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于万澜律师

于万澜律师

发布时间: 2022-12-30 05:31:48

❶ 800多天后,“保姆纵火案”男主人再次发声,这3年里究竟经历了什么

你问的这个问题,
这个男主人经历了什么?
应该是媒体有详细报道,
网上也同时有转载,
而且这个篇幅很长,
这里不可能发的,
建议自己网上搜一下好了。

❷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想

法院工作是维持公平正义的象征,那么关于我与法院共成长,写一篇心得体会,你会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体会

多年以后,打开尘封的岁月,望着头顶被支离破碎分割过的天空,当我重新回忆起在法院工作的时光,消逝在记忆深处的如镜头一般的画面就像感知到某种召唤,从记忆最深处款款的、款款的向我走来。当我俯下身子,打算捡起那些尘封往事时,我惊喜的发现那些在法院难忘的瞬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未曾褪色,依然闪闪发亮。而那枝曾经描绘过法院时光的笔触也一直还在,幸好还在。

60年的岁月,虽风雨兼程却从未停留;6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但硕果累累。在时光铺就成的长河中,60年实在是沧海之一粟,掀不起一丝波澜。但对于**法院来讲,60年的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小到大,**法院身后60年的积累汇积成**法院的现在,也将成就**法院的未来。60年的成长,始终践行“崇法厚德,致公为民,凝心聚力,务实卓越”的精神连同60年的时光积累将支撑**法院走向下一个60年、100年……

一、初入篇

初入法院,我还是一名刚刚步出校园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在大学接受了四年的法学教育,且由于喜欢、热爱法学的缘故,在别人玩耍的时候总是抱着一本法学书籍在认真的阅读,当内心细腻的触角抚摸过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词语时内心总是荡漾着欢喜。在别人看来异常枯燥、乏味的法学却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因为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如法学与文学、法学与经济学、法学与哲学等,故法学能最大程度的契合我的兴趣点。而从事法官工作,手握司法裁判权,一方面,定纷止争;另一方面,捍卫着公平与正义。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目光不断的往返于法律和案件事实之中,从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象出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从而做出正确的司法裁判则能最大化的实现法学的价值。但当真正来到法院,当法学落地时,当自己的目光从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案件中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的事实时,我发现自己的境遇并不是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

书记员是法官路上的第一站,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心中虽然怀着一腔热血,但是面对书记员每天繁琐重复的工作时,一开始内心不免有些失落和抵触。然而,更让我低落的是书记员看似简单的工作我完成的也不出色。每天的立案、送达、开庭记录、扫描电子卷、结案、装订卷宗等工作占据着我大量的时间。还记得刚来上班,由于打字不熟练,法庭记录时不太流畅,经常被审判员批评。但不以为然的我一直我行我素,并没有注意真正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庭长很严厉的跟我讲,说我连打字都练不好。由于被庭长严厉的批评了,我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回家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专门练字的软件反复练习,在掌握基本技能后在平时开庭时有意识的应用练习,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到现在,我基本上可以不用看键盘就能准确的输入。立案也是书记员的重要工作,立案时首要的是把握案由,案由要准确。记得有一次,立案时由于疏忽将案由弄错了,庭长很生气,为了这事,我甚至一段时间内被“剥夺”了立案的权力。总的来说,刚上班时,内心无比焦虑,因为缺乏工作经验,特别是法律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我很清楚的记得刚工作的半年,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很焦虑,焦虑自己的工作,焦虑自己经手的案子有无差错,焦虑第二天开庭的当事人会不会准时到庭等等。特别是每月整理案卷后交由审监部门评查案卷质量的几天,我的焦虑程度达到峰值。因为总会担心自己整理的案卷有瑕疵会被通报,通报之后会受到审判员的批评。等到评查通报出来之后没有通报自己经手的案件时,内心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二、成长篇

在经历初入法院半年的迷茫、阵痛之后,逐渐的进入了法院工作人员的角色,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内心也不再焦虑,而是笃定。

