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资料
❶ 刑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内容有:
1、第一篇总则共五章一百零一条
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②犯罪和刑事责任,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③刑罚的种类,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④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假释和时效;
⑤其他规定。
2、第二篇分则共十章三百五十一条
①危害国家安全罪;
②危害公共安全罪;
③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
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⑤侵犯财产罪;
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⑦危害国防利益罪;
⑧贪污贿赂罪;
⑨渎职罪;
⑩军人违反职责罪。
3、附则
规定了刑法施行的日期及对纳入普通刑法的单行刑法或过时的单行刑法规内容的失效及保留继续使用的内容的规定。
(1)刑法的资料扩展阅读
刑法内容的相关任务
1、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严厉打击直接危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行为,被视为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
2、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成为了我国刑法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4、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保障,同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被确定为刑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❷ 刑法是什么
从法系法学观点立论,刑法是规定刑事构成要件,刑事法律效果及相关规定的法律。
刑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在我国属于基本法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宪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是为一般人接受的刑法的形式定义。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给刑法下定义应揭示其阶级实质,也称实质定义,故刑法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科以什么样的刑罚惩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狭义刑法,即中国的刑法典,它是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完整而系统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规定。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同时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形式。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犯罪或某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例如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中关于法律条款的规定。
我国的刑法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刑法,他规定刑法是利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有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两种,普通刑法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二次会议通过、第八届五次会议修订,从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由两篇和附则组成,共十五章四百五十二条。特别刑法是仅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犯罪的单行刑事法律。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都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正。
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一、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将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三、将刑法第五十三条修改为:“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四、在刑法第六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
五、将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修改为:“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六、将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修改为:“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七、在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后增加五条,作为第一百二十条之二、第一百二十条之三、第一百二十条之四、第一百二十条之五、第一百二十条之六:
“第一百二十条之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
“(二)组织恐怖活动培训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
“(三)为实施恐怖活动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人员联络的;
“(四)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的。“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二十条之三以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二十条之四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二十条之五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第一百二十条之六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八、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九、将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修晋中之窗改为:“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十、将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十一、将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修改为:“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十二、删去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十三、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修改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十四、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十五、将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十六、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十七、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十八、将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修改为:“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十九、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十、将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晋中之窗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晋中之窗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十一、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五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十二、将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修改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十三、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十四、将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修改为:“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十五、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晋中之窗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十六、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晋中之窗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十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二十八、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十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后增加二条,作为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晋中之窗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晋中之窗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十、将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十一、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晋中之窗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增加二款作为第三款、第四款:“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十二、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十三、将刑法第三百条修改为:“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十四、将刑法第三百零二条修改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十五、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三十六、在刑法第三百零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晋中之窗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十七、将刑法第三百零九条修改为:“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一)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
“(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
“(三)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四)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三十八、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一条修改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晋中之窗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十九、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修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十、将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修改为:“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偷越国(边)境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十一、将刑法第三百五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或者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输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四十二、将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修改为:“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犯前两款罪,并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十三、删去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第二款。
