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吸收犯
❶ 司法考试盗窃并销赃属于牵连犯吗
不属于。因为此处销赃无期待可能性,不犯罪。
❷ 掩饰隐藏犯罪所得罪和事后不可罚有什么区别
你好 你做的真题解析错了,建议你把这本书扔了,谢谢。2种情况都不具有期待可能性,都是事后不可罚,还吸收犯,吸你个头吸。
❸ 司法考试相关: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吸收问题
只定抢劫罪,有相关司法解释
❹ 求考司法考试的真实经历
司法考试需要这样通过
一、 心理方面的因素
据说每年因为心理上没有重视司法考试而没有通过的人占全部参考人员的50%以上。抱着“试试看”、“过不过差别不大”、“过了又有什么用”等思想的人非常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情况。因此,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一关不是法律知识,也不是学习方法和时间,而是你的心态。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考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都清楚的一个情况是,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里面非法律专业的人反而占了多数。很多学法律的人都抱怨说,司法考试不合理,题目设计没有体现出法律水平。我自己也是学法律的,对于司法考试本身的问题我不是没有一点意见,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根本问题。其实,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非法律专业与法律专业通过比例,这就是心理。
学法律的人把通过司法考试看作是理所应当的。恐怕很少有学法律的人想:我为什么要考?通过考试对我有什么作用?因为我们把通过司法考试当作是必须做的,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所以反而忘了考试本身的意义,和考试本身的重要性。
非法律专业的人,再准备司法考试之前,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考?他(她)必须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继续他(她)的备考历程。其次,他(她)开始问:司法考试对我有什么意义?我是要转行吗?我能考过吗?当非法律专业人回答了这些问题,开始准备考试时,他们已经明确考试对他们的意义,往往这种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人生转变,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追求一种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而且是社会公认的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法律专业人在心理第一站就输了,每年看非法律人疯狂复习时,大部分的法律人认为他们可笑。“为了一个司法考试有必要吗?”然而就是这种“没必要”的必要让结果欺负了法学教育。
所以,我在这提醒法律专业的应考者,先问问自己,司法考试到底对你意味着什么?给自己一个必须通过的理由,之后才是认真的准备考试。
二、法律专业知识的提炼
非法律专业的人准备考试,多数时候是靠记忆,而且是非常古怪的记忆法。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学电脑的,后来由于IT行业不景气,被迫改行。他考司法考试时准备刑法,问我毒品犯罪中一个罪名为什么不进行数罪并罚,我告诉他是吸收犯的相关理论。他最后说,太复杂了。过了两天,他说他明白了,我问他怎么明白的。他说,反正判一个罪就可以判死刑了,干吗还要判两个罪嘛。
我说这个事,只是让大家明白非法律专业人准备司法考试时,真正把它当作考试,就像我们之前对付高考一样,不管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只要达到效果就行。
学法律的人不能作到这一点,至少我做不到。所以很多时候都必须把法律问题搞得非常透彻才能应付这场考试。我想很多考过司法考试的法律专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想简单点选出来的答案是对的,想的复杂了反而错了。但是学法律的人要说什么都简单是不可能的,而且什么时候该复杂,什么时候该简单,谁又能判断清楚呢?我最终的感觉是,当你对问题真正非常清晰时,是会作对的。唯一出现问题的是你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晰,只是一知半解的想复杂了。
所以,法律专业人不要轻视司法考试,你需要通过复习解决的问题不是像非法律专业人通过记忆完成一个考试;你所要做的是通过复习将你以前没有很好理解的东西理解了,把不清晰的问题搞清晰了。知道每一道题为什么错,为什么对。(这里指的当然是真正明白法律背后的理论支持,而不是记忆方法)
另外,对于专业问题,我要说的是,司法考试毕竟是考试,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过程。而且即使将来做律师、法官、检查官,谁也不可能说什么都懂得那么多,专业要求必然与全面要求有一定冲突。司法考试作为考试,需要有取舍。我记得有人说过:“司法考试就是一门放弃的艺术。”抓住主要的,放弃次要的。主要的当然是分值高的学科。其实这部分在内容上占司法考试的1/3不到,但分数却占到70%到80%。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有侧重才能成功。
三、刻苦学习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它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能作到。司法考试中每年因为复习太苦而放弃的人占到了40%或者更多。法律专业人常常都干着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对于换工作、换环境的迫切压力并不明显。反而是非法律专业人准备考司法考试的人常常都是被逼到了绝境。他们刻苦学习的热情远远要比法律专业人高的多。
非法律专业人不通过考试,就不可能进入到这个他们想往的职业中(我在这并不想过多评价这个职业)。 在这一点上,法律专业人又一次输给了非法律专业人。
四、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很赞同用考试技巧通过司法考试的。毕竟法律作为职业是不能用技巧去获得专业知识的。对于法律专业人而言,复习技巧是必要的,考试技巧是次要的。
复习技巧,因人而异。我想有人喜欢作题,有人喜欢看法条,有人喜欢看教材。我身边的朋友喜欢任何一种复习方法的人都有通过的。但我想对于法律专业人来说:
第一,教材最好还是看一下。毕竟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教材在很多内容上与司法考试官方意见并不完全相同。而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因为这种固有思维导致错误就非常不值了。教材的看法,最好是选择性的看,不要从头到尾全部看,这样一来浪费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太多印象。选择重要的看,选择有理论深度的科目看。例如,诉讼法部分考题多是法律规定性内容,看教材就太浪费时间了。
第二,题目选择性的做。我认为作题是为了检验你的复习结果,并不是复习方法,因此,光靠作题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完全是奇迹。只能说作题检验的多少而已,我想还不至于有人从开始复习到结束复习都只作题的。建议大家找比较权威的试题做,不要随便买本练习就开始做。题不在多,问题是你作的题要好,而且要真正明白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第三,法条要看,而且重要科目要反复看。
第四,不断总结,要知道最后再回头看书和法条的时间是没有的。你看过的东西要留下痕迹,不要忘记了就只能从头看起。这样的话,你考试注定要失败。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特别是对法律专业人的一些忠告和建议。我只是希望我们法律专业人不要总是在司法考试成绩方面被非法律专业人耻笑。
