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全文解读

民法总则全文解读

发布时间: 2020-12-18 16:30:53

A. 学习民法总则有感

民法通则是我国民法的法条。在目前没有民法典的情况下,民法通则大概相当于民法典。民法总则是学习民法的前提,他系统的介绍了民法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学好了总则才能看懂分则。司法考试辅导三大本里有民法总则部分。
民法的属性是保护人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民法总则作为我国民法典开篇之作,其立法过程就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回应人民关切的过程。通观民法总则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保护人的权利、提升人的尊严、服务人的发展的立法精神与立法宗旨,让民法总则饱含浓厚民生情怀。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光中,每个人都是整个世界”。民法本质上是人法,民法终极价值是对人的关爱。我国民法总则的民生情怀首先体现在立法实现了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全面保护。
胎儿是否拥有民事权利,这个问题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民法总则从加强胎儿权利保护角度出发,规定了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予等胎儿利益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从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意识,鼓励他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从十岁下降到了八岁,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满十八岁之日起计算。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为此,民法总则突破性地规定了成年人监护制度,即成年人可以在意思能力健全时预先选定监护人。
民法总则的民生情怀还体现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立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重大民生话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理念尤其深入人心,也特别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将党的这一重要主张上升为法律,体现在立法工作之中。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民法总则的一大创新性规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九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中也规定了“恢复原状”一项,这一条是对破坏环境者的民事责任要求,破坏环境者必须承担恢复环境原状的责任,这也是民法绿色原则的具体体现。
法无外乎人情。从监护制度到非营利性法人制度,从个人信息保护到网络数据虚拟财产保护,在即将正式实施的民法总则中,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法律条款比比皆是,这让民法总则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高度、深度与广度都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从而使法律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要。

B. 如何理解民法总则条文内容137的规定

您好,
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内话方式作出容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C. 浅谈民法总则如何反映民事权利

这部分规定在民法总则第三章。
第五十七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版事行为能力,依法独权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第六十条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希望对您有帮助。您可以在中国人大网查看民法总则全文。

D. 试解释民法总则第43条

您好,
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
第1款确认了财产代管人制度目的:妥善管理失踪人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第2款规定了除妥善管理外,财产代管人的义务:1.替失踪人履行法定义务(如缴纳税款);2.替失踪人履行债务(如支付货款);3.替失踪人支付其他费用(如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和因代管财产所需要的必要管理费);
第3款是一个不完全法条,不能独立作为请求权基础,必须结合《侵权责任法》规定,即要存在损害、要有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除此之外,唯一与《侵权责任法》一般侵权规定不同的是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在一般侵权中只要行为人有过错就行,但鉴于《民法总则》第143条第3款规定,唯有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或重大过失才需要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换言之,第143条第3款仅仅规定了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之主观要件——故意或重大过失。其他构成要件,仍需参考《侵权责任法》具体规定。究其原因,因财产代管人的代管行为是无偿的,鉴于不能让好心人不能“流汗又流泪”的基本思想,只有其主观上故意或重大过失才需要承担责任,与《合同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的思想基本一致。

E. 民法总则180条的内容是什么,民法总则有何意义

您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民法总则有何重大意义:

(一)开启民法典编纂的进程。

《民法总则》的制定不仅实质性地开启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并成为民法典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体系的完善。颁行后,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都要与《民法总则》进行协调,并以其所确立的立法目的、原则、理念为基本的指导,从而形成一部价值融贯、规则统一、体系完备的民法典。

(二)推进我国民事立法体系化进程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由于《民法总则》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确立的规则,是民法典中最基础、最通用,同时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适用于各个民商事单行法律。《民法总则》的制定将极大地推进民事立法的系统化过程。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民法总则》的制定将使整个民事立法体系更加和谐,更富有内在的一致性。

(三)完善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保护机制

民法典被称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总则》广泛确认公民享有的各项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亲属权、继承权等权利,使其真正成为了“民事权利的宣言书”。继续采纳《民法通则》的经验,专设“民事权利”一章,集中地确认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充分地彰显民法对民事权利保障的功能。

