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舆论

司法舆论

发布时间: 2020-12-18 16:39:08

❶ 辩题舆论关注司法公正弊大于利 作为反方二辩如何反驳正方舆论有利于普及法制教育的论点。

回扣司法公正啊,利弊是对于司法公正的啊,不是对于公众的法制教育

❷ 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社会舆论只起督促作用,司法公正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依法判定。

❸ 司法活动不受舆论影响,那应该怎么做

司法活动不受舆论影响,就应该完全按照法律规定认真处理法律事务。包括立案侦查、检察起诉、开庭审判,都应该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开展,确保执法如山。

❹ 司法需不需要受舆论影响

原则上说,法院的判决是需要考虑社会和舆论的影响,而且法官肯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舆论的影响。 具体而言,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 (1)法律是固定不变的,社会生活则是不断发展的。法律的原有规定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对原有法律作出变通的阐释或者更加复杂的技术处理,使其符合社会现实生活是必须的; (2)有一些法条本身已经规定了,在审判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考虑社会舆论是依法办事,自然也是可行的。当然这样的法条本身是否合理可以探讨; (3)司法审判的结果不是封闭的,有些审判会反过来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在判决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案件时,考虑判决可能导致的社会影响也是必要的。举个可能有点敏感的例子,南京彭宇案的判词从纯法律上看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产生了非常坏的社会影响。尽管舆论的解读都是建立在对判词误读的基础之上,但判词本身其实也可能斟酌的更好。 (4)法官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肯定会读报、看电视,可能还会刷微薄,尽管法官本人可能不一定能够意识到,但舆论对于法官的影响在客观上肯定是存在的。说到底法官所有的经历、受到的教育、意识形态,心情好坏都有可能对于一个具体审判产生影响,这一点是无需讳言的。 回到问题本身,法官当然不应该因为舆论就作出偏离法律规定的事情,但也不能矫枉过正,要求法官拒绝考虑社会舆论。法官在审判的时候,绝不仅仅是找一个法条,套到事实上面那么简单,相反一个法官需要考虑许多不同的因素,当然对于法官来说,这也是更加高的要求了

❺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具备基本法治理念的公民,那么舆论对司法公正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网络舆论的参与者不懂基本的法治原则、程序理念,那么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作用是毁灭。法公正的定义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司法公正包含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方面的内容。再说舆论,其定义是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意见、态度的集合体,不过当今大多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自己见解看法,所以冠以网络舆论的定语无可厚非。再次我想强调一下司法独立,其内涵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首先说说舆论的好处:
1、它首先是人们享有了言论自由权的产物,这是它本身的好处。因而在某一热点问题曝出后,人们能够广泛的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也不乏为茶余饭后提供了谈资。
2、然后说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利。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司法审判起到监督作用,包括两方面的监督:1.监督司法主体(即法官)是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判案。
2.监督司法主体有无内部的权钱交易等贪腐行为,也同时侧面保护了司法主体不受上级行政及其他权力压制公正判案,让法官敢判案。
-然后我觉得舆论就这两个好处-
下面我要说的是舆论的一些弊端:
1、从舆论本身的产生看,它是一种多元化的声音,不乏普通民众,各界人士,其中哪些我们能够看到的案件多由各种媒体报道出现,它只给你想看的和能看的,同时也会有好多商业炒作嫌疑的报道,这样人们在关注掌握的信息实在有限更不要说这些内容的真伪和被背后的真实目的。再说对于司法公正,这样一个不确定多元化的东西,要怎样实现司法的确定与公正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与第一条好处相对应,舆论保障了言论自由权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意思就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把自己被强奸的事实一遍一遍像世人阐述。
3、然后说舆论对于干扰到司法公正的那些方面,首先就是a.干扰司法独立
社会形成的舆论导向会对法官无形中造成压力,虽然法官要求有独立人格,但是不能说不会受到影响,在此情景下,如果法官不受影响,那么舆论没有任何作用(包括之前好的作用),可一旦受到影响就已经干扰到了司法审判的独立。
具体的还有:b.干扰级别管辖和挤压司法资源,影响程序公正。意思就是说同一时期同一级别的两起案件,一方因舆论的过分关注而优先处理或是召集调派高级法律工作者审判的行为。没有说不能正当递交上级法院提审,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舆论的干涉而致非正当程序。
(在司法过程中,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
司法过程的每个环节,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事先都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置,审理过程判决过程都有具体的程序设置。一般来讲,只要严格按照司法程序来办案,其结果是公正的。即使法官在最后判决和选择适用法律时个人有理解的差异,有可导致结果的差异,但离结果的公正也不会相差太远。除非在审理和判决的过程,违反了程序规定,受到了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判决的偏差过大,)
而在干扰了程序公正后,它显然很难保证最后的实体公正进而难以实现最终的司法公正,即便某些案件看似在破坏了程序公正后(许霆案)得到了结果上也就是实体公正,也只能说这是一种偶然,况且第二次判决的公正与否我们是都不能判断的,只有上帝知道。
所以综上我认为,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作用可以说是弊大于利的,就像正义女神在审判的时候一定要蒙住双眼,为的就是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果断的挥下正义之剑,还有让我们为回顾两千多年那个为真理慧人启智的苏格拉底被一群人投以死刑,那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暴政。
其实我们最不不希望的是有一天当我们深陷舆论的漩涡泥沼之中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❻ 有哪些社会舆论影响司法判决的案例

