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架构

民法架构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40:09

⑴ 我国法律体系框架

我国的法来律体系包括自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题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涮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及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采用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则、招标投标法等属于民法商法。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干预经济运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民法架构扩展阅读: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法律部门,从而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该书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根据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公告,对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社会法的分类以及各个部门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于了解我国法律体系框架、研究各部门法学具有指导作用。

⑵ 民法都有哪些结构如何掌握民法体系的要点

掌握民法,首先要掌握民法的体系。现代的民法体系,通常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法、婚姻法和继承法。

要深入的掌握民法体系,有必要对于这几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即为什么民法体系要包括这样五个部分,简单说,就是要满足一个正常的基本需要,是对于一个正常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进行的全面调整。分述如下:

要有物权法,因为,一个要在这个世界有尊严的活着,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并且要以合理的方式对于自己的财产进行利用,以享有财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物权法,就是调整人们对于财产的归属和利用(物权法第2条)的各种法律关系。

(2)民法架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⑶ 民法中法人那一部分的内容结构图是怎样的

图一:

┏财团法人:由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而成立
┏按成立基础┫
┃ ┗社团法人:2个以上自版然人结合成立
┏私权法人┫
┃ ┃ ┏营利法人: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法人 ┫ ┗按是否营利┫
┃ ┗公益法人:以公共利益为其目的事业的法人
┗公法人

图二:

┏取得:成立
┏权利能力┫限制
┃ ┗丧失:终止

┃ ┏意思机关:也称权力机关、决策机关
法人 ┫行为能力┫代表机关
┃ ┗监督机关


┗责任能力

⑷ 德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德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为五编制体例。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按照查士丁尼回法典答模式制定的各国民法典一般分为:人、债、物和继承四个部分(各国在具体安排上可能有所差异)。

而德国民法典则把总则作为第一编,打破了这一传统。总则之后是债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四个部分。这主要是遵循了罗马法学家的分法。

(4)民法架构扩展阅读:

《德国民法典》在立法技术方面的高超的成就,一直受人称道的,并远远高于《法国民法典》。这种成就表现在:

在大的方面,整个法典的体系十分合理,逻辑性强;在规定方法上,采取适度的概括方法;在用语方面,名目做到精确一致。

法典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不能密不可分,抽象概括式的《德国民法典》,倾向于使用一种法律的专业语言和艺术语言,倾向于创造抽象的语言和技术意义的表达方式。

所以精密的概念必然需要一种严密的体系作为来确定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上下属关系。

⑸ 民法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民法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主题是什么

普通法又来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源系相对应。英国、美国、香港和大多数英联邦国家都普遍使用的法律体系。主要特征是:1以判例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2没有欧洲大陆国家那样的成文法典,其制订法或法典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普通法是和衡平法想比较而言的。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jus civile)。市民法最初仅适用于罗马市民,万民法(jus gentium)适用于非罗马市民,后来非罗马市民逐渐获得罗马公民权,两法的区别逐渐消失就楼主的问题,不管是普通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有民法。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查看原帖>>

⑹ 民法的结构是怎样的

民法分为民事主体和民事权利: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权利分为人格权、身份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财产权。
财产权下分物权和债权。(重点掌握)

⑺ 民法典体系结构是什么

1.民法典体系包含了总则篇、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回继承编、答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2.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现有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基本可分为两种:一是法国民法典的“人——物”对应结构;二是德国民法典的“总——分”对应结构,这两种结构均有法典目的缺失的缺陷。我国民法典的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位、以权利为中心、以责任为手段的思想,以此设计的民法典实行三编制:第一编人法,第二编权利法,第三编侵权行为法。这一结构既具有民法文化的支持,也能使我国民法典结构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一国的民事法律体系化的过程。在没有民法典的国家中,并不意味着没有民事立法。民法典就是现实中的实在法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外壳。要将这些杂乱存在的实在法组合在一起,就得为其提供一个体系框架,使每一民法材料都能在这个体系框架中各得其所,和谐共存,这就是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有了以一定结构构成的体系,各种民法材料的加工才有一个归属。因此,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民法典制定的基础。

