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孙鹏

民法总则孙鹏

发布时间: 2022-01-20 03:23:14

㈠ 请问西政考研民商的指定教材是什么在官网里如何找到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指定教材在招生简章里有标注,具体如下。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30105

研究方向

01民法
02商法
03婚姻法
04 继承法
05妇女法
06医事法学
07金融与保险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行政法学100分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
①笔试专业课:
01、06研究方向:民法分论(含物权法、债权法)150分
02、07研究方向:商法150分
03、04、05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参考书目:
《中国民法学》,李开国、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物权法教程》,刘云生、李开国、孙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合同法》,李开国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陈苇主编,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㈡ 西南政法大学 考研 国际法 指定书目

你好,我是西政的研究生,西政考研的国际法初试考法学基础+专业基础C,具体的考试书目:
一、法学基础教材
1、《法理学初阶》(第四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
2、《法理学进阶》(第四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
3、《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
二、专业C教材
4、《民法》(第二版)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5、《民事诉讼法原理》(第五版),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
6、《经济法学》(第4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
7、《物权法教程》,李开国,刘云生,孙鹏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2009年
其中,经济法还有一本是法律出版社的李昌褀的书,你也要看看;中国民法学也是参考书目,不过年份有些老了,你看的话看看总论部分就行。
国际法这个专业在C类中考试难度在中等,你可以参考一下往年的复试分数线,多看一下相关的考研信息。你跨专业考的话,要花多些时间来准备,特别是专业课。专业课的复习,一般就是教材,历年真题,核心配套的笔记等资料,相互结合的来复习,西政考研考的挺基础的,很多需要你背诵记忆;英语应该是你的强项了,尽量考到最好;政治你可以在新的大纲出来之后在复习。

㈢ 西政法学院研究生复试怎么复试,在哪里复试。。

博睿西政教研为你解答: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

人数

接受推

免生数

考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

02商法

03婚姻法

04 继承法

05妇女法

06医事法学

07金融与保险法

赵万一
陈苇
石慧荣

谭启平
汪世虎
刘云生

王洪孙鹏
李燕

曹兴权
张力
侯东德

徐洁
吴春燕
李向彬

林刚
韦忠语
朱凡

张华贵
苑书涛张建文

杨佳红
杜江涌
李俊

侯国跃
张永华杜军

赵磊洪
海林梅伟

周清林
范雪飞
胡军

黄忠
黄家镇
熊洁

杨姗
冉启玉
凃咏松

徐来仲崇玉李兆玉

陈南男王勤劳汪青松

范伟红(跨专业)

蒙晓阳(跨专业)

126

|

140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复试羣一二四五一四六九六(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中国宪法学100分

1. 0301Z2
2.
知识产权法学

01知识产权法

02知识产权管理

03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04知识产权评估

李雨峰廖志刚

张耕曹伟

邓宏光黄汇

刘有东马海生

牟萍易健雄

康添雄秦洁

郑重

曹大友(跨专业)

曾德国(跨专业)

郑国洪(跨专业)

乔永忠(跨专业)

33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㈣ 孙鹏的荣誉奖励

1.2014年被西南政法大学授予首届“西政名师”称号;
2.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名师”称号;
3.2004年获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二等奖;
4.2002年被遴选为重庆市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5.2012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作品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法律实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6.2002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作品为《民法教学模式改革》);
7.2010年入选搜狐教育、评师网联合发布的“全国最受欢迎百佳教授榜”;
8.2009年被“中国评师网”评为“重庆市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9.2001、2002、2003、2005年均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0.1998年、2003年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
11.2001年被西南政法大学学生评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12.1998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教学竞赛优秀奖;
13.主持重庆市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民法系列课程》,参与国家精品课程《民法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民法学》的课程设计,并担任核心教师。 14.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5.2013年获重庆市第二届“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称号;
16.2005年获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一等奖(获奖作品为《物权公示论——以物权变动为中心》);
17.2010年获重庆市优秀期刊论文三等奖(获奖作品为《去除时效制度的反道德性——时效制度存在理由论》);
18.2006年获中国法学会“物权法研讨会”征文三等奖(获奖作品为《论不动产物权登记信息公开制度》);
19.200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第11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作品为《物权公示论——以物权变动为中心》);
20.2004年获西南政法大学“世再科研优胜奖”;
21.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22.2009、2013年被评为重庆仲裁委员会优秀仲裁员。

