病前两个月,有连续加班加点工作的具体情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郭云梅高血压病的复发。1965年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65)险字第760号文件规定:“职工在正常的工作中,确因患病而造
成死亡的,原则上应按非因工死亡处理。但是对于个别特殊情况,例如由于加班加点突击任务(包括开会)而突然发生急病死亡,……,可以当做个别特殊问题,予以照顾,比照因工死亡待遇处理”,按照这个文件精神,郭云梅经抢救造成全残,应按比照工伤待遇处理。
二、劳动部1991年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劳安字〔1991〕31号)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劳安字〔1991〕33号)明确要求,起重机司机属于特种作业人员范围,其上岗工作必须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等妨碍工作的疾病
。郭云梅在1987年患有高血压病后是不宜继续从事起重机司机这一特殊工种的工作的。因此,在处理郭云梅申诉案件的过程中,可以适用劳安字〔1991〕31号和劳安字〔1991〕3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特此函复,请协助法院妥善处理。
F. 怎么写感谢别人前来吊唁的短信。
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礼仪:父于2008年10月26日仙逝,享年80岁,于11月5日出殡。
家父没有留下一句话匆匆离我们而去。此时此刻我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表,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的父亲是一个善良而诚实、勤劳而勤俭的父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富有现代晋商的创造和开拓精神,他的躯体虽然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
家父的不幸仙逝,我们全家及陈家大院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哀伤痛的气氛之中,教子齐家语不闻,寸草何曾报父恩?望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
连日来,来平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单位及领导有: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山西省气象局机关党委办公室
太原市气象局
山西省气象干部培训中心
晋中市气象局
山西双丰律师事务所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总公司营业部
山西新概念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的吊唁
近日来,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气象系统的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有:
胡建军、朱俊峰、胡玉清、王云飞、张继杰、宋建中、王渊、李-鹏、刘俊禄、李琦、史如章、张军、王彦维、张五九、和极光、郑国勇、智强、高秋贵、刘永峰、郝智文、李智才;
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太原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同事有:
王玉明、赵林、安详生、邵秀英、郭文炯、刘敏、曹志敏、韩小平、佘可文、马堃、贺志明、韩丽君、王红、冯卫红、冯旭芳、任世芳、张迎珍、刘福明、雷有毅、高玄彧、梁俊花、邱丽川、白明英、侯志华、赵娜、韩俊琴、耿娜娜、杨东林、李晋宏、马义娟、郭海容、李梁、郭广行、冯小星、韩红宇、陈卫、李世俭、李玉轩、任建美、石虹、郝从容、柳文龙、王向东、成春花等;
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平遥南政学校12班同学有:
王希全、王建信、王起银、闫如福、闫宝成、王家举、王晓蕊、王云梅、孙清云、闫心爱、王银全、杜丰喜、闫东明、闫敬爱、王令香、王通、孙怀宝、王玉贵、乔在玉、孙金亮、渠晓晶、闫光亮、渠起云、王建议、刘春梅、王起豹
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王家庄中学原8班的同学有:
任克俭、雷宝成、田安平、马春丽、常连香、王贵平、贾士斌、李芝玲、范润生、刘秀峰、渠起平;李月仙;
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南政学校民办教师有:
侯建国、张永祥、张连叶、杜改正(春有日)、王普耀、王起云;
来进行吊唁和先进追悼会的南政村支部、村委会领导有:拉锁日、闫五丑、才发子、根日等;
来进行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张家、杨家人主、本族亲入、亲戚朋友近、邻居乡亲等。
11月5日,大约有400多来宾参加吊唁活动,追悼会进行的庄严而肃穆、隆重而庄重。
在这里,我谨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们全家,向参加吊唁活动和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平遥,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爸爸作最后的告别。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
我亲爱的父亲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爸爸,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们、同学们!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悉贤兄(贤弟)慈母恸于XXX寿终正寝,愚弟(愚兄)深表哀悼。万望节哀顺变。”
G. 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
1、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牛玉儒
事迹介绍: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着。2003年到2004年两年时间里,先后对十几条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光04一年就新增加道路面积是200万平米,修建广场20多个。为了招商引资,他几乎马不停蹄,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称他为“空中飞人”。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GDP增幅达到了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5.6%,人们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从城市改造到关注贫困人群,牛玉儒将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一见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还要争取术后3天下地、七天拆线、15天回家工作。然而病情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手术之后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疗。即使这样,他仍然挂念着工作,治疗期间,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2004年7月,牛玉儒带病主持了呼市的9届6次全委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呼和浩特。
颁奖辞: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赏析:开篇饶有情趣,从姓名的双关切入,“孺子牛”暗含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与后面直接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相映成趣。接下来紧扣“幸福”一词行文,即“造福一方”的意思,与下句的“为官一任”一前一后互相呼应。前面是实写,后面则是虚写,三个“让”字句宛如排炮,淋漓尽致地揭示牛玉儒所留下的巨大精神财产。全词体现了对应均衡之美。
2、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
事迹介绍:
登封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腹地,因为有少林寺而闻名和国内外。这里每年的流动人口上百万,治安形势极其复杂,任长霞2001年到任时,这里属于全省的案件高发区,而且破案率很低,在全市三十多个职能部门综合测评中,登封市公安局已经很多年被评为倒数第一。 上任伊始,任长霞在整顿警察队伍的同时,把改善治安状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破口,选在了打击民怨极大的黑势力身上。上任第17天,就打响了围剿王松犯罪团伙的攻坚战。王松涉黑案被公安部列为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就在王松被任长霞拿下的当天,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新来的女局长端了王松的逍遥宫!数百名群众结队给公安局送来了横匾和锦旗。
登封市公安局大门的一侧,是专门为老百姓而设立的控申接待室。每个星期六,局里的干部都会轮流到这里值班。这个接待室是任长霞上任不到一个月修建的。2001年7月19日,是任长霞实行局长接待制后接待群众的第一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共接待了124名群众。任长霞在任三年,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近3500人次;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毁犯罪团伙185个。