法院是各种矛盾、纠纷汇集的地方,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就成为每一个法院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也是法院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在跟随庭长办案时,会有意识的学习经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会及时的请教。比如庭长经常给我说,“案子到手里,你就想象自己手里有一根线,是你自己牵着线走,而不是让线牵着你走。”语言虽然朴素,但很有道理,只有自己把案子牵在手里,才能准确的把握案件流程,才能把握案件节点,做到不乱不慌,心中有数。有一次开庭是离婚案件,庭长坚持调解,耐心的给双方做调解工作,最终调解结案。在回去的路上,我就问庭长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离婚案件要坚持调解,如果调解不成,直接判决岂不是简单快捷?庭长意味深长的说:“判字旁边一把刀!”听完这句话,我就理解了。对于离婚案件,当事人身份是比较特殊的,如果简单的判决结案,不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加重感情裂痕。而通过做调解工作,则能及时的抚慰当事人的情绪,能通过详尽的沟通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修复情感关系。法院审理案件,不能简单的就法律问题谈法律问题,还应注重审判的社会效果。

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人学,向老法官学,自己能切身感觉到能力的提升,也能体会到在法院工作的价值与归属感。每当成功做通当事人的工作,案件得以调解解决时,内心会有些许的雀跃;每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切实的解决当事人问题得到认同时内心会升起片刻欢喜;每当开完庭,结合庭审固定的事实及证据,从事实中抽象出能被法律规定涵摄的构成要件而完成一份判决得到审判员的认可时,内心会有一种身为法律人的骄傲,这种骄傲,为外人所不可知。在基层法庭工作的两年,也是我初入职场的两年,除了日常的工作,我利用工作时间之余的时间复习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完成了职场中的另一个征程。此外,当能结合办案实践与法学理论完成一篇豆腐块式的文章见诸报端时,内心十分愉悦,这种愉悦是超脱身体层面来自精神上的愉悦。当然,我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写的文章不是什么皇皇巨著,也没有特别深刻的见地,但那些豆腐块我拥有完全的产权,是属于我自己真正的财富。总之,点点滴滴,虽不起眼,但这就是我的成长!

三、梦想篇

梦想这个词,在这个年代,可能有些奢侈。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大学期间,由于喜欢法学,也由于喜欢表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于是我想成为一名“法师”,祥言之,高校法学老师。在我看来,耕耘在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传道、受业、解惑,与学生畅谈关于法学的一切,用法学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词语去触摸、碰撞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素手植下关于法学美好的一切。然后辛勤半生,桃李满园,我一骑绝尘、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我所愿也。然而,人生兜兜转转,路途坎坎坷坷,种种原因,我并没有成为一名法师,而是法院工作人员。

虽然我没有成为法师,但是我的梦想能从此沉沦吗?马云不是说,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周星驰曾言,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来到新的岗位、新的平台,内心深处从未放弃关于法师的执着,而这种对法师的执着换了一种方式在不断的预演、重复、实现。在平时工作中,我没有放弃任何一次表达的机会,无论是三八妇女节下乡做妇女维权讲座,抑或是联系司法局给社区矫正人员宣讲宪法,还是去辖区银行开展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法律实务讲座,我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扮演好一个宣讲者的角色。因为我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于我而言,没有小舞台,只有小机会。每一个机会都是一种机遇、一次锻炼,每次机遇、锻炼后形成的储备终有一天会成为我实现梦想的资本。转角处遇到花香,我的梦想在下一个路口也会遇见。希望在法院提供的平台上,我能一如既往的努力,认真工作,不负平生所学,不负内心所期,终能收获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梦想,正在路上……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悟

1989年9月,我考上了**政法学院,在“寂寞南郊人罕至,有谁曳杖过烟林”的**南郊度过了学法的四年时光。那时候,《法理学》还是叫作《国家与法的理论》,《刑法》选修课还有《苏俄刑法典》。以现在我的眼光来看,那些年的学习还是很肤浅的——主要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学思想的养成、法学方法的训练普遍还比较缺乏。走到今天,要感谢**法院这近三十年的实践,要感谢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

