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信访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信访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5-16 22:01:07

⑴ 《精英律师》里讲了法律援助,现实中法律援助去哪找

法律援助可以到网上、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也可以去公益组织。

二、申请法律援助需要一定的条件。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如果没有辩护律师,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2、家里特别穷,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3、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如果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4、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

⑵ 大连市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法律援助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机构,是指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承担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法律服务人员。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依法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第四条市及区(市)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法律援助机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具备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第六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并对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第七条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特长的公民可以在法律援助机构登记备案,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参加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应当与其从业资格相适应。第八条司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和公证、仲裁等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并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利用自身资源参与法律援助活动。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第九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围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给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
(六)因交通、工伤、医疗、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人身伤害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张权利的;
(八)残疾人(含退伍伤残军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并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四)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等情形,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十二条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按照申请人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不足居住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二倍确定。第十三条公民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产生诉讼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不受本条例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限制。
见义勇为人员的认定,依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⑶ 治欠保支工作存在问题

治欠保支工作存槐前在问题_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

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一、行动目标 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健 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锋明迹制度保障体系,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 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实现被欠薪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 争到 2020 年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二、行动措施 (一)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督促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依法签订 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 立劳动计酬手册,健全用工和工资支付记录,明确银并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 任。2017 年底前,实名制管理覆盖 4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 年底前覆盖率达 到 7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督促工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农民 工工资,实现月清月结。到 2017 年底,执行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覆盖 80%以上 在建工程项目,2018 年底前覆盖率达到 9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完善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 优势,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对出现工资支付困难的劳动 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涉及化解过剩产能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积极探 索建立欠薪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欠薪隐患。

(四)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根据 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差异化缴存,推行银行保函等第三方担保制度,规范 工资保证金收缴、使用、退还办法,实现及时收缴,按时退回。到 2017 年底,基 本实现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逐步将工资保证金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欠薪 行业。

(五)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 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在银行建立工资专户,专门用于发放农民 工工资。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委托总承包企业直接向农民工代发工资的办法。到 2017 年底,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覆盖 6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 年底 前覆盖率达到 8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六)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健全劳 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到 2017 年底,在各省级行政区域内 基本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网联动处理”,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执法服务。

通过加强日常巡视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落实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规定。

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在元旦、春节和其他关键时点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 检查,对欠薪违法行为实施集中整治。对举报投诉和检查中发现的欠薪问题,劳动 保障监察机构要在法定期限内快办快结,做到欠薪案件限时清零。

(七)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努力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继续开辟 争议处理“绿色通道”,简化办案程序,改进办案方式,对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争 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

(八)加大对欠薪违法行为的信用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对欠 薪问题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2017 年底前,制定严重欠薪联合惩戒部门合作备 忘录,制定并组织实施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 公布办法》和《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定期公布重大欠薪违法案 件。

(九)开展治欠保支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在农民工集聚 地和仲裁、监察等机构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方便农民工获取信息、提出申请。

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

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国办发〔2016〕1 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劳动 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在每年 治理欠薪工作关键时点,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集中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 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

(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解决欠薪问题属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治欠保支工 作的督查考核,完善目标责任制度,2018 年底前,推动各省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付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属地监管责任不落实、组织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 工作人员,依法依纪实施问责。

三、行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治欠保支工作, 把推进落实国办发〔2016〕1 号文件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 重大举措,抓紧抓实。健全由本级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 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 切实把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 对所辖地区治欠保支工作的督促检查,健全工作台账,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 抓好督查督办,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定期通报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

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地治欠保支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 调度,对落实工作滞后的,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治欠保支工作存在问题_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为进一步贯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的意见》 (国办发〔2016〕1 号)和国务院第 163 次常务会议精神, 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基本无拖欠的工作目标,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 , 现印发给你们,请会同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一、行动目标 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 济等手段,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 系,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 局,实现被欠薪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 2020 年实现农民工工 资基本无拖欠。

二、行动措施 (一)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

督促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 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 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健全用工和工资支付记 录,明确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2017 年底前,实名制 管理覆盖 4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 年底前覆盖率达到 7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

督促工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 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实现月清月结。到 2017 年底,执行按月足额 支付工资规定覆盖 8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 年底前覆盖率达到 9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完善工资支付监控机制。

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 “网格化、 网络化”管理优势,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 对出现工资支付困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 餐饮服务以及涉及化解 过剩产能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积极探索建立欠薪预警系统,及时 发现和处置欠薪隐患。

(四)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

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资保证 金制度,根据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差异化缴存,推行银行保 函等第三方担保制度,规范工资保证金收缴、使用、退还办法,实现 及时收缴,按时退回。到 2017 年底,基本实现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全 覆盖,逐步将工资保证金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欠薪行业。

(五)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 行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在银行建立工 资专户,专门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委托总承包企 业直接向农民工代发工资的办法。到 2017 年底,农民工工资专用账 户管理制度覆盖 60% 以上在建工程项目, 2018 年底前覆盖率达到 80%,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六)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 渠道,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到 2017 年底, 在各省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实现 “一点举报投诉、 全网联动处理” , 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执法服务。通过加强日常巡视检查,督促 用人单位严格落实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规定。

