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与大学生

刑法与大学生

发布时间: 2022-01-18 20:53:45

Ⅰ 大学生触犯刑法,在出狱后还可以再继续读书吗

大学生触犯刑法,出狱后无法继续读书。因为大学生一旦触犯刑法,就会被原学校开除回。

根据《普答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

(1)刑法与大学生扩展阅读:

虽然不能在原来的学校就读,但是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刑满释放后还想继续读书,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学历和学位了,如成人高考等。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刑法并无关系。但实际你被判刑并实际执行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教育权就无法得到保障了。学校为了消除影响,一般也会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开除或其他的决定。

Ⅱ 触犯刑法的大学生怎么处置

你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是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可能被开除学籍。

Ⅲ 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具体一点

大学生生活 - - - 《民法通则》、《刑法》这两部法律贯穿日常生活。
大学生就业 - - - 《劳动法》《合同法》觉得大学生最需要掌握这两部法律,因为很多用人单位很不道德,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大学生读书 - - - 《知识产权法》为什么强调这个法,因为很多大学生有自己的专利或者论文,要学着保护自己的权益。

Ⅳ 与大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

这个问题你可以去 网络`shu"110 "然后在出来的第一个网站的法规库看看

Ⅳ 大学生容易触犯那些刑法

应该是那些罪名吧?我办过诈骗的、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最近比较知名的北大学生涉嫌盗窃罪,不过最多的应该是故意伤害罪。

Ⅵ 与大学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

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
《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
《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规定》
《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试行办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Ⅶ 大学生犯罪会坐牢吗

不一定,刑法分几类,主刑的无期和有期是坐牢,附加刑就不属坐牢.
另外刑法规定有不处死刑的情况,例如犯罪行为情节轻的,犯罪人为怀孕的妇女的,犯罪人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都不适宜用死刑.

Ⅷ 国家刑法有没有对大学生未来考虑的

国家刑法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对任何一个大学生也是公平的

Ⅸ 有哪几部法律与大学生有密切联系

1、正常情况下

宪法

民法

物权法

合同法

婚姻、继承法(同等重要)

劳动法、公司法(对劳动者和投资者,两部法律的重要程度不一样)

行政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


2、发生日常纠纷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3、特殊情况下

刑法及刑事诉讼法



(9)刑法与大学生扩展阅读:

法的作用

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矫正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

预防作用:

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最终作用:

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Ⅹ 刑法大学生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怎么处罚

大学生故意伤害罪的处罚为犯故意伤害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台,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构成此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一年工龄一个月工资 发布:2025-02-13 23:02:38 浏览:889
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 发布:2025-02-13 22:00:24 浏览:66
法官黄松 发布:2025-02-13 21:23:32 浏览:167
司法考试真题分科 发布:2025-02-13 21:17:32 浏览:288
正阳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13 20:35:55 浏览:228
大学期末经济法总结2000 发布:2025-02-13 20:12:21 浏览:86
测试准则和条例 发布:2025-02-13 19:40:35 浏览:815
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发布:2025-02-13 19:40:32 浏览:683
会计学习经济法的好处 发布:2025-02-13 19:32:39 浏览:509
2020年中级经济法晨阳笔记百度云 发布:2025-02-13 19:13:06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