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不当得利

民法总则不当得利

发布时间: 2020-12-19 02:45:22

民法总则关于不当得利规定是什么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对于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个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现在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是有时候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在法律中不允许的,因为自己的利益不能建立在别人损失利益上,那民法总则关于不当得利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详细介绍。
一、不当得利的民法总则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民事立法关于不当得利只有两个条文,《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二、不当得利的特征
具体特征根据有三:

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三、不当得利的返还方式
①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②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关于价额的计算方法,通说认为,当受益人所受利益为劳务时,其价额为劳务的通常报酬;当原物因附合而丧失所有权时,应以因附合对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为标准;当原物因他人侵权而灭失时,应以受益人所得赔偿额为限;当原物被消耗时,应以消耗时的市场价格为准。
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引起的一种事实状态,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不当得利的民法总则规定,取得不当利益的当事人应将财物返还给受害人。实践中,许多人在取得不当利益时自身对该财物是否为不当利益并不了解,无论是否知晓该财物是否为不当利益,当事人都应将其返还受损失者。如果不当利益已不存在,应将原物作价偿还。
利益的趋势让很多无视法律的存在,在谋取利益的同时损害到他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不当得利,在民法总则中有明确的说明,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提醒大家要遵纪守法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适用是什么?
民法总则全文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Ⅱ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

  1.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回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

  2. 依法答律行为取得,是传来取得,依事实行为取得,是原始取得。

  3.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4. 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区分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5. 法律行为要求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能力。

拓展资料: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Ⅲ 中国法律上的天龙八部都是哪些书

指的是王泽鉴先生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因其一共八册,被戏称为中国法律上的“天龙八部”。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作者是王泽鉴,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旨在论述1945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及《民法物权》,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拓展资料:

该书目录

比较法与法律之解释适用

契约关系对第三人之保护效力

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再检讨

无因管理制度基本体系之再构成

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

赌债与不法原因给付

侵权行为法之危机及其发展趋势

违反保护他人法律之侵权责任

意思表示之诈欺与侵权行为

盗赃之牙保、故买与共同侵权行为

雇主未为受雇人办理加入劳工保险之民事责任

慰抚金

干扰婚姻关系与非财产上损害赔偿

地上权之时效取得

“动产担保交易法”上登记期间与动产抵押权之存续

断嗣与收养之效力

——“最高法院”1977年台上字第1340号判决之检讨

英国劳工法之特色、体系及法源理论

Ⅳ 产权人和房屋所有人有什么区别

产权人和房屋所有人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房屋产权人,即代表产权所有人(也就是产权拥有者),法律上认定的是财产(动产与不动产)登记的合法拥有者。房屋所有人指的是“户主”。

2、权利不同。

产权人包括拥有房屋一切权利,同时还包含房屋地契的权利,而房屋所有人只有房屋拥有权,没有地契权利。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即使产权证上为一人,也应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3、户口关联性不同。

产权人是指该户的户主,与房屋无关,可以既是户主又是房屋产权拥有者,也可以不是户主,却是房屋产权拥有者。而所有人只能是户主。打个比方,如果户主改成你女儿,产权还是你的,房管局网上还是显示是你的房子.

(4)民法总则不当得利扩展阅读:

房产证的登记产权人不一定是房屋所有人,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的外在表现形式,只具有推定的证据效力,该房屋到底属于谁,还要看该房屋的实际出资人是谁、谁对该房屋一直占有使用等情况来综合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该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的外在表现形式,只具有推定的证据效力。被告若能提供反证,证明争议房屋的登记的产权人与实际产权人不一致的,应以实际情况为准。

Ⅳ 不当得利的民法总则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通则规定不当得利的一方有义务将原物返还。对方拥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依据《民法通则》:

第九十二条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该法律条款中包含了构成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成立的四项基本要件,即一方获利;一方受损;获利无法律上原因;获利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四项要件,是检验不当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标准,也是确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基本法律事实。

(5)民法总则不当得利扩展阅读:

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定债权,属于准法律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不当得利的情况,都会产生返还请求权。如下两种情况:

(一)履行道德义务产生的不当得利

因履行道德义务产生的债务,被认为是自然债务的一种。一般来说,当债务人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律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而自然债务属于不完全债权,一般在请求力或者执行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履行道德义务所产生的债被认为欠缺请求效力。如侄女抚养叔父之债。

(二)给付未到期债务

两者之间存在债权债务,但未到期。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主动给付债务,使债权债务消灭。在债务消灭后,债务人主张归还了未到期债务,请求依据不当得利返还原始本金和因提前给付而遭受的利息损失。

就本金部分,不论债务人是否提前归还债务,本金部分始终要归还给债权人,所以对债权人而言不存在获利,也就不存在不当得利的返还。关于利息部分,表面上看债务人遭受了损失,债权人获得一定利息利益,但该给付非无法律上原因,系债务人自愿行为。

从另一方面说,因债务提前给付,债权人并非都能得到利息利益,也有给债权人带来提前保管、保存债权的负担,故此种情形,不能主张不当得利的返还。

热点内容
法治文化道德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733
网络法院宣判 发布:2025-01-16 01:20:30 浏览:721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
鸡情法院 发布:2025-01-16 00:07:58 浏览:104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