会同有关部门每 年在元旦、 春节和其他关键时点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 查,对欠薪违法行为实施集中整治。对举报投诉和检查中发现的欠薪 问题,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在法定期限内快办快结,做到欠薪案件限 时清零。

(七)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作用。

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争 议调解工作,努力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劳 动争议仲裁机构要继续开辟争议处理“绿色通道” ,简化办案程序, 改进办案方式,对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 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

(八)加大对欠薪违法行为的信用惩戒力度。

进一步加强与有关 主管部门对欠薪问题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2017 年底前,制定严 重欠薪联合惩戒部门合作备忘录, 制定并组织实施欠薪企业 “黑名单” 制度。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和《企业劳动保 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 ,定期公布重大欠薪违法案件。

(九)开展治欠保支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畅通法律援助渠道, 在农民工集聚地和仲裁、监察等机构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方便农 民工获取信息、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 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广 泛宣传国办发 〔2016〕 1 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在每年治 理欠薪工作关键时点,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集中宣传活动, 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

(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 负责的原则,落实解决欠薪问题属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监管责任。

加强对地方政府治欠保支工作的督查考核,完善目标责任制度,2018 年底前,推动各省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 系。对属地监管责任不落实、组织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依 法依纪实施问责。

三、行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治 欠保支工作,把推进落实国办发〔2016〕1 号文件工作作为构建和谐 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健全由本级政府负 责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结合 本地区实际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切实把治欠保 支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

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要进一步加强对所辖地区治欠保支工作的督促检查,健全工作台账, 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抓好督查督办,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定期 通报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部际 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地治欠保支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调度, 对落实 工作滞后的,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治欠保支工作存在问题_2018年苏州市建筑领域治欠保支工作要点

2018 年苏州市建筑领域治欠保支工作要点 2018 年,我市建筑领域治欠保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 根据部际联席会议 《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 》 和省、市联席会议 2018 年工作要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进一步加强建筑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面 推进建筑领域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等 制度的有效落实,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家三 年行动计划和 2018 年度目标任务。

一、成立市建筑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市住建 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房地产开 发管理处、城市建设处、建筑业处、建筑市场管理处、质量安全 监管处、信访处、教育培训处、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市 工程造价管理处、市城市建设监察支队、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 督站、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市建设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 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我市建筑领域治欠保支各项工作。瞩怂 润厉钐瘗睐枥庑赖赁轫。瞩怂润厉钐瘗睐枥庑赖赁轫胧碍鳝绢。

二、全面推行用工实名制管理。一是将实名制管理条款列入施工 招标示范文件, 在项目招标时明确项目现场必须安装实名制管理 系统。二是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将实 名制信息登记、 系统对接和工资专户开设情况等作为交底内容并 列入日常考核范围,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实行全员实名制管理。闻 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祸测。闻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祸测枞锯鳗鲮。

三、完善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推行分包企业委托总承包企业直接 向农民工代发工资制度。

指导和督促总承包企业实施统一的农民 工实名制管理,统一用工登记和编制工资表,经农民工签字确认 后, 由总承包企业委托银行通过其设立的专用账户将工资款直接 划拨至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防止分包企业故意拖欠、克扣工资 情况的发生。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娅骒。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娅骒东戇鳖纳。

四、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探索以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 担保或综合保险为主的担保方式,推行工程履约“双担保”制度, 施工单位提交履约担保的,建设单位应同时提交工程款支付担 1/3 保,用经济手段促使建设单位履约,预防工程款拖欠,从资金源 头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酽锕极额闭镇桧猪诀锥顾荭。酽锕极额闭镇桧猪诀锥顾荭钯询鳕骢。五、 提高建设单位专户资金到位率。

指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 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将 20%进度款及时拨付到施 工企业工资专户,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督促民营 企业 (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 按合同约定落实 20%进度款拨付到 工资专户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要求执行的,根据《苏州 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项目货币资本 金管理、 预售许可管理、 市场准入、 资质管理方面作出相应限制。

其他民营企业配合不力的, 提交市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门联 席会议进行联合查处。弹贸摄尔霁毙揽砖卤庑诒尔。弹贸摄尔霁毙揽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六、加强监理企业现场监督作用。监理企业应审查施工企业所承 接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方案, 对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实施情 况进行监督,发现施工企业严重违反实名制管理规定的,应当书 面报告建设单位。

