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主客观

刑法主客观

发布时间: 2020-12-19 22:17:15

A. 关于刑法主客观一致的问题

您好,问题1:客体的不同,故意杀人侵害的是公民生命权,故意伤害则是健康专权。主观方面要属通过侦查实验证明,比如杀伤人体的部位、工具、手段是否具有实现死亡的可能和体现主观能动。如果可以通过客观方面判断主观恶性,则按照主观恶性定罪,如果无法判断,则按伤害结果定罪。问题2: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被医治可能会死亡仍然离开现场不予救助,就是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同样可以按照故意杀人(间接故意)定性。仅供您的参考。

B.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有什么区别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有什么区别有以下两个区别:

1.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犯罪行为所抱有的心理想法,比如故意,过失,无所谓等。不同的主观方面构成的犯罪可能不同,所受的刑罚也可能不同。比如故意则对应直接犯罪按照刑法分则规定定罪量刑,过失则构成过失犯罪按照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无所谓的态度则对应间接犯罪。
2.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行为人犯罪的过程即犯罪所实施的方式,手段。相对应犯罪情节。犯罪情节是量刑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刑法主客观扩展阅读:

犯罪构成要件从不同角度说明行为对法益的侵犯性和行为人的罪过性的实质内容。如果某种因素不具有这种实质内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一种法律规定,而不是具体事实。最初的构成要件理论曾将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事实称为具体的构成要件,但当今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这种称谓混淆了法律规范与具体事实。以下所说的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或具体构成要件是指法律规定,而非具体事实。

犯罪构成由一系列主客观要素所组成,其中的“要素”就是构成犯罪必需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中又包含若干因素(犯罪构成因素)。简而言之,若干因素组成一个要素,若干要素形成一个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各个要素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形成为一个整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理论不发达,有的书上将犯罪构成和犯罪构成要素等同起来使用(即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要素,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要素,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有的书上表述的犯罪构成实质上指的是犯罪成立条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C.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主客观统一说

也就来是不能仅根据行为人源的故意内容或仅根据行为的客观事实认定犯罪,而应在故意内容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如果重罪与轻罪同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例如,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却实际上盗窃了枪支时,行为人客观上虽然实施了盗窃枪支的行为,但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该客观行为与主观故意没有统一起来,故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的故意,也实施盗窃行为,枪支同时具有财产价值,因而可以评价为财物,于是,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相统一了,故应认定为盗窃罪(既遂)。

再如,行为人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误认为是遗忘物而据为己有。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实施的是盗窃行为,但主观上仅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故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并没有统一起来;只有认定为侵占罪,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你说的这种情形,主观:轻罪;(盗窃罪)客观:重罪(信用卡诈骗罪),但是行为人并不知道是伪造的信用卡,所以在信用卡诈骗罪范围内无法统一主客观,所以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D. 刑法上说犯罪的认定要主客观统一,到底是指主客观哪方面的统一呢

刑法上的主客观统一涉及到犯罪构成理论。
一个完整的犯罪构成包括:客体版,客观方面,主权体,主观方面四个要件。而主客观相统一指的是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统一。
我国刑法规定了主观(罪过)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
犯罪的主观方面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意义在于避免(或者说禁止)结果责任制度,禁止客观归罪,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因为行为人造成了危害后果,就不管其是否有故意或者过失就直接认定其有罪,这样显然是不公平的。认定犯罪还必须考虑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只有行为人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了客观方面所要求的危害社会行为,才有可能认定犯罪。这就是所说的主客观统一。

大概就是这样子。

E. 什么是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请问!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复即主观与客观制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中国刑法中的基础性原则,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之为支撑中国刑法理论的“阿基米德支点”。

主客观统一原则,基于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的因素可能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客观真实,强调在解决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并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5)刑法主客观扩展阅读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它并不意味着在犯罪和刑罚方面要求面面俱到和平均主义,而是有偏重性的。

主客观相统一的偏重性是在犯罪和刑罚方面要求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报应和预防相统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认为在犯罪问题上,行为及其实害(客观方面)起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在刑罚的问题上,行为人及其人身危险性(主观方面)起决定作用,强调预防的正当性。

