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喻海松刑法

喻海松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1-17 08:22:53

Ⅰ 手机做兼职帮别人转账,工资130.不知道对方是诈骗团伙

Ⅱ 关于解释的问题

其实男女之间在一起有时候有一些矛盾,一定要及时的解释清楚。说明这个人有点喜欢你,有点不允许你忽视它的存在。面对爱情,理智一些,利己一点,女人反而更容易找到对的人。
女人,不要用美貌去获取男人的心,而是要自己有能力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学会“利己”,爱自己,才会被男人更好的珍惜。男人是怎样的生物,是薄情的?还是专情的?
为什么会有人遇到所谓的渣男,为什么有人却遇到了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很多女生对自己所处的这段感情也会有迷茫,到底对方是不是爱自己的,这样下去是不是能有美满的结局。毕竟女人的青春是短暂的,谁都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一辈子的托付。长耳鼠作为一个妥妥的汉子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下男人这种生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第一表现:男人是理性的生物,但是再理性也会有感性的瞬间。和女人不同的是,女人会因为长期的相处而对另一个人产生依赖。男人是视觉动物,爱上一个人一个眼神足矣,这就是(看了她一眼,我连孩子在哪儿上幼儿园都想好了)这个梗能引起大家共鸣的道理,男人也是会幻想的生物。

第二表现:会真的心疼女人,很多女人常说直男直男。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直男,有的只是不爱你的男人而已。男人会装傻,对于他不在乎的事情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大多都会装傻糊弄过去。真的爱一个女人,男人对她的疼爱永远不会停留在口头上,这就是让你多喝热水和在你身边帮你倒水的区别。

第三表现:永远牵着你的手,有人会说牵手这种事情没有必要定义为男人遇到真爱的表现吧。那这就大错特错了,牵手这个小小的动作却能表现出你是不是他心里珍视的人。不管到哪里他都会牵着你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想让你在他的身边,想时时刻刻的保护你。

第四表现:大方的给你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段感情走到了一定的程度肯定是绕不开对方的生活,男人是不是愿意带你进入自己生活圈这也是鉴定真爱很好的方法。一个男人如果能够带着你和兄弟吹牛喝酒,说明50%他是爱你的,他和你恋爱是认真的。为什么不是100%呢?因为还有家人的50%,如果他大大方方的把你带回家,那么他想和你结婚也是认真的。

第五表现:手机的隐私权。这一条不仅是针对男人对于女人也同样适用。现代人的手机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那么他是不会有秘密的,不让你翻手机那肯定是存在着备胎和暧昧不清的关系。所以,真的爱你的男人手机里肯定是非常干净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福尔摩斯的侦查。

Ⅲ 未经什么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明确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其中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草案还规定信息收集人、持有人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此外,草案进一步要求信息收集人、持有人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告知被收集者。由此可见,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是非常周延的。

刑法作为“最后手段”和“二次性法”,必须为民事权利的实现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我国刑法第253条之一第1款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即构成本罪。在实务中,对于大量非法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手机号、身份证号、居住地址,以及通过GPS定位非法获取并提供公民行踪信息的行为予以定罪处罚。在这些案件中,大多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确实需要予以严厉打击,司法机关的裁判有效地震慑了犯罪。不过,和公民的“体感治安”相比较,目前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所提供的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目前还有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由于单个被害人举报的积极性不高、证明被告人情节严重的证据难以收集和固定、犯罪集团化增加了侦破难度等原因没有得到应有刑罚处罚。

不过,另一侧面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在具体司法活动中,如何把案件办成“铁案”——准确理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不搞打击扩大化,实现刑法谦抑性也是当下司法活动中需要关注的。这是刑法谦抑性的题中之义,即刑罚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必须在其他制裁手段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充分时,才能加以使用。

目前具有“类案”性质的情形是:处于下游的乙公司涉嫌在无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数据接口产品与终端不法互联网公司丙签订销售合同,从中赚取差价,以及非法缓存海量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电话以及信用积分等),然后予以出售或非法提供,或为他人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业务数千万次,导致公民个人信息大多流向网络小贷公司,为其拉客户,或者帮助其进行小额贷款并实施“软暴力”催收。对于这些非法缓存然后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下游公司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定罪量刑,我认为基本不存在疑问。

