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迟延海商法
Ⅰ 中国海商法的延迟交付责任是什么
我国海商法对迟延交付货物的规定主要是第五十条,条文如下:
第五十条 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
除依照本章规定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灭失或者损坏的,承运人应当负赔偿责任。
除依照本章规定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即使货物没有灭失或者损坏,承运人仍然应当负赔偿责任。
承运人未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间届满六十日内交付货物,有权对货物灭失提出赔偿请求的人可以认为货物已经灭失。
第一款是定义,第二款和第三款是责任,第四款是迟延交付达到一定期限的后果,其实也可以认为是责任,就是按照灭失来索赔了,还是责任。遗憾的是我国海商法对于没有约定交付时间的货物没有相应的规定,直接照搬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来做或者按照运输合同的约定来定,也不甚合理。
另外,关于赔偿责任的问题,还有其他规定,主要是下列条文:
第五十四条 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或者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不能免除赔偿责任的原因和其他原因共同造成的,承运人仅在其不能免除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负赔偿责任;但是,承运人对其他原因造成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应当负举证责任。
【免责和举证责任】
第五十七条 承运人对货物因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限额,为所迟延交付的货物的运费数额。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和迟延交付同时发生的,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适用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
【赔偿责任限额】
第五十九条 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条或者第五十七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的受雇人或者代理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条或者第五十七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这是关于限制赔偿责任丧失的规定】
第六十条 承运人将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委托给实际承运人履行的,承运人仍然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对全部运输负责。对实际承运人承担的运输,承运人应当对实际承运人的行为或者实际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在受雇或者受委托的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虽有前款规定,在海上运输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所包括的特定的部分运输由承运人以外的指定的实际承运人履行的,合同可以同时约定,货物在指定的实际承运人掌管期间发生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
【对既有契约承运人又有实际承运人的情况下赔偿责任的规定】
Ⅱ 求沿海货运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相关内容
《海商法》规定了迟延交付及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但迟延交付并非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所特有,国内沿海货物运输也存在迟延交付的情况。《合同法》生效前,规范国内沿海货物运输的法律无迟延交付的规定或货物运到期限的规定,且运输合同鲜有约定货物运到或交付期限,故在《合同法》实施前难于追究承运人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合同法》施行后,该法第290条关于运到期限的规定适用于国内沿海货物运输,承运人负有按约定时间或在合理时间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义务。作为部门规章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下称《货规》)第三十四条更是直接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没有这种约定时在合理期间内将货物安全运送到约定地点。货物未能在约定或者合理期间内在约定地点交付的,为迟延交付。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综合了《海商法》和《合同法》对迟延交付所做的规定,与《汉堡规则》第5条第2项的规定一致,是关于迟延交付的定义条款。但该规定并未明确承运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其赔偿范围如何。而在实践中,承运人未在合理时间内交付货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已形成诉讼,如某轮船公司承运一批瓷砖从福建泉州港至天津港,合同约定7日内运到,但承运船舶因机器故障,在数月后方将货物运至天津港交付收货人,收货人因此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承运人赔偿其对第三方的违约损失及货物的市价跌落损失。为此,如何确定沿海货物运输中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承运人的行为定性