谋荞抟箧飙铎怼类蒋蔷点铋。谋荞抟箧飙铎怼类蒋蔷点铋杂篓鳐驱。七、强化实名制检查与企业信用评价、市场准入等挂钩。定期开 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及实名制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 在全市建筑市 场综合大检查时将施工现场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 容之一,检查结果与企业信用分直接挂钩。对实名制管理工作成 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诚信加分,未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 的项目不得申报市级标化文明工地,并根据其情节轻重,采取限 期整改、约谈、通报批评、记录不良行为等措施予以惩戒;对未 实施实名制而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相关企 业,应从重处理,其当年度信用综合考评直接评为 D,并对其进 行市场准入限制。厦礴恳蹒骈时尽继价骚卺癞。厦礴恳蹒骈时尽继价骚卺癞龚长鳏祢。八、完善实名制系统。进一步拓展实名制系统管理功能,延伸考 勤人员范围,增加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岗 履职考核;增加从业人员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特殊工种教 育等信息记载。茕桢广鳓鲱选块网羁泪镀齐。茕桢广鳓鲱选块网羁泪镀齐钧搂鳎飨。九、整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加强调查研究,将实名制系 统与建筑施工现场视频系统、 LBS 系统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使 2/3 之成为建筑市场管理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互联网+创建 智慧工地, 提高建设行政管理效能。

鹅娅尽损鹌惨历茏鸳赖萦诘。鹅娅尽损鹌惨历茏鸳赖萦诘聋谛鳍皑。十、妥善调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依托全市清欠管理系统,完 善应急处置机制,对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投诉上访及时接待、及 时调处。投诉处理中发现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等情况的, 交由城建监察部门查处;涉及结算纠纷及价格争议的,由造价管 理部门协调第三方中介机构作出核定。

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制度 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人社、信访及总工会等部门的沟通联 络,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等实行多部门协同配合处置,合力妥 善处理清欠投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籁丛妈羟为赡偾蛏练净槠 挞。籁丛妈羟为赡偾蛏练净槠挞晓养鳌顿。

十一、加强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探索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培 育专业化的建筑技术工人队伍, 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 人转变,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 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 打通建筑工人职业 化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人工资问题。预颂圣铉傧 岁龈讶骅籴买闼。预颂圣铉傧岁龈讶骅籴买闼龅绌鳆现。

十二、开展培训宣传。组织在建工程项目劳资专管员落实实名制 管理要求的专题培训。

在所有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 示牌,全面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开。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的宣传,增强施工企业依法用工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依法理 性维权,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渗钐呛俨匀谔鳖调砚锦钡绒。渗钐呛俨匀谔鳖调砚锦钡绒钞陉鳅陆。3/3

⑷ 之江监狱为什么在丽水

浙江省之江监狱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花街地块,北靠绕城公路,西靠花街路,南临联花路,东面为规划预留保安用地。2011年3月,司法部函复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浙江省之江监狱建设地点变更为丽水市莲都区,同年11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浙江省之江监狱,机构规格为正处级。

监狱占地488.5亩,总投资4.5225亿元,建设项目于2018年1月通过整体竣工验收,4月通过省局关押验收,7月正式收押运行。监狱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各功能区块划分清晰,各类设施先进齐全,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负责人:余志忠,浙江省之江监狱党委书记、政治委员、一级高级警长。历任浙江省金华监狱生活卫生科副科长;浙江省金华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浙江省金华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兼三监区监区长;浙江省金华监狱三监区监区长;浙江省金华监狱六监区政治教导员;浙江省金华监狱狱政管理支队支队长;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政治委员;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党委副书记、监狱长、纪委书记;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党委副书记、监狱长。

通讯地址:浙江指逗桐省丽水市莲都区联花路99号

邮政编码:323000

值班电话:0578-2396110

办公室电话:0578-2106179

狱政支队电话:0578-2396319

纪委监察电话:0578-2396301

交通指南:

乘汽车或火车:汽车可在丽水客运东站乘坐313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市二医院站下车,也可乘坐出租车前往;在高铁丽水站可乘坐27路、28路公交车抵达。

自驾车:外地车辆可在G25长深高速丽水北出口下,经绕城路往市区方向行驶1.5公里左右即可到达。日前,省司法厅召开监地协作推进会,部署深入推进《全省监(所)地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唯坦,要求全省监所与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建立稳定长效的“监地协作”机制,推动监地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近年来,浙江监狱一直没有停下推进监地协作的脚步,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在平安创建、社会治理、教育帮扶、法治联合体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了“法治共建、安全共护、成果共享”的工作新格局,对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开启平安共建新路径

安全是底线。

近些年来,全省各监狱单位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破除“大墙”思维,与属地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医卫、消防救援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全面开展平安共建领域的探索。

省金华监狱与当地公安部门在接处警、指挥调度、情报流转和警情研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得益于该协作机制,2021年省金华监狱和属地公安成功跨省捕回2名在逃30余年的罪犯。

通过协作,监狱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比如金华地区的3所监狱,“组团式”与属地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监地协作活动20余场次,形成专题协议、意见、纪要等12份,建立重要时段、重点信息专员对接等机制18项,为社会平安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3月10日,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在省第二女子监狱设立的“共享法庭”揭牌,这是我省监狱开展监地协作的一个新举措。法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服务”的模式,监狱利用原有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和场地,“共享法庭”应运而生,罪犯不受空间限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就能获得司法帮助。