杨达才,男,汉族,1957年月生,陕西镇坪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大学文化(延安大学政教系哲学专业),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2012年09月21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在3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同年9月5日获刑14年。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❼ 司法工作如何面对舆论压力

顺势而为支持人多的,干掉人少的。

❽ 如何正确处理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您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通过立法规范新闻监督,使新内闻监督法治容化。首先,维护司法的权威性。维护法律与司法的权威,这是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工作的基本准则。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坚持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从客观的角度,以还原事实真相的方式来进行报道,仅对事实上的客观性的事件本身经过进行描述,对其是非曲直不进行任何评判。其次,要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检查与纠偏,除了新闻立法,还应从外部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活动的监督和制约。
二、 完善司法独立制度。我国的司法独立也正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国司法独立运作行政化,司法权力地方化,行政干预司法现象严重。同时我国的司法独立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司法独立,使司法独立真正的远离立法与行政的干涉,才能使公众更加信任司法,更加相信司法的公正性,从而保持司法的权威,减轻舆论对司法独立不利的一面,保证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干扰较小到最少的地步。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❾ 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西方法律界,不论是海洋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都排斥“舆论监督司法”这样的概念,担心造成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从而损失法律的权威性;而在西方新闻界,则习惯于担当与主流政治制度对抗的角色,司法便是主流政治制度的替身。但是,由于传媒和司法至少在形式上都宣布其价值追求是“公正”,因而各法治国家均将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为基本价值予以肯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司法追求的是法律公正,而传媒体现的则是自身或受众观念上的、道德意义的公正。这两者的差异正是本文企图理清的。 (一)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介与司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应处于根本对立的态势。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也确实出现过媒介不大正确的舆论压力影响司法公正的事件,出现过司法压制正确舆论监督的事件。矛盾的产生在于二者社会职能和工作性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于: 第一,媒介的职业特征就是报道动态的东西、超常的事情;而司法对待纠纷的态度则是消极的,它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权限和程序去消弭纠纷。 第二,媒介要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报道,而司法审判的时效要宽松得多,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三,新闻语言力求标新立异,扣人心弦;而司法语言讲求用词严谨,前后一致。 第四,新闻事实是记者的所见所闻或采访所得,而司法事实则是指有确凿证据的事实。 第五,舆论监督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而司法则代表着国家强制力与终局裁量权。 出现传媒与司法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问题在于如何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二) 目前,我国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都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某些司法部门一方面未完全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越权和扩张权力。