对迟延交付行为的定性是确定承运人赔偿范围的关键。在运输合同对货物交付期限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未按约定时间交付货物当然构成违约。在签发水路货物运单时,运单右上角双方权利义务适用《货规》的记载,也可将《货规》第34条并入运输合同,使承运人承担在合理期间内交付货物的合同义务,承运人未在合理时间交付货物的,也构成违约。在未签发水路货物运单及运输合同未约定货物交付期限时,依照《合同法》第290条的规定,承运人在合理时间交付货物是其在运输合同项下的法定义务,违反该义务也构成违约。
承运人的赔偿范围
沿海货物运输中,迟延交付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两种,一是物质损失,如鲜活货物因运输时间过长而腐败,另一种是经济损失,一般认为,此类损失包括市价跌落损失、利息损失、停工损失和收货人对第三方的违约赔偿等。
既然迟延交付是违约行为,若承运人违反此项义务,应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进行赔偿,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可见《合同法》对违约赔偿采取赔偿实际损失和以可合理预见为标准,除预见主体为违约方,预见时间为订立合同时之外,法律未明确何谓可合理预见。一般认为,可预见的内容只要预见损害的类型,而无需预见损害的程度,而对可预见性的判断标准一般采用通常标准,即与违约方从事同类行业的一般人的标准进行判断。
具体而言,就迟延交付所造成的上述损失,承运人能合理预见的损失类型不应包括停工损失和收货人对第三方的违约赔偿,因为要求承运人能预见到所运输货物是工厂急需的原料,或收货人已经将货物转售他人,不及时交货将产生违约损失,那是勉为其难。退一步说,即使在货物灭失时,承运人也不赔偿对第三方的违约损失,而货物灭失是比迟延交付更为严重的违约形式,从举重以明轻的原则出发,承运人理应不能预见到对第三方的违约损失应由其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对损失类型的预见有时是一个事实问题,如承运人与某火力发电厂签有长期的北煤南运运输合同,在发生迟延交付时,则应认定承运人可预见到收货人可能产生的停工损失,所以,上述停工损失和对第三方违约损失不在承运人合理预见的损害类型范围内只是一般的原则,不能绝对化。在可预见的损害程度上,对利息损失,承运人所能预见应是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而市价跌落损失无论如何不能超过目的地货物的市价。
想要查看具体请到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咨询—海运里面查找。
Ⅲ 向海洋非法倾倒垃圾是否属于海商法第207条规定的限制性债权
不属于。不属于可以限制赔偿的情形。
海商法
第二百零七条【赔偿责任限制】下列海事赔偿请求,除本法第二百零八条和第二百零九条另有规定外,无论赔偿责任的基础有何不同,责任人均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一)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
(二)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三)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
(四)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
前款所列赔偿请求,无论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赔偿责任。但是,第(四)项涉及责任人以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责任人的支付责任不得援用本条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Ⅳ 我国《海商法》对客运承运人的要求和责任与货物货物承运人的不同。四点以上。谢谢
根据《海商法》
首先在承运人责任制度上有所不同:客运承运人属回于过失责任制(答114条);而货运承运人属于严格责任制(51条法定免责),严格的说,是以无过错责任为主,兼顾特殊法定过错免责的责任,所有通常也会说为无过错责任制。
第二: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不同。货运承运人为每件每单位666.67 SDR(特别提款权),或每毛重2 SDR;客运承运人为旅客46666SDR、行李833SDR/车辆3333SDR(详见117条)。
第三:承运人免责不同。客运承运人的责任属于过错责任制,遵循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制的免责规定,cmc中115条也有所规定,损失是由于双方共同过失或者旅客故意行为所造成的,承运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或减轻责任;而货运承运人的免责在cmc中有明确规定(51条),即航海过失、火灾、合理绕航等12项免责。
第四:自然是承运人的义务方面的要求不同。客运承运人的法定义务是按约定将乘客及其行李运送至目的地,其余关于客运承运人的义务则在cmc中没有明确规定;而货运承运人除了按约定运送货物的义务,cmc中还明确规定了适航义务、管货义务、直航义务等。
Ⅳ 海上船舶碰撞,造成迟延交货,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 海商法 第51条 损失非由承运人一方的原因造成可以免责
第五十八条
就海上货专物运输属合同所涉及的货物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对承运人提起的任何诉讼,不论海事请求人是否合同的一方,也不论是根据合同或者是根据侵权行为提起的,均适用本章关于承运人的抗辩理由和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第168 条 碰撞产生的责任有过错一方承担责任
Ⅵ 承运方货物损坏导致迟延交付如何处理
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除依照海商法规定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灭失或者损坏的,承运人应当负赔偿责任。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即使货物没有灭失或者损坏,承运人仍然应当负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832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Ⅶ 我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不适用《海商法》,那么适用什么法法律依据是什么
应该是适应《合同法》吧,合同法有一章(17章)是规定运输合同的。
Ⅷ 货物发生目的港无人提货要怎么处理等海商法相关的题目
