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意义
Ⅰ 海商法:海运提单是由谁签发、谁持有的发挥了什么作用
承运人
托运人转给收货人,收货人持提单换提货单向承运人提货
作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证明,承运人接收货物或装船的收据,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
Ⅱ 《船舶所有权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有什么区别
一、两者的作用不同:
1、船舶所有权证书的作用:表明船舶所有人依法对其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证书。
2、船舶登记证书的作用:赋予船舶以国籍和权利义务的行为,即对船舶享有某种权利的人,向国家授权的船舶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文件,经船舶登记机关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船舶予以注册,并以国家的名义签发的相应证书。
二、两者的特点不同:
1、船舶所有权证书的特点:
(1)以船舶为客体。船舶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船舶,但此种船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船舶。《海商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前款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可见,船舶所有权的范围包括船舶本身及其属具。
(2)以登记为公示方法。船舶的性质属于动产,但此种动产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海商法》第9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船舶所有权的转让,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3)船舶所有权人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一方面船舶所有权人负有特殊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船舶所有权人享有一些法定的特权,如责任限制等。
2、船舶登记证书的特点:
船舶登记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从船舶登记机关获取了相应的登记证书来证明其享有的船舶权利,可以对抗第三人。同时,有权悬挂该国国旗在海上航行。
三、意义不同:
1、船舶所有权证书的意义:
船舶使用是指船舶所有人依照船舶性能和用途利用船舶逬行营利的权利,是为了实现船舶的营运目的;船舶收益是指船舶所有人通过船舶的营运而收取的利益,包括运费、租金和相应的利息收人。
船舶处分是指船舶所有人依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某种法律行为而对船舶进行的处置,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如船舶拆解、弃船等,和法律上的处分如将船舶转让、卖与他人、在船舶上设定抵押权等。
2、船舶登记证书的意义:
(1)确定船舶的国籍。航行船舶必须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从而获得悬挂该国国旗航行的权利。船舶在哪个国家登记,就取得哪个国家的国籍,该国就是该船的船旗国。
我国《海商法》第五条规定:“船舶经依法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有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船舶非法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的,由有关机关予以制止,处以罚款。”
(2)确认船舶的权属。通过办理船舶登记,使船舶的权属状况及早得到确认,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Ⅲ 学习海商法的意义
首先,活着的意来义在于对社会贡献的自多少,在于得到他人的认可,在于自己感到活得精彩。
其次,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提升他人认可自己的砝码,在于能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然,知识爆炸式地增长,一个人不可能用一生的时间学到所有的知识,故,只能择一个专项深入学习。
再次,该专项的选择,要看个人的兴趣。所谓人各有志,选择有所偏向。而海商法作为法律帝国中的一个细胞,结构也是极其复杂,自成体系。
最后,深入学习海商法的功利意义,在于其专业性很强,其他法学专业学生很难涉足进来,当然赚钱也是相对较多的,就业竞争小。人文意义在于,该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1993年海商法典才得以问世,其中很多制度还值得研究,属于处女地。只要肯下功夫,还是大有作为的。但是,海商法入门要求相对较高,首先法学功底要好,特别是民商法;其次,英语水平要求高,最好能出国留学,达到母语级;再次,要有航海资历最好,能做到船长,或至少是航海专业、航运业务上不存在专业知识上的障碍。时间原因,就写这些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Ⅳ 1.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提单“托运人” FCR- 货代在其中承担何种责任