据了解,2021年以来,全省各监狱单位还积极纳入属地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反恐怖、综合治理等管理机制。25家监狱单位在社会合作医院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18家监狱单位建立医联体,属地医卫部门进监会诊949次,就诊罪犯11678人次;此外,协同社会公益机构、司法部门等开展社会帮教6820人,有力推动了大墙内外平安稳定。

为改造质量提质增效

提升罪犯的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这是监狱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开展监地协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近日,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电子商务培训协议。现场,阿里巴巴淘宝教育向省未管所赠送500G教学视频资源和电指首商直播教学实训软件,并向省未管所授牌“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

这是我省监狱单位与社会机构、高校协作融合的又一典范。此前,全省已有多家监狱单位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开放大学等社会高校、企业展开合作,为罪犯提供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2018年,省第三监狱就率先成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与衢州火神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开设陶艺制作班,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监授课,为罪犯提供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莹白瓷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衢州市火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奎在一次参加现场教学后表示,以后欢迎这些刑满释放人员加入他的公司。

“让罪犯把刑期当学期,让他们在监内习得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顺利就业,这是检验我们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预防和降低重新犯罪率的一个有力抓手。”省乔司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方明兄表示。2021年,省乔司监狱对刑释人员进行了大回访,回访显示,在监内学到文化技能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比较顺利,重新犯罪率也大大降低。

据统计,目前,全省监狱单位和属地合作院校等协助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32536人,借助社会力量建成罪犯健康辅导工作站24家、临释就业指导工作站23家、法律援助工作站24家。

监地协作助共富

如何在开展监地协作过程中实现“共富”,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监狱系统也有探索。

“有了这个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中心,真的是太方便了。”省十里坪监狱所在的龙游湖镇镇村民老李笑盈盈地说,原本他要跑到县城去办理财产公证业务,如今在家门口的十里坪监狱法律服务站就能办好了。

2021年10月,该监主动与地方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协同联动、资源共享机制,会同龙游县司法局、信访局、调解协会等,共同打造了省十里坪监狱公共法律服务站。这是一个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知识宣传、来访信访导引、司法公证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66人次,疑问解答32人次,受理调解矛盾纠纷26起,开展“法雨春风进高墙”一对一法律援助316人次,为周边群众开展法律咨询32人次,公职律师代理民间诉讼、企业诉讼案件10件,深受好评。

“融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用法治力量守护监地平安,这是监狱单位的新担当新作为。”省十里坪监狱政委羊伟杰表示。

在丽水,省之江监狱与丽水市委依法治市办联合制定《丽水市监地“法治联合体”行动目标任务清单》,明确构建法治宣传联盟链、开展法治开放周活动等18类36项具体工作举措、28项量化指标……

像这样主动将监狱工作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从最初的关起门来“单打独斗”,到如今主动开门走出去、融进去,浙江监狱系统打开监地协作新局面,不断绘就平安浙江新风景。

⑸ 关于法律援助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三篇

写好 工作总结 的前提是对自己的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这一年的工作,你的收获是什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法律援助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三篇,一起来看看吧。

   法律援助的年终工作总结

   这学期开学之始,在法学院社团联合会的组织下,我们各个社团一同面向08级新生进行了社团纳新活动桥李,在纳新会上,我向08学弟、学妹介绍了法律援助中心的成立时间以及从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当天本社团共纳会员八十多人!

   20**年10月26日,在校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校游园会中,共那外院会员35人。并在当天举办的校社团风采大赛的决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08级刘雪同学以一曲博得瞎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最终法律援助中心获得“XX师范大学社团风采大赛优秀奖”。

   20**年11月15日法学院06级,07级32名同学在XX师范大学法学院社团联合会法律援助中心社团的组织下,来到了XX市XX区马栏社区。本次法学院同学进社区主要是为了协助马栏街道进行国家第二次经济普查,并且与社区长期建立联系,为社区提供法律援助,给群众带去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本次活动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在马栏街道办事处我们荣幸的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在XX市XX区马栏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吕部长的主持下召开了社区人员见面会。同学们3人一组被分到马栏街道所辖的10个社区工作,在各自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各自的社区,开始我们的社区援助工作。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信心百倍!并且在工作中,同学们时刻以服务为中心、以援助为宗旨,为社区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广播台、校报以及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20**年11月17日,法律援助中心在文科楼501教室举行了“法律援助中心08级会员见面会”,在会上宣读了和法律服务志愿者承诺,并对前段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法律援助中心的会员们均表示在以后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热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0**年12月4日,XX师范大学法学院师生组织了以“弘扬法制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活动地点位于XX区马栏广场。本次活动由XX师范大学法学院团委主办,法学院社团联合会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学会策划协办。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鲍艳春老师、团委书记耿树丰老师、徐大泰、韩秀义、姚玉杰、四位具有资深实务经验的老师以及法学院研究生和06级本科生一同参加了该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了XX市XX区马栏街道的顶力支持和帮助。