有些媒介也在利益驱动下,以舆论监督司法的名义进行炒作,这种非规范行为对司法的损害是很大的。这里特别就传媒对于司法报道的炒作态势多讲几句。 我国传统的犯罪案件报道,本来有“声讨、公审、枪毙”的模式,忽视司法独立、实行舆论审判的积习较深厚。现在又多了一层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出现了越来越多干扰司法审判的情形。例如在报道蒋艳萍经济犯罪案件时,各媒体的报道都一边倒,使人难以看到或听到不同的、客观的评说。没等法庭进行庭审调查,报道中就说起诉书“言之凿凿”(那么何必还要法院审判呢?);审理过程中,又把律师和蒋的申诉斥责为“强行狡辩”、“百般抵赖”(那么何必还要设置辩护制度呢?)。再如张君抢劫杀人案审理时,某家全国性报纸发表《重庆满街声讨“魔头”》的通讯,抢在法庭判决前,做了大量的渲染,诸如“张君该千刀万剐”、“杀一儆百”、“用张君人头祭奠亡灵”等等极端的语句,缺乏基本的文明。这种“文革”式的对案件报道的“热心”,显然会妨碍司法的公正审判。 针对这类情况,可以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应景措施(作为道德性质的要求,它们尚是相当软弱的)。例如,媒介对于司法的监督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报道中绝不能有意炒作,要表现出尊重事实的严肃态度。 第二,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只宜评论已有的审判结果,而不应在未判决前对审判施加影响。 第三,媒介的评论文章,应限于意见范畴,不应追求耸人听闻的情节,不应带有民意审判的意味。 第四,要与上级司法和纪检部门保持联系,以得到支持,并以较高的职业化操作面对那些非职业化操作的司法行为,这可以保障监督的分寸适当。 (三) 对司法腐败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还要考虑到,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基本的、最后的合法手段,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司法要给人以希望、安全感和信赖感。如果当事人频繁地找寻记者解决各种纠纷,这是很不正常的,它只能说明司法和行政功能的某些缺失。因此,应有系统地报道一些司法公正的正面事例,说明什么是法,司法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给媒介受众指出一条通过司法正确解决纠纷的路子,给他们以信心。 司法方面也要致力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与权威,加快法制体制的改革,以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同时,必须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现在传媒介入司法越位越多,除了传媒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司法体制上出现较多纰漏,以及人员素质较差有关。因此,重建司法救济手段在公众中的威信,会有助于减少传媒监督司法中较多的越位现象。 (四)从长远考虑,仅凭介绍几个做得较好的舆论监督司法的媒介栏目是不够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需要在三方面形成媒介与司法关系的法律框架: 一、界定媒介的地位和基本权利与义务。这方面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新闻自由不能侵犯到司法独立,不能违背“无罪推论”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传媒有权利报道和评论庭审活动。如果报道失误,传媒应承担责任。 二、明确舆论监督权与公正审判权相互冲突与协调的制度空间。这需要考虑规范传媒介入司法的程序和范围、传媒评论司法的职业道德方面的限定(不能诽谤、侮辱和有失公正与平衡的原则)、健全监督的外部环境等问题。 三、改革司法,减少司法公正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在改革司法方面,同样有传媒监督的广阔天地,可以像监督普通人一样,监督司法人员的非职务行为和职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同时应监督各种干预司法独立的司法外部的行为。 在这些法律框架还没有成形之前,法学界和新闻学界要有经常的学术交流,首先要在职业道德方面达成共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然后,争取形成较明确的法律框架,最后形成法律或法规。 总之,活跃而健康的舆论监督,不是司法独立的障碍。恰恰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主要由司法独立来保证,舆论监督则通过客观地展示和评论司法过程,协助实现这种公

热点内容
什么道德问题 发布:2025-01-13 07:29:46 浏览:392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
罗马法对民法的影响 发布:2025-01-13 06:25:34 浏览:567
增资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05:29:32 浏览:666
法律硕士辅导班招生 发布:2025-01-13 04:50:05 浏览:336
经济法概论自考试题 发布:2025-01-13 04:28:41 浏览:789
劳动法里的工作时间包括 发布:2025-01-13 04:13:12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