四十四、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四十五、将刑法第三百九十条修改为:“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十六、在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九十条之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四十七、将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四十八、将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四十九、将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修改为:“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五十、将刑法第四百二十六条修改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从重处罚。”
五十一、将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修改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五十二、本修正案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❹ 求刑法复习资料
一、刑法解释
说明:应该是选择题
(—)分类
1. 按解释的效力:
(1)立法解释(最高的立法机关)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3)学理解释
2. 按解释的方法:
(1)文理解释(严格地按字面的含义)
(2)论理解释(通过逻辑推论)
A 当然解释
B 扩张解释
C 限制解释
二、刑法基本原则
说明:重点是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了解即可
(一)罪刑法定原则
1. 法律规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 罪刑法定原则消极方面包括以下主要派生原则:
(1)禁止类推
(2)禁止事后法
(3)禁止习惯法
(4)禁止不定刑
(5)明确性原则
三、刑法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说明:注意法条的规定,多为选择题,不排除简答题
1. 我国的管辖原则: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有限制的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
2. 我国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法条:
(1)属地原则
《刑法》第6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属地原则的例外有两种情况:
A.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刑法》第11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去不适用大陆刑法。
(2)属人原则
1. 我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
《刑法》第7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 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领域外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刑法》第7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3)保护原则(外国人在领域外针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的犯罪)
《刑法》第8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普遍管辖原则(外国人在领域外实施国际犯罪)
《刑法》第9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3. 双重管辖的问题
《刑法》第10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4. 行为地和结果地在刑法的空间效力中的问题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说明:结合相关司法解释,进行理解
1. 关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2. 我国《刑法》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应适用新法。
《刑法》第1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3. 相关司法解释:
《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
四、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说明:理解即可
(一)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犯罪的特征(两特征说)
1.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 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依法应受刑罚惩罚性
•三特征说:
1. 社会危害性
2. 刑事违法性
3. 应受刑罚惩罚性
五、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作用
研究犯罪客体有助于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准确定罪和量刑。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1. 直接客体
2. 同类客体
3. 一般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说明:有可能出简答题
1. 是否决定行为的性质:客体决定行为的性质,而对象不决定行为的性质
2. 是否是犯罪成立必备的条件:客体是犯罪成立必备的条件,而对象不是犯罪成立必备的条件
3. 是否必然为危害行为所损害:客体必然为危害行为所损害,而对象不必然为危害行为所损害
4. 是否是犯罪分类的依据:客体是犯罪分类的依据,而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六、犯罪主体:
(一)自然人主体
1. 刑事责任年龄
(1)法律规定:
《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8种犯罪: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是8种行为而非8种罪名。
2. 刑事责任能力
(1)年龄因素
《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心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18条前3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醉酒的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18条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19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单位犯罪
说明:有可能出简答题
1. 单位犯罪的特征
(1)它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它是法律规定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依法应受刑罚惩罚性。
(3)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单位。
七、犯罪客观方面
(一)危害行为
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二)不作为
说明:此为重点,有可能出简答题
1.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一般要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作为)的义务。
(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三)因果关系
说明:一般了解,不用深究
注意:查明存在因果关系是让行为人因其行为而对该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性条件
八、犯罪主观方面
(一)两个异同点
说明:这可能出简答题,但也要理解,在案例分析题中可能需要运用
1.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 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② 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2)不同点:
①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的规定,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可见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较高。
② 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2.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异同点:
(1)相同点: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
(2)不同点: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意外事件中,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可能预见的;在疏忽大意过失中,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时应当预见并且能够预见的,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二)认识错误
说明:不用背,理解即可
1. 事实认识错误
(1)对象错误
处理规则:“法定符合说”,即在发生了对象认识错误的场合,若行为人预定对象与实际对象属于同一法定构成要件范围内,不能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成立故意。反之,若行为人预定对象与实际对象不属于同一法定构成要件范围内,则阻却行为人对因认识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成立故意。
(2)行为方式、方法错误
处理规则:对因为行为方式、方法的错误而导致犯罪未得逞的,通常认为具有可罚性,成立故意犯罪的未遂或预备。
(3)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处理规则:这里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范围的事实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不影响行为人故意罪责。
(4)非故意犯罪过程中的认识错误
处理规则:因为行为人本来就没有犯罪的故意,所以不成立故意犯罪;只需要认定有无犯罪过失,如果行为人有过失的,对损害对象上产生的结果承担过失罪责;如果没有过失的,属于无罪过事件。
2. 法律认识错误
(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犯罪而实际上该行为是刑法规定的犯罪(假想无罪)
处理规则:对假想无罪原则上不排除罪责,但是可以酌情减轻罪责。
(2)行为人将在法律上不属于犯罪的行为误认为是犯罪(假想的犯罪)
处理规则:不构成犯罪
(3)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刑罚轻重有误解
处理规则:不影响罪过的有无大小,也不影响定罪判刑
九、正当化事由
(一)正当防卫的条件
说明:有可能出简答题
1. 防卫起因:现实的不法侵害
2. 防卫意图:防卫意识
3. 防卫对象:不法侵害人本人
4. 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5. 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二)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说明:有可能出选择题和简答题,在案例分析题中不会考
区别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三)紧急避险的条件
(五)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处罚原则
1. 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避险过当的处罚原则
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说明:既要背,也要熟练掌握运用