   活动下午一点准时开始,同学们以大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身份根据、等不同主题散发法制宣传传单,向路人讲解新颁布的法律。徐大太老师和韩秀义老师负责对咨询者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广大群众们响应积极,活动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前来咨询的群众都带着满意的答复而归。

   活动当天,正值大连天气骤然降温,天气寒冷,寒风凛冽,但是,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仍然热情洋溢的为前来咨询的人民朋友解答法律问题和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老师和同学们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而降低活动的激情。同时,群众们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络绎不绝的来到咨磨消卖询台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法律咨询。整个场面透露出一种法律的温馨和法律疑难得到解决后的轻松。

   在今天全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中,我们法学院的师生通过本次实践性的服务和宣传,一方面让更多的人重视法,了解法,遵守法;另一方面提高大众的维权意识,并且为群众解决法律疑难问题,给他们提供了具体的帮助。本次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突出了XX师范大学法法学院“厚德济世,博学明法”的院训和“探讨理论、立足实践、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也体现出XX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优秀学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

   20**年12月5日,我带领法学院07级4名同学到辽师附属第二中学,为初一的学生讲授,在我们同学的精心准备和认真讲授中,初一的同学们收获颇丰。附二中的老师也给予了一致的好评和莫大的感谢。

   时光匆匆,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在法学院团委和法学院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本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支持、指导,感谢全体社团成员的'帮助,没有你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我将会带领本社团的全体成员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法律援助的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所认真探索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优化法律援助运行机制,极改进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的需求。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维权职能作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来,我们坚持以执政为民、服务百姓为出发点,抓好规范化管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全面开展各项法律援助业务,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为群众提供全面更好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参加上级和局组织学习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宣传。二是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查。对提出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工作人员认真接待、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不推诿、不唐塞,只要符合援助条件,绝不漏受理一件;对不符合受援条件的申请人,妥善做好法律解释和思想稳定工作,并告知其解决渠道,让申请人满意。据统计:法律援助工作站共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16件。

   二、探索和创新法律援助新形式、新途径。

   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权利是法律援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如何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一直以来是法律援助部门的困惑。今年以来,工作站在局领导的指导下,认真探索,积极尝试一种全新的提高和监督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的新形式、新路子。一是按照上级部门出台的有关规定。

   工作站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二是认真抓好有关规定的实践运行。今年以来我们重点突出抓较为典型的民事案件。今年以来,

   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哪样的不足。为此,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下年度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办事水平和效率。二是继续做好日常来电来访的法律咨询工作,抓好法律援助案件的来访、受理、指派和监督。

   三、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力度

   上半年金集司法所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本册470余份,摆放展板16块,张贴标语、横10余条,受教育人数达700余人,切实的提高法律援助在我镇的影响力。

   法律援助的年终工作总结

   根据省、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部署,本中心紧紧围绕“以打造法律援助立交桥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效益”的目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暨纪念长乐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十周年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形成了领导重视,依托载体,大造声势,狠抓落实的法律援助宣传浓厚氛围,圆满完成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进一步掀起了法律援助的热潮,为建设和谐长乐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伊始,局机关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安排、严密组织,确保宣传月各项活动落实。由于今年恰逢中心成立十周年,经局领导同意,我们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与庆祝中心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合并开展,并确定本次宣传宣传月主题为:法律援助亲民惠民 推进海西和谐发展。为了保证整个宣传月活动落到实处,我们以局机关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暨纪念长乐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十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对全县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进行统一安排与部署,分管领导多次过问并带领中心人员下乡督查基层法律援助站活动开展情况,从而确保了法律援助宣传月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依托载体,强化宣传

   在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期间,本中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车等大众载体广泛进行宣传,让法律援助真正走进老百姓生活,形成了对法律援助宣传的空前声势。一是在本地报刊《吴航乡情》上宣传报道法律援助工作。在宣传月期间,该报分别于5月7日与5月28日刊登了中心典型案例与中心成立十周年所取得成绩的报道,在当地引起了良好反响。二是在5月7日,协调配合妇联等相关单位在市中心的人民会堂举办 “母亲素质工程”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法律援助工程” 做为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在活动现场中心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当场解答各类法律问题36人次,发放法制宣传材料1000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利用电视传媒宣传法律援助。除了在本地电视台播放宣传月活动情况外,福州市电视台《法眼》栏目也分别于5月8日和5月18日以《未婚妈妈的故事》和《婚姻》为题,报道了本中心为贫弱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典型案例;四是利用村(居、街道)拥有的农村法制宣传阵地,组织出版了以《法律援助指南》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栏,据统计,在活动期间,全市共出版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栏242期(次),有效地扩大了法律援助宣传覆盖面;五是在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标语。在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期间,许多法律援助站都在繁华街道、乡(镇)赶场集中地等公共场所悬挂法律援助宣传标语,在全社会形成法律援助宣传的浓厚氛围;六是以会代训,强化培训。吴航、古槐、湖南等法律援助站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对所在辖区法律援助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授牌开展法律援助联络员工作,利用法律援助联络员网络向所在村(居、街道)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援助相关知识;七是各法律援助站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有的利用综治宣传活动,把法律援助宣传与平安建设宣传结合,有的通过组织现场咨询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有的利用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等,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法律援助。

