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来源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法律援助的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救助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第二,法律援助发生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所有诉讼活动中,司法救助则只发生于民事、行政诉讼中。
第三,法律援助减收、免收的是法律服务费用,司法救助减收、免收的是诉讼费,是国家的财产性资金。法律救济式相对于非法律救济而言。非法律救济如自力救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非法律救济的公力救济(行政救济,救灾,抢险)等。法律救济明显的就是诉讼,仲裁。
法律援助,是指为了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法律保障制度,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制度。当事人因经济困难,符合受援条件,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获得免费的律师服务。
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免的一项司法保障制度。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到法院办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司法救助范围只限于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法律援助范围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和非诉讼调解;司法救助是减免诉讼案件的诉讼费,法律援助是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用。
中国公民获准受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充分理由证明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2、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或失业救济标准,或者能够提供其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证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体形式包括解答咨询、调解、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以及办理公证等。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给予或者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通知申请人。法律援助机构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应当自接到指定之日起3日内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申请司法救助情形: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3)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4)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5)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6)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7)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8)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11)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12)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13)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14)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法律依据:
《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 第四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依规定决定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
B. 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法律援助颂亏察法的规定,法律援助内容包括:
(一)法律咨询。电话咨询,可以通过向12348法律援助电话咨询,有值班律师为你免费解答;现场咨询,可以去法律援助场所,一般法院、法律援助中心会有值班律师现场解答咨询。
(二)代拟法律文书。法律援助律师负责。
(三)刑事辩护与代理。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援助。
如果是特定案件,必须有律师辩护的,如说死刑或涉及未成年、残疾人的刑事案件,即使家庭不困难,没有律师辩护的,都应当指野茄派法律援助律师。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诉讼代理及非诉讼代理。通常需要提供经济困难证明。
(五)值班律师法律帮助;
(六)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代理。这类案件也需要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但是索要劳动报酬的进城务工人员除外。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形式。
第二、哪些人可以享受法律援助呢?
我国对两类人提供法律援助,一类是经济困难的,一类是特殊情况下经济不困难也可以享有。
一类是经济困难。根据法律援助法律规定,经济困难的标准由各省自行制订。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扩大受援人的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一类无论是否经济困难,只要符合特殊情况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下列人员之一,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一)未成年人;(二)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四)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五)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六)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二是,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比如强制戒毒人员,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下列民事案件的原告(一)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二)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三)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四)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国家鼓励各省扩大范围,比如广东省就扩大了范围,包括福利院、孤儿院、养老机构、光荣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福利机构,因维护其合法民事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其申请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社会组织依法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空银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其申请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因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其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困难残疾人家庭、重度残疾且无固定生活来源或者一户多残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等。
第三、符合条件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呢?
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可以向刑事案件的办案机关,强制戒毒的监管机关提出申请,民事案件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法律援助中心的位置和联系方法,按照要求提供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一般包括
(一)法律援助申请表;可以在法律援助处领取申请表;
(二)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要准备好复印件,原件供核实;
(三)经济困难申报材料;比如低保户的认定材料,贫困户的认定材料等等;
(四)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比如相关的证据材料或者案件手续材料。
个别案件无需经济困难,只要没有委托律师,相关办案机关就应当为其申请法律援助。
第四、法律援助申请人有材料证明属于下列人员之一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但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
(二)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
(三)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
C. 申请法律援助需要什么条件。
前提是经来济困难。
公民对自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D. 法律援助资金来源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用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费用。律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用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费用。
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只要有两种渠道:
一是基于政府责任财政支持,即财政拨款,这是法律援助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和基础。
二是社会捐助,这是法律援助经费的补充渠道,包括以基金形式接受的捐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援助的或者对某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捐助,法律服务组织的捐助。
经费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专款专用的原则。法律援助的宗旨在于保障贫困当事人能够平等地实现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援助经费的性质类似于救济款项。国家对救济款项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其他经费的使用、管理更为严格的规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贫困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无论哪种渠道来源的法律援助经费,都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改变法律援助经费的用途和性质。贪污、挪用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原则。这种监督是对法律援助经费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检查监督,是检查监督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接受司法行政部门检查和经费的规划。法援经费的使用由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规划、预算、结算,包括各类案件补助标准的审核。特别是市、县(区)司法局每年对法援经费的使用至少要有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
相关案例:
因伙同他人入室抢劫并致受害人死亡,大竹县农民朱某一审被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近日,通过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倾力工作下,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改判朱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1年7月28日,朱某邀约张某携带錾子前往达县碑高乡行窃,二人采用錾子撬门入室的办法,先后进入两户村民家中行窃未果。随后又采用相同办法,串入受害人周某家中窃得现金300元。当二人正要离开时,被回家的周某发现,为防止周某吼叫以便逃脱,二人将周某拖入卧室捆绑,并用衣服堵住周某的嘴部,导致周某因口部堵塞、压迫胸腹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朱某被抓获后,由达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经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朱某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收到判决收,朱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向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朱某的申请后,立即指派律师会见了朱某,调取相关材料了解案情。经过细致缜密的推敲案情及一审审理过程,援助律师认为一审法院审判程序违法,受害人家属有谅解朱某行为的意向,且朱某有立功表现,一审判决量刑过重,朱某应该获得轻判。为确保被告人获得正确适当的刑罚,援助律师立即前往受害人家中,向受害人家属转达了朱某的悔意,并交纳了民事赔偿款,得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并出具了谅解书。同时,援助律师根据朱某提出的检举他人犯罪的材料,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关配合,经过大量的工作证实了检举事实的真实性。在二审合议庭开庭审理前将上述材料及辩护意见及时送达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大量的事实证据证明下,法庭最终采纳了援助律师的上诉意见,撤销了一审法院关于判处朱某死刑的判决,并改判周某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朱某最终获得了应有的判决。
E. 找什么部门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律援助应该找的部门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协调、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员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 其他团体、组织、学校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监督。
F. 法律援助范围和条件
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涵盖了民事、刑事、行政等法律事项,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情况下需要法律帮助的人群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的条件则主要包括申请人需具备中国公民身份,符合经济困难标准或特定情况,且案件符合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
一、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刑事案件的辩护和代理;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法律事项;
3.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法律事项;
4.请求给付劳动报酬的法律事项;
5.请求国家赔偿的法律事项;
6.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7.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8.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项。
二、法律援助条件
要获得法律援助,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经济困难,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
3.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4.案件属于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
5.在特殊情况下,即使不符合经济困难标准,也可获得法律援助,如涉及重大社会影响或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案件。
申请人需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明、经济困难证明、案件相关材料等,以便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其申请资格。
综上所述:
法律援助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法律领域,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情况下需要法律帮助的人群提供了重要支持。申请人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经济困难、案件受理范围等,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第十条规定: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第二十二条规定:
法律援助申请人有材料证明属于下列人员之一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一)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
(二)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
(三)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