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倒签
1. 海商法案例
1:有诉权。被告倒签提单构成对收货人的欺诈,应当向收货人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损失赔偿责任。
2:可以。
3:被告承担原告损失,但可以向中国B公司追偿。
2.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的区别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的区别:在于被预借的提单是在货物装船日期签发的,被倒签的提单则是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时签发的。两种行为实施时间不同,但它们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相同的。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的区别:
共同之处:在于提单上载明的签发日期(货物装船日期)与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不符,前一个日期是为了满足卖方顺利结汇的需要而虚构的,并且早于后一个日期;
不同之处:在于被预借的提单是在货物装船日期签发的,被倒签的提单则是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时签发的。两种行为实施时间不同,但它们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相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二百六十九条
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 定的除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 律。
3. 什么是倒签提单其法律效果如何
复杂...
摘一文参考吧:
一、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
提单是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据此,提单对承运人来说,是其保证据以向承运人提取货物的凭证;至于提单是否可以做为物权凭证,已有人提出异议。[3]现实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提单、信用证、 保单等单证的正常运行来实现的。在采用信用证支付的方式下,通知行将买方开立的信用证通知给卖方,卖方审核无误后将货装船,承运人接收货物后即给托运人签发提单,然后,卖方将提单连同保单及发票送有关银行结汇,结汇银行审单合格后,再将其寄往开证行,开证行审单无误后通知收货人,即买方付款赎单。那么,从此到收货人实际收到货物的一段时间内,买方既付了款又未收到货,他仅持有一套可能无用的单证。因此,对于买家来说,提单的合法有效尤为重要。
所谓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完毕,签发提单时,应托运人的请求将提单签发日期提前到信用证规定的日期。倒签提单的行为必须严惩,但首先则必须明确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是违约行为?还是侵权行为?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会适用不同的法律,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目前,国际上尚不存在有关倒签提单的国际公约,各国的法律规定又不尽一致,笔者只能根据我国现有的关于合同、侵权及海事方面的法律制度,参照当前国际经济交往中有关法律适用方面的原则及国际私法中法律适用基本理论,试作如下分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3款规定:“公民、 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现行立法对侵权行为概念所作的规定。据此,侵权行为的构成必然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必须有损害事实。损害作为一种事实状态,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法律保持的权利和利益遭某种不利益的影响。[4](P37)构成损害事实的损害必须具有可补救性和确定性,必须是对权利和利益损害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合法利益主要是合同利益之外的利益,包括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和利益。第二,行为人必须有过错。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重要因素。它是指支配行为人从事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应受非难的行为的故意和过失状态。第三,侵害事实与主观过错间具有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有关的侵权是侵害财产权及共同侵权。前者所侵害的客体是财产权,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致他人损害的行为,依据《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致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项违约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违约行为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合同或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则不能发生违约行为。第二,违约行为的当事人违反的是自己设立的,并针对特定当事人的义务,即违反的是约定义务。第三,违约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因合同产生的债权。第四,违约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也就是限于合同的当事人。
根据上述理论,首先,倒签提单是一种违约行为。
