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主席令

民法总则主席令

发布时间: 2022-01-21 14:30:05

民法通则 颁布时间

《民法通则》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过。
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由时任国.家.主. 席.的 李.先.念.第.37.号.主.席.令发布。

② 是两部法律),还是(民法总则是民法通则的修

实质上的二部法律。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施行了。《民法总则》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编纂,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定写入草案,就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是修编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一、《民法总则》相较《民法通则》的不同

《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较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进一步理清了民事法律主体的划分,将《民法》的“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划分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如下图:

1、“合伙人”不再是自然人主体。《民法通则》中“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人”都同属“公民(自然人)”范畴。但在《民法总则》重新划分了两者的民事主体类型:“个体工商户”仍归属于“自然人”范畴;而“合伙人”却划归为“非法人组织”。关于于“非法人组织”,《民法总则》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非法人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登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以其组织财产和出资人或者设立人的财产承担无限民事责任。

2、法人主体细分为三个类别。《民法通则》对法人主体,简单地划分为“企业法人”和“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民法总则》在其基础上,将法人主体进一步细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三个类别。“营利法人”是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是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是指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等,有独立经费的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的法人。

围绕民事主体的完善,《民法总则》还就不同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完善,同时也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修订了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等效等方面的内容。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同时还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民法总则》的实施不代表《民法通则》的废止

尽管《民法总则》以《民法通则》为基础进行的编纂,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但是《民法总则》的实施,并不代表着《民法通则》的废止。2017年第66号主席令中,只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并没有明确同时废止《民法通则》,且在《民法总则》中也只是规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没有废止《民法通则》。因此,《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将在一段时间内并存共用。

在并存共用的阶段,对于两法均有规定的内容,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对于《民法总则》中没有规定但在《民法通则》中有规定,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对于两法均未规定的事项,《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③ 《民法总则》颁布之后,《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暂时还没有废除《民法通则》。

法律被废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规定废止该法律的以外,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公布废止《民法通则》的主席令,从立法程序上来看,《民法通则》目前没有被废止。

法工委的意见是,不废止《民法通则》,继续有效。”因此,目前《民法通则》也没有被废止。从官方的态度来讲,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建国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指出,“关于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关系。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在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此,民法总则草案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综上所述,目前《民法通则》并没有废止,《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同时有效并实施。

(3)民法总则主席令扩展阅读: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协调了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则与有关单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民法总则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了保护民事权利的观念,在世界上开创了在民法总则中全面系统规定民事权利的立法模式,我国人权保护法治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④ 民法通则是否废止

否(截至2020年12月)

截至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仍未废止。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4)民法总则主席令扩展阅读

关于《民法总则》颁布的意义

民法总则把对人的权利的保护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因此,民法典被视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誉为法治健全完善的标识。

民法总则的制定彰显了党和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坚定决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怀疑。民法总则的顺利通过,也推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真正驶入快车道。

民法总则为民法典分则各编的制定确立了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并且设立了框架结构,民法典分则各编的编纂工作必须在民法总则的指导下展开。接下来,我们即将展开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系统整合、修订完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国法院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国法院网-《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如何在衔接中共融

⑤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区别,二者有何不同

主要有2个方面不同。

1、二者制定时所重视的目的不同

《民法通则》1986年4月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开始施行的,《民法通则》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我们面临的是解决中国人吃饭穿衣的温饱问题,这个背景下的《民法通则》,非常看重经济功能。

在《民法通则》第二条里面在表达调整对象的时候,是这样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先谈财产关系,再谈人身关系。

《民法通则》第五章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这样安排:第一节是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第二节是债务权,第三节是知识产权,第四节才是人身权利,也是先谈财产权利再谈人身权益。说明《民法通则》的确体现出对民法经济功能的重视。

《民法总则》就不同了,《民法总则》制定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足以满足中国人生活的需要。

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经济建设仍是核心任务之一,但我们更加重视刚才所说的人文关怀,所以看《民法总则》第二条,在表达民法调整对象的时候这么讲: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民法总则》把人身关系的民法调整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序位。再看《民法总则》第五章关于民事权利规定的四个条文:109、110、111、112条,是对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尤其是确认保障自然人各种类型的人身权益的法律规则。

113条以下的条文才是对各类财产权益进行确定和保障的规则,相对于《民法通则》第五章安排序位有明显的调整,这是《民法总则》相对于《民法通则》更加关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体现。

(5)民法总则主席令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中诉讼时效相衔接: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妥善处理民法总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主要不同规定的衔接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7月18日发布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于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司法解释的核心内容在于民法通则一年短期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问题。

法律之所以规定诉讼时效制度,主要是为了倒逼群众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能够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诉讼时效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迫使当事人尽快维权,不丧失胜诉权。

在民法通则当中仍然保留着“一年三年为特例,两年为原则”的诉讼时效制度。民法通则的颁布有鲜明的时代印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而且那个年代证据保存的成本也比较高,缩短诉讼时效促使群众尽快维权具有现实意义。

去年民法总则正式颁布实施,将民事诉讼的时效改为三年,诉讼时效的延长是立法机关在充分维护当事人诉权和提升司法效率之间的平衡,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民事诉讼的证据更加的多元化,保存证据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适当延长诉讼时效具有可行性。

民法通则并未正式废止,其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改变了民法通则的具体规定,就造成了两种诉讼时效规定并存的局面,而且民法总则并未否定民法通则的规定。

根据基本的法律理论,新法与旧法存在冲突的时候,应该优先适用新法,可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会发生被告为逃脱债务以旧法的时效规定进行抗辩,尤其是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的情况最容易存在争议。

为了解决诉讼时效新法与旧法的冲突,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出台司法解释,该解释将冲突分为三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直接明确地规定民法总则实施前按照旧法办,存在交叉的按照新法办,新法实施后时效开始计算的当然性地按照新法办。

综合来看司法解释充分体现了新法优于旧法、有利于当事人等立法原则,有效地解决了新旧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法院网-新法旧法交接 诉讼时效衔接

中国法院网-《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如何在衔接中共融

⑥ 民法总则正式施行,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你好,
尽管《民法总则》以《民法通则》为基础进行的编纂,基本吸收了《民法回通则》规定的民答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但是《民法总则》的实施,并不代表着《民法通则》的废止。2017年第66号主席令中,只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并没有明确同时废止《民法通则》,且在《民法总则》中也只是规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没有废止《民法通则》。因此,《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将在一段时间内并存共用。
在并存共用的阶段,对于两法均有规定的内容,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对于《民法总则》中没有规定但在《民法通则》中有规定,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对于两法均未规定的事项,《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⑦ 民法典何时生效

民法典生效时间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依照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0年5月28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⑧ 老《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一九八六年四月版十二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
旧的民法通则 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有修改吗

没有修改,民法通则仍是1987年施行的那个。

热点内容
公司规章制度太严 发布:2025-02-13 04:59:32 浏览:823
海淀区法院微博 发布:2025-02-13 04:13:04 浏览:495
检擦院和法院 发布:2025-02-13 04:08:07 浏览:576
合同法的发展 发布:2025-02-13 02:27:32 浏览:367
郑幸福律师 发布:2025-02-13 01:59:09 浏览:844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