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司法局法律援助资金的问题

司法局法律援助资金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29 15:16:06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直接与申请人签订协议,安排律师代理诉讼。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应由政法委牵头尽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们与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指派律师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⑵ 法律援助的话,律师的费用谁出

1、法律援助的钱是由政府出的。

2、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可以享有政府提供的补贴。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二条 对下列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盲、聋、哑人;

(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

(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五)有必要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其他情形。

《法律援助条例》

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2)司法局法律援助资金的问题扩展阅读

《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四条公民就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协助提供。

第十六条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⑶ 法律援助的费用谁承担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申请法律援助是不需要费用。
一、法律援助的费用承担者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申请法律援助是不需要费用。
1、《法律援助条例》
第三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2、《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接受指派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费用。对于经济确有困难,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公民,律师事务所可以酌情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包括政府要为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机构和队伍保障,提供必要的经费;也包括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律师、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开辟资金渠道,鼓励各方面对法律援助提供乎含弯支持等。这也明确了政府是主办这项事业的主体,只要确定为法律援助的对象,法律援助的一切经费将由政府支付。
二、法律援助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老虚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岁闷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0、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1、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2、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由政府设立,故而法律援助费用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支付。所以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我们在确实法律援助需求时才向法律援助机构发出请求。如果您的案件不在申请法律援助范围内但又确实经济困难的,不妨与委托的律师商量看看能不能减免代理费用。

⑷ 法律援助资金来源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用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费用。律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用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费用。
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只要有两种渠道:
一是基于政府责任财政支持,即财政拨款,这是法律援助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和基础。
二是社会捐助,这是法律援助经费的补充渠道,包括以基金形式接受的捐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援助的或者对某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捐助,法律服务组织的捐助。
经费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专款专用的原则。法律援助的宗旨在于保障贫困当事人能够平等地实现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援助经费的性质类似于救济款项。国家对救济款项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其他经费的使用、管理更为严格的规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贫困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无论哪种渠道来源的法律援助经费,都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改变法律援助经费的用途和性质。贪污、挪用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原则。这种监督是对法律援助经费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检查监督,是检查监督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接受司法行政部门检查和经费的规划。法援经费的使用由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规划、预算、结算,包括各类案件补助标准的审核。特别是市、县(区)司法局每年对法援经费的使用至少要有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
相关案例:
因伙同他人入室抢劫并致受害人死亡,大竹县农民朱某一审被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近日,通过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倾力工作下,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改判朱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1年7月28日,朱某邀约张某携带錾子前往达县碑高乡行窃,二人采用錾子撬门入室的办法,先后进入两户村民家中行窃未果。随后又采用相同办法,串入受害人周某家中窃得现金300元。当二人正要离开时,被回家的周某发现,为防止周某吼叫以便逃脱,二人将周某拖入卧室捆绑,并用衣服堵住周某的嘴部,导致周某因口部堵塞、压迫胸腹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朱某被抓获后,由达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经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朱某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收到判决收,朱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向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朱某的申请后,立即指派律师会见了朱某,调取相关材料了解案情。经过细致缜密的推敲案情及一审审理过程,援助律师认为一审法院审判程序违法,受害人家属有谅解朱某行为的意向,且朱某有立功表现,一审判决量刑过重,朱某应该获得轻判。为确保被告人获得正确适当的刑罚,援助律师立即前往受害人家中,向受害人家属转达了朱某的悔意,并交纳了民事赔偿款,得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并出具了谅解书。同时,援助律师根据朱某提出的检举他人犯罪的材料,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关配合,经过大量的工作证实了检举事实的真实性。在二审合议庭开庭审理前将上述材料及辩护意见及时送达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大量的事实证据证明下,法庭最终采纳了援助律师的上诉意见,撤销了一审法院关于判处朱某死刑的判决,并改判周某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朱某最终获得了应有的判决。