❺ 司法考试 刑法 请问入户抢劫到底是吸收犯还是想象竞合犯啊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非常感谢!
结果加重犯
❻ 司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预计5月中旬发布,以下是2017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大纲,仅内供参考。
第八章罪数形态容
基本要求:
了解:区分罪数的意义。
理解:罪数的区分标准与区分方法。
熟悉并能够运用: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的特征与处理原则,罪数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节罪数的区分
区分罪数的意义区分罪数的标准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
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第三节法定的一罪
结合犯集合犯
第四节处断的一罪
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司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❼ 想像竞合犯 结果加重犯 牵连犯 吸收犯 包容犯
这五个是相对独立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同时,熟记司法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情形。
1、想象竞合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这一犯罪往往出于一个或者数个罪过。司法处断上,从一重罪处断原则。
(1)使用破坏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以盗窃罪一罪从重处罚。
(2)犯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犯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2、结果加重犯:行为人的一个犯罪行为在已经满足一个基本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基础上,又发生了法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因而法律规定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态。而所谓的加重结果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已经超出了基本犯罪的构成结果的界定范围,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而要加重处罚。结果加重犯的结构是:基本犯罪 + 加重结果 = 基本犯罪的结果加重犯。如刑法第236 、 238 条第 2 款的规定。结果加重犯通常是依据分则条文规定确定的,即是法定的。
A、 常见的故意犯罪的结果加重犯
a.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b. 强奸致人重伤的、死亡的;
c. 非法行医致人重伤、死亡的;
d. 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虐待致人重伤、死亡的; e.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的;
f. 绑架致人死亡的;
g. 拐卖妇女、儿童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h. 放火、爆炸、投毒、破坏交通工具、破坏交通设施、破坏电力设备等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i. 生产销售假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j. 生产、销售劣药后果特别严重的;
k.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l.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
m. 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
n. 劫持船只、汽车造成严重后果的;
o.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
p.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法规实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q. 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伤的;
r.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客观上不能退还的;
s.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
〔特别提示〕
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过失的。
(2) 常见的过失犯罪的结果加重犯
a. 危险物品肇事后果特别严重的;
b.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
c.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以上情形太多,可以根据大纲划掉未列入考点即可。)
3、牵连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和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牵连关系的判断:主观上其数行为需具有犯罪目的同一性;客观上存在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或手段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即高度伴随性。如:为了诈骗而伪造有关证件、印章,伪造金融凭证后进行非法使用,司法工作人员在收受贿赂后枉法裁判等。司法处断上,一般情况下,从一重罪处断,例外,刑法明确规定要数罪并罚的,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常见的有以下十几种:
(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并利用该组织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与该具体的故意杀人、爆炸、绑架等罪实行并罚。(《刑法》 120 条第 2 款)
(2)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并利用该组织而犯其他罪行的,实行并罚(《刑法》 294 条第 3 款)。
(3)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并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或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罪行的,实行并罚。(《刑法》 318 条第 2 款)。
(4)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并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或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罪行的,实行并罚。(《刑法》第 321 条第 3 款)。