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我国《海商法》第86条规定“在卸货港无人提取货物或者收货人迟延、拒绝提取货物的,船长可以将货物卸在仓库或者其他适当场所,由此产生的费用和风险由收货人承担”。第87条规定“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第87条规定“承运人根据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留置的货物,自船舶抵达卸货港的次日起满六十日无人提取的,承运人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拍卖;货物易腐烂变质或者货物的保管费用可能超过其价值的,可以申请提前拍卖。拍卖所得价款,用于清偿保管、拍卖货物的费用和运费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有关费用;不足的金额,承运人有权向托运人追偿;剩余的金额,退还托运人;无法退还、自拍卖之日起满一年又无人领取的,上缴国库。”
合同法第11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承运人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损失扩大的应由其自行承担。”B、在实践中,一旦发生目的港无人提货而产生滞期、仓储等费用时,货运代理企业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应当根据其在海运出口中的身份定位而区分:
1、在货运代理企业作为代理人身份从事业务时,货代与发货人建立的运输代理法律关系,对于因弃货产生的费用(滞期费等)均不应当由代理人承担,而应当由与承运人建立运输合同法律关系的发货人或收货人承担。
2、在货运代理企业作为无船承运人身份从事业务时,无船承运人不同于实际承运人,其风险责任期间长于实际承运人,从收货时起至交货时止。在这种情况下,无船承运人既然已经与实际承运人建立运输合同法律关系,无论产生弃货的责任在谁,无船承运人都有义务先行向实际承运人支付,然后自己再向发货人追偿。C、货运代理企业如何规避目的港无人提货的法律风险:
2、平常工作中,货物发送后,应当追踪货物,了解货物走向和收货人情况。
3、无人提货确实发生,货运代理企业应将目的港无人提货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告知托运人,同时告知托运人免费期的天数、免费期过后每天将产生的滞港费及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等,并要求托运人就货物如何处置作出表态。货代还应以邮件、律师函或特快专递等方式告知以留下证据,以证明已履行了告知的义务。在履行了告知义务后,如果托运人手里仍持有全套正本提单,托运人有权向承运人发出货物转卖或弃货或运回的指示,承运人应按托运人的指示行事,双方重新缔结新的合同关系,托运人应缴纳所有已发生及将要发生的费用。如果托运人手里并没有全套正本提单,其无权向承运人发出关于货物处置的指示,承运人只能在货物留置期过后进行拍卖,用于清偿相关费用,这种情况下,托运人(发货人)虽然无权处置货物,但仍不免除其作为托运人的义务,承运人留置货物仍然得不到赔偿的部分仍可向托运人索赔。
一、分析客户以迟延交付为由可以获得的赔偿额。根据《海商法》第50条第1款规定,“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因此,迟延交付的责任仅限于双方约定了运输期限的情况。可以认定迟延交付索赔的范围涉及:1、货物因迟延交付遭受了灭失或者损坏;2、虽然迟延交付没有造成货物的灭失或损坏,但发生了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则包括(1)市场差价损失;(2)利息损失;(3)已经实际支付给第三人的违约损失,但应以在签订运输合同时承运人可以合理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限定。并且上述赔偿范围还将受到《海商法》其他条款的限制:
第一、《海商法》第58条的限制,即关于承运人的抗辩理由和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可以适用;承运人也可以援引《海商法》第51的免责条款,对发生因驾驶船舶或者管理船舶中的过失等12项事由下造成迟延交付,均不负赔偿责任。
第二、在上述迟延交付赔偿责任的基础上,《海商法》第57条还规定了明确的责任限制,即“承运人对货物因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限额,为所迟延交付的货物的运费数额,”当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和迟延交付同时发生的,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适用《海商法》第56条第1款规定的限额。
因此,如果客户以迟延交付主张损失赔偿,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受到诸多限制,实际获得的数额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防止客户以其它诉由主张损失赔偿。本案是由于船舶修理导致迟延交付,因此我们必须确认船舶的适航性,搜集证据证明承运人已经履行了适航义务。
一、了解TTCLUB的索赔条款和会员规则,确定索赔需要提供的资料;
三、以维护客户的权益为目标,对客户和我们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可以提供且不影响赔付的资料。
四、对不能提供的资料进行分别处理。
Ⅸ 运输合同在《合同法》及相关法条内容有哪些
第二百九十条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七、逾期交付的责任货物、包裹、行李逾期交付,如果是因铁路逾期运到造成的,由铁路运输企业支付逾期违约金;如果是因收货人或旅客逾期领取造成的,由收货人或旅客支付保管费;既因逾期运到又因收货人或者旅客逾期领取造成的,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铁路逾期运到并且发生损失时,铁路运输企业除支付逾期违约金外,还应当赔偿损失。对收货人或者旅客逾期领取,铁路运输企业在代保管期间因保管不当造成损失的,由铁路运输企业赔偿。
第二百九十二条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应当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承运人未按照约定路线或者通常路线运输增加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可以拒绝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运输费用。
