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调整的方法

民法调整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2-01-19 14:21:42

民法调整的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资料拓展:

中国民法学界在讨论中提出的四种观点:

(1)认为民法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2)认为民法调整以商品经济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商品经济关系决定了民法调整对象的平等性质;

(3)认为民法应调整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经济关系以及一定的人身关系,具有计划组织因素的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4)赞同前苏联现代经济法观点,主张仿效1964年原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和1975年原民主德国民法典,使民法成为公民权益保护法。

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采用了前二种观点,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但在中国法学界,对民法调整对象问题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参见〔民法〕。

资料参考:民法调整对象

㈡ 民法调整什么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原则
法律关系说 调整国家之间或者国家与私人之间权力和服从关系的法律为公法
私人之间或国家与私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为私法
看个人和政府直接是权利和服从关系 还是民事关系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㈢ 民法调整的关系


  1. 民法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和兼有财产、人身二重性质的知识产权关系。

  2. (1)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是以经济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财产关系,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一般具有平等自愿和等价有偿的性质。




㈣ 民法、刑法行政法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对象是分别是什么呀

民法调整的是民事关系
刑法调整的是刑事就是构成犯罪的
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与老百姓之间发生的关系

㈤ 民法对财产的调整方法有什么

民法对财产的调整方法主要有:物权保护与债权保护,债权保护又有: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调整对象: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具体的经济关系;
2、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3、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调整方法:民法主要由任意性、授权性规范构成。任意性规范就是为主体提供一种选择,与强制性规范不同,民事主体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形成合意而随意排除任意性规范的适用;授权性规范在于指明权利人可以取得何种资源,即对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民法的这种调整方法,决定了它不可能具备对社会经济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的功能。要想实现社会经济按预期、良性发展和协调运行,就必须超越民法的界限。 答案来源于网络。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追问:
能找到有有相关内容(民法调整方法)的教材吗?

㈥ 民法的调整范围 请举例说明 急!!!

《民法通则》来明确规源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即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例1: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1)小强借给小明一千块,小明不还钱(财产关系)
(2)小强骑自行车,把小明给撞了(人身关系

例2: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1)a公司与b公司签了一个合同,a公司出价x万,向b公司买钢铁x吨(财产关系)(法人之间应该没有人身关系吧)

例3:平等主体的公民与法人之间:(1)小明到“好吃”火煱店吃火煱,吃完后却发现没带钱(公民与法人之的的财产关系)
(2)小明到“好吃”火煱”店吃火煱,火煱店的炉发生意外,把小明给灼伤了(公民与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

㈦ 能告诉我民法的调整方法与经济法有什么不同吗谢谢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经济法调整的既包括横向(平等的)经济关系和纵向的经济关系

劳动法的调整方法与民法的调整方法有什么不同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调整版对象不同。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权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民法是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以及财产关系。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其主体地位平等。
(3)两者的原则不相同。两者各有独特的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为原则。
(4)违法后,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劳动法中的民事责任要求采用某些特殊的责任形式,而民法中的无此要求。

㈨ 民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

民法调整对象是民事法律关系,既民法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热点内容
肖建雄律师 发布:2025-02-13 18:39:02 浏览:72
法治宣讲主持词 发布:2025-02-13 18:20:04 浏览:340
安阳燃煤条例 发布:2025-02-13 18:16:39 浏览:282
民事诉讼法诉讼双方 发布:2025-02-13 17:41:19 浏览:214
商洛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13 17:14:45 浏览:265
刑法解释的原则 发布:2025-02-13 16:37:43 浏览:17
市场经济法的作用 发布:2025-02-13 15:47:53 浏览:726
法考过了cpa免考经济法吗 发布:2025-02-13 14:19:22 浏览:662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