(5)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以及假药等特定的伪劣产品,同时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的,实行数罪并罚。
(6)走私犯罪并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缉私的,以具体的走私犯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珍贵文物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并罚(《刑法》 157 条第 2 款),注意这里的走私不包含走私毒品,走私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抓捕等,情节严重的,以走私毒品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属于包容犯。
(7)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狩猎罪,同时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的,以前一行为所触犯的罪与妨害公务罪等实行并罚(最高法 2000 年 11 月 17 日《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 条)。
(8)保险诈骗行为与故意造成财产损毁、被保险人死亡、残疾或疾病等保险事故的行为,如放火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应以保险诈骗罪与该行为之罪数罪并罚。(《刑法》 198 条第 2 款)。
(9)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后又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伤害、强奸、侮辱行为的,数罪并罚。(《刑法》 241 条第 4 款)。
(10)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罪除外)而偷开机动车辆作为犯罪工具并将机动车辆据为己有或丢失的,以盗窃罪与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并罚(最高法 1997 年 11 月 4 日 《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2 条)。
(1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或者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实行并罚(最高法 1998 年 4 月 6 日 《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7 条)。
4 、吸收犯:指行为人的数个犯罪行为因为一个被另一个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以吸收之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如:甲为谋杀乙,将乙捆绑后,装入麻袋,放在自家仓库达十几个小时,后于子夜时分拖到江边,扔进江中淹死。司法处断上:重犯吸收轻犯。
5、包容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犯罪行为过程中,又实施了另一不同性质的罪行,但后者被前者包含,刑法明文规定不并罚而仅将后者作为前罪的加重处罚情形。例如:
(1)绑架罪包含故意伤害行为、故意杀人行为(刑法》 239 条);
(2)拐卖妇女罪包容强奸行为(《刑法》 240 条);
(3)拐卖妇女罪包容引诱、强迫卖淫行为(《刑法》 240 条);
(4)抢劫罪包容故意伤害行为、故意杀人行为(《刑法》 263条);
注意:如果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了灭口而故意杀人的,则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5)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容妨害公务行为、非法拘禁行为(《刑法》 318条);
(6)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含妨害公务行为(《刑法》 321条);
(7)走私、贩卖、制造、运输毒品罪包含妨害公务行为(《刑法》 347条);
(8)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包含强奸行为(《刑法》 358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❽ 法律中的吸收犯问题
吸收关系指数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常常处于同一犯罪的过程: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典型例子如行为人盗窃枪支后又私藏的;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运输的。(运用事后不可罚也可以得到同样结论)
想象竞合犯,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满足数个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所以原则上按照最重罪的犯罪处断。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吸收犯是数行为,而想象竞合是一个犯罪行为;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和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只有当某种手段通常用于实施某种犯罪,或者某种原因行为通常导致某种结果行为时,才认定为牵连犯。司法考试很少考它,学理上也排斥运用,做题目尽量不要考虑它。记住几个例外就可以了,是牵连关系可是数罪并罚“拐走伪保长”或拐走伪组长”
❾ 法律问题呵呵~是不是很难啊~~
40.木棍打晕是正当防卫,在现实危害已经解除情况下,杀死乙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范畴,属于故意杀人罪。
41、强奸未遂、故意杀人。至于其盗窃罪是不成立的,犯意转化成强奸了。
42.继承人有:陈军,陈永,李梨。(属于代位继承)
陈俊(法定子女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李杰(丧偶女婿尽主要赡养义务的)
平均分配,一份2.5万,陈军,陈永算成一份。
补充:不好意思,没注意这两个人是一个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随手写错了。
至于其他的答案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
楼上的还是个学生,没考过司法考试吧?看点正规的书,省得被骗了。
一、犯罪未遂里哪里有什么“主观不能犯”?主观不能犯不成了中止了吗?未遂分为对象不能犯和工具手段不能犯。将男人误认女人实施强奸,明明是对象不能犯!本案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明显,定其故意犯罪跟认识错误有关系吗?我不知道哪个学校的老师教你的这个不是强奸未遂,误人子弟(或者你看了江湖骗子的教材?)。
二、这个吸收犯的问题上,盗窃和强奸杀人是侵犯的相同犯罪客体吗?吸收犯的条件是数行为侵犯相同的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犯罪对象。财产权和人身权是同样客体吗?
三、犯罪构成四大要件,你应该学过吧?分析犯罪有不考虑犯罪主观方面的吗?至于意图确实不是本案定罪的必要条件。但是作为案例讨论,对犯意转化必须有所说明。实践中办案根本就不会提起盗窃罪的。
至于楼上几位刑法学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鄙人通过司法考试了,不至于连刑法都没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