这期间,我由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成长为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这期间,经历过许多难忘的大要案和大事件,有缘于许多真诚帮助自己的好老师、好同学、好领导、好同事,像许多法学名著,无论内容曾经多么熟悉,都逐渐“融化”消失了,但收获的精神和鼓舞,越来越像这些书的名字,更加阳光、更加响亮、更加熠熠生辉,或者说这些平常的名字、名称,已然成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幻化成了“大音希声”的顿悟。这里面就有“中国式”普法,给中国司法乃至中国法治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上街搞普法宣传,是司法任务,也是司法记忆、司法风景。大学毕业分配至高级法院工作,十分光荣,十分难忘,这构成了今天看来的初心,应了“最初一念即本心”的道理。在高级法院工作了25年,虽然期间有三年多一点儿中、基层法院工作经历的“时效”中断,仍然是受恩于高级法院最多的一批人。我对高级法院的感觉和认知,很大程度来源于上街搞普法宣传。记得在每年的3月份,在“学雷锋月”,各大政法机关都要上街进行法律宣传,主要形式是每个单位在解放街两侧依次展开,挂横幅、发放宣传品,有的时候用录音机播放自己灌制的磁带。那场面,现在想来都十分壮观。——不宽的街道两边横幅猎猎,录音机播放着各式“新闻联播腔”,公检法司安一个都不少,红黄蓝各色宣传页见人就硬塞,还有其他安全生产、成人招生等单子想拿就拿,拿完了,任务就可能要提前结束。据说,许多卖饼子的小贩那个时候专门出来收各种宣传单子,回去卖饼子时再“集中发放”。当然,最重要的是,那时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是比较多的,特别是群众对高级法院的宣传点认可度历来是较高的。因此,每次高级法院都要专门选派业务好的干部上街当场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这也是对干部司法能力的认同。当时,一般情况下,来咨询案件的群众开始并不多,人数也是逐年才多起来的。总的回想起来,那时候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有遇到问题咨询的,也有想到问题才来了解的。法院的干部,穿着棉大衣、戴着大盖帽,拿着各种法条书,想方设法解答,群众也是“带着疑问来,带着宣传页回”,那是一个司法需求十分朴素、强烈,但司法供给十分有限、简单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是相当高的,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大量宣传图片和数据成了各级司法机关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据”,诉讼“爆炸”基本没有影子,执行案件丝毫没有形成“老大难”的可能。以司法宣传为“镜子”,司法的供给矛盾中,司法机关还有很大的“富裕”。

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法院的案件开始逐年增多。政法单位上街法律宣传的次数也没有以前多了,规模也逐渐开始下降了。更多的是各宣传各的,就各种主题日进行专项宣传,只是名称开始由法律宣传向法制宣传慢慢转变。再到后来,“国家宪法日”上街宣传注入法定因素,纸质宣传页、宣传展板逐渐被电子屏、宣传片替代,运动式的法制宣传也逐步被弘扬法治精神的各种载体所更新。2000年上下,高级法院审理的被告人王斌余故意杀人案的裁判文书在《法制日报》上全文刊载,引发全城热议;4·20袭警案一审庭审在**电视台全程直播,出现万人空巷,成为那个时代难忘的法治瞬间,也成为司法公开的有益探索。与之相呼应,各级法院的诉讼案件开始“爆炸”了,执行难“闪亮登场”,立案大厅转型升级成为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人员成倍增加,智能化设备大量使用。如此情况下,现在每年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请法院加大司法宣传力度,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成为了出现率最高的意见建议。司法的供给规律,开始引导司法者反思司法的功能和水平。

2013年11月,最高法院在深圳召开的司法公开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首当其冲的是要求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法院作为西部法院自加压力,提前与东部沿海地区法院同时推行裁判文书公开工作,法院顶住了不小压力,法官克服了更多疑虑,总体取得了良好成绩,为**连续三年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作出了贡献。现在,这项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而且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更加有力证明了司法公开来源于人民司法的心地无私,充分体现出人民司法的正大光明。目前,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其彻底的人民性、真实的公正性、发展的开放性,正在书写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新篇章。司法供给相对不充分、不平衡的阶段性特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的矛盾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公开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新“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为最先进的制度,新型的司法公开机制正在全面回应和全力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在深情回首司法历程的余墨边,我仿佛觉得司法公开的灿烂前行,分明就是许多年前我们上街法律宣传的华丽转身。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想

2001年,我从乡镇调入**法院。我是学法律科班出生,对法律充满敬畏,对法官这职业更是向往已久。

调入法院工作当然不知有多高兴了。当当事人说“何法官,你好,我想问个事”之类的话,尽管那时我还不是法官,但心里还是特别的高兴。当然了,我也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2003年我成为**法院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A证的第一人。清晰的记得,当时孩子刚生下才几天,妻子还在医院,是同事帮我拿回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看着正副本上时任司法部长张福森的签名,看着A证的标识,又想想刚喜得贵子,觉得自己是天地下最幸福的人了。但转眼间,心中又有一丝隐忧,自己可能会被派到法庭去工作。因为当时院里审判员相对比较短缺,不少下法庭的同事要求回院里。想想自己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会很快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如果人员要交流,自己肯定会被院党组派下法庭。说实话,暂时是不想去法庭的,一个是当时孩子才生下几天,尚在产期的妻子一个人照顾孩子有困难,另外可能是才从乡镇上来几年,还存在思想上的惰性。为此,还找院长把自己的想法谈了。但当2004年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后,随后就被院里派往**法庭。