第一,按规定,提单日期应该是该批货物装载中所完毕的日期。买卖双方一般都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卖方在买方开出的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之前或当日完成装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3条和第49条的规定,卖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日期交货。如果卖方不履行其在合同或本公约中的任何义务,等于根本违约,买方可以宣告合同无效。签发提单是以买卖双方合法有效的货物买卖合同为前提的,从客观上讲,因倒签提单,货物的装运时间已超过买卖合约所规定的交货时间,卖方未按时交货已违反合同规定。
第二,依据违约的基本原理,买卖双方的货物买卖合同是有效的,在履约的过程中,即卖方(托运人)履行装运及运输条款时不符合约定的条件,其违背的是约定的义务,侵害是买方因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关系。
第三,因倒签提单致使买方依据虚假的信息继续履行合同,使得单证相符,最终使买方丧失了对货款的所有权,丧失了及时拒付及撤销合同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从以买卖双方的货物买卖合同为基础而设立的债权中分离出来的,也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对这些权利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属违约行为,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第四,很明显,在倒签提单的情况下,卖方(托运人)与承运人隐瞒了真实情况,共同欺骗买方,给买方造成损害,已构成民事上的欺诈。采取欺诈手段,不真实履行合同,明显违背了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合同法》第60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是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在海商法中的具体体现。[5](P1)倒签提单的行为人在提单日期上弄虚作假,直接违背了上述的基本义务和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倒签提单这种行为,应属违约行为。
其次,倒签提单也具有侵权性,严格来讲应属共同侵权行为。
第一,倒签提单给买方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1 )倒签提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跟单信用证单证相符,致使买方丧失了对货款的所有权。(2)倒签提单还会引起货物跌价。(3)对于应节货品,因倒签提单致使货物不能在节前运抵,收货人会损失很大。(4 )倒签提单还会对买方撤销合同的权利造成损害。同时,还会导致相关损害的发生,比如,因丧失采取补救措施的适当时机而产生的损失;因不能履行下手合同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因不明真相而继续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
第二,托运人(卖方)与承运人间有共同过错。倒签提单是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请求而与之共谋欺骗收货人,以达到掩盖卖方迟延交货的事实,使得单证表面相符、银行结汇的目的。明知倒签提单会给收货人造成损害而有意为之,可见,行为人存在着主观上的共同故意。
第三,倒签提单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买方持有合法有效的提单,他就会顺利地取得货物,顺利地履行转售合同。但是,当买方持有倒签提单时,不仅要承受货物迟延运到的差价损失,又要承担内贸合同不能履行的风险,因此,倒签提单是买方上述一系列损失的起因。然而,在实践中个案的认定上,一定要分清事实,对于那些并非由倒签提单行为人的行为而引起的损失,不应由该行为人承担。
最后,笔者认为倒签提单主要的是一种违约行为,它也是托运人(卖方)与承运人对卖方的共同侵权行为,在法律责任上,存在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即卖方(托运人)对买方的违约责任与卖方(托运人)、承运人对买方的共同侵权责任间的竞合,最终提起违约之诉还是提起侵权之诉,应由受害人权衡后做出选择。从学理上讲,受害人虽然在竞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请求权,但不能在法律上同时实现两项请求权。[4](P124)笔者认为,实践中,受害人提起违约之诉, 追究卖方的违约责任更利于补偿其所受到的损失,理由如下:
第一,买卖双方的买卖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并且也是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文件,而追究当事人违约责任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效合约的存在,所以,据此提起违约之诉更为直接,依据更为充分。
第二,对于受害人来讲,提起侵权之诉要由其负责举证。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民商立法,在侵权之诉中,侵权行为人通常不负举证责任,由受害人就其主张举证。在合同之诉中,则违约方必须证明其没有过错,否则将推定其有过错,由其承担违约责任。[4](P77)因此,提起违约之诉,买方的负担会轻一些。
第三,从实效上看,提起违约之诉更利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若对托运人与承运人提起共同侵权之诉,结果买方胜诉,那么,由卖方(托运人)与承运人负连带责任,学理上讲,受害人可向其一方主张全部赔偿责任,再由托运人与承运人根据过错程度进行分担。但如果受害人直接向承运人主张全部赔偿责任,因其与买卖双方无任何直接的合同约束关系,实际操作起来会很难,最终很可能还是先由卖方先负全部赔偿责任,还不如直接对卖方提起违约之诉。
第四,虽然当事人可以选择,但必须对其做出严格限制。实践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因不法行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合同关系,也应按侵权责任而不能按违约责任处理。(2 )当事人之间事先存在着某种合同关系,而不法行为人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则一般应按合同纠纷处理,这样对受害人来说也更为有利。(3 )当事人之间事先并不存在合同关系,虽然不法行为人并未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也不能按违约责任而只能按侵权责任处理。(4 )在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事先通过合同特别约定,双方仅承担合同责任而不承担侵权责任,则原则上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理,但是如果在合同关系形成以后,一方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另一方遭受人身伤害或死亡的,则应承担侵权责任。以上几点仅供参考。
