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少年司法

少年司法

发布时间: 2020-12-18 21:30:43

『壹』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青少年犯罪

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稳定,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采取多管齐下,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渠道。
(一)利用网络进行司法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做好“两个依托”,进行青少年司法宣传。一是依托法院门户网站。网站宣传要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发布一些典型案例,法律常识。通过这些案例和法律常识的宣传,让青少年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二是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当下,很多“80后”,“90后”,都开通了微博、微信。都喜欢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我们就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法律常识”,只要青少年关注了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就可以接收到我们发布的法律常识,达到一个很好的司法宣传效果。
(二)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活动”。
一是法院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共建“法制校园”,成立“希望学校和家长学校”,这“两校”也是做好青少年罪犯的回访考察和帮教的主阵地。
二是以“法官工作室”为切入点,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对家长及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用事实和案例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和子女的沟通交流。使家庭能真正的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是提出司法建议。对学校校规如何调整、违纪学生如何处理及调整违纪学生档案的使用方式等提出了许多司法建议。如实践中职业类的学校犯罪的学生较多,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注重在学校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减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因这类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因此应该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育,更主要是能力教育和德育教育。如今职业类学校学生犯罪明显下降。
(三)多部门联动,促进无业青少年就业。
无业青少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他们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社区需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无业青少年进行统登记。并根据这些青少年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立足于社会。同时还需要就业机关的配合,积极为这些青少年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民政部门合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在审判中发现的生活困难,无法保障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情况时,及时与民政部门沟通,办理低保等相关救助手续。
怎样才能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协做才能完成的。面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环境,我们还需加大力度,清除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治理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中成长。

『贰』 有人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青少年不应该享有独特的司法权利”你认同吗试加以解释

1.观点错复误。
2.理由:
(制1)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三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青少年社会阅历少,还有许多生存之道还不能理解,这时候需要国家、社会的帮助,从而更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比如制定《未成年保护法》等。
(3)青少年也是公.民,当然享有独特的司法权力。

『叁』 男人多大年龄容易出轨

年龄以35-45岁为主要人群,缘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到了“七年之痒”,此时第三者最易趁虚而入,且出轨的中年男性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方面已达到一定程度,易受外界诱惑。

妻子处于怀孕及生育期间的男性容易寻找第三者,正在经受事业严重挫折的男性,一旦家中得不到慰藉,容易通过婚外情寻求寄托或宣泄,男方做了难以补救的过错,例如家庭暴力、赌博巨输等造成了配偶的伤害,基于强烈的报复心理也容易引发女性寻找婚外情。

男人40,有才有能,有钱有位,成熟稳重,在很多年轻女性眼中可谓是魅力四射,在这种包围之中,男人往往会举械投降,加上很多妻子在心理上的懈怠,男人在这个年龄段是出轨的高发期。

十多年的夫妻生活,再新鲜也不新鲜了,再激情也不激情了。如果夫妻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有效的防范,夫妻间的性事就必然难于继续和谐下去,真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激情的全面退让,既让外来者有了可乘之机,也确实让婚姻变得越来越无味。