1.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提单“托运人”?2.FCR- 货代在其中承担何种责任? 1.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提单“托运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定义, 托运人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和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契约托运人”;一为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班轮公司或无船承运人)的“实际托运人”。这两类托运人都可以要求拿到签发的提单,但是《中国海商法》没有明确规定,当这两类托运人同时要求签发提单时,承运人究竟应该将提单签发给哪一方。下文中提及的情况并不局限在中国才发生,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我们可以从贸易的性质来探寻此问题的根源。“契约托运人”(通常为中间商或贸易行)从工厂或卖方那里取得货物,然后向承运人订舱。一旦契约托运人支付款项,卖方会立即安排清关并将货物交付承运人——结果,这种情况下的卖方为“实际托运人”。承运人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契约托运人从收货人处得到货款,然后将货款支付给卖方,即实际托运人(如果此时卖方还没有取得货款的话)。 纠纷往往发生在卖方/实际托运人将货物交付承运人,却没有取得货款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卖方通常会试图阻止承运人将提单签发给契约托运人。而契约托运人很可能会坚持认为承运人只有义务将提单签发给他们,因为是他们向承运人安排订舱,由此彼此之间产生了合同义务。 承运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步骤,应对这类情况: 1.先不要签发提单,要求契约托运人和实际托运人彼此协商解决问题。如果最终达成协议,承运人可以放心地签发提单给有权取得的一方。 2.如果两者没有达成协议或者商议结果不明,承运人应该要求契约托运人提供他们已经向实际托运人支付了货款的证明,比如收据或银行水单。在将提单签发给契约托运人之前,承运人应当谨慎小心地与实际托运人、货物所有人或银行进行核查。此外,承运人需要保留任何有关贸易支付的证据,可能将来会有用处。 3.如果缺乏贸易支付的单据,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承运人将提单签发给实际托运人是相对较安全的举措。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提单上将实际托运人列为发货人,而契约托运人列为收货人。这样不仅能保护买卖双方的信息,而且一旦货款被支付,契约托运人在提交承运人相关证明和正本提单后,还可以获得签发另一套“转换”提单,直接将契约托运人列为托运人。 在中国法项下,我们有一个案例。某契约托运人(A)是一中间商,安排将一票货物从中国运往巴西。提供货物的实际托运人(B)是一家工厂,安排清关,支付了所有的出口费用,并且将货物交付给无船承运人。接着,A与B之间产生了纠纷,双方同时向无船承运人要求签发的提单。TT Club向无船承运人提供了处理建议。同时,收货人确认了B就是托运人,无船承运人最终将正本提单签发给对方。最后,A向B支付了货款,后者将正本提单归还给无船承运人。货物被安排电放给收货人,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在其他司法管辖领域结果可能不同。比如,可能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以确定最终的所有权——这种法律程序一般称为“Inter-pleading”。底线就是:承运人需要小心确保签发的单证不会影响到货物的所有权。 2.FCR- 货代在其中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中国的货代公司在日常操作中常常被要求向卖方或者托运人签发《货运代理人的收货凭证》(Forwarder’s Cargo Receipt, FCR),同时由卖方支付中国本地的费用。FCR看上去与提单十分相似,往往与海运提单一并使用,但是它仅仅是货物收据,无法代替提单的作用,也不能构成运输合同的证明。 FCR普遍用于多票货物的运输。通常在FOB贸易条件下,买方希望控制整个装运的过程。如果买方故意拖延装运时间,就会导致延迟支付给托运人货款,无论是支付给实际托运人还是契约托运人(请参考前文中提到的中国海商法中两类托运人的规定)。在这些情况下,托运人以获取的FCR来作为货物已交付的证明,以此来开启整个贸易收款的环节。现在,买卖合同和信用证中通常都写有FCR可以代替提单被接受。然而,结合《中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货代公司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和防损措施,以规避可能的责任后果。 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某一卖方根据持有的货代服务发票作为代理合同的证明,向中国的货代提起诉讼,诉称由于该货代没有交付提单,使得卖方失去了对货物的控制。该案涉及10票以上的货物,价值USD 500,000。收货人基于买卖合同,已经向一美国的“中间人”支付了所有货款。不幸的是,该“中间人”遭遇到经济困境,最终没有将货款支付给卖方。 经调查发现,和惯常的FOB装运一样,货代从买方那里接受指示,联系在中国的卖方,向指明的海运承运人安排装运。该货代收取货物以后,向卖方签发了FCR。双方对此都已经习惯,而且之前卖方对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没有表示过反对。卖方本应该从美国的“中间人”那里拿到货款。 