⑻ 谁能简单的总结一下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结构阿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法律分立中的私法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制度语源
第三节 民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第四节 民法的法律渊源
第五节 民法法条
第二章 法律关系和权利
第六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 民法体系和体例
第八节 民法的效力及其范围
第九节 民法的适用
第三章 权利主体
第一节 法律关系
第二节 权利主体
第三节 自然人概述
第四节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第五节 监护制度及其改革
第六节 自然人的人格权
第七节 自然的其他法律属性
第八节 法人概述
第九节 法人的权利能力
第十节 法人机关
第十一节 法人的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第十二节 法人的成立及其管理
第十三节 法人的其他属性
第十四节 法人人格的否认
第十五节 法人终止和清算中的法人
第十六节 无权利能力社团
第十七节 合伙
第四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理念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生效
第五节 意思表示瑕疵
第六节 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
第七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八节 法律行为的交易基础瑕疵学说
第九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十节 物权行为的理论和应用
第十一节 代理
第五章 民法上的时间
第一节 时间的民法意义及其规范属性
第二节 期日和期间
第三节 时效
第四节 除斥期间

⑼ 民法规则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现在各种现行的民法教科书中,比如在彭万林教授主编的《民法学》中{1},民法总论逻辑结构包括民法的概念和适用、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法人、合伙、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和期限等九个部分;魏振瀛教授主编的《民法》{2}又将民法逻辑结构表述为绪论(包括民法概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三部分)、民事权利主体、民事权利客体和民事权利变动等四个部分;而李开国教授的《民法总则研究》{3}将其分为民法的概念和性质、民法的本体、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公民、法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诉讼时效等十一个部分。虽然他们对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的排列各异,但无疑都将极大地推动民法总论的研究。对于民法总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对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内容的不同见解。众所周知,现在大陆法系的民法典编撰体例主要有两种:其一,罗马式(又称法学阶梯式);其二,德意志式(又称为潘德克顿式)。罗马式乃仿效古罗马法学家盖尤士的法学教科书。《法学阶梯》(institutions)的体例,分为第一编人法、第二编物法和第三编诉讼法。法国民法典即采用这种体例。只是将诉讼法排除在外,以第一编人、第二编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和第三编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组成。潘德克顿(pandectae)式乃是德国学者著述中所用体例,为德国民法典所沿用,共分为五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券、第三编物权、第四编亲属和第五编继承。将两种立法编撰体例相互比较不难发现: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最大的区别在于德国民法典有一个专门的总则部分,该部分所对应的学术内容就是我们现在所谈的民法总论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正处于民法体系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担保法的讨论等一系列的立法活动无一不在为民法的制定作准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定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法典终将成为现实。怎样才能使我国未来的民法典成为像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一样的经典之作呢?笔者认为,关键之处在于要使民法典具有自己的灵魂,如前文所述德国民法典就是通过在民法中引入潘德克顿式的法学理念和立法体制,使德国民法典成为与法国民法典并列的大陆法系民法典代表。因此要使中国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点兼较高法律价值,我们就应当在民法的创新上下功夫。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选取一个新的视角——从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入手探寻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的发展规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总论,进而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略尽绵力。

一、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的概述

什么是民法总论的逻辑结构?民法总论的逻辑结构是如何作用于民法总论?对民法典的制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对民法总论的发展过程作一个简要的阐述。近代民法一语。是从罗马法之Jus civile-语沿袭而来,在法语为droit civil,英语为civil law,德语为Buergerliches Recht,荷兰语为Burgerlyk Regt,其本意对应罗马法的市民法之意。中国民法学者梅仲协在所著《民法要义》中指出:民法一语,典籍无所本,清季变法,抄自东瀛,东瀛则复从拿翁法典之droit civil,译为今称。其实不单是民法的语源,整个近代民法的体系都是建立在对罗马法的研究之上。自从罗马法古碑在意大利出土以来,通过对罗马法的不同方法研究,大陆法系创造出两种民法典编撰体例罗马式(又称法学阶梯式)和德意志式(又称为潘德克顿式)。潘德克顿(pandectae)一语,系罗马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中的《学说汇纂》的音译,19世纪的德国民法学家通过对《学说汇纂》的研究形成了近代德国的民法理论体系,并且明确提出了将民法的原则