   三、抓住重点,注重实效

   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援助意识。为此,我们本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法律援助宣传重点向基层各村(居、街道)倾斜,有效地增强了法律援助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律援助也进一步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宣传月期间,中心及各法律援助站共发放各种法律援助资料6000余份,出动法律宣传车2车(次),悬挂标语35幅,举办各类法律咨询活动12场次,法律咨询人数千余人(次),解答法律疑难问题200多件,宣传覆盖面遍及全市各主要村(居、街道),收到了良好法律援助宣传效果,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法律援助工作总结范本 法律援助工作总结模板(2) |返回目录

⑹ 镇江成立首家新业态职工法援工作站,有哪些积极意义

更好的维权。镇江首家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了工会组织从被动维权到主动出击的工作转变,因此是更好的维权。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⑺ 县级公共法律服务相关问题调研

县级公共法律服务相关问题调研


报告一

xx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县域面积2380.5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街道),36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90余万,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民族。东邻修文县,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西邻大方县,北和东北与大方氏尺丛县、金沙县接壤,县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贵阳7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115公里,有水西门户、省府咽喉之称,交通便利,自古商贸繁荣。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法律资源和人才不足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困野度上影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2014年2月,司法部印发《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就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等问题作出部署。四中全会为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xx县立足县情实际,着力抓载体建平台补短板,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法治思维的方式创建了“xx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司法行政业务办理和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组合多窗口服务”的工作格局,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基本实现了法律服务全覆盖;有效化解信访积案,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逐步转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 部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县委、县政府印发了《xx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办发〔20xx〕37号),将人民调解奖励基金每年100万纳入县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明确县司法局要组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指导乡镇(街道)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成立了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先后拟定了《xx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和《xx县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方案》,“两个中心”于20xx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歼樱用。逐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值守制度,将干部值班值守情况纳入干部任用和年终考核。

(二)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及职能作用发挥情况

1.建立呼转中心,将12348法律援助专线拓宽到公证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救助、社区矫正、律师服务、法制宣传等领域,全县29个乡镇(街道)、362个村(社区)以及县直部门和大型企业均公开12348法律服务专线,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群众可以远程拨打12348热线,根据语音提示转接到相应的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根据当事人不同的需求进行专业服务和解答。同时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县老龄办、团县委、妇联、残联、武装部、看守所、戒毒所、人社局、县总工会等10余家单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为特殊群体维权和提供法律服务。

2.以“互联网+”的思维,构建xx县司法行政工作三平台。即“xx县司法行政微信服务平台”、“xx县司法行政专网服务管理平台”、“xx县司法局门户网站服务管理平台” 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解决当事人跑路难、效率低、办事来回折腾的现实问题。一是构建xx县司法行政微信服务平台。开通“xx司法”微信服务平台,将二维码公告到乡村和各单位,进一步拓宽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切实为群众推送法律服务。二是构建完善xx县司法行政专网服务管理平台。以“互联网+”的思维,以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专网服务管理平台,最终实现业务办理便民利民,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三是构建xx县司法局门户网站服务管理平台。广大群众可以登录该网站查看了解办事服务流程图,提前准备好有关申办事项的手续材料,查询有关法律法规,避免来回跑路折腾。可以利用网上留言本、监督电话,对干部工作作风、廉政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三)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为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推进法律服务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出台了《xx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值守制度》,窗口值班人员分别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律师、正式公证员、资深调解员及对口业务骨干组成,不定期对其进行业务素质培训,确保群众享受到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情况

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由县财政负担;100万元人民调解基金已纳入县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乡镇(街道)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经费需进一步协商解决;成立了以县司法局局长为组长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我县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未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公共法律服务基础条件较为薄弱

xx县目前已建成一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本已形成“一站式管理和多窗口服务”的工作格局,但在乡镇一级的法律服务站几乎都是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无独立办公业务用房,无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承担当地政府很多工作,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2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一些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性质缺乏了解,遇有法律问题,只有少部分群众会找法律服务工作者寻求有偿法律服务,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

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建立长效机制,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心点,在全县29个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网,协调修建业务专业用房,配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

(二)整合资源,促进全县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全县执业律师40余人,法律服务工作者60余名。执业律师几乎全在县城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布不均,有的乡镇至今还没有设法律服务所,所以应大量吸收从事过法律服务的退休老干部、法律从业人员等,整合资源,根据各乡镇实际分配人员,确保每个乡镇都有法律服务人员,以此促进全县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三)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检查考核机制

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相关成员单位每年对各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各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完备,台账、档案资料等齐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投入等等,具体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考核标准。同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由享受服务的个人或者单位对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此衡量各乡镇(街道)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效果。县政府综合考虑服务质量评价和检查结果对各乡镇(街道)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予以年终考核评定,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此来作为对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的依据。

