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助裁
A. 司法协助的途径有哪些
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为对方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协助的根据有两个,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同一司法协助的国际条约的国家和我国即具有司法协助关系。没有参加条约的国家不能要求别国法院接受其司法委托。二是互惠原则。互惠即相互之间给予对等的优惠待遇。如果某一国家协助我国为一定的司法行为,我国也应当协助该国为相对等的司法行为。
司法协助的途径:
1、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途径进行;没有条约关系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
2、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领馆可以向该国公民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并不得采取强制措施。
3、除前款规定的情况外,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准许,任何外国机关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
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如代为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等;
二是接受外国法院的委托,代为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我国进行司法协助的条件:
1、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或者外国法院提出请求;
2、当事人或者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不得有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当事人或者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属于人民法院职权范围,否则人民法院应当说明理由,退回外国法院。
司法协助是国际间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协作关系,它便于受诉法院对案件的审判及判决、裁定的执行,便于跨国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参考来源:网页链接
B. 司法互助与司法协助的区别
基本没有区别 主要内容都是 针对民事、刑事案件 进行
1.共同打击犯罪;
2.送达文书;
3.调查取证;
4.认可及执行民事裁判与仲裁判断(仲裁裁决);
5.接返(移管)受刑事裁判确定人(被判刑人);
C. 司法协助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规定,来司源法协助的根据有两个,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同一司法协助的国际条约的国家和我国即具有司法协助关系。没有参加条约的国家不能要求别国法院接受其司法委托。二是互惠原则。互惠即相互之间给予对等的优惠待遇。如果某一国家协助我国为一定的司法行为,我国也应当协助该国为相对等的司法行为。
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如代为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等;二是接受外国法院的委托,代为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D. 司法援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
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副秘书长李琦表示,司法援助与法律援助的主要区别是:司法救助范围只限于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法律援助范围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和非诉讼调解;司法救助是减免诉讼案件的诉讼费,法律援助是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用。法律援助,是指为了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法律保障制度,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制度。当事人因经济困难,符合受援条件,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获得免费的律师服务。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免的一项司法保障制度。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到法院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E. 怎样做好司法辅助工作
我国司法辅助人员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其一,要使法官从繁琐的司法事务性工作脱离出来,专心从事“审”与“判”,认真研究案情和法律的适用,确保司法公正;其二,各类司法辅助人员的配备要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确保审判流程高效运作。作为司法辅助人员,却要完成立案、主持庭前会议,证据交换、主持调解、主持进行动议审查或听证等不涉及核心法官所享有的核心审判权的司法事务等带有一定决定权,且操作性、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还要承担法官身边的从属工作和其它事务,不能不说是要求过高。因此,司法辅助人员除应精通法律知识外,还应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以能充分的辅助法官完成大量的审理工作的任务,并为以后被任命为法官做好准备。
对司法辅助人员来说,明确的职责范围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限处理专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一方面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分工领域内娴熟地处理司法事务,协助法官尽可能快速地将各项工作整理得有条有理,便于法官随时查问和做出决定,从而可以高效地协助法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无权决定审判实体性内容,他们不能对审判结果起到不当影响,可以有效地保障法官裁决的公正性。司法辅助人员要将自己定位于服务法官的审判工作,让法官从文秘等事务性工作中脱身,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这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办案质量。
F. 司法裁定是甚么意思
司法裁定就是行政或司法审判机关在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某些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因为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个阶段,所以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
满意请采纳
G. 什么是司法互助安排
1、没有司法互助协定的,外国一般不会提供协助;
2、有司法互助协定的,提高司版法互助;权
一国法院通过一定程序要求他国法院协助一定的诉讼行为;被请求国的法院按照请求协助履行该诉讼行为。
(7)司法助裁扩展阅读:
条件: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同一司法协助的国际条约的国家和我国即具有司法协助关系。没有参加条约的国家不能要求别国法院接受其司法委托。
二是互惠原则。互惠即相互之间给予对等的优惠待遇。如果某一国家协助我国为一定的司法行为,我国也应当协助该国为相对等的司法行为。
H. 司法辅助人员是干什么的
在法院工作的人员,指除了审判人员之外的其他的协助审判的工作人员,包括有书记员、执行员、法医和司法警察等一些职位,而每个职位又分别都有对应的工作内容。
其中书记员主要就是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也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主要就是负责掌管编案、记录、文牍、统计等工作。
法院司法辅助人员都是在法院从事相关的工作,而法院又往往属于国家单位机构,所以总体上来看待遇并不会很差。
(8)司法助裁扩展阅读:
中国各级人民法院的书记员,主要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也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包括开庭准备工作、保管证据、整理案卷、处理文书、办理司法统计、接待来访、处理来信、协助审判人员对案件有关问题进行调查,以及宣传政策、 法律。 英、美、法、日等国家的法院也设书记人员,称书记官,负责掌管编案、记录、文牍、统计等工作。
有的国家的书记人员职权较大,例如,英国的治安法院书记官,有权在审判庭上就法律问题向治安法官作提示,但不得干预审理和参加评议。苏联各级法院也设书记员,有的法院还分设法院书记员和审判庭书记员。
I. 司法援助需要什么条件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专师,属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条件可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中国公民普遍适用的条件,它是指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并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我国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二)特殊条件
特殊条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获得法律援助应具备的特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J. 司法协助条约跟司法引渡条约有什么不同
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为对方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
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如代为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等;二是接受外国法院的委托,代为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得请求,移交改过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兴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
法律
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也就 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我国与外国签订的民商事司法协助协定签署、生效一览表
1、1987年5月4日我国与法国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88年2月8日生效;
2、1987年6月5日我国与波兰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88年2月13日生效;
3、1987年11月20日我国与比利时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我国政府1988年9月5日批准该协定;
4、1989年8月31日我国与蒙古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0年10月29日生效;
5、1991年1月16日我国与罗马尼亚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月22日生效;
6、1991年5月20日我国与意大利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5年1月1日生效;
7、1992年5月2日我国与西班牙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
8、1992年6月19日我国与俄罗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1月14日生效;
9、1992年9月28日我国与土耳其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10月26日生效;
10、1992年10月31日我国与乌克兰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1月19日生效;
11、1992年11月24日我国与古巴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3月26日生效;
12、1993年1月11日我国与白俄罗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1月29日生效;
13、1993年1月14日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5年7月11日生效;
14、1993年6月2日我国与保加利亚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6月30日生效;
15、1994年3月16日我国与泰国签订《关于民商事司法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的协定》;该协定1997年7月6日生效;
16、1994年4月21日我国与埃及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5月31日生效;
17、1994年10月17日我国与希腊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6年6月29日生效;
18、1995年4月26日我国与塞浦路斯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6年1月11日生效;
19、1995年10月9日我国与匈牙利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7年3月21日生效;
20、1996年4月16日我国与摩洛哥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9年11月26日生效;
21、1996年7月4日我国与吉尔吉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7年9月26日生效;
22、1996年9月16日我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8年9月2日生效;
23、1997年4月28日我国与新加坡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9年6月27日生效;
24、1997年12月11日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8年8月29日生效;
25、1998年10月19日我国与越南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9年12月25日生效;
26、1999年1月25日我国与老挝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2001年12月15日生效;
27、1999年5月4日我国与突尼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2000年7月20日生效;
28、2000年3月20日我国与立陶宛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我国政府2000年8月25日批准该协定;
29、2001年4月9日我国与阿根廷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
没建交不可能签订条约,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