⑸ 河南省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办法

近日,河南省司法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法律援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我省法律援助资金管理和补贴发放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办法》有哪些重要规定呢?
我为您划重点↓
一是明确法律援助补贴发放对象
《管理办法》规定,法律援助补贴是指支付给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等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所属单位或个人的费用。法律援助专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采取实报实销政策。在司法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我省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补贴可以支付给个人,更加贴合法律援助工作实际。
二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资金使用范围
省司法厅积极和省财政厅会商,将法律援助案件管理费用、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精品案件评选及表彰奖励等相关费用纳入法律援助资金使用范围。与之前的“档案管理费”比较,“案件管理费”内涵更为丰富,包括档案管理、案件回访、旁听等支出,为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案件管理等工作提供了经费政策依据。
三是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支出及补贴构成
更为科学合理
中央、省级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由原来的只能支付办案补贴,扩大为可以支付办案补贴、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补贴、法律咨询补贴等多种服务形式。
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成本费包干改为由直接费用、基本劳务费构成,直接费用根据差旅费、邮电费、印刷费、调查取证费、翻译费、公证费、鉴定费等因素确定,基本劳务费用根据日平均工资、服务天数等因素确定。这一核定方式不仅适用于办理民事、刑事、行政代理或者辩护法律援助案件,也适用于值班律师为认罪认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情形。同时探索逐步建立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差别制度,根据服务质量上下浮动一定比例确定补贴标准,促进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四是发挥中央、省级办案专款的引导作用
明确中央和省级法律援助资金对市县补助部分采取因素法分配,按照上年度法律援助受理案件数量因素(权重90%)、贫困人口数因素(权重10%)计算分配资金,同时参考经费绩效评价结果予以调整。
五是强化法律援助经费监督管理责任
明确各级财政、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确保相关经费保障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市、县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援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或科目单列,确保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经费绩效评价将更加常态化,省司法厅、省财政厅将旦野绝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资金分配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脊谈效评价较好、较差的市县分别予以增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管理办法》还明确,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在贯彻执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制定适用于当地的法律援助补贴标准,确保落地见效,促进法律援助工作开模姿展。

⑹ 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因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没有从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受司法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足。

几点建议:
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实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镇乡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关设备,方便困难群众就地申请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根据特定困难群体的特定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专项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效果。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⑺ 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援助办案补贴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推动我区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司法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补贴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司发通〔2019〕27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15〕5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134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自治区财政安排的补助各旗县(市、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专项补贴资金。
盟市、旗县(市、区)财政要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地方财力和办案数量给予旗县(市、区)一定的资金安排;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广辟政府财政拨款以外的法律援助经费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解决法律援助办案所需经费。
第三条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应当坚持依法、规范、高效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级负责、上下协同的原则,并依法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鼓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具有公职身份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二章 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自治区法律援助办案补贴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
(一)用于支付接受旗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代写法律文书等事项的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不含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具有公职身份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的办案补贴,包括成本费用(差旅费、邮电费、印刷费、资料费、调查取证费等)和基本劳务费用;
(二)用于支付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生的翻译费、公证费、鉴定费等,经法律援助机构核实后予以报销;
(三)用于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鉴定费和仲裁费、诉讼费。
第六条旗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承办本地区内的法律援助案件的补贴标准,应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15〕59号)或各盟市出台的实施意见执行。
第三章 资金的分配与拨付
第七条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自治区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各旗县(市、区)的办案成本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占比量、诉讼案件占比、刑事案件占比、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情况等因素,本着保基层、保基本的原则,坚持鼓励办案数量多和办案经费支持力度大的地区,采用“因素法”计算进行分配,按照有关规定将专项资金核拨各旗县(市、区)。
第八条盟市财政部门接到专项资金30日内分解下达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同时将专项资金拨付情况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基层政府财政部门收到专项资金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下达至本级司法行政部门。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自治区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转移支付应当按照下达预算的科目和项目执行,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或擅自调整,不得用于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规范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及程序,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办案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人员在领取办案补贴时,应提交有关材料或案件卷宗,由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保管。法律援助机构应建立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使用管理台账,标明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名称、时间、承办人、受援人、办案补贴数额或报销数额等,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严禁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和质量标准的案件纳入经费开支范围。
第十一条加强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司法厅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组织、协调、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设定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各盟市司法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并于次年2月底前,将绩效评价结果报自治区财政厅和司法厅备案。自治区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重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做好评价结果应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对专项资金下达不及时、使用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达不到绩效目标的旗县(市、区),可视情况扣减、暂停安排以后年度的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负有责任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一)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二)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的;
(三)私分、克扣、拖延发放专项资金的;
(四)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分配和使用专项资金的;
(五)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混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使用管理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司法厅备案后执行。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从2018年开始,实施期限为3年,到期后视自治区法律援助工作需要,自治区司法厅可按程序申请延长实施期限。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⑻ 司法局司法救助补助经费的对象有哪些

对下列人员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应当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六)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
(七)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八)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
涉法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参照执行。

热点内容
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0 16:31:40 浏览:400
经济法本科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发布:2025-01-10 13:31:54 浏览:969
裁定书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0 13:22:08 浏览:623
合同法设备修理保修期 发布:2025-01-10 12:21:32 浏览:169
关于道德的俗语 发布:2025-01-10 12:10:18 浏览:798
厨柜售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0 11:54:42 浏览:865
劳动合同法五金一险 发布:2025-01-10 11:54:02 浏览:1000
法院党建工作问题 发布:2025-01-10 11:44:39 浏览:131
行政法公众号 发布:2025-01-10 11:31:57 浏览:77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1-10 11:17:01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