第二百九十四条旅客应当持有效客票乘运。旅客无票乘运、超程乘运、越级乘运或者持失效客票乘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第二百九十九条承运人应当按照客票载明的时间和班次运输旅客。承运人迟延运输的,应当根据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第三百条承运人擅自变更运输工具而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根据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减收票款;提高服务标准的,不应当加收票款。
第三百零二条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第三百零三条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旅客托运的行李毁损、灭失的,适用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第三百零四条托运人办理货物运输,应当向承运人准确表明收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或者凭指示的收货人,货物的名称、性质、重量、数量,收货地点等有关货物运输的必要情况。
因托运人申报不实或者遗漏重要情况,造成承运人损失的,托运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第十九条托运人应当如实填报托运单,铁路运输企业有权对填报的货物和包裹的品名、重量、数量进行检查。经检查,申报与实际不符的,检查费用由托运人承担;申报与实际相符的,检查费用由铁路运输企业承担,因检查对货物和包裹中的物品造成的损坏由铁路运输企业赔偿。
托运人因申报不实而少交的运费和其他费用应当补交,铁路运输企业按照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的规定加收运费和其他费用。
第三百零六条托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包装货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托运人违反前款规定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第三百一十一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百一十二条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按照交付或者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和赔偿限额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水路货物运输中索赔期问题的复函》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及我院法(办)发〔1988〕6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六条,水路货物运输中的索赔期,应按国务院颁布的《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及《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即托运人或收货人向承运人提出索赔应在收到货运记录的次日起180日内提出。
第三百一十三条两个以上承运人以同一运输方式联运的,与托运人订立合同的承运人应当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损失发生在某一运输区段的,与托运人订立合同的承运人和该区段的承运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百一十八条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与参加多式联运的各区段承运人就多式联运合同的各区段运输约定相互之间的责任,但该约定不影响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承担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一百零三条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多式联运货物的责任期间,自接收货物时起至交付货物时止。
第三百二十条因托运人托运货物时的过错造成多式联运经营人损失的,即使托运人已经转让多式联运单据,托运人仍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百二十一条货物的毁损、灭失发生于多式联运的某一运输区段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和责任限额,适用调整该区段运输方式的有关法律规定。货物毁损、灭失发生的运输区段不能确定的,依照本章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Ⅹ 海商法 第五十条迟延交付的构成问题
我国海商法第五十条没有对未约定交付期限的货物何时构成迟延交付作出规定内,根据一般的法效力层次容规则,可以适用我国合同法关于运输合同的约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条之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也就是说,根据该条,未约定的,交付期限为合理期间内,该合理期间的确定,可以参考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即“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或者通常的运输路线将旅客、货物运输到约定地点。”当然,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也可以不参照,因为海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或者习惯的或者地理上的航线将货物运往卸货港。即承运人的直航义务。因此,可以认为未约定交付期限的货物未在合理期间内交付的,构成迟延交付,合理期间的判断应根据海商法第四十九条并结合当时的运输实际情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特别法没有规定或不适用的时候,可以适用一般法或普通法。上述这一问题是我国海商法立法时在参照相关国际公约时没有全面吸收导致的漏洞,但是依然可以用合同法予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