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46
A. 法律,诽谤罪,诬陷罪的内容是什么
一、《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我国刑法中没有诬陷罪这一罪名,其全称为诬告陷害罪。
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1)刑法246扩展阅读:
诬告陷害罪和诬陷罪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4、处罚不同: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B. 如何适用刑法第246条第2款“但书”规定的意见
不多复制粘贴了,说白了就是这一条的存在导致了公民无法自由行使对于政府的批评建议权,造成了很多公权力滥用!!学者以及民间呼吁修改甚至废除这一条的太多了,可是没办法,现在政府还不愿意彻底放开,其实这一条“但书”违反了宪法、违背了刑法关于此类不告不究案件的基本理论。
------------
自2006年重庆“彭水诗案”曝光后,安徽、山西、河南又相继曝光了“五河短信案”、“稷山文案”和“孟州书祸案”。这些因言获罪的案件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司法权力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和公权力为私人操纵的问题,一方面也暴露出《刑法》第246条所规定的诽谤罪的法律缺陷。
在第二款中,法条首先明确了“侮辱罪”和“诽谤罪”均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自诉案件,然而其后的“但书”中,却又规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该条规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但书”后面的“除外”。
我国刑法画蛇添足,规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诉。这一规定不仅彻底颠覆了刑法的基本理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首先,侮辱和诽谤侵犯的主体只能是公民,而不可能是国家机关;其次,侮辱和诽谤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利,各国的法律表明,国家机关不具有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权利;第三,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不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把侵犯公民民事权利的行为等同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家国不分的传统专制思想在作怪。少数人把自己等同于国家,或者把个人的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实际上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全体公民利益之上。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批评监督政府的权利。公民在批评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只要政府公开澄清事实真相,就能避免错误信息产生的危害。如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动用国家的强制力,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或者强迫公民闭嘴,那么就会侵害公民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废除刑法第246条第二款,丝毫不影响犯罪构成,恰恰相反,只有完全摒弃错误的规定,才能体现对宪法公民权利的尊重。
------------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C. 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46条
刑法第抄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袭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的,应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犯侮辱罪的,只有告诉的才予处理。因此,可以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侮辱罪的刑事责任,同时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失。 侮辱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高铭暄)。按照我国风俗习惯,对于祖先的灵墓、遗骨、骨灰、遗物等 向来甚为尊敬,后代对其祖先灵墓的完整性极为重视,按中国古老的习俗,后人每至特定年节,应对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扫。对于祖灵,中国人有特殊的情感,任何对于祖先名誉与尊严损害,国人皆视同己身受辱,感情上会受到严重伤害。其行为显然属于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构成侮辱罪。
D. 刑法246条的司法解释
不是抄146条,是246条袭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印象中没有司法解释,实务中本条的应用也不是很多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要求一定是捏造的,如果是散布真实事实,不构成本罪
侮辱必须是公然的,私下的不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但可能构成其他的罪,比如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或过失伤害。也可能是民法中的侵权行为。
E. 骂人犯法吗
骂人是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性质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5)刑法246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条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内容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客观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6)刑法246扩展阅读
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诽谤行为才构成犯罪。没有构成犯罪的处拘留和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G. 如何构成恶意中伤罪
诽谤复罪(刑法第246条),是制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H. 恶意造谣触犯法律第几条
你好
你说的是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回构的事实,足以答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如果说让被诽谤者陷入司法追究的,可能涉嫌诬告陷害罪。
主观上要求是故意的。
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I. 刑法246条内容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版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条文注释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客观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如言词、文字、图画等),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贬低其人格,毁坏其名誉。若行为人使用暴力的方法侮辱他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客观表现为行为人无中生有的编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向众人扩散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诽谤他人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或者影响极坏等情况。本条规定的两个罪名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若受害人未告诉,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