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权利
『壹』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是我国为了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市场,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该办法涵盖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资格条件、执业行为、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够依法、公正、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一、资格条件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了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资格条件,包括具备法律专业背景、通过相关考试或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等。这些条件的设定旨在确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二、执业行为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他们应当积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调解纠纷等服务,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他们还应当注重与当事人的沟通,充分了解当事人的需求和诉求,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
三、监督管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管理措施。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档案,对其执业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公示其不良记录,以维护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的良好秩序。
综上所述: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是我国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市场、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的重要法规。它通过规定资格条件、执业行为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够依法、公正、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该办法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二条规定: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在乡镇和街道设立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第五条规定:
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应当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具备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可以经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规定: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一)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二)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不满二年内担任原任职法院及其所属基层法院审判案件的诉讼代理人的;
(三)冒用律师名义执业的;
(四)同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六)明知委托人的要求或者事项违法,仍然为其提供代理或者办理的;
(七)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八)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九)故意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十)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贰』 法律工作者的执业范围
法律分析:法律工作者的执业范围是法官、检察官、警察等可以依法执行公务活动,包括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等;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范围是可以代理诉讼、代理参加调解、仲裁活动、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叁』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权利义务包括: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有关的案卷或者庭审材料。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托关系。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村民(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议。
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应聘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有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权参与所务民主管理,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有关司法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四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第四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