但目前在实务中值得讨论的问题是:甲公司作为乙公司的上游公司,如果其所掌握的所有个人信息来源合法,且在与乙公司签订《公民身份信息识别认证服务协议》时对乙的义务有所约束,其是否也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就涉及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的判断,以及对行为性质、犯罪故意的准确认定等问题。而在当前的办案实践中,对于处于甲公司地位的法人,也有被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这说明类似问题很有讨论价值。

首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虽然本罪规定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但是,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条文设置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的规定来看,本罪的主要保护法益仍然是公民的个人法益。因为其被设置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从体系解释的角度来看,本罪作为刑法第253条之一,其保护法益应与“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相协调,将公民的个人法益作为本罪的主要保护法益。

如果将本罪的法益解释为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再结合人格权法草案关于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可以收集、使用自然人个人信息的规定,就可以认为在被害人承诺的情形下,法益的“要保护性”不存在。与这一理解相同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3条第2款的规定,即“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另外,网络安全法第42条第1款也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上述规定都充分说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成立关键在于“是否未经或者违背了被收集者的同意”,如果是经过被收集者同意的信息获取行为,就可以认为至少存在被害人同意(承诺),自然也就不是该罪所规制的行为类型。因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要保护法益是公民对其信息的个人法益,虽然也会涉及国家对个人信息的管理秩序,但其只是本罪的次要保护法益。在公民的个人法益没有被侵犯的情况下,即便违法了相关规定,也不能构成本罪。

其次,上游公司甲公司的行为没有违反被收集者的同意,也尽到了其应尽的审查义务,不存在客观上的侵权行为。在前面提到的实际案件中,作为上游的甲公司的行为没有违反被收集者的个人同意,同时尽到了其必要的审查义务,不应当成立本罪。根据甲公司与官方授权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签订的《公民身份认证服务合同》与《公民身份信息认证服务补充合同》,甲公司可在互联网App发布行业、网络直播行业、互联网短租房行业、网络众包寄递行业、手机游戏玩家认证和管制刀具销售登记范围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服务;而甲公司与某行政机关(有权依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签订的《公民身份信息认证服务合作合同》《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项目认证应用和认证服务合作协议》等协议也证明,甲公司的服务范围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和电信运营商等行业。因此,甲公司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均为与前述(合法取得公民信息的)行政机关订立合同的合法行为。

最后,公司连监督过失都不存在,更不要说存在本罪故意。甲公司确已尽到了对下游公司的形式审查义务,其不应对下游公司可能涉嫌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负责。甲公司与下游公司签订的《公民身份信息识别认证服务协议》中均约定对方“不得将认证结果下载、保存、打印”,并设置了下游公司缴纳保证金的制度予以约束。

Ⅳ 盗窃欠条构成盗窃罪吗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治安形势的不同,构成盗窃罪立内案起点也存在差异,不容完全相同。依据法律法规,盗窃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为1000元至3000。构成盗窃罪不止和盗窃数额有关,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数额未达到规定数额,也可能涉嫌盗窃罪。

Ⅳ 最高法院刘树德简介

刘树来德(笔名邵新源、善若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法官),湖南省新邵县大新乡刘家排村人。1990年—200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高铭暄教授、陈兴良教授;2001年—200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至今,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研究室、司改办从事刑事审判、司法解释起草、调查研究和司法改革工作;2004年—2005年、2012年先后被借调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1994年、1996年和2003年先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著《实践刑法学》、《政治刑法学》、《司法改革:热问题•冷思考》等20余部(两部获部级奖),合著《刑法分则专题研究》(王作富)、《规则如何提炼》(喻海松)等7部,发表论文《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刑事司法语境的“同案同判”》(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等40余篇。

热点内容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发布:2025-02-14 05:52:54 浏览: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14 05:44:56 浏览:95
民法析理 发布:2025-02-14 05:33:07 浏览:652
刑事诉讼法133条 发布:2025-02-14 05:30:51 浏览:985
夫妻只有一个人工作劳动法 发布:2025-02-14 05:03:10 浏览: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2-14 04:25:21 浏览:700
北京李华律师 发布:2025-02-14 04:20:19 浏览:423
中介官司法规 发布:2025-02-14 04:17:01 浏览:647
财经法规案例分析无纸化练习 发布:2025-02-14 04:15:32 浏览:325
合同法多少年 发布:2025-02-14 03:59:49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