㈤ 西政法理学考研考哪几本书,哪位好心人给点信息,我没查全

初试(不含复试)的书如下:

《法理学初阶》(第3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进阶》(第3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刑法总论》,李永升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民法》(第2版),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注:民法总则、物权法部分)
《物权法教程》,刘云生,李开国,孙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王学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注:仅考行政法学部分)

㈥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的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试题

链接:

提取码:fbr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网络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㈦ 孙鹏的社会兼职

1.中国民法抄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2.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3.重庆市人民政府立法评审专家;
4.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
5.重庆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建筑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6.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7.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第四分院咨询专家;
8.重庆市第一、第三、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
9.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
10.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11.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区人民法院咨询专家;
12.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专家智库成员;
13.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4.深圳、大连、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15.遵义仲裁委员会咨询专家
16.重庆市公证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㈧ 哪位大侠能说说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对于物权共有权处分方面的法律规定吗

什么是无权处分行为

--------------------------------------------------------------------------------

作者: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蒋华胜

一、处分和处分行为的内涵处分作为民法上的基本概念,其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指权利人对物或权利加以变更或消灭,使其形态加以改变,如把木材加工成桌椅;法律上的处分是指通过法律行为,改变所有物的法律状态,如租借,转让,设定他物权。1要使物或权利发生处分上的效力,不仅要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为债权行为(如买卖合同),而且还要使物权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变动,(如动产之交付或不动产之登记),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实现交易目的。诚如梁慧星先生所言,法律行为可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前者是发生债权债务之行为,故又称为债权行为,如租赁、保证;后者是指使特定权利直接发生得丧变更之行为,如抵押权的设定行为,商标权的转让行为。动产或不动产的买卖虽然属于债权行为,但是债权的行使或债务的履行结果将导致物权的移转、变更,因此既包含负担行为,也包含处分行为2,这是我国大陆学界目前的主要观点。

我国台湾学者对处分行为涵义的研究可谓精细深入,就法律意义而言,他们认为,法律上的处分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相当于我国大陆学者的通常观点,但是,狭义上的理解,处分行为不包括负担行为,因为处分行为有自己的特质,它能使物权直接发生变动3.就上文的论述而言,处分行为的涵义的确有进一步作精细研究的必要,在不同的场合,其有不同的内涵,故吾人应审慎探讨,以克济事。无权处分行为是大陆法系民法上的特定概念,但大陆法系各国的法制背景不同,人们对之理解也不同,概言之,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理解和物权变动模式有极大的关系,通过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物权变动模式进行考察,可以对无权处分行为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二、非物权行为立法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法国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并未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把债权行为作为物权变动的原因,认为物权变动是债权行为的当然结果,一个法律行为应该有债权发生和物权变动的双重效果,故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生效,则标的物的所有权理所当然移转,力求对债权行为和物权变动作一体化把握,而没有作严格的区分。法国民法典第71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因继承、生前赠子、遗赠以及债的效果而取得或移转;该法典第1583条作了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双方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既使标的物尚未交付时,价金尚未交付,买卖合同即告成立,而标的物所有权即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由上规定可以看出,仅依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物权就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动。这一立法的原因是法国民法中并无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严格区分,因此在法国民法中,并没有形式主义的物权立法,把物权变动作为债权行为的内容,学者把以法国为代表的物权变动模式,称为法国模式。4在法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对债权行为和物权变动作统一的把握,只要债权行为有效,物权变动自然发生,债权行为内包括物权变动即处分行为。因此法国民法上的处分行为的内涵是作广义的理解的,在这种物权变动模式下,当事人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并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债权行为本身就是处分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的,无效,从而将作为无权处分行为之典型形态的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规定为无效。无权处分他人之物的合同无效,是法国在其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必然的选择,根据其法律的规定,买卖合同生效,标的物的所有权自然移转,物权变动是债权行为的当然结果,物权变动本身没有自己的构成要件,所以让无权处分人买卖他人之物的合同生效,则权利人的物权丧失,买受人完整地取得了真实权利人的标的物所有权,对无权处分行为来说,这样严重违背民法的公正理念,损害真实权利人的利益,只能从反面对其进行限制,对买卖合同的效力进行彻底的否定来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利益,所以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无效。法国的物权变动模式有其突出的缺点,物权自意思表示一致时发生移转,由于这一移转没有公示,缺乏公信力,第三人很难辩认物权变动的外部表征,这对交易安全非常不利。同时,物权自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移转,由于没有公示方法,容易导致物权重复现象,违背物权的一物一权主义原则,为无权处分行为的实行打开了方便之门。法国法将债权法上的规定和物权法上的规定混在一起,此种方法妨碍了法律的适用,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鼓励交易,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在法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作无效的理解,有检讨的必要。法国民法典对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的否定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崇尚自由的资产阶级本着对人的充分尊重,坚持契约自由,重视对所有权的保障,充分相信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创造能力。5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法国民法典就把先在哲学或政治等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观念或趋向法的方面反映出来,各国都依赖法学家在法律上反映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与制定法的新门类。6法国民法典就无权处分行为而言,是对罗马法的反动,罗马法是承认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的,乌尔比安在《论萨宾》上说:毫无疑问的是,可以出卖他人之物的,事实上,这是个买卖契约,只不过物可以从买受人手里被追夺。法国法将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规定为无效,这和罗马法根本不同。罗马法通过使买卖合同有效,但是物权并不移转来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利益,而法国通过对买卖合同效力的否定来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利益,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但是路径不同。法国法的规定,并非是立法上的唯一选择,法国的选择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弥漫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认为人的价值超乎一切万物,个人之意思应受到绝对尊重,因而个人之意思所致,万物应该因应而变化。7鉴于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的局限性,法国的法学家对其提出了批评,认为不加选择的把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宣布无效,不符合社会经济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主张该条的适用范围应受到限制8.近年来,法国学者针对1599条的不足采取实际行动,力图将其解释为相对无效,而非绝对无效,表明了就买卖他人之物而订立的合同,并非一概无效9,法官在具体适用法律时,往往改变了民法典的规定。