**法庭,一个座落于**镇文化街的法庭,是**法院四个派出法庭之一,管辖**、**五个乡镇的民事案件审判及执行工作。**自古就是一个历史名镇,国道109线和昌润渠纵贯该镇南北,商业比较发达,**羔羊肉更是闻名遐迩。但是第一次走进法庭时,给我印象是破旧。面南六七间破旧低矮的红砖房,面东有一间大房间是审判法庭,桌椅陈旧,地面高低起伏,很难想象这样的地方能是庄严的法庭。后来的时间也印证了我的看法。基层法庭很少有案件在大法庭开庭审理的。大部分案件在办公室就审理完毕了。要么调解要么当事人在办公室内各坐一边,办公桌就是审判台,法官往那里一坐就当是开庭了。唯独法庭的小院还是让人挺喜欢的。我去的时候正是5月份,院子里的刺玫花开的正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东南拐角有一方菜地,里面种着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长势非常喜人。

我和法官老张是一个办公室。老张家是青海的,土族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当过大水沟法庭庭长(后来搬迁到崇岗镇更名为崇岗法庭再后来搬迁到沙湖又更名沙湖法庭),姚伏法庭庭长等,他喜欢法庭的清静,一直不愿意回院里工作。他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种地可是一把好手,无论在哪个法庭,小院子里的菜地都被他耕种的生机勃勃。第一天到法庭时,正好有一个供水合同纠纷案件要处理。他对我说“我这人脾气不好,爱发火,这个案件你去调解处理吧,卷我订”。说完他就出去干活去了。以前在院里虽然也处理案件,但那是法官在的情况下,协助法官办理案件。现在要一个人独自承担起案件的处理重任来,当时好紧张。好在案件也不难,半小时后案件调解完毕。我把调解协议拿给他看,老张说“到底是学法律的,不错。以后你就给我打个下手”,当时说的我好紧张又好激动。可是可爱的老张法官当年的5月说要去北京女儿处看病,结果在去的路上,在火车上就病情严重,在北京去世了,终究再也没有回到他喜欢的法庭,他喜欢的小菜地里。我也没有能再从他身上学到更的多的经验,但心底里一直把他当师傅。

法庭的工作全然不像院机关那样中规中矩,立案送达开庭执行全都是自己根据需要安排,相对要自由的多。我们通常是周一送达,周二周三集中开庭,周四周五执行。我记得有一次一天安排了十几个庭,如同唱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台。一直到晚上八点多,终于调解完最后一个案件。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律师甚至于自己,对我们工作敬业精神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家辛苦并快乐着,有时天晚了就不回家,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法庭的餐桌前,嗑着瓜子看着电视拉着家常,偶尔高兴了还来上几样小菜喝上几瓶啤酒。

那时的法庭最难熬的要数冬天,没有暖气,都是煤炉取暖。由于房屋修建的比较早,窗户的密闭性也差,白天坐在办公室里地当中的炉子烧的通红,但脚却冻得发木。晚上值班冻得蜷缩在被子里,恨不得把所有能盖的东西都盖上。早晨起来脸盆里的水都能结上冰。

要说生活上的艰苦还不算是最苦的,最可怜的是有一段时间居然没有个自己的办公之地。2005年也就是我刚被任命为**法庭庭长的第一年,说是一庭两所(即法庭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要建一栋楼,拆除法庭。结果是法庭被拆除了,建起的楼给了派出所了。当时院里面的人手也特别紧张,我们只好搬回来组成巡回法庭办公。人民群众对法庭搬院里办案是有意见的,连续几年人代会上都有代表提出法庭要设在离当事人最近的地方,方便群众诉讼。最高法院也提出了法庭设置的两便原则。于是2008年,我们又被派了下去。但办公场所在哪呢?刚开始我们租借**村村委会办公,结果不到一年,正值周未接到通知说,上级组织部门认为村委会将办公场所出借违反规定,要求我们必须搬走。我只好带着大家将办公设备搬到一户熟人家中。那时自己感觉如同丧家之犬,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后来又在**老市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办公,面向北开,环境更加恶劣,冬天寒风和沙尘直往屋里灌,冻得人都没法办公,夏天对面的垃圾堆臭气熏天不说,成群的苍蝇只要你一开门如同云朵扑进屋子里。既便是这样,我们的审判执行业务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在五个基层法庭中(后来加了头闸法庭)**法庭的审判执行案件是最多的,法庭五个人依旧发挥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继承了老法庭时的优良作风,连续两年考核**法庭都是一等奖。