卖方断言存在一种代理关系,并因此遭受到损失,认定需要获得一份提单,作为这种代理行为的“产物”。货运代理人可以抗辩说代理合同还没有建立,但是,根据持有的货代服务发票,法院很有可能接受卖方的说辞。根据《中国海商法》的规定,托运人有权利要求获得提单。这里的“托运人”也包括将货物交付出口的实际托运人。结果,货运代理人可能遭受到在FOB贸易条件下,丢失货款的索赔。 中国的司法实践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海事法院倾向于保护当地出口方的利益,确认承运合同成立,或者认定在卖方和货运代理之间构成代理合同。举证责任则必须由货运代理人来承担,以期抗辩责任,比如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托运人之前已经同意接受签发FCR最为唯一的运输文件,并且在合理的时间内没有要求签发提单。 综上所述,考虑到中国法律没有对FCR的使用给予任何指导,对于货运代理人签发类似FCR单据的权利与义务也没有任何明确规定,货运代理人应当谨慎对待;协会在此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最重要的是从卖方那里取得一份确认函,写明他们要求签发FCR以满足信用证的要求,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要求签发正本提单的权利。确认函中必须提及(i)货运代理人代表买方(收货人)作为装运港的收货代理,而不是代表卖方。FCR只是单纯的货物收据,并非运输合同证明,也并非物权凭证;(ii)卖方接受FCR中的条件,同意赔偿和使货运代理人免于因买方(收货人)的行为或过失引起的损失/责任/成本,包括其未支付款项给卖方的法律责任。该确认函必须在卖方将货物交付货代之前签署。 保留所有与卖方往来的关于签发FCR的书面记录。如果卖方是从货代办公室处得到该文件,那么应当签署收据;如果FCR是通过快递方式送达卖方,需保留送达回执。 请通过邮件与卖方确认,签发FCR以后,装运的货物将在目的地由收货人直接收取。
Ⅳ 海运提单有何功能
有资料显示,世界贸易量的约80%经由海运完成,其中采用班轮承运的件杂货运输占有很大比重。件杂货运输合同大多通过海运提单(MarineBillofLading-B/L)形式表现出来,租船货物运输中也广泛使用提单,提单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运输单证。尽管海运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运输单证,尽管提单机制本身面临许多困扰,但提单在长期运用中被赋予的法律功能稳定了它在外贸与海运中重要的贸易单证与运输单证的法律地位。 《1924年统一关于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fLading》,下称《海牙规则》,HagueRules)中的货运合同就是指提单,这虽有失偏颇,但也足见提单之重要性;《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下称《汉堡规则》,HamburgRules)第1条7款给提单所下的定义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该定义比较符合提单这种运输单证的本质特征和其实际功能,因此被普遍接受。《海商法》第71条也采用了《汉堡规则》的提单定义。一般认为提单具有货物收据、货运合同的证明及物权凭证的功能,有关提单的法律实务无不是提单功能发挥作用的体现,甚至有关提单欺诈的行为也是利用了提单所具有的功能。由于提单本身就是海运中最重要的一种法律关系,它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运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及提单持有人,提单不同的功能对提单关系的各方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本文试图通过对提单的功能及其相关海运实务的分析,达到正确认识和运用提单的目的,防止提单欺诈行为,维护提单在国际贸易和运输中的信用地位。 一、提单证明货运合同的功能及其例外情况提单关系中最初的当事人为承运人(Carrier,以下简称船方)和托运人(Shipper,以下简称货方),提单作为货运合同证明的功能主要是针对承托双方而言的,表明提单在它们之间具有债权的效力。尽管《海牙规则》把提单与货运合同相等同,但对提单是否为货运合同却存在争议,提单的受让人一般将提单视为格式合同,但提单显然不具备一般合同的基本条件,它是由船方事先单方拟就,仅由船方单方签署。提单对承托双方之所以仅起货运合同证明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在船方签发提单前,承托双方间已经存在一个货运合同,如托运单或订舱单,在班轮运输中,它们是托运人根据船公司事先公布的船名、开航日期、航线、挂靠港、运费费率等而填写的,托运单等本身就是货运合同,由承托双方签字以后,海上货运合同就成立了,签发提单是承运人履行货运合同的一项义务。依《海商法》第72条,货物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后,应托运人的要求,承运人应当签发提单。托运单等比较简单,提单的背面条款却详细列明了托运单上所未列有的承托双方在货运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这类提单被称为长式或全式提单(LongFormB/L),是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提单正规格式,货方在接受不熟悉的船公司的提单时,应该了解一下提单背面条款中的内容,以明确自己在货运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提单证明货运合同的功能并非是绝对的,一旦提单转让,对于承托双方以外的受让人,或是租船合同下签发的提单,该功能则不再发挥作用,且在以下不同情况中,提单的地位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㈠提单成为货运合同对提单的善意受让人而言,提单本身就是货运合同,而非仅是其证明,这也正是提单具有债权性的表现。