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最高刑司法解释
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刑事追诉时效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没有抄规定,刑法有规定的。
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Ⅱ 法定最高刑如何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5年对如何准确理解"法定最高刑"作出了司法解释,认为"虽然案件尚未开庭审理,但是,经过认真审查案卷材料和必要的核实案情,在基本事实查清的情况下,已可估量刑期,计算追诉期限
Ⅲ 《刑法》第七条关于“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点疑问
如果国人在境外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无论实际量刑为多少年,哪怕是1年,这个罪也是属于“适用本法”的,不属于“可以不予追究”的范畴。
例如“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样的犯罪属于“可以不予追究”的范畴。
法定最高刑指的分则中对于具体罪名规定的最高刑罚。
Ⅳ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一、最高人民法院刑事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第十一条 【量刑基准】为防止量刑失衡,应当确立各罪的量刑基准,即按刑法分则构成规定,对已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个罪,在排除各种轻重情节的情况下,依其一般既遂状态的基本事实而应判定的刑罚。
第十二条 【量刑基准的确定】非数额型一般典型犯罪,以法定刑中段略下为量刑基准。法定刑幅度为单一有期徒刑的,以该幅度的五分之二为量刑基准;法定刑仅为两个刑种的,以两个刑种的结合点为量刑基准(不同刑种的结合点,合议庭或独任庭可根据案情选择适用);法定刑为多个刑种的,以中间刑种或中间刑种的结合点为量刑基准,但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三年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一年;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五年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二年;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一年。
数额型犯罪,以犯罪数额比对相应的法定刑幅度确定量刑基准。
绝对确定法定刑的,以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为量刑基准。
本分则有规定的,从分则规定,但有故意犯罪前科的,基准刑不得低于拘役三个月。
二、缓刑的适用规则
第三十一条 【缓刑适用规则】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具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且已落实考察、帮教措施的,可以适用缓刑。
第三十二条 【缓刑适用但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不得适用缓刑:
(一) 犯罪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国家或他人造成重大损失5万元以上无法弥补的;
(二) 毒品犯罪的再犯;
(三) 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 犯罪前一贯表现不好,受过刑事处罚(过失犯罪除外)或者劳动教养两次或其他行政处罚三次以上的;
(五) 犯罪后认罪态度不好,不退赔、无悔罪表现的;
(六) 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七) 犯罪涉及的财物属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八) 判处缓刑,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的;
(九) 本分则已作限制性规定的。
虽没有上述情形,但适用缓刑不符合刑罚价值的,不适用缓刑。
Ⅳ 刑法第209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第二百零九条 【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的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条文注释
本条规定了无罪和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的执行。
一般而言,一审判决在宣判后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无罪或者免除刑事处分的判决一经宣判,如果被告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这主要是考虑审判阶段羁押的目的是防止被告人逃避审判和继续进行犯罪,危害社会。人民法院判处无罪或免除刑事处分说明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当受到刑事追究或被告人的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应当免予刑罚。这就失去了对被告人继续羁押的条件和法律上的根据。如果继续羁押,就是对被羁押人人身自由的侵犯。所以,无论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是否抗诉,都应当立即释放。
关联法规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13条
Ⅵ 如何定义或界定刑法追诉时效中的最高刑
最高刑就是刑期,刑种最严重的那种,追溯时效是按照最高刑才能算清楚的,比如一个人犯罪后被判处的刑罚可能最高刑是10年,那么在追溯时效上有具体的期限
Ⅶ 什么是法定最高刑87
法定最高刑并非某罪的最高刑
作者: 刘金林 来源:检察日报
对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中的“重罪”是指所触犯的数罪名中最重的一罪,以法定刑比较标准,法定最高刑重的为重罪。但是何为法定最高刑,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法定最高刑是指该罪名的最高刑,如对盗窃罪最高可处死刑,那么对所有触犯盗窃罪的,其法定最高刑均为死刑。还有人认为,法定最高刑是指在有数个量刑幅度时某一量刑幅度范围内的最高刑,比如对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行为,该犯罪行为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所以其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
前一观点的理由之一是,如果以某一量刑幅度的最高刑进行比较,实际上等于在作出具体量刑后再比较罪名轻重,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笔者同意后一种看法,理由如下:
第一,对法定最高刑的比较,不可能不考虑案情。否则连罪名都确定不了,更何况进行比较。考虑案情不一定就作出具体的量刑,但可以对具体量刑幅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因为案情的不同情况决定着不同的量刑幅度,实际上也决定着罪名。
第二,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按第一种观点比较各罪的轻重,有可能出现重罪轻判,因为这种方法选择适用之重罪,虽然该罪的法定最高刑较重,但其根据犯罪基本事实具体确定的量刑幅度可能反而比其他罪较轻。比如对于数罪中有一罪为未遂犯罪,如果此罪名法定罪为高,则应以此罪名定罪,最终很可能量刑太轻,违背了对牵连犯从重处罚的原意。
第三,相关司法解释也对第二种观点表示了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如果按照第一种观点,盗窃罪最高处以死刑,而按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最高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当然应当选择适用盗窃罪,所以可以直接明确规定“以盗窃罪处罚”,而根本不需要规定“择一重罪处罚”。因此该规定间接表明了对第一种观点的否定。
Ⅷ 两高关于受贿案审理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为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的;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三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四条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
符合前款规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符合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裁判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8)法定最高刑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第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受贿罪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受贿罪和渎职犯罪数罪并罚。
第十八条贪污贿赂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尚未追缴到案或者尚未足额退赔的违法所得,应当继续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第十九条对贪污罪、受贿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应当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金;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并处二十万元以上犯罪数额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应当并处五十万元以上犯罪数额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刑法规定并处罚金的其他贪污贿赂犯罪,应当在十万元以上犯罪数额二倍以下判处罚金。
Ⅸ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司法解释第351条
第三百五十一条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的,不再追诉。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