『肆』 有没有"青少年司法网"这个网站

有青少年普法网

『伍』 青少年骨垢线损伤做司法鉴定是以康复状况为准,还是直接就可以定

青少年做司法损伤鉴定是以康复状况为准。

『陆』 民众强烈呼吁,中国版少年司法什么时候能出炉

少年司法已经逐渐成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正式实施

『柒』 如何完善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制度

少年审判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核心,少年司法制度完备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我国制定的《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大量的实体法律保障;
少年审判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核心,少年司法制度完备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我国制定的《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大量的实体法律保障;《刑事诉讼法》中也有部分关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了《关于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但是,当前我国的少年审判判制度仍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审判管理上不利于少年审判工作的发展,从事少年审判的队伍不稳定,公、检、法三机关配合不协调,少年审判范围过窄,少年审判的诉讼操作缺乏科学性等等,这些弊端的存在,说明我国当前的少年司法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与发达国家的少年司法制度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审判制度,实乃当务之急,笔者在此略陈管见。
一、 少年审判制度的宗旨。
我国少年审判制度的宗旨,首先应着眼于对少年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其次在于预防和减少少年儿童犯罪,以保护社会。关于前者的理论依据,不仅基于一般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主要基于“少年儿童不能预谋犯罪”这一罗马法的古典理论。在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少年儿童不是惩罚的官吏而是最高监护人”这一衡平法原理。本来,父母是少年儿童的当然监护人,但根据衡平法原理,国家则是少年儿童的最高监护人。父母如果不能履行抚养和管教责任时,国可依法予以干预,并可行使对少年儿童保护的职责。美国的犯罪与违法少年委员会法官咨询委员会,曾就少年法庭的宗旨作过如下阐述:“基于社会法学而设置的少年法庭的良好作用是治疗与预防性的,而不是惩罚和刑罚性的。预定的宗旨,是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把他从永久性的犯罪记录中解脱出来。为此,法庭所定的目的及所采用措施应有效地使少年改恶从善,减轻失去抚养和无人照管儿童的痛苦。”①对于后者,则是出于保障更高意义上的人权的需要。
二、 设立专门的少年法院。
当前,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日渐增多,我国各级法院现有的少年法庭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首先,从目前少年法庭的机构形式看,多数法院是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少年合议庭。由于审判力量相对不足,少年合议庭的法官往往还要审理大量普通刑事案件,使少年审判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或流与形式,无形中影响了对少年犯的跟踪帮教工作。其次是由于受机构编制的限制,一些法院在机构改革中将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撤消了,使少年法庭工作出现了滑坡。三是一些法院领导对少年法庭工作重视不够,使其显得可有可无。四是从事少年审判工作的法官调动频繁,稳定性差,很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少年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的队伍。同时,当前的少年法庭仅局限于审理少年刑事犯罪案件,而对侵犯少年合法权益的各种民事行为无法进行制裁,不利于全面地保护少年的合法权益,建立专门的少年法院已成为时代之必需。从国际上来看,虽然世界各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将未成年人的案件与成年人案件予以区分。可以说,建立专门的少年审判机构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主要潮流。况且,我国十多年来的少年审判实践已为建立专门的少年法院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1年3月24日印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机构改革意见》,“因特殊需要设置人民法院,由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部门同意后,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少年法院即为特殊法院,只需经最高法院批准即可设立。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差异很大,大城市少年犯罪较农村数量集中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大城市设立少年法院,中小城市可视情况设立,农村及边远地区可仍将少年审判放置地区法院。当然,少年法院宜按基层人民法院设置,受理一审涉少年案件,在二审法院内设立专门的少年审判庭,负责二审。特殊案件须对犯罪少年处无期徒刑或对侵害少年的被告人需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移送中级法院一审。
三、 案件的管辖。
少年法院管辖下列案件:1、刑事案件。依照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少年犯需要判处刑罚的案件,以及对少年儿童实施犯罪,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如抢劫、奸淫、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的案件,教唆未成年人卖淫、盗窃等案件。2、少年有轻微罪行,需拘留、收容教养的少年案件。该类案件目前由公安部门处理,为了统一对违法少年的执法尺度,对犯有轻微罪行的少年采取训诫、警告、拘留、收容教养措施的决定,应统一由少年法院行使,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对少年处罚的格局进行调整。3、民事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的民事案件,对未成年人的侵害情节较轻,不符合犯罪构成标准,但需进行赔偿、处罚的案件以及监护权争议案件。
四、 案件的审理。
少年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方式,应体现下列特点:1、与普通法庭分开;法庭气氛和谐,不应使少年感到可怕;闲杂人员不得入内。2、出庭人员的限制及要求:在审理少年案件时,如果该少年儿童是在5岁以上,则应出庭。即使他因生病或意外事故不能按时出庭,少年法庭也不能缺席审理,只能作延期的审理该案的决定。在对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可以出庭的人员有:少年法庭的有关人员;起诉人、证人、律师及别的与案件直接有关的人员;善意的报刊及新闻机构的代表;法庭特许的出庭人员(例如实习的社会工作者及有关研究人员等);少年本人及父母或监护人等。3、对少年的名誉保护。禁止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报道少年的姓名、住址、学校及可能辨认出该少年的任何资料。
关于少年的权利。可请律师;同律师商谈;拒绝回答某问题;供述自愿等。
关于案件的调查。根据需要,法庭可要求有关部门提供对该少年的社会调查报告、医学及精神病学的报告、少年在学校表现的详细报告及其他任何供审理的情况与资料。此类报告一般由地方当局、警察、少年原所在学校及有关卫生医疗部门提供。
少年法庭决定审理案件后,应将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等事项书面通知少年及其父母或监护等有关人员。必要时,为了使少年及其父母能准时、安全出席法庭、法庭可以向他们发出传票甚至拘传。
五、审理原则。
审理少年案件的总原则是保护和矫治。具体来说,可分为下列五项:
1、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可塑性大,为此,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要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以使大部分失足的未成年人能够认罪服法,改邪归正,增强重新做人的信心。对必须判处刑罚的,严格按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三、四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我国各地法院坚持寓教于审,对未成年被告人实行庭前、庭中、宣判、延续教育的做法,在审判实践中是卓有成就的,值得提倡。
2、各施其责,互相配合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广泛的社会现象,受多种因素制约,单靠一、二个单位是不行的,只有形成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以及教育、改造、帮教、安置等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工作体系、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把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及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应尽的教育、挽救的责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才能达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正是规范各部门互相配合的原则体现。同时,教育、改造、帮教、安置等非诉讼问题,亦可予以相应配套的法规规定。建立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大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3、保障辩护原则。涉案少年及其父母,有权聘请律师代理或辩护,如果无力聘请律师。则法庭应为该少年被告指定律师进行辩护。律师的参与,其作用在于为了更好地保护少年被告的诉讼权利,并且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避免少年被告受到不公正的处置。
4、全面审查原则。所谓全面审查,是指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年案件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依存关系进行彻底的社会调查、心理学、精神学等方面的分析,全面了解和审查未成年人、家长、监护人或有关家庭成员的人格、素质、经历等情况,在查明犯罪事实的同时,了解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根据全面审查的结果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取得最佳效果。
5、有限度的公开审理原则。审理涉少年案件时,未经特许的公民或单位,不允许旁听。各种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涉案少年的姓名、年龄、住址、照片或其他重要资料。