报告二

一报告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根据司法部出台印发的《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以及20xx年2月在拉萨召开的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总体工作部署,xx市司法局大力推进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坚持线上与线下服务资源相结合,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于20xx年2月xx日开通运行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包括xx市总平台和卡若区、芒康县、边坝县三个分平台),成为西藏地区率先开通运行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区域。因此,本报告所反映的xx市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及揭示的问题,也折射出西藏全区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可能面临的现实和存在的问题。

xx市是我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地处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为“茶马古道”要地。因其连接西藏与内地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又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xx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市辖卡若区及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一区十县),包括24个镇、1xx个乡。全市常住人口78万人左右,主体民族为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此外还有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

二调研目的

1.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自开通运行以来,已逾一年时间,其运行效果怎样、平台功能发挥如何、基层群众是否受到实惠、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完善?针对这些问题,需对平台过往一年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进而作出评价,以查找问题,并寻求改进和完善的方案。

2.借助调研本地线上公共法律服务状况反观线下实体公共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并考察本地法律服务市场的供需关系,供相关部门、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参阅并引起关注。

三调查方式和分析方法

1.数据分析:调研人员通过检索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0xx年2月xx日至2020年3月1日期间的后台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和分析。

2.应用体验:调研人员于2020年2月期间通过亲自参与平台应用操作、后台咨询解答、用户线上流量和活跃度观测等方式考察平台的实际应用状况。

3.实地走访:调研人员于2020年4月至5月期间实地走访边坝县、洛隆县、左贡县、芒康县、察雅县、卡若区等地,了解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与不同类别的群众进行交谈,了解基层群众对移动平台线上运用的认知度、愿望与需求、操作性等方面的情况。

4.交流访谈:调研人员于2020年2月至5月期间通过与该平台开发与维护服务提供方人员、各地司法局平台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平台管理状况、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宣传推广、实施运用等方面的情况。

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平台应用功能未充分发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xx市总平台和卡若区分平台在群众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人民调解在线申请方面有少量运用,而公证服务在线预约功能在总平台和三个分平台均无使用。

2.平台受关注度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xx市总平台用户数量xx人,卡若区分平台用户数量xx人,边坝县分平台用户数量xx人,芒康县分平台用户数量xx人。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用户总数量仅为xx人。

3.平台活跃度低

经分析上述各平台群众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人民调解在线申请、公证服务在线预约四大板块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用户对平台整体运用活跃度不高。

4.后台无人员管理

经查看掌上平台应用界面及后台管理系统发现,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各板块涉及到的在线申请、意见反馈、建议、说明等栏目几乎无人回应,普法宣传板块几乎无内容更新。由此可见,平台无人员进行日常管理,长期处于僵死状态。

5.藏汉语言不通

经实地考察发现,本地区农牧民普遍存在不识汉字、不识藏文、不懂汉语的特殊状况。目前,平台尚不具备实现藏汉文字互译、藏汉语音输入并转换为文字等技术手段,暂不能解决西藏地区现实存在的农牧民藏语言表达、藏文信息输入的实际运用障碍。而建设该服务平台的初衷,主要是面向最基层的群众,并满足边远农牧区广大民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及时之需。平台的上述缺陷在解决西藏的特殊状况方面显得先天不足。

6.法律服务人员稀缺

经统计,xx市现有律师事务所4家:市区3家、左贡县1家;执业律师8名:市区7名、左贡县1名;公职律师14名:市人民政府2名、市司法局2名、市公安局3名、市市场监管局1名、市税务局1名、八宿县1名、芒康县2名、察雅县1名、江达县1名;援藏律师(一年服务期)11名:市司法局2名,除边坝县、左贡县外其余九县(区)司法局各1名。据此现状,本地律师本身数量稀少,且几乎集中于市区,加上xx所在西藏地区地域广阔、上高路远、道路艰险,使得当地社会律师的触角由中心区域延伸至偏远县、镇、乡显得遥不可及。而公职律师多服务于所在单位,对于公共法律服务的参与度有限。援藏律师作为补其短板的有益力量,仍不能保证每年都能覆盖到所有的县。

7.宣传推广不足

经调查了解,平台运行初期,各平台运行组织人员对平台的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推广范围过于狭隘,且未进行持续地宣传推广,以至于平台的存在及其功能未被广为知晓,广大老百姓对其并不了解,基层群众运用甚少,宣传推广不足,进而效果不佳。