二、倒签提单的法律适用问题
倒签提单若为国内案件,则可依据当事人的不同选择,分别适用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或侵权行为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前已述及,此不赘述。倒签提单若为涉外案件,即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及消灭的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其法律适用则较为复杂。涉外倒签提单是国际商事交往中出现的文件欺诈的一种,当前,在国际商事交往的法律适用问题上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利益。其一是指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所要维护和促进的国际社会整体的利益;其二是指国家作为一个社会和实体的利益;其三是指具体案件中当事人合法和正当的权利和利益。[6](P30)因而在国际民商事案件中,为调整这三个层次的利益关系,并且解决好这三种不同的利益冲突,其法律选择方法必然是多元化的。涉外倒签提单的法律适用取决于原告提起的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若提起违约之诉,则适用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若提起侵权之诉,则适用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现分述如下:
关于合同的准据法,当前的理论主张主要有意思自治说、客观标志说、最密切联系说、特征履行说及合同自体法说。[7](P222 )现实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已发展成为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对其限制的某些方面正日趋减弱,这充分考虑到了在个人国际商事交往中的利益。但在特殊的合同领域,则重视法律选择中的政策导向,排除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这主要表现在“直接适用法”地位的提高及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特殊保护进一步加强两个方面。于是,最密切联系原则与特征履行理论相结合,也是合同实践中广为运用的一个法律适用原则。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应该是与之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依据该原则,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而死板的法律选择方法。但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有给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之嫌,因而,需要有一套完善而精密的机制来限制该原则。比如,要明确法院在确定何为最密切联系因素时的依据。因此,在涉外倒签提单案件发生时,当事人已在合同中订有“意思自治”条款的,法院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商选择的法律,没有选择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合同的缔结、履行、违约等情况,依最密切联系原则选择应适用的法律。如有困难难以确定,则可适用法院地法。
如果当事人提起侵权之诉,则是另一种情况。依传统原则,侵权之诉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或法院地法。但由于侵权行为的复杂化和扩大化,使这一传统的法律适用原则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涉外侵权冲突规范的软化趋势,即坚持冲突规范连接点指引的基本模式,改变传统单一、固定的连接点,代之以多层次、开放的连接因素,给法院提供一个选择法律的空间,使其选择出最合适的准据法,求得个案的公正解决。[8](P101)其中,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引入了“最密切联系”及“意思自治”这两个连接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是对传统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最显著的特征,其内容是指从行为发生地、侵权结果发生地等诸要素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比如,调查取证便利与否,判决执行的情况等)选择一个与该具体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最终确定应适用的某一国家的法律。这样,就使过去的“侵权行为依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变得灵活了,更利于法院选择法律,利用案件的解决,更贴近于实际。已有学者建议,在某些案件的处理中,应允许受害人选择他自认为最有利的法律,在某些案件中,以受害人来代替法官决定何国法律对受害的最为有利,更能体现一种正义的立场,达到结果。笔者比较赞成这种说法,但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制。另外,实践中还采取了区分不同种类侵权行为分别规定不同的冲突规范,采用多种连接因素指引侵权行为准据法的软化处理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完善我国关于涉外倒签提单法律适用原则时可借鉴的。
因此,因涉外倒签提单引起的侵权之诉,在实际的法律适用上,应该考虑到上述的新原则,不要一味地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如果这样,在侵权行为地难以确定或依侵权行为地法不便调查取证,不利于迅速结案的情况下,则不利于保护受害者。另外,我国这方面的立法也应在完善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前提下,逐步完善特殊侵权的法律适用原则,倒签提单应属海上侵权,对此,应有其自己的法律适用原则。
4. 倒签保单