F. 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问题

刑法中讲复究主客观相统制一,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客观上也实施了相应行为,这种情况下就要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没有达到必须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如果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小,那么就不构成犯罪。所以,是否构成犯罪,关键是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

G. 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问题

主客观相抄统一原则即主观与客袭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主客观统一原则,基于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的因素可能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客观真实,强调在解决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并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就防止了在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分离的状态下只根据其中一个方面追究刑事责任的错误,使刑事责任的实际追究更趋合理。

H. 刑法上说犯罪的认定要主客观统一,到底是指主客观哪方面的统一呢

刑法上的犯罪的认定要主客观统一,主观的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内心意思表示也就是回新人的答内心想法,客观就是行为人的具体行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贾某想杀人,他的主观方面也是有杀人的主观故意,客观方面自己夹某拿刀或其他凶器对其他人进行了伤害。这样他的主观方面有杀人的故意,客观方面也有杀人的行为。主客观相统一,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I.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主客观统一说

也就是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或仅根据行为的客观事实认定犯罪,而应在故版意内容与客观行为权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如果重罪与轻罪同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

例如,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却实际上盗窃了枪支时,行为人客观上虽然实施了盗窃枪支的行为,但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该客观行为与主观故意没有统一起来,故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的故意,也实施盗窃行为,枪支同时具有财产价值,因而可以评价为财物,于是,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相统一了,故应认定为盗窃罪(既遂)。

J. 关于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案例判断

  1. 主观上存在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但是其‘杀害’的却是一个尸体,属于‘结果不能犯’,因此应于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中择一重罪处罚。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

  2. 主观上无任何犯罪故意(交通肇事是过失犯),但是客观上却实施了加害行为并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基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观是过失,客观上过失致死,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补充回答:

    呃,要求的好细致啊,那么我就细一点回答。

    1.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确认为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时致死一人、重伤三人以上才入罪,但是相关司法解释界定了几种惩罚主观过错而降低侵害标准的情况:A 无证驾驶;B吸毒后驾驶;C醉酒驾驶致人重伤(请区分一百二十三之一的危险驾驶罪);D明知报废车而驾驶的。研究涉及交通肇事罪的题目时,请注意。但是这里探讨的其实不是交通肇事罪,而是你说的主客观相统一——其实在司考中将其界定为‘因果关系的错误’。因此,不要深究其是否入罪——不要脑补题干。

    2.并罚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任何并罚都说明成立了两个罪名,不存在任何竞合。其次,你要明白的是‘想象竞合’要求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这两题都是两个行为,不是想象竞合,只是因果关系错误。

    两个罪名要求什么?两个行为,两个客体,两个主观。

    第二题这里是两个行为么?是的,但是掩盖行为在这里不认为是单独的犯罪,所以也就不再继续观察其最初因肇事而导致的掩盖行为的主观心态与目的,只观察掩盖行为是否侵犯了新的法益。

    第二题这里是两个客体么?是的。这里侵犯了两个客体(交通肇事的‘危害公共安全’以及过失致死的‘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但是依据题干,无法判定其是否存在上诉特殊情况,也就无法认定其肇事致人受伤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题这里存在两个主观么?存在,甚至是三个(掩盖行为不再观察,但是其客观存在)。A,肇事致伤,主管是过失——但是无法认定其客观上的致伤行为是否入罪(不好意思,我昨天晚上迷糊了,答错了);B,致死,主管是过失,其客观行为已经造成后果。

    综上,故意杀人既遂无从谈起——主观根本没故意;交通肇事无法认定(如果可以认定,基于特殊优于一般,应认定为交通肇事——交通肇事其实就是特殊的过失致死),那么就只能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PS:谢谢谢谢!!!!!要不是你,我的因果关系都快忘光了!!!!!果然考试致死敲门砖而已啊!!!再次感谢。

热点内容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
同安法院卢 发布:2025-01-19 09:44:05 浏览: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长 发布:2025-01-19 09:44:01 浏览:919
上海法院李罡 发布:2025-01-19 09:18:56 浏览: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