(四)完善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民法总则》一方面宣告,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并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基本原则,要求从事民事活动,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有利于强化人们诚实守信、崇法尚德,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规定了胎儿利益保护规则、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老年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保护。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F. 如何学习民法总则全文

这时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考试大纲》所列的各种考试题型,而不必逐字逐句死记硬背。这时我就采用联想和理解的方法,寻找其中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如在复习婚姻继承这一章节的时候,有针对性地予以重点复习。而对于继承法中的内容。在答题时,还要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前的理解。我是用民事法律关系将民法所包含的各项民事制度串联成一个整体、客体和内容是什么,可以找一条时间的主线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想尽一切办法把厚厚的一本《民法》教材学薄,例如、合同的保全,进而均通过其主体、合同的履行。 学习《民法》更需如此,互无联系。比如;夫妻财产,民事法律理论中的各项民事制度绝非一盘散沙。 比如做案例分析题、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等一系列问题,条文与案例相结合,有理有据。 把握理论体系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因为民法中所规定的各项民事法律制度。 关键点串知识 平时学习要具体全面,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了;第三步是确定构成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我就会想合同的生效。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有些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就是既要准确把握民事法律条文规定的法律标准和民法理论的观点,学习时要针对细节有重点地进行,都要把握住整本书的理论体系,又缺乏系统性,相近的概念太多了,哪些该记、客体和内容以及相应的民事法律事实来表现该民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出题特点。这就是所谓的“点”。也许很多考生会觉得民事法律理论所包含的具体民事制度较多。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记住它们,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民法教科书中一般阐述性的内容;其次是确定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如何产生:婚姻的生效条件。在此基础上,然后串成串:首先从案例的事实陈述中:看见合同的成立,我想做到这些;第四步是确定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合法,便于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变更或消灭的,也尽量要联系题中的具体案例,这种体系性地把握知识,明确每个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就不是独立的了;无效婚姻。此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民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把握相应的答题要领,这其中有个灵活掌握的问题,它们之间都具有内在的客观联系。 学习讲求“两性” 民法中的法律条文特别多。 总的来说、违约责任。 在记忆的时候,又能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灵活地运用有关的民法理论;最后是确定侵权或违约的责任等。 联想理解记忆 民法中,其实,可以减少记忆量:确定死亡时间——确定遗产——确定遗嘱——遗赠或遗嘱继承。因为每项民事活动都表现为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我挑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离婚的限制。在答题的时候、可撤销婚姻,并有较强的系统性的,彼此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将其融会贯通;离婚标准、合同的解除,关键在于理解和领会,再挑剔的判卷老师也挑不出毛病,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这样

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与通则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

1、范围不同

《民法通则》不仅涵盖了《民法总则》的部分,还规定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大量原本属于民法分则的内容。也就是总则属于通则的一部分。

2、制定时间不同

《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开始施行的.

《民法总则》制定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3、背景不同

《民法通则》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民法总则》的背景:经济建设仍是核心任务之一,但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4、内容不同

许多勃兴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容在《民法总则》中,没能规定在《民法通则》中,如环境权、公司股东权等。

(7)民法总则全文解读扩展阅读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了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经济法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具体民法制度和规范的基础。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各项民事活动,不仅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还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在现行法上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欠缺相应的民法规范进行调整时,民事主体应 依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进行民事活动。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须对所应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阐明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特定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时,如有两种相反的含义,应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无论采用何种解释方法,其解释结果均不能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在现行法上未能获得据以作出裁判的依据,这就表明在现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时,法院应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学者在对民法进行解释、研究时,应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无论何种学说,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是妥当的学说。

热点内容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发布:2024-11-05 11:21:00 浏览:701
桂平法院在哪 发布:2024-11-05 11:20:50 浏览:365
法律硕士刑法总则 发布:2024-11-05 11:20:39 浏览:32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2024-11-05 10:41:29 浏览:421
法律责任名言美文网 发布:2024-11-05 09:02:00 浏览:605
工商核名条例 发布:2024-11-05 08:18:31 浏览:861
樟木头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4-11-05 07:47:43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