倒签保单与正常签发的保单相比,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一般而言,倒签保单属于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合意行为。倒签保单的现实受益人是被保险人,因为表面上保险责任的开始时间被向前延伸了,使有可能已经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标的得到保险赔偿的可能,因此,被保险人往往是倒签保单的始发人或提议人。但保险合同的订立同一般合同的订立在程序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有要约和承诺的过程,故倒签的行为须为保险人同意,倒签保单的事实才能最终实现。
二?倒签保单的行为人主观上存在实施虚拟签发保单时间的故意。即行为人为了达到掩盖保险合同成立的真正日期而有意虚定保单日期,是直接故意。实践中的疏忽,如错印、错写等使保单日期与真实情况不一致,不属于倒签。
三?倒签保单属于共谋的欺诈行为。有人认为倒签保单与倒签提单不同,不存在对第三人的欺诈,倒签保单只是对保险人的利益有影响,并不侵犯第三人的利益。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忽视了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保险是保险人用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补偿投保人或受益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致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制度。①保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最终由参加保险的人共同承担,保险人实质是保险基金的管理人。因此,倒签保单而引致的赔偿肯定要动用保险基金,这对所有其他参加保险的人的利益必然造成损害。只是这种损害没有表面化而已。即倒签保单构成对其他所有参加保险的第三人的欺诈。在这种欺诈中,被保险人与保险人构成共谋,也就是有共同的故意。另外,合同订立时间是一个法律事实问题,而法律事实是既成的客观存在,不可能通过约定就引起变更。
四?倒签保单不可能存在善意。善意本是动产所有权取得中的概念,通说认为,是指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让与的权利。②此处所谓善意,应指倒签行为人 “不知”倒签行为可能的后果。显而易见,倒签保单的行为人,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均不可能“不知”该行为的后果。
五?倒签保单绝对不同于补签。所谓补签,就是保险双方对保险合同的条款早已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的行为。主要存在于定期保险中。如在原保险期间届满后,被保险人按原费率支付下一年度的保险费,保险人接受了保险费,或者保险人要求被保险人按某一费率支付新年度的保险费,被保险人按此要求向保险人支付了保险费,然后才签订保险合同或签发保单,而日期通常会“倒签”到上一个保险期间届满时。这种“倒签”就是补签。
案例:
2002年9月6日,深圳P公司的一批货物在深圳港装船发运,目的地日本大阪。9月13日,P公司与保险公司办理了该批货物的保险事宜,保险公司于当日签发了保单。应P公司的要求,保险公司将保单的签发时间倒签为9月5日。保险条款中规定“保险责任期间自签发保险签证时起,至货物运抵该保险凭证上注明的目的地的收货人在当地的第一个仓库或储存处所终止”。9月15日,P公司书面通知保险公司该批货物在途中出险,要求办理有关索赔手续。经查,9月10日发生了沉船事故,全部货物随船沉没。保险公司以签发保单时损害已发生,P公司构成保险欺诈为由拒绝赔偿保险金,双方发生争议遂诉至人民法院。
审理时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双方于9月13日签订保险合同时,损害已经发生,因此,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将保单倒签至9月5日,表明保险公司同意扩大保险责任期间,对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责任期间内,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中,保险公司应投保人的请求将保单倒签实际上是构成了追溯保险。所谓追溯保险,是指保险责任期间追溯到保险合同成立前的某一个时点开始的保险。按照其产生的依据,追溯保险又可以分为约定追溯保险和法定追溯保险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特别约定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成立前所发生的危险事故也承担保险责任;后者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成立前所发生的危险事故承担保险责任。
依据保险的基本原理,保险所承保的危险,应是将来发生的保险,亦即发生于保险合同订立之后的危险,如果订立保险合同时危险已发生,则其为一种确定的既成事实,既不符合可保危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也不符合保险的射幸性。然而,可保危险的不确定性是指主观上的不确定,而非客观上的不确定,如果在客观上损害已经发生,保险标的已受到损失,但由于通讯等原因,保险合同当事人于缔约之际均不知道损害已发生,从保护善意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各国法律多认定该保险也即追溯保险仍然有效。例如,德国保险契约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保险契约的效力可以约定溯及契约订立前适合的时点开始”,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也规定“保险契约订立时,保险标的之危险已发生或已消灭者,其契约无效。但为当事人双方所不知者,不在此限”。我国海商法中虽然无相同条文,但该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订立合同时,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标的已经因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受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但是有权收取保险费;保险人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标的已经不可能因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有权收回已经支付的保险费”。由此,我们也可以推论出,若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均不知道保险标的已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受损失,那么保险合同仍然有效,被保险人应按照约定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也应依照保险合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可见,我国法律实际上也承认追溯保险的效力。