依《海商法》第78条,承运人同收货人、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据提单的规定确定。这一规定使收货人、提单持有人等非货运合同当事人可以受提单条款的约束与保护,使它们凭借提单享有货运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并以提单把它们与承运人联系起来:一旦发生货物灭失或迟延交付,它们则可直接追究承运人或在未付运费的情况下被承运人所追究。㈡租船合同中的提单功能租船合同(CharterParty-C/P以下简称“租约”)下,货方(卖方、承租人)为结汇、为证明货交船方或为货抵目的港之前能进行转售而要求船方签发提单,这时签发的租约提单(CharterPartyB/L)一般无背面条款,通常被称为短式或简式提单(ShortFormB/L),租约提单因其持有人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承租人持有提单时,租约本身就是货运合同,如果租约上与提单有不同规定,承租人与出租人的权利义务应以租约为准,此时提单仅为接管货物的收据与提货凭证,失去了作为运输合同证明的功能。租约提单如果转让到第三人处,就成为该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货运合同,并在它们之间因此产生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航次租约以出租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提单中,船东具有双重身份,在租约里是出租人,在提单中则是承运人。如果租约与提单里船东所承担的风险责任一致,则不会产生纠纷,海运实务中二者往往并不一致,提单的风险大大高于租约中的风险,对船东极为不利;另外,卸货港发生的费用依租约往往由承租人负担,提单转让后,承租人已不是提单当事人,但船东显然不愿承担这一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费用,可卸货港的收货人又不认租约所确定的这个帐,要收货人认帐就需有法律依据。为使租约约束非租约当事人的收货人,为消除提单与租约的矛盾,航次租约下的货物装船后,船长往往在提单上加个批注,一般将租约中所有的免责条款或条件条款或运费条款或将它们全部并入提单,以此约束发货人或收货人,此为租约并入(Incorporate)提单制度,这也是租约提单无背面条款的主要原因,因并入的租约条款载有航次运输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海商法》也确认了租约的并入,依其第95条,“对按照航次租船合同运输的货物签发的提单,提单持有人不是承租人的,承运人与该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提单的约定。但是,提单中载明适用航次租船合同条款的,适用该航次租船合同的条款。”由于海上的大部分提单受《海牙规则》约束,若租约中的条款与《海牙规则》相抵触则并入提单的该条款无效。例如,租约中的仲裁条款通常不能并入提单,因其仅指租约纠纷的仲裁,与提单无关;但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如果符合提单中的特殊并入要求的话,或仲裁条款明确依提单解决争议与依租约解决争议具有同等效力的话,则租约的仲裁条款也可并入提单。租约条款并入提单的内容有宽有窄,为避免计较所附的为哪些条款,可以注明“所有的条款、条件及免责事项”(Alltheterms、conditionsandexceptions)都并入,这样等于把租约全部附上。此类并入条款的效力被普遍认可,使非租约的发货人或收货人实际受租约的约束。国际商会在其关于贸易术语的解释通则(Intercorms)中建议,航次租约下的提单如果有并入条款,提单转让时应将租约副本一起转让,以便让提单的受让人了解自己的全部权利和义务。除租约并入外,为消除提单与租约的矛盾,航次租约和定期租约上一般订有如下的提单条款:“船长签发承租人提交的提单,不得损害租约(ThemasteristosignB/L〈atanyrateoffreight〉)”,该条款主要是为了保障出租人(船东)的利益不致因承租人掌握提单签发权时受到侵犯,定期租约下,船长按该承租人指示签发的提单如给船东带来损失时,承租人应该予以赔偿。租约提单的情况比较复杂,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租方签发提单时承运人身份的认定、船舶转租情况下提单上并入的租约条款以哪个租约为准或租约认定等复杂问题,加之租约不具有物权凭证的功能,因此,银行一般不接受租约提单,如果信用证要求或者允许租约提单,必须符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对提单条款的严格规定。 二、提单作为承运人接管货物收据时应把握的环节及其法律意义依《海商法》第72条,货物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后,应托运人的要求,承运人应当签发提单。提单可由承运人授权的人签发。提单由载货船船长签发的,视为代表承运人签发。船方接管货物后,通常由大副出具一大副收据(Mate'sreceipt),货方凭此收据换取提单。签发提单即表明提单上所载的货物已经在承运人的接管之下,这是提单最基本的功能,无论是在班轮运输下还是在租船运输下签发的提单,均具有货物收据的作用。其法律意义在于,提单中载明的向记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条款,均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第71条)。即货抵卸货港之后,承运人交付的货物必须全部符合提单记载。承运人对收货人负责的有关货物的事项由托运人提供或填写于提单正面,即货物的主要标志(LeadingMarks);货物的品名、数量或重量及货物的外表状况等三项。正确记载这些事项对船货双方维护各自的利益都很重要,依《海牙规则》第3条4款,托运人持有的提单,应当作为承运人依照其上记载事项所述收到该提单中所载货物的初步证据(PrimaFacie)。根据该规定,持有清洁提单的收货人如果在卸货港向承运人提出货物短缺的索赔,承运人如能提出有效的相反证据证明所收货物与提单记载不符进行抗辩,该清洁提单则失去其初步证据的效力,索赔人需另行提出承运人应负责任的证据。这意味着承运人在不能提出反证的情况下,必须赔偿不在免责范围内的货物不符提单的索赔。