『捌』 民众强烈呼吁,中国版少年司法什么时候能出炉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成为少年嫌疑犯的保护伞。建议修改相关法律并予以严惩。保护未成年人非常重要,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也非常重要。”10月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稿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稿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谭琳的提议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事实上,少年司法主要处理前两类少年行为问题。目前,公众主要关注第三类未成年人,但事实上,这类群体并不多。

这一次,公众舆论对这两部法律的修订寄予厚望,部分原因是这两部法律没有涉及必要的惩罚。有鉴于此,这两部法律的修正案可能会及时弥补少年处理未满刑事责任年龄者问题上的“短板”。

『玖』 国家颁布保护青少年法律属于司法保护么

国家颁布保护青少年法律属于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青少年司法保护有专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通过 2006年12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五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第五十七条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五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五十九条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拾』 急求官方出台、发布过的: 有关社区矫正的通知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实施办法、意见 规定等 万分感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意见

为正确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执行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努力实现少年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积极促进少年法庭工作的规范发展,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现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少年法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少年法庭工作

1、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之一。少年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开展未成年人司法维权、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平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少年法庭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各级法院应当从实践“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贯彻好“坚持、完善、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把少年法庭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少年法庭机构

3、各级法院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少年法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切实关心和支持少年法庭机构建设,为少年法庭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最高人民法院设“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并在研究室设“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国法院少年法庭的日常指导工作。

5、高级人民法院设“少年法庭指导小组”,组长由副院长担任,小组成员应当包括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各相关审判庭和行政部门负责人。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下设“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少年法庭的日常指导工作。“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设在研究室或者审判庭内。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内分别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暂未设立合议庭的,应当指定专职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

6、中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需要,逐步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建设。有条件的中级人民法院可以设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以下简称少年审判庭)。暂未设独立建制少年审判庭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内分别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或者指定专职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

7、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也可以根据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要求,设立统一受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庭。未设独立建制少年审判庭或者未设立统一受理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内分别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或者指定专职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

8、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及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的设立、变更情况,应当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的设立、变更情况,应当逐级报告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

三、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少年法庭法官的整体素质

9、各级法院应当高度重视少年法庭法官队伍建设,着重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和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法官,负责审理未成年人案件。

10、各级法院应当从共青团、妇联、工会、学校等组织的工作人员中选任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应当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备一定的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

11、各级法院应当加强少年法庭法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少年法庭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少年法庭法官业务培训。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也应当以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少年法庭法官的业务培训。