[观点] 本案中,保险公司应P公司的要求将保单倒签到9月5日,且双方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均不知道作为保险标的的货物已经灭失,因此,二者签订的保险合同属于有效的追溯保险,保险期间应从9月5日起算。保险事故发生于9月10日,属于保险期间以内,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5. 关于倒签提单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对承运人和收货人而言,提单本身就是一个合同证明,而且往往是一个涉外合同。这就涉及到它的法律适用问题。依照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提单中可以规定适用于该提单的法律,提单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与提单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该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还规定,在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时,不得违背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两条规定,即是国际私法上著名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后一原则是对前一原则的限制。
因此,依据上述法律冲突规范,不论适用于提单的是哪个国家的法律或哪种国际公约,只要该法律或公约承认承运人采用欺诈手段签发的提单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援用上述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排除该法律或公约的适用,径直适用我国法律对预借或倒签提单行为进行定性。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均属无效。因此,承运人采用欺诈手段签发的提单,应属无效。这一认定,也是与各国的法律规定和习惯做法乃至国际惯例相符的。一般来说,各国法律或国际公约均不会承认采用欺诈手段所签发的提单的有效性,因而也就不存在援用公共秩序保留条款径直适用我国法律的问题。
6. 什么是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它们合法吗
我国《海商法》第71条对提单的解释为: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提单中载明的向记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条款,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预借提单是在货物尚未装船或尚未装船完毕的情况下,由承运人提前签发已装船提单,使卖方能赶在信用证有效期届满前顺利结汇。倒签提单是在货物装船完毕后,承运人以早于该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作为提单签发的日期,以使提单的签发日期符合信用证关于装运期的规定。无论是预借还是倒签提单,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都晚于提单上载明的签发日期,也就是晚于托运人(卖方)和收货人(买方)之间所签订的买卖合同以及由开证银行开出的信用证规定的货物装船日期。这两种提单都是不合法的,托运人应当就此承担责任。
7. 倒签提单的危害有哪些
倒签提单(Anti-date B/L)是承运人或他的代理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以后,以早于该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作为签发日期所签发的提单。这是为了符合信用证关于装运期的有关规定,达到单证相符,以此取得银行议付货款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倒签提单通常是在港口拥挤,船舶无法按时靠抵泊位以及卖方没能按时备好所售货物等情况下发生的。至于该行为是否合法,多年来议论纷争,各持已见。多数人认为倒签提单属违法行为。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所签提单日期是船舶抵港并已开始装货后的某一天;或签单的货物是零星杂货而不是数量很大的大宗货;或倒签的时间与实际装完的时间间隔不太长等情况下,取得了托运人的保函后,可允许倒签。究竟谁是谁非,须依据法律来判定。 追问: 倒签提单的危害性 回答: (1)倒签提单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有关国际公约和各国相关国内法(我国《海商法》)都把真实记载提单事项看作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的法定义务,提单的签发日期(即货物装船日期)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在卖方的要求下,承运人违背实际情况倒签提单,属于合谋伪造单据行为同时也对买方构成了欺骗,违法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甚至会将倒签提单案列入刑事诈骗案处理。
(2)倒签提单是对买方的一种侵权行为。在买卖双方的合同之下,如果卖方实际装船时间晚于信用证所规定的装船时间,卖方则不能与银行顺利结汇,即卖方无法违约占有货款在这个前提下买方才有可能实施向卖方提出索赔或是取消合同的权利,从而减少或是避免因卖方的延误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货物跌价)。对于买方来说,提单的签发日期是装船时间的唯一证据,如若承运人应卖方的要求提供了倒签提单,买方将失去相关的权利,损失自负。可见,倒签提单是对无辜的第三方一一一买方的一种侵权行为。
(3)倒签提单会给承运人带来严重不利后果。承运人若签发了倒签提单,则会被收货人认为承运人和托运人共同伪造单据进行欺诈,从而使承运人卷入不必要的纠纷中,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损失。