随着上级部门对基层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建筑面积达585平方米的新法庭终于在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了。这是**法院五个基层法庭中第一个按照标准化建设的法庭,立案区、审判区、办公区、休息区等等功能完备,电信宽带也全部接通。新法庭剪彩那天,我如同一个漂泊异乡回到家的游子喜极而泣。整整五年,说是基层法庭确有名无实,有名无家。

新法庭新气象,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全庭人员的工作劲头更足了。除了我们的审判执行工作继续在五个基层法庭中保持领先外,我们还注重法庭文化建设,在新法庭打造文化走廊,开设全区第一个基层法庭网站。我们的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关注,时任自治区高院马三刚院长莅临法庭指导工作,给了我们极大鼓舞。组织上也给予我本人特殊关照,2012年我评为自治区党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评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先进个人”,还被高院提名为全区十佳法官候选人。

❸ “白银案”凶手未曾悔过 检方增诉侮辱尸体罪

该案正处于庭审准备阶段,已有几名被害人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备受关注的甘肃“白银案”相关办案情况近日公布。白银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白银案”专案组负责人王护民近期公开表示,“白银案”目前正处于庭审准备阶段。提审时,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表现出冷漠和淡定,也未曾表达悔过之心。另外,在公安机关认定的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和抢劫罪等三项罪名基础上,检方增加起诉了一项侮辱尸体罪。

资料图:犯罪嫌疑人高承勇。

最高检察院机关报《检察日报》6月21日披露,鉴于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犯罪过程中有暴露、猥亵、毁损等损害尸体和伤害相关人员感情的行为,白银市检察院几次开会研究后,在公安机关认定的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和抢劫罪3项罪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侮辱尸体罪。

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间,在甘肃白银和内蒙古包头,先后有11名女性惨遭相似手法杀害,部分被害人曾遭受性侵害。该系列案件被简称为“白银案”。

“白银案”中,犯罪嫌疑人专挑年轻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残忍,不仅强奸、杀害女性,还用刀切割女性生殖器官、人体组织等,被害人年龄最小的年仅8岁。该案时间跨度长,作案地域广,被害人数多,侦查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白银警方曾悬赏20万元缉拿犯罪嫌疑人,一直未果。公安部也积极组织专家对案件进行会诊,多年来迟迟难以突破。

2016年,公安机关重启该案侦查工作。借助新型DNA检验技术,警方认定高承勇有重大嫌疑。同年8月26日,警方在白银市工业学校一小卖部内将高承勇抓获。经初步审讯,高承勇对全部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7年4月17日,白银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及侮辱尸体罪对高承勇提起公诉。

王护民表示,白银市检察院对此案高度重视,指定由其带队,先后抽调10余名检察官参与此案的批捕、起诉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白银案”开庭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开庭时的询问提纲、举证提纲、答辩提纲和公诉词法律文书。由于“白银案”发案时间久远、涉案人员众多,相关文书中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细节,需要反复确认。

《检察日报》的报道披露,王护民称,提审时,高承勇表现出来的冷漠和淡定,令检察官感到意外和吃惊。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每一起案子都记得非常清晰,作案时间、地点、过程,作案之前的准备和作案之后的逃跑路线,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这些事的时候没有一点情绪的波澜,也未曾表达悔过之心。

王护民认为,高承勇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能有效把控自己的行为,低调隐秘地生活。

由于时间跨度大,“白银案”存在《刑法》适用问题。《检察日报》报道称,为解决这一问题,白银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仔细研究两部《刑法》相关罪名的规定,多次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例如,1979年《刑法》规定,公检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而1997年《刑法》修改了这一条,规定为公检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根据两部《刑法》都有的多次犯罪追诉时效从后一次犯罪时重新计算的规定,应该适用1997年《刑法》的规定,即全部犯罪行为不受追诉时限的限制。

据上述报道,因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本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白银市司法机关指定白银市律协副会长、甘肃仁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爱军作为高承勇的辩护律师。

朱爱军介绍,目前已有几名被害人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对民事赔偿的问题,高承勇称自己愿意赔偿,但没有赔偿能力,如果被判死刑,他愿意捐赠器官。

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

喜欢我就关注我哟!