(二)日本模式:尽管日本民法典的物权变动模式,继受了法国模式,主张买卖合同成立,标的物的所有权移转,但在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效力问题上,并未追随法国,日本民法典第560规定,以他人权利为买卖标的时,出卖人负取得该权利并移转了买受人的义务,其第561规定,于前条情形,出卖人不能取得其卖掉的权利并不移转于买受人,买受人可以解除契约。可见,在日本民法上,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是生效合同,日本民法典在物权变动模式上,虽然采取了与法国一致的立场,但在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问题上,并未采法国法的立场,说明了买卖合同生效只能说明标的物的所有权移转的可能性,根据日本民法典第177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丧失和变更,非依登记法规定进行登记,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其第178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让与,除非将该动产交付,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可见根据日本民法典的规定,虽然物权发生变动,买受人取得物权,但其不能在交付或登记前对抗第三人,这与法理相矛盾,既然买受人自买卖合同成立之日起,就已经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但其所取得的所有权未经登记或交付,却不能对抗第三人,这与所有权的性质不符。10所以出卖他人之物,买受人取得的只是虚拟的物权,并不具有物权的性质,从而也雄辩地说明了,仅有债权行为,并不当然有真正意义上物权变动的发生,债权行为并不能包括狭义的处分行为的内容,作为无权处分行为之典型形态的出卖他人之物而订立的合同,仅指债权合同,原则上应为有效。

三、承认物权行为立法模式下的无权处分行为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德国模式:作为物权形式主义的代表,德国民法坚持债权与物权的严格区分,认为在物权变动过程中,存在性质不同的两个法律行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债权行为是负担行为,它使当事人享有债权和承担债务,即债上请求权。物权行为是处分行为,它是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行为,坚持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正如谢在全先生言: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互分离,而且是独立于债权行为之外,就是物权行为的独立性。11基于这种严格区分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一个物权变动过程被分成两个不同的行为,即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负担行为是债权行为,当事人之间的意思合致即可成立,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处分行为直接发生物权变动,使物权发生移转。有负担行为不一定能发生物权变动,仅有负担行为,对物权不进行动产交付或不动产物权之登记,物权没有发生变动。即使动产已交付或不动产已登记,如果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还是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物权变动后之权利归属能否得到法律确认的原因,就是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德国民法典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认定为效力待定,指的是处分行为的效力待定,债权行为是有效的,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85条规定:(1)经权利人允许,无权利人对标的物进行的处分,亦为有效;(2)处分人取得标的物,或者权利人成为处分人的继承人而对其遗产负无限责任时,前项处分亦为有效。就允许而言,第185条第1款只是明确规定,经事先允许的,非权利人可以为有效的处分,亦即处分授权。第185第第2款第一句第一种情形是:非权利人所为的处分并非自始无效,而是效力未定,其效力是可以补正的,处分人取得标的物亦即非权利人自己变成权利人时处分有效,他在接受自己的处分的约束。12德国民法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坚持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认为物权变动的构成要件由物权契约加上公示行为(动产之交付与不动产之登记)构成13,物权变动的效果并不是债权行为的当然结果,而是坚持物权与债权相分离的原则,德国民法典的这种体系,有其突出的优点。