Ⅵ 海事法的海事法的含义
根据“海事法”的这一概念,我们把属于“海商法”调整范围中的船舶碰撞、海难救助、船舶残骸清除、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共同海损、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海事索赔责任限制界定为“海事法”的范围。同时,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对海损事故的行政调查和处理,与这些海损事故产生的民事法律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纳入海事法范畴加以分析和研究。
在英国,有学者将海商法(maritime Law)的组成分为海上运输法(law of carriage by sea)、海上保险法(law of marine insurance)和海事法(admiralty law)。按照这种区分方法,海事法是海商法中除海上运输法和海上保险法之外的其他内容的总称。
在美国,admiralty,admiralty law与maritime law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是指“制约海商和海上航行、海上人员和财产运输,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海上事务的法律的整体;制约水上商务中产生的合同、侵权和工人赔偿请求的规则”。但也有观点认为,“maritime一词是指“海的或者与海有关的”,“maritime law”是指“有关海洋资源的利用、海上商务和航行的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程序的整体;“admiralty law,,的含义一方面比“maritime law”窄,因为它仅指海上航行与航运的私法,另一方面又比maritime law”的含义宽,因为它既适用于海域,又适用于内陆水域。
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海事法”是“海商法”的同名词,并认为在当代,“海事法”称谓比“海商法”更确切。这是因为,“海商法”二词形成于航运发展早期商航一体”,又称“船货一家”的年代,即船舶所有人在装货港购买商品,作为货物装于其自有的船舶上,运输至卸货港销售,以赚取商品买卖的商业利润,船舶只是其实现商品买卖的运输工具,即船舶所有人从事的是商业活动。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欧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商航一体”逐渐解体,出现了“商航分家”,又称“船货分家”,即船舶所有人不再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货物买卖,其船舶运输他人的货物,赚取的是运费而非商品买卖的商业利润。至此,船舶所有人实现的只是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位移,这种活动被认为是生产活动,或者说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从而,“海商法”一词的“商”字 已不能适应船舶所有人从事的活动的性质从商业活动到生产活动的转化。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海商法已不再调整商业性活动,“海商法”的名称也应正名为“海事法”。
Ⅶ 保险近因原则是确定保险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因原则所判断的关系是( )
近因原则是指是判断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的损失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保险专赔偿责任的一项属基本原则,是保险当事人处理保险案件,或法庭审理有关保险赔偿的诉讼案,在调查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确定事件责任的归属时所遵循的原则。
近因原则,保险人只有在造成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原因为承保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才承担保险责任,对承保范围外的原因引起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7)海商法的意义扩展阅读:
近因识别
1、几种原因同时作用,即并列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承保损失的近因必须归咎于决定性有效的原因。即这个原因具有现实性、支配性、决定性和有效性。其他原因并不是承保危险,其不决定损失的发生,只决定程度轻重、损失大小。
2、几种原因因随最初发生的原因不可避免地顺序发生。在此情形下,近因是效果上最接近于损失,而不是时间上最接近于损失的原因。
3、几种原因相继发生,但其因果链由于新干预因素而中断。如果新干预原因具有现实性、支配性和有效性,那么在此之前的原因就被新干预原因所取代,变成远因而不被考虑,远因是否为承保危险并不重要,同时如果没有远因就不会发生损失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