❹ 《英国情人》背后的官司

由小说《K》引起的一场围绕“先人名誉”是否遭受侵犯的案子,再起波澜后安然平息。经7月15日至16日两天的紧张庭审,此案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后,双方出乎意料地达成和解。此案引起了全国各方媒体和读者的关注——在一审中成为我国第一部由法院判决禁售小说的《K》,将有怎样的最终命运?

《K》是旅英女作家虹影的作品,写于1997至1999年。1999年在台湾首发,在英国居住的陈小滢女士读到《K》后非常愤怒。她认为,《K》以她的父母陈西滢、凌叔华过去的生活为背景,以淫秽的手法杜撰了许多不堪入目的情节,“侵犯先人名誉”,遂将虹影推上长春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去年12月,长春中法一审判决虹影败诉,要求她赔偿原告陈小滢精神损失等费用近20万元,在全国报纸上向原告道歉,并裁定永久禁止《K》以任何形式复制、出版、发行。由此,《K》成了“禁书”。但虹影坚持认为,小说中除了朱利安外,其余都不是真名,女主人公“林”是各种形象的集合,而并非单指某个真实存在的人,由此针对一审结果提出上诉。

这样一场针对“先人”名誉权的纠纷已经纠缠了三四年,而文学界对此也极为关注。原因很简单:作家根据一定原型进行创作,其反映真实的分寸究竟应该如何掌握,这在法律上能否做出相应规定。在案件重审开始之前,虹影曾就此再度表明态度。她说:“我生来是讲故事的,但从来不讲因无聊才读的故事。《K》确实涉及真实的‘先人’,我因其中对于人生、人性的很多思考,而产生创作动力创作了《K》。这是我讲得最好的故事之一。要把这样让人思考的有趣故事给封杀了,可惜不可惜?”

这场官司的另一个“看点”在于,原告被告双方都是英国国籍,但是国内法院受理了该案。而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名誉侵犯问题必须由当事人本人提出,因为人们认为,不是当事人亲自庭辩,“诽谤者”何以证明确有其事,“被诽谤者”何以证明确无其事,都无从查实。

也许就是出于如此之多的“看点”,这次上诉案的庭审长达两天——近20个小时,双方当事人在第一天互不相让,就小说描写的人物是不是特定的人,小说是否披露了隐私,争论不休。第一天过后,双方也都曾经对媒体表示要寻求最后的合理判决的坚决。在第二天的庭审中虽然双方依旧唇枪舌剑,但虹影在最后的发言中表达了几点意愿,和解的意向逐渐明朗起来。16日傍晚,双方终于都在和解书上签了字。

法院的最终裁决表明,容许《K》一书改名《英国情人》,并将“无意巧合原告先人的名字身份”等改过后,还可出版。由于双方达成和解,法院也未对侵犯名誉或书中内容是否淫秽进行进一步确认。作为作者的虹影,则“由于无心不慎造成误会,给原告造成了主观感情伤害”,愿意公开在《作家》杂志上致歉;对于原告这几年花在官司上的高额诉讼费和律师费,亦愿意给出补偿费8万元。就此,《K》一书似乎有了合理合法的出版权力了。

虹影回京以后就病倒了,但是她告诉记者,她觉得精神上放松了,因为她终于求得了一个安静的创作生活。她还表示,接下来的生活里,她打算闭门不出,专心致志地修改新长篇《上海王》,准备明年1月推出。

新闻链接

关于虹影

1962年生于重庆。诗人、作家。现居伦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孔雀的喊叫》、《阿难》、《饥饿的女儿》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三部长篇小说被译成18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出版。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81条 发布:2025-01-13 19:24:42 浏览:870
加油站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3 19:24:39 浏览:91
法律责任主要有什么责任 发布:2025-01-13 19:17:50 浏览:956
深圳特区城市更新条例 发布:2025-01-13 18:59:53 浏览:560
2015劳动法工时 发布:2025-01-13 18:44:18 浏览:695
经济法考试商标权的名词解释 发布:2025-01-13 18:39:21 浏览:722
公司法中 发布:2025-01-13 18:25:32 浏览:47
刑法保险诈骗 发布:2025-01-13 17:50:43 浏览:407
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 发布:2025-01-13 17:33:23 浏览:585
南安溪美法院 发布:2025-01-13 17:31:58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