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114
Ⅰ 毒害青苗适用刑法114条吗
不适用,因为《刑法》第114条是针对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
1、《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本条列举了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最常见、最具危险性的四种犯罪手段,即放火、决水、爆炸和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1)“放火”,是指故意纵火焚烧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决水”,是指故意破坏堤防、大坝、防水、排水设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爆炸”,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是指向公共饮用水源、食品或者公共场所、设施投放能够致人死亡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上述几种物质的行为。这里的“毒害性”物质,是指能对人或者动物产生毒害的有毒物质,包括化学性毒物、生物性毒物和微生物类毒物等;“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放射性的物质,国家一直对这些极具危险性的物质实行严格的管理;“传染病病原体”, 是指能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生长、繁殖,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方式传播,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传染病菌种和毒种。
3、本条实际规定了五个罪名:除了上述四种犯罪手段外,以其他方法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Ⅱ 刑法中第114条和115条 中止情况的问题
没有致人重伤,死亡的都算114。
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内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容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伤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伤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算中止,减轻处罚。
2、算中止,自动放弃。
Ⅲ 刑法 第114条
因为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有“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个罪名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Ⅳ 《刑法》第114条 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吗
《刑法》第114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我国刑法要求,任何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有着具体内容的意识因素与这四种意志形式之一结合组成的,缺乏意识因素和缺乏意志因素,罪过是不能成立。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刑法114扩展阅读
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处危害社会性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过失具有两方面特征:
(1)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
(2)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根据罪过内容方面特点,刑法理论将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是什么
《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内容如下: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回物质罪、以危答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Ⅵ 刑法114条是危险犯吗
是的。
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以对法益的实际版侵害作为处罚根权据的犯罪,称为实害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
Ⅶ 刑法第114条是不是行为犯
是的,本罪罪名成立不以构成危害后果为要件。不过在实践认定中,有时存在不好认定的情况,以构成一定后果作为认定的必要条件。
Ⅷ 《刑法》第114条规定,可被认定为重大事故犯罪主体的是企事业单位的什么人
《刑法》第114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专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属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是刑法第114条.和你所说的是不一样的呀..你是不是错了.
如果是你的那题,
是具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以及主要责任人(也就是最高领导)
Ⅸ 刑法中第114条和115条 中止情况的问题
首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版危险物权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次,该问题的两种情况,都属于犯罪终止的情形。因为,《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