(一)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各自的构成要件
说明:这可能出简答题
1. 犯罪预备的构成特征:
(1)已经实施了预备行为
(2)尚未着手实施犯罪
(3)主观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
(4)尚未着手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
2. 犯罪未遂的构成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 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在犯罪过程中
(2)中止的自动性:犯罪分子自己认为可能继续实行犯罪,但由于本人的意愿而自动停止实施犯罪
(3)中止的有效性:行为人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说明:有可能出简答题
犯罪中止是基于行为人的本意而自动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未得逞
(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各种的处罚原则
1.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 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十一、共同犯罪
说明: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有可能出简述题,其他的需要理解
(一)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1. 主犯的处罚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刑处罚,但要排除掉实行犯过限的情况
(2)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一般主犯,包括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应当按照他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 从犯的处罚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 胁从犯的处罚
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 教唆犯的处罚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2)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3)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① 被教唆人拒绝教唆(未犯教唆之罪)
② 被教唆人接受了教唆但并没有实行犯罪(未犯教唆之罪)
③ 被教唆人接受被教唆的犯罪,但实施了其他行为(未犯教唆之罪)
④ 被教唆人实施了犯罪并不是教唆犯的教唆所引起的(教唆未遂)
十二、罪数形态
说明:可能出选择题,理解,不用深究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
1. 概念: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2. 特征:
① 行为人实施了一个行为。
② 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罪名。
(二)连续犯的概念、特征
1. 概念: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性质相同的危害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2. 特征:
① 必须实施了数个独立的性质相同的行为
② 必须是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③ 数次行为之间具有连续性
④ 数次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三)牵连犯的概念、特征
1. 概念:牵连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目的的实施的实行行为,与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
2. 特征:
① 出于一个犯罪目的
② 实施了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
③ 数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牵连关系
(四)连续犯的时效问题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十三、刑罚种类
说明:死刑内容有可能出简答题,其他种类及其具体规定有可能出选择题
(一)关于死刑
1. 限制死刑的具体表现
(1)死刑适用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
(2)死刑适用范围的限制
(3)犯罪主体的限制
(4)死刑适用在法定程序上的限制
(5)保留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以控制死刑立即执行的实际范围
2. 死缓制度及其法律后果
(1)死缓的概念:不是独立刑种,是执行制度
(2)死缓的适用条件
① 罪该处死
②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3)死缓期满的处理的结果
①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②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四、累犯、自首、立功
说明:累犯、自首、立功的构成要件不仅要记住,还要熟练运用和把握
(一)累犯的构成要件
1、一般累犯
(1)前罪与后罪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被判处的刑罚均是有期徒刑以上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5年以内
2、特殊累犯
(1)前罪和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前罪和后罪被判处或者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及其轻重,均不影响特殊累犯的成立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但后罪的发生不受两罪的相隔时间长短的限制
(二)自首的构成要件
1. 一般自首成立的条件
(1)自动投案
① 自动投案的时间必须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
② 自动投案对象,一般是要求犯罪分子直接向公检法机关主动投案
③ 投案行为必须是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志而自动投案
④ 犯罪人必须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者个人的控制之下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① 供述的必须是犯罪事实
② 供述的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
③ 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2. 特别自首成立的条件
(1)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如实供述自己的其他罪行
(3)所供述的罪行必须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
(三)立功的成立的条件
1. 一般立功
(1)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2)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
(3)阻止他人犯罪活动
(4)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5)具有其它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
2. 重大立功
十五、数罪并罚
(一)数罪并罚的原则
说明:有可能出简述题
1. 并科原则
2. 吸收原则
3. 限制加重原则
4. 综合原则
(二)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
说明:应该出选择题,需要大体把握
1、简单并罚:A1&A2=A2~(A1+A2)
2、发现漏罪(先并后减):A&L-n
3、发现新罪(先减后并):(A-n)&X
4、多罪并罚(先处理漏罪再处理新罪)
(1)多个漏罪:A&(L1&L2)-n
(2)多个新罪:(A-n)&(X1&X2)
(3)既有漏罪又有新罪:(A&L-n)&X
十六、缓刑、减刑、假释
(一)缓刑、减刑、假释各种的条件(特别是对象条件和限制条件)
1. 缓刑
(1)对象条件:被判处的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实质条件: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限制条件: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2. 减刑
(1)对象条件: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2)实质条件: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
(3)限度条件(减刑的最低限):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4)程序条件: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由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定。
3. 假释
(1)对象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0年以上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二)假释的撤销
1. 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
2. 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漏罪。
3. 假释考验期内,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十七、追诉时效
(一)时效的延长的两种情形
说明:这里可能出简答题
1. 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二)其他的内容注意理解,可能出现在选择题或案例分析题中
1. 避险起因:发生了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危险
2. 避险意图:行为人认识到正在发生的危险,并希望以避险的手段保护较大合法利益的心理态度
3. 避险对象: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❺ 中国刑法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专法属
http://ke..com/link?url=xmH1zVpOJH5pcIRBKtAYqi2__ARwjkiV9a
❻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来刑事责任和自刑罚的法律 ,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刑法的资料扩展阅读: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上的刑法不仅仅指刑法典,还包括对刑法典中局部内容进行修改补充的决定或补充规定,如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也包括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如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一章中有16个条文作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此外还有“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内幕交易的,从重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权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❼ 什么是刑法刑法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刑法是规定犯复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制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❽ 刑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些说,也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专护本阶级政属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仅仅指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也称附属刑法)。狭义刑法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在中国,即指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简称《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以区分为普通刑法和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是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