⑽ 民法总则的树状结构

  • 2017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该法将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这为我国民法典编纂走出了重要一步。民法属于私法,关乎每个人,故有人形象得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未来的民法典,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将包括民法总则、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就民法总则而言,其规定的是民法各编共通的基本规则,学者称之为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模式。现将《民法总则》各章分述如下。

  • 一关于基本规定第一章基本规定共12个条文,其中第5条至第9条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第10条规定了法源。民法基本原则不能作为法官判案的法律依据。有的基本原则属于倡导式原则,比如第9条的绿色原则,法官不能根据该条规定来确定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一章中,最具意义的有两个条文。一是第8条用国际上通用的“公序良俗”一词代替了《民法通则》第7条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二是在第10条规定习惯可以作为法源,但遗憾的是,在无法律或习惯可供适用时,并没有规定法官可以基于公平正义理念,依据法理作出判决。

  • 二关于民事主体《民法总则》共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三种民事主体。对于自然人,相较于《民法通则》,有以下几个主要变化。一是自然人的称法取代了《民法通则》的公民一词,因公民是系指一国之民,而自然人不分国籍,民法适用的对象为我国法域内的所有居民而不论国籍,故自然人一词更精确。二是在第16条明确,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胎儿可以分得遗产,这在《继承法》第28条已经作出规定,但本条规定则不限于继承,还包括接受赠与、向侵权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等凡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均视为有权利能力,也就是说,胎儿在未出生前,就可以向有关义务人主张权利,包括在娘胎里就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不需要等待出生后再提起诉讼。三是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从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这个条款并不是媒体误读的保护打酱油的权利,恰恰相反,下调年龄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利。四是在监护一节,规定对于监护有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这条规定改变了《民法通则》必须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先行指定的前置程序之弊端,因为在实践中,这此组织往往不愿意指定监护人,这导致指定监护制度形同虚设。五是规定了成年监护制度,特别是规定了成年监护中的意定监护制度,当然,《民法总则》即使未规定成年监护制度,成年人预先安排自己老年时变痴呆等无生活自理能力时的监护人,根据私法自治原则,也没有必要认定无效。六是更加详细的规定了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相关情形和程序。对于法人,相较于《民法通则》,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其中营利法人包括公司等企业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不向出资者、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利润的法人。其中的社会服务机构,可能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比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在特别法人中,《民法总则》一方面在第96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另一方面又在第101条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两者什么关系需待厘清。二是明确了法人(不再局限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种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在民法理论中,侵权责任包括侵害权利、违反善良风俗故意致人受损、违反保护性法律致人受损所产生的侵权责任,其中清算义务属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制度,违反清算义务致人受损,属于违反保护性法律致人受损,构成侵权行为。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需要明确的是,法人的分支机构规定在“法人”一章的第74条,没有规定在“非法人组织”一章,这说明立法者并没有将法人的分支机构作为非法人组织,这与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人组织的概念是不同的。

  • 三关于民事权利民法总则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权利与法律行为。在民法总则的立法例中,并不会详尽列举民事权利的类型。但我国的《民法总则》独树一帜,共用20个条文列举了民事权利的类型,包括人身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民法总则里详细列举权利清单,仅仅起到宣示性作用,难以单独作为裁判规则。尽管如此,在民事权利一章中,也有进步的一面,比如第117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这是我国用法律的形式,首次明确规定征收需要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即使《物权法》也没有使用“公平、合理”这两个词。另外,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这条规定是对权利行使之限制的规定,具有裁判规则的特质,法官可以拿来适用。最后要指出的是,由于立法机关拟不再规定债法总则,故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这两种债规定在民法总则之中,但由于只有两个条文,不足敷用,可以想见,今后会通过司法解释或判例的形式予以补充,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制度。