五原因分析

1.平台应用功能未充分发挥,源自于平台受关注度低、活跃度低和后台无人员管理。

2.平台受关注度低致使平台需求不足,进而造成平台功能无法发挥。

平台需求须通过调动平台用户的需求来满足。因平台的目标用户为基层群众,故应广泛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才能满足平台的需求。而有效的调动方式就是对平台进行大范围、大力度地宣传推广。此前,宣传力度不够,推广措施不到位,是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3.平台活跃度低致使平台运用频次不高,进而造成平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若要充分发挥平台功能,须让用户切实体验到平台应用的及时性、便捷性,感受到平台的实用性、有效性。而对提交平台的咨询问题、申请事项、意见反馈、建议说明等做到及时回复和有效解答,则是实现平台满足用户需求及时、便捷、实用、有效要求的最佳途径。目前,平台接入的可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的人员仅有本地的7名律师,对已提交的咨询事项几乎无人响应;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人民调解在线申请、公证服务在线预约等事项在后台几乎无人对接受理;后台管理系统无人员管理、无信息更新、无动态跟踪等缺位状况,均是造成平台运用得不到提升和广推的种种原因。

六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鉴于目前平台需求尚未充分调动,原为实现需求分流而设置的县区分平台暂无必要开通运行。现阶段,可只保留市局总平台,在接下来的宣传推广期间,一方面探测并逐步发掘群众线上需求的总量,一方面测试并适时调整后台应对机制是否可行有效。这期间,各县区群众可直接登录市局总平台进行在线法律咨询和提交相关事项申请,总平台尚可满足现有各县区群众在线需求量。待今后在线服务需求被充分调动并达饱和之后,再视情况开通县区分平台,启动需求引流机制。

2.应加大对平台及其功能的宣传力度并在全市各县区进行持续性、专门性地推广运用,促使基层群众与平台的接触率和上线率大幅提升。具体措施:可在各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相关办公场所展示平台二维码及相关功能介绍、操作指引等,并在接待群众来访咨询、受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工作过程中,指导群众扫码登录和进行操作引导;在各种法律宣传活动中,通过宣导并利用宣传册、展示架、二维码台签等对平台及其功能进行宣传推广;动员各县区驻村工作队对平台及其功能进行宣传,并指导当地乡镇居民学习运用掌上平台。

3.针对本地法律服务人员奇缺的现状,可积极利用域外资源,引入外部律师,与区外律所合作等方式,充实平台的律师库,助力平台推广运用。

4.平台的运行应当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业务受理人员,实现对后台的管理和信息跟踪、数据统计,以及群众需求的及时回应。

5.为解决藏区普遍存在的藏汉语言不通的问题,应开发运用藏汉文字互译、藏汉语音输入等技术,以助推平台深入藏区农牧民广泛运用。目前,在语言、文字转换手段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应在平台功能充分显现的基础上,暂时通过识汉字、懂汉语的人员协助藏区农牧民对平台进行操作的途径来实现运用。

⑻ 法律援助是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窗口,司法局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上有哪些举措

基层司法局应采取多项举措,完善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一是注重窗口建设,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常态化。设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公开公示服务承诺,设立“12348法律援助热线”,安排专职律师和有法律资格干警值班,负责接待来访,解答法律咨询,为残疾人、老年人、行动不便者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

二是注重法律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结合“12.4全国宪法日”、“3.8妇女维权周”、“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便民法律援助咨询活动,通过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等活动,走进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分发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知晓法律援助。

三是注重案件质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规范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结案、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深入各法援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检查,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评比活动,及时回访受援人,听取受援人对案件承办情况的意见反馈,及时跟进整改,努力办好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是注重扩大援助范围,努力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低收入标准,降低法律援助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逐步扩大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做好申诉代理工作,将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积极做到应援尽援;认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1+1”公益金项目法律援助律师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为农民工及其亲属及时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维权服务。

五是注重工作站点建设,大力拓宽服务渠道。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看守所、劳动监察大队、武装部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大力加强规范法援工作站(点)建设,规范工作站(点)的服务标准,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畅通法律援助渠道。

⑼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直接与申请人签订协议,安排律师代理诉讼。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应由政法委牵头尽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们与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指派律师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⑽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工作需要什么安排本机构

可以安排本机构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司法方面帮助的部门、机关。或者说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
一、法律援助职责是什么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
二、申请法律援助递交材料的注意事项
法律援助申请人应按照以下要求递交法律援助申请材料:
1、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先阅读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逐项填写。填写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应尽可能叙述详细、清楚。填写完毕,申请人应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并写明申请日期。如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也应当签名或盖章。
2、代理他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按要求填写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应有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如受托人为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出示具有法定代理资格的证明。被代理人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如:10至18岁的未成年人),也应当在法律援助申请表等法律援助文书上签字。
3、经济困难状况证明,除写明家庭经济生活的困难状况外,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具体数字,如,×××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为人民币298元。
4、申请法律援助提交的材料,应当提交材料原件并提供与原件相对应的复印件。申请材料经中心审核人员审核后,原件退还申请人(经济困难证明原件除外),复印件交法律援助中心留底归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机构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18条19条 发布:2025-01-11 19:07:54 浏览:238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
在我国会计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3:10 浏览:556
袁世凯立法称帝 发布:2025-01-11 15:26:46 浏览:733
大同肖律师 发布:2025-01-11 15:25:57 浏览:13
儿童虚拟游戏法规 发布:2025-01-11 15:23:05 浏览:111
车锁有问题厂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15:17:47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