颁奖辞: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赏析:开头以一“女英雄”总领,且把她放到“中原大地”的广阔背景之上,点出英雄和人民的联系,评语掷地有声,下得有力。接着连用六个四字句,分别从对黑恶势力和对平民百姓两个方面,揭示她的两副面孔——“铁面无私”和“柔肠百转”,句式整齐,有文势的波荡,有节奏的畅达,前后对比鲜明,读来极有气势。气势还延伸到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三个比喻句,描绘出任长霞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最后用因果关系的复句揭示她受到爱戴的原因。短短几句颁奖词,总分有度,开合自如,层层推进,长短搭配,琅琅上口。全词体现了清晰连贯之美。
3、卧底缉毒刀尖跳舞 ——明正彬
事迹介绍:
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化身卧底,刀光剑影,血命惊魂,而后把歹徒缉拿归案。经过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们已经能够背出其中的情节,只是不知道现实中明正彬和他的战友们同样演着"无间道",而且比电影更加精彩。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中学毕业时,父母念及安全坚决不让他报考警校,他是背着父母走了后门才走上警察岗位的。1990年,明正彬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00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对于被破了财路、毁了前途的境外毒枭而言,明正彬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一个境外毒枭曾花500万元买他的人头,几次下手未果后,又盯上了他的家人。
1999年,毒枭出资10万元绑架他的儿子,用以交换被抓获的毒贩,几次绑架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歹徒,用自制汽油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恶果,而家里出事的这一天,明正彬还正在外地办案。
过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儿子正在床上熟睡。"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着儿子看。特别是等儿子醒过来叫爸爸的时候,心里边更是感觉很愧疚,对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缉毒警察比喻为在刀尖上舞蹈的职业,明正彬则认为,"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洁净的天地,是警察的责任。每当看到田坝上劳作的群众,看到村舍小屋飘起的袅袅炊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颁奖辞: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赏析:让人激赏的首先是六个“不”字句,“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说法,令人联想到田汉写关汉卿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硬汉形象;“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则是一个智者形象。让人激赏的还有优美的比喻,“刀尖上的舞蹈”,美丽和危险共舞,“铁与血的交响”,视觉和听觉共存,“享受阳光的灿烂”,通感增强了审美的魅力。
4、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
事迹介绍:
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但是还是感到不满足,现在正在搞超级稻。
超级稻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袁隆平提出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2004年9月,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赏析:全词紧扣“耕耘者”来构思立意,不罗列他“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等等头衔,只说他成名前的胆识,尤其强调他淡泊名利的境界,“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四个四字短句整齐排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有赞美的情意,有含蓄的意蕴,“农夫”“播撒”“收获”三词既与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身份相符,又在开头“耕耘者”的统摄之下。结尾“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最是风流”分别直接和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诗意地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由衷赞美。
5、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徐本禹
事迹介绍:
2004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
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而徐本禹说:"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
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
颁奖辞: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赏析:一“泪”,一“扛”,一“刺”,三词连缀成篇。“泪”是财富,鲜活的比喻;“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责任,新颖的拈连;“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加上“爱,被期待着”的含蓄说法,孤身支教的个人力量呼唤着更多的感动。另外,词中妙用对比,一是“富有”与“贫穷”的前后对照,一是“繁华城市”与“大山深处”的鲜明对比,一是“点亮”与“刺痛”的直接比较,在对比中表明情感倾向。
6、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
事迹介绍:
田世国说:"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给我自己的老娘捐了一个肾嘛。"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同玉,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子女给父母捐肾,田世国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例。"朱教授说。当时,朱教授很担心争相捐肾的田氏兄妹会临时打退堂鼓。
2004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国的母亲,在手术后一分钟顺利排尿。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个肾来自于她做律师的大儿子。"她是我老娘,我这么大块头给她捐个肾怎么不行?我也咨询了专家,手术对我的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田世国说,他现在也为人父了,深能体会"父母惟其疾之忧"。
有人问田世国,是不是他母亲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兄妹3人有如此举动?田世国说:"我们家的母爱和父爱跟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笔狂书。但是这还不够吗?"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非得再另外找原因,就是我姥爷病危时不能大便,我妈洗净了手给他抠出来。"
因为害怕母亲知道真相后心里有负担,田世国兄妹一直瞒着她。"我妈总是替我们着想,生怕老了给儿女添麻烦。得了这个病以后,她知道会花很多钱,就把自己锁在房子里等死。如果知道换的是我的肾,还不知道我妈怎么想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捐肾救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手术后不久,他就买票回广东工作,因为赶上黄金周,只弄到硬座票。医院知道后,费尽周折给他弄到一张硬卧票。在火车上,列车长认出他后,把他的上铺换成了下铺,"行李乘警也帮着拎了"。还有很多朋友来看他,说今年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爹老娘。
颁奖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赏析:构思一妙在先设问,后作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来是唐诗中的名句,这里却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是回答,“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更是回答。二妙在对比,“温暖的谎话”让人深思,虽是“谎话”却“温暖”,所以说是“孝子的真诚”,看似矛盾,实则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