  • 四关于法律行为作者不愿意使用民事法律行为一词,盖因法律行为一词本就是德国民法的产物,不存在行政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所以也没有必要创设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但立法机关考虑到法理学者的感情,予以妥协,加了多余的“民事”两字。法律行为是权利得失变更的重要法律事实,譬如物权、债权常因法律行为而创设或消灭;又如,婚姻关系始于结婚这个法律行为,终于离婚这个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包括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前者如合同,后者如结婚、收养。民法总则既然是民法各编通用规则的提取,即所谓的提取公因式,那么法律行为一章的相关规定都应该可以适用于身份行为。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民法总则里的法律行为主要适用于财产行为。与《民法通则》相比,《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有如下修改。一是第139条规定意思表示可以通过公告方式作出,这对于无法寻找相对人有利。比如表达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在相对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报纸公告的方式作出,无须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但是,第139条规定,“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这是不符合法理的,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告发布后两个月后生效。二是关于无效法律行为的种类上,共有如下几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144条)、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第146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第153条第一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第153条第二款)、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第154条)。对比合同法第52条,你会发现,少了三种情形。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三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此,作者认为,合同法第52条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效,已经被《民法总则》第153条第二款的违背公序良俗无效所替代。对于另外两种情形,由于《民法总则》居于一般法的地位,而《合同法》是特别法,故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法律行为,仍应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认定无效。三是关于可撤销法律行为,与《民法通则》相比,增加了第三人实施欺诈、胁迫的情形,另外对于撤销权消灭的情形亦作了类型化规定。

  • 五关于代理对于代理制度,与《民法通则》相比,变化不大,仍然将代理限定在直接代理,不承认间接代理。主要变化是将职务行为作为代理之一种。《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两条即所谓的职务行为。作者认为,职务行为,本质上属于代理行为,故理应作为代理行为之一种,但《民法通则》将之不当得规定在法人一章。《民法总则》拨乱反正,在代理一章的第170条规定,“1、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2、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自此,职务行为回归代理制度。

  • 六关于民事责任《民法总则》的民事责任一章,是一个大杂烩,糅合了多种情形。作者尝试分析之:(1)第176条规定:“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这条是众所周知的法理,无特别规定之必要。(2)第177条、第178条分别规定了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这里的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属于债的范畴,本应规定在债法总则里,但由于立法机关不再另行规定债权总则,故将这两个条文放置于“民事责任”一章,体例的缺陷在这两个条文中表露无遗。(3)第179条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其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是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的排他性权能的体现;返还财产是物权请求权之行使;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赔礼道歉是债法责任。(4)第181条和第18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制度,这两条即学理上的自卫行为,在“台湾民法”,与禁止权利滥用(即大陆《民法总则》第132条)同属于权利之行使的范畴,作者认为可以参照“台湾民法”,规定在“民事权利”之第132条以下,因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属于保护自己或他人之利益免遭危害而设,属于权利行使之界线。第183条以及第184条的“好人法”,类型上亦可分别归类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5)第185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传言这条是全国人大代表会议表决前临时加上去的,这个规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死者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这不仅仅是英雄烈士,普通人也应受保护,无特别规定之必要,且即使规定,也应当规定在“民事权利”一章的人身权下。二是该条规定的原告是谁语焉不详,是否是英雄烈士的近亲属?还是有关国家机关,比如检察院?如果是后者,规定在民法之中并不合适,如果是前者,则根据侵权责任法即可,也无在民法总则中规定的必要。(6)第186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此条文语意不明。(7)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刑民交叉是中国式法律问题,不知这一条的规定能否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 七关于诉讼时效与《民法通则》相比,《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统一规定为三年,不再规定特殊短期诉讼时效(如前者规定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另外,根据第188条的规定,诉讼时效适用的客体为民事权利,但自第190条开始,采用了请求权一词,因此,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当属无疑。而请求权,有基于物权者,有基于人格权者,有基于债权者。何者适用诉讼时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只有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根据《民法总则》第196条的规定,除机动车、船舶等需要登记的动产外,其他动产的返还请求权,虽然属于物权请求权,但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热点内容
道德悲情 发布:2025-01-13 15:40:23 浏览:599
经济法的种类及含义 发布:2025-01-13 15:38:57 浏览:514
2015年计划生育条例婚假 发布:2025-01-13 15:33:02 浏览:118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 发布:2025-01-13 15:09:37 浏览:296
规章标语 发布:2025-01-13 15:04:54 浏览:731
法律非法学考什么 发布:2025-01-13 15:04:08 浏览:602
关于教师体罚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15:02:49 浏览:905
部队干部转业法规 发布:2025-01-13 14:59:57 浏览:977
发错微信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3 13:54:22 浏览:341
司法邵武人 发布:2025-01-13 13:52:51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