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条件

民法的条件

发布时间: 2020-12-19 04:59:52

民法中条件成就是什么意思

所谓条件成就,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用语。
所谓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行为成立时效力是不定的,其何时生效、是否生效,要看所附的条件是否成就。
比如,A和B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但是A在合同中附加了这样一个条件:如果B考上了大学,那么合同才生效,我就把xx卖给你。这里,B考上大学就是所谓的条件。在b考上大学前,合同虽已成立,但未生效,如果这时a将标的物转卖,他不承担违约责任,只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是当B考上了大学,那么条件就成就了,合同也随之生效,A就应当履行合同约定卖给B标的物。这个条件就是所谓的延缓条件或停止条件,意在延缓法律行为的生效。当条件成就时,也就是条件约定的事实发生时,法律行为就生效,不成就时,就不生效。
还有一种条件是所谓的解除条件,即当条件成就时,法律行为就失去了效力。比如a和b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如果约定,如果B考上了大学,A就不在将房屋租给他,那么当B考上大学、条件成就时,租赁合同就解除了。
当然,条件不一定是积极条件(如果发生了什么事就怎么样),也可以是消极条件(如果不发生什么事就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是,所附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必须是可能的、未来的、不确定的、合法的。还要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相区分。

Ⅱ 民法中条件和期限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意义在于通过附条件,把当事人的动机反映到法律行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义,使法律行为的实施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需要。“条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和消灭的未来不确定的事实。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期限,是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确定到来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所谓附期限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根据的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和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一样,都是为了
控制未来的风险而采取的限制法律行为效力的做法。所附的条件和期限实际上都是对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的约定。
区别:1.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
(1)时期确定,到来不确定,为条件。例如“60大寿送电视一台”,60岁虽确定,但人之寿命不可测,是否能活到60岁不可知,具有偶发性。
(2)时期不确定,到来也不确定,为条件。如“司法考试通过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属不确定,至于哪一年考得上,则更加不确定,故显然属于条件。
2.条件之事实成就与否是不确定的,期限是肯定会到来的。
(1)时期确定,事实的发生也确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时期不确定,到来确定,为期限。例如“临终时将物送给你”,何时死虽难预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终会到来。

Ⅲ 民法典,收养女童需要满足什么年龄条件

收养女童应该收养人,有正当的工作已经结婚,然后有正常的收入

Ⅳ 民事行为的成立要具备什么条件

所谓“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专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属为。但是,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其中,只有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才具有法律确认的活律效力,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不具备法定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则不具有法律效力,不产生行为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或者通过当事人依法行使变更权或撤销权导致其效力的变更或者消灭。所以,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在形式逻辑上是包容概念的关系,即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以及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与其相对应的是事实行为。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债权法上的侵权行为、无因管理行为、部分不当得利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及自助行为等,物权法上的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先占行为、添附行为等,知识产权法上的创作行为、发明创造行为等。

Ⅳ 民事诉讼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Ⅵ 民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必须是将来的事实。条件必须是合同成立时尚未发生的事实,过去的、现存的版事实不能作权为合同的条件。(2)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将来必然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3)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4)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Ⅶ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专等,一方不得将自己属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二、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三、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四、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五、权利滥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则: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热点内容
禁狗肉条例 发布:2024-11-06 23:28:05 浏览:320
条例审核 发布:2024-11-06 22:48:36 浏览:388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条例 发布:2024-11-06 22:42:06 浏览:393
化妆品卫生条例 发布:2024-11-06 21:30:00 浏览:873
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 发布:2024-11-06 21:25:17 浏览:488
越南劳动法加班 发布:2024-11-06 21:09:34 浏览: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发布:2024-11-06 20:59:44 浏览:847
大二合同法重点 发布:2024-11-06 20:41:37 浏览:130
源于两企业竞争真实案例的经济法 发布:2024-11-06 20:25:45 浏览:592
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4-11-06 20:22:49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