首先,德国民法典的体系为世界上大多数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所继受,说明了德国民法体系的科学性。德国民法坚持物权与债权的严格分离,明确区分两种法律行为的不同性质,有利于民法概念的精确把握和民法的体系化建设,对提高人们的法学水平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利于维护合同秩序的稳定,坚持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分离,物权行为不受债权行为的影响,有利于维护合同秩序;如果以物权变动是债权行为之当然结果14,则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除了占有改定等特殊情况外,只有债权行为,不一定能发生物权变动,否则合同责任就没有意义,而且也不会有违约责任的产生。同时,把物权变动效果作为债权行为的内容,也使合同的约束力视同儿戏,作为合同主要条款的物权变动,如果没有发生当事人所追求的结果,就宣布合同无效,很难维持合同效力的稳定。尤其在无权处分行为的场合,债权行为效力不受物权行为的影响,如果没有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债务人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可以有效地使债权人得到法律的救济。

(二)我国台湾地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对德国民法中有关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继受15,其第118条规定: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经权利人之承认始生效力,台湾地区的学者通说认为,此处的处分系指处分行为,不包括负担行为(债权行为)在内,例如甲擅将乙寄存的某画作为已有出售与丙,并依让与合意交付之,该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契约有效,物权行为系无权处分,效力未定16.概言之,在上述两种物权变动模式下,对处分行为内涵的理解大相径庭,如前所述,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债权行为是负担行为,它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是债上请求权,它不能直接导致物权变动。

法国民法简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其意思主义的立法模式是以牺牲分离主义立法的合理性为代价的,把对交易便简的要求推向极端,但是它无法解决与传统物权理论的冲突。就无权处分而言,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买卖无效,这显然混淆了买卖合同和物权变动的性质,把出卖人有处分权作为债权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这种立法的结果就是把无权处分行为规定无效。日本民法改变了对无权处分行为无效的不足,认定无权处分行为是有效的,区分了债权合同和物权变动,认识到债权合同和物权变动不具有必然的同一性。德国民法就无权处分行为而言,仅指处分行为不包括负担行为,在效力认定问题上,债权行为有效,处分行为效力未定。

我国民法理论上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认为物权行为是人工的雕琢,它实际上不过对单一的法律行为有两个相异的观察方式而已。今以捏造两种互为独立之契约,这完全是拟制的,不仅会混乱现实的法律过程,实施法亦会因极端之形式思考而受妨害。17我国的物权变动不同于法国和日本,而是采取了债权行为+公示行为(交付或登记)的债权形式主义,仅有意思表示尚不足以发生物权变动,还需要履行特定的形式,由于债权行为同时也是物权变动的主要生效要件,所以债权行为无效时,物权变动不发生,债权行为有效时物权变动不当然发生。我们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认定,也应以此为基础,无权处分行为不指物权行为或狭义的处分行为,而是指无权利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相对人订立的无权处分的合同,在我国目前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只能作此理解,所以本文论述的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就是指无权利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相对人订立的债权合同的效力。