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及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承运人在其责任期间发生货物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造成损失时,可享受免责或责任限制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前提是承运人必须履行各项法定义务,否则,承运人将丧失这些权利。而真实合理地签发提单是承运人的基本义务之一,不允许随意或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签发。同时,对于买方(受损人)的损失,承运人还要与卖方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国《海商法》第5"9条规定:"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延迟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不得援用本法第56条或者第57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橙子 的感言: 太感谢啦! 2009-06-13
8. 海商法所规定或涉及的提单包括哪些种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提单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 一、按提单收货人的抬头划分 1.记名提单(Straight B/L) 2.指示提单(Order B/L) 3.不记名提单(Bearer B/L,or Open B/L,or Blank B/L) 二)按货物是否已装船划分 1.已装船提单(Shipped B/L,or On Board B/L) 2.收货待运提单(Received for Shipment B/L)(三)按提单上有无批注划分 1.清洁提单(Clean B/L) 2.不清洁提单(Unclean B/L or Foul B/L) 四)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划分 1.直达提单(Direct B/L)2.转船提单(Transhipment B/L) 3.联运提单(Through B/L) 4.多式联运提单(MultimodaL Transport B/L or Intermodal Transport B/L)五)按提单内容的简繁划分 1.全式提单(Long Form B/L) 2.简式提单(Short Form B/L,or Simple B/L) 简式提单通常包括租船合同项下的提单和非租船合同项下的提单。(六)按签发提单的时间划分 1.倒签提单(Anti-dated B/L) 2.预借提单(Advanced B/L) 3.过期提单(Stale B/L)(七)按收费方式划分 1.运费预付提单(Freight Prepaid B/L) 2.运费到付提单(Freihgt to Collect B/L) 3.最低运费提单(Minimum B/L)(八)其他各种特殊提单 1.运输代理行提单(House B/L) 2.合并提单(Omnibus B/L) 3.并装提单(Combined B/L) 4.分提单(Separte B/L) 5.交换提单(Switch B/L) 6.舱面货提单(On Deck B/L) 7.包裹提单(Parcel Receipt B/L) 8.集装箱提单(Container B/L)
9. 海商法案例,急求!!!!
法律依据是《海商法》第22和23条,内容如下
第二十二条 下列各项海事情求具有船舶优先权:
(一)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
(二)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
(三)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
(四)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
(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证书,证明已经进行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具有相应的财务保证的,对其造成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不属于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范围。
第二十三条 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所列各项海事请求,依照顺序受偿。但是,第(四)项海事请求,后于第(一)项至第(三)项发生的,应当先于第(一)项至第(三)项受偿。
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三)、(五)项中有两个以上海事请求的,不分先后,同时受偿;不足受偿的,按照比例受偿。第(四)项中有两个以上海事请求的,后发生的先受偿。
根据上述条文规定,(1)(2)(3)项伟船舶优先权,清偿顺序为(3)(2)(1);同时还剩下的是(4)和(5),其中(4)为船舶抵押权,(5)为一般债权,所以顺序是(3)(2)(1)(4)(5)。
供你参考!
10. 海商法案例题 急求答案
预借提单是指在货物尚未全部装船,或者货物虽已由承运人接管,但尚未开始装回船的情况下签发的已装船提答单,而根据以上的描述,A公司是不可能预借提单的,因为A公司为买方而不是发货人,是不可能预借提单,我推测A公司是凭借提单的副本加保函将货物提走的,而并非是预借提单。现回单如下:
1、原告B公司是可以以C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的,因为C公司为承运人,承运人应在放货时回收全部正本提单,而C公司在没有回收任何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放货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而B 公司是正本提单的持有人,也就是该票货物的所有权人,是有权利要求承运人根据正本提单放货的,承运人无单放货侵犯了B公司对货物的所有权
2、法院很有可能判决承运人承担无单放货的责任,也就是说很很能要求承运人按照货物的实际价值对B公司进行赔偿
3、在该案中,A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买卖合同公司关系,A公司与C公司之间是运输合同关系,如果在买卖合同中有有效的仲裁条款,B公司是应当以仲裁方式来解决其与A公司之间的纠纷的,是否可以选择仲裁方式的关键在于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若根据该约定能确定唯一的仲裁机构,该仲裁条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