四、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少年法庭的职能作用

12、各级法院应当总结完善审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制度,强化少年法庭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3、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调查形成的反映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的调查报告,应当进行庭审质证,认真听取控辩双方对调查报告的意见,量刑时予以综合考虑。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调查。

人民法院应当在总结少年审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规范、完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切实解决有关社会调查人员主体资格、调查报告内容及工作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在审判中的作用。

14、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应当分案审理。对应当分案起诉而未分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建议。

15、人民法院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对未成年被告人轻微犯罪或者过失犯罪案件、未成年人为一方当事人的民事和行政案件,可以采取圆桌审判方式。

16、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注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庭教育。法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未成年人实施被指控行为的原因剖析,应当吸取的教训,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和是否应当受刑罚处罚,如何正确对待人民法院裁判以及接受社区矫正或者在监管场所服刑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人民法院可以邀请有利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罪犯的人员参加法庭教育。

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民事和行政案件,应当注意从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解决矛盾纠纷的角度对当事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17、对犯罪情节轻微,或者系初犯、偶犯的未成年罪犯,符合适用非监禁刑条件的,应当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对非本地户籍的未成年罪犯,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与本辖区社区矫正部门的联系,或者通过未成年罪犯户籍地的人民法院与当地社区矫正部门联系,确保非监禁刑的依法适用。

18、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未成年罪犯,人民法院在向执行机关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时,应当同时附送社会调查报告、案件审理中的表现等材料。对正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或者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罪犯,人民法院应当协助未成年犯管教所或者社区矫正部门做好帮教工作。

人民法院应当做好未成年人民事和行政案件判后回访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人民法院应当对判后跟踪帮教和回访情况作出记录或者写出报告,记录或者报告存入卷宗。

五、深化改革探索,推动少年法庭工作有序发展

19、各级法院应当积极开展少年司法理论成果和工作经验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少年司法改革。

20、各级法院应当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矫治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异地社会调查、心理评估干预、刑事案件和解、量刑规范化、社区矫正与司法救助、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适合未成年人案件特点的审理、执行方式。

21、各级法院应当坚持“特殊、优先”保护原则,大胆探索实践社会观护、圆桌审判、诉讼教育引导等未成年人民事和行政案件特色审判制度,不断开拓未成年人民事和行政案件审判的新思路、新方法。

六、积极协调配合,构建少年法庭工作配套机制

22、各级法院应当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协调下,加强与同级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工作沟通,积极建立和完善“政法一条龙”工作机制,形成有效预防、矫治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合力。

23、各级法院应当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调合作,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一条龙”工作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未成年罪犯的安置、帮教措施的落实,确保未成年人民事和行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推动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4、各级法院应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5、各级法院应当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协调下,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推动制定本地区关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司法救助、复学安置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七、完善考核保障,夯实少年法庭工作基础

26、各级法院应当根据本地区少年法庭工作实际,将庭审以外的延伸帮教、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察的范围。

27、各级法院应当针对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特点,加大少年法庭在经费、装备和人员编制方面的投入,为少年法庭开展庭审以外的延伸帮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确保管制和缓刑的执行效果,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 第二条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 第三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以下一项或者几项活动: (一)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止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二) 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三) 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四) 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未足额缴纳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 (五) 其他确有必要禁止从事的活动。 第四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一) 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二)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三) 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四) 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第五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 (一) 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二) 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三) 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四) 禁止接触同案犯; (五) 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第六条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 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 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可能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可以提出宣告禁止令的建议。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应否对被告人宣告禁止令提出意见,并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情况,就应否宣告禁止令及宣告何种禁止令,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 第八条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宣告禁止令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九条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第十条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禁止令的活动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应当通知社区矫正机构纠正。

热点内容
税收法律知识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4 17:39:12 浏览:198
劳动法公休假规定怎么休 发布:2025-01-14 17:21:06 浏览:614
劳动法单休双休 发布:2025-01-14 17:18:44 浏览:784
州地区法院 发布:2025-01-14 17:09:53 浏览: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六批 发布:2025-01-14 16:16:23 浏览:444
本办法规定了 发布:2025-01-14 16:15:44 浏览:664
公司律师管理 发布:2025-01-14 16:06:04 浏览: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发布:2025-01-14 15:57:29 浏览:155
艺术品成交确认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15:53:25 浏览:95
民法中的过错 发布:2025-01-14 15:46:58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