比较法研究是民法上的基本方法,这种吸收和借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比较与取合过程;不同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对无权处分行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并且都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作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在进行立法研究时,应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其与我国现行的法学理论和法律体系相协调,做到民法的逻辑化和体系化,法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18,这正是我们进行法律理论研究时的行为准则。我国合同法上的无权处分行为仅指债权合同,这是研究我国合同性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无权处分行为在我国指的是无处分权的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相对人订立的债权合同,有合同法上的依据。第一,从体系安排上说,德国和我国之台湾地区将无权处分行为制度规定在民法总则上,起着统率作用,处分仅指直接使物权发生变动的行为。我国有关无权处分行为制度不是规定在民法总则,而是规定在合同法总则里,就很难作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理解而只能作合同法里的制度。第二,我国合同法把无权处分行为的制度规定在合同法的第三章合同的效力里,由于我国传统理论不承认物权行为的存在,这样我国的合同法里的无权处分行为指的就是无权处分合同。在合同的效力的统辖下,我国合同法上的无权处分行为制度当然仅指无权处分合同。第三,我国民法上对无权处分行为制度的设计之初,有给予了他制度上的定位。1995年1月《统一合同法建议草案稿》(第一稿)第46条规定,以处分他人财产权利为内容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行为人于定约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自始有效。行为人不能取得处分权的,权利人又不追认的,无效,但其无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1996年5月—6月的修改,考虑到实践中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与其类似,并照顾到无权处分行为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遂于第44条(第三稿)规定,无权处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或行为人于合同成立后未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无效,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共有财产而订立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无处分权分人处分他人财产或者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共有财产,善意相对人因交付或登记取得该财产的,受法律保护,1997年5月14日征求意见稿(第4稿)对第三稿的规定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和简化,将两款合为一款,即其第31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或者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共有财产,善意相对人因交付或登记已经取得该财产的,合同视为有效,但该财产对处分权人具有特殊作用的除外。1998年9月4日公布的《合同法草案》则再度将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共有财产并入一般的无权处分,其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让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19。从合同法起草人对该制度的设计宗旨来看,债权合同本身就是处分行为,应无疑义,也是我国学界的主要观点。

通过上文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立法体例下,人们对无权处分行为的理解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只要我们设计好了精细的法律制度,它一定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注释:

1 李双元:《比较民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1页。

2 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99页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页4 孙宪忠:“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第31页。

5 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状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

6 勒内。达维达:《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80页。

7 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状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8 转引自刘家安:“论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民商法学纵论-江平教授七十华祝贺文集》,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我妻荣:《物权法》,岩波书店1983年版,第75页。

10 李永军:“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第57页。

11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67页。

12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1—772页。

13 王泽鉴:《民法物权 通则。所有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9 页。

14 梁慧星:“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法学研究》1989年第6期,第59页。

15 史尚宽:《民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5页。

16 王泽鉴:《民法物权 通则。所有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17 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2页。

18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19 孙鹏:《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㈨ 请问一下2013年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和民诉法考研应该看哪些参考书

楼上的讲错了。。
参考书目:
1、《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2、《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3、《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4、《民法》,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版;
5、《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大家注意!这本书新出的,13年民诉法大修,这本就是根据新法修订的,14年很可能就是用这本了!
6、《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根据我校考研论坛“西政阳光公社”提供的信息,正确的版本应该是这些。初试你只需要看这几本即可。

㈩ 关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考研专业选择的问题

这些方向只是供你选择,你在考上以后的3年中要从事研究的,跟初试考试的科内目没容太大关系,你要做的只是问清楚自己这几个方向你是否感兴趣。报名是要按照方向报名,但初试的科目是一样的。
初试就是考英语、政治、法理、专业基础(民法总论50分、经济法学50分、民诉总则50分)。在考研初试之前,你只要做好这些准备即可。
等你的初试过了分数线,接到复试通知,再去准备复试科目。这时候就要复习你专业方向指定的考试科目了。
考研的事情不用急,跟着同学们一起,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来就行,很多人在刚开始都搞不清楚是怎么个流程,一步一步走就慢慢明白了。关键在于坚持~
祝你好运~

热点内容
市场经济法的作用 发布:2025-02-13 15:47:53 浏览:726
法考过了cpa免考经济法吗 发布:2025-02-13 14:19:22 浏览:662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
电信服务不适用合同法 发布:2025-02-13 13:23:11 浏览:336
法律顾问让调解更高效 发布:2025-02-13 13:12:53 浏览:651
人民法院最高审 发布:2025-02-13 12:58:04 浏览:491
沈阳市供暖条例 发布:2025-02-13 12:55:11 浏览:816
民法典河边 发布:2025-02-13 12:26:49 浏览:46
公司不发底薪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3 12:22:41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