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算刑法吗
『壹』 刑法对于管制的定义和执行标准分别是什么
刑法管制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限是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贰』 刑法中有管制的规定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由人民法院判决,公安机关执行。管制刑的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人身危险性较低轻没有关押必要的犯罪分子。管制的期限为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第四十一条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叁』 刑法中管制属于哪种刑事处罚后果对今后的生活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对罪犯不予关押,是管制刑与其他刑罚方法的重要区别。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劳动改造,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罪犯自由主要表现在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担任领导职务、外出经商、迁居等自由。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管制的适用对象1.罪行性质轻、危害小。[1]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2.人身危险性较小。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管制的期限管制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这一期限既反映了管制作为轻刑的特点,又不失作为刑罚的必要惩罚作用。管制刑期的上限虽然比拘役长,但由于管制只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拘役是剥夺人身自由。从性质上讲,管制仍轻于拘役。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规定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为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属于剥夺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另外,对于经过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外出的罪犯,被许可外出的期间,应计入执行期,但超过许可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被批准而擅自离开所在地域的罪犯,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扣除的执行期,由县级公安机关在其法律文书上注明,并加盖公章,通知本人,同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或批准机关。
『肆』 刑法:管制是否属于服刑收监的才叫服刑吗
并不是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才叫服刑。
只要是被判了主刑的(包括管制),都算是服刑。
『伍』 管制属于附加刑吗什么情况下可以管制
管制属于主刑,不属于附加刑。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显示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分为五种,分别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符合以下情况适用管制
1.罪行性质轻、危害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2.人身危险性较小。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使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
管制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管制是五大主刑中最轻的处罚措施,它不会对当事人作出相关的人身类型限制。
『陆』 管制一般是什么罪
法律分析:《刑法》分则涉及管制刑的条文有82条,占刑法分则规定法定刑的326个条文的25、2%,可适用管制刑的罪名共有107个,占刑法分则全部422个罪名的25。35%,其中,危害国家安全罪8个,危害公共安全罪4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9个(其中,走私罪1个,危害税收征管罪5个,侵犯知识产权罪1个,扰乱市场秩序罪2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9个,侵犯财产罪6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6个(其中,扰乱公共秩序罪29个,妨害司法罪4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2个,危害公共卫生罪2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6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7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2个,制造、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5个)危害国防利益罪10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这三类罪不适用管制刑。
应该说,《刑法》中管制适用的罪名是大幅度的增加,1997年修改《刑法》的目的是要增加管制这一限制自由刑的适用的。在刑法规定的五类主刑中,管制是唯一的以限制自由为主的非监禁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立足于社会安定有序与和谐发展,提倡以人为本,强调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时代背景下,管制刑正义、秩序、经济、人道和轻缓的价值逐渐凸现,有必要对其予以完善并加大适用力度。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十九条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柒』 刑法中的管制是什么
监外执行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受到管理控制
『捌』 刑法是怎么规定管制的
刑法对于管制的规定:
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3、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玖』 刑法中管制是指什么,管制的期限一般是多久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