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因果关系
❶ 如何认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如何认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首先,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告的行为对于被害人人身或财产上损害的发生具有原因力,其次上法律上因果关系,即在事实上因果关系具备时,被告的行为未因法律政策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而免除赔偿责任。这被称为“因果关系二分论”。
我们先来看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英美法上有一条“butfor rule”,即所谓“若无,则不”法则。例示如下:(1)医院急诊室医师于原告之夫因呕吐送医急救时,未实时为原告之夫进行检查,原告之夫继而死亡。若医院证明,即使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原告之夫仍将死亡,医院即无须负责。(2)一家法国公司违法雇佣一位意大利女孩,未依法令发给身份证件,该女孩事后发生职业灾害受伤。本案法国公司即便依法行事,损害仍不免发生,因而法国公司未依法发给身份证件,不能作为对意大利女孩受伤负责之原因。(3)原告乘坐被告之轮船至海上,因被告轮船船员之过失与他船碰撞,原告受有损害。当时该船员未获得合法船员许可证件。经查该船员虽未取得船员许可证,但在能力上完全胜任其职务,苟向有关机关申请许可证,必可获得,且即使该船员获有许可证,本案船只碰撞仍不免发生,因而法院认为,本案被告违反法令规定,雇用未领许可证之船员,非属船只碰撞之原因。(4)药剂师因过失未经询问医师,继续卖药给病人,致病人死亡。若询问医师,医师必然同意继续使用相同药物时,药剂师之过失发给药物,即无须对病人死亡负责。(5)原告酩酊大醉,为被告撞伤。经查,即便原告清醒一如常人,仍将为被告撞伤,则原告之酒醉对损害之发生,不生混合过错之问题。(6)旅店主人未装置火灾逃生梯,原告因失火而受伤。若经证明,原告于房间床上时即因浓烟而呛伤,则是否装置逃生梯与原告受伤无关,旅店主人无须负责。(7)被害人耳聋,则被告未按喇叭致发生车祸,不负责任。
以上的必要条件说有一些例外,如:(1)提供不法行为之动机与机会;(2)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3)假设因果关系;(4)超越因果关系;(5)累积因果关系(6)因果关系中断。这些情况比较复杂,碰到时要认真加以探讨。
接着,我们再来看法律上因果关系。被告的行为何时与原告损害之间成立法律上因果关系,学说仍有争议。目前英美法上系以合理预见说判断,德国法则流行法规目的说,台湾则为相当因果关系说说明之。各举一例。
【可预见说之实例】Petitionof Kinsman Transit Co.一案中,被告轮船公司员工为原告船舶停放于另一被告所有之码头,因河流浮冰冲击,原告船舶轮动,顺流而下,与另一船舶碰撞后,两船同时向何流下游漂流。两船漂到市政府管理之开关式桥梁时,因管理员过失未开启桥梁,以致原告船舶撞击桥座后分解。原告除船舶损失外,船上货物漂流达3公里,损失甚巨。法院认为,被告行为之危险纵引起更严重损害,只要该损害系属被告应提高注意加以避免,而被告未为之者,纵使危险甚为微小,被告之不法行为仍属可归责,因而所有被告应全部共同负责。
【法规目的说之实例】鼠药案,在Larrimore v. American Nat’l Ins. Co. (1939)一案中,被告为出租人,提供承租人咖啡厅老鼠药,咖啡厅将老鼠药放置于火炉桌子下方。原告为咖啡厅员工,在点燃蒸汽火炉时,火柴触及放置老鼠药之盒子,因老鼠药含有磷成分,发生爆炸,原告受伤。原告起诉主张,被告提供老鼠药予其雇主,违反法令规定,应赔偿其损失。该法令规定:“除在自己不动产之安全地点外,任何人放置毒药,均属不法行为。”法院认为,本案出租人若未提供承租人老鼠药,原告固然不会受害。但系争法令之目的在于保护人类或动物免于被毒杀之损害。本案之损害并非该法令立法意旨所欲避免者,老鼠药之毒性物质与原告之损害无任何牵连。被告固违反法令要求之义务,但原告损害须为法规目的所欲避免之危险,被告始负损害赔偿责任。本案原告损害,并非由于老鼠药之毒性,而系烧伤。且法规所谓“安全地点”,系就老鼠药之毒性而言,老鼠药既放置于桌下隐秘处,不易为人类或动物食用中毒,即为“安全地点”,被告亦无违反法令可言。
【相当因果关系说实例】1992年台上字第7号判决:“学校运动架具之设置或保管,应求其安全为第一要务,尤其中学学生活泼好动,学校设施如设置或保管有欠缺,即易肇事端。本件被上诉人有关人员将手球门架置于土质松软之处所,未加固定,致有学生叶耀诚攀住横杆玩耍,竟致倾倒,将其压伤致死,原审谓手球门架之放置与损害之发生,无相当因果关系云云,与经验法则殊有违背。”本件台湾最高法院认为手球门架的放置与损害之发生,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应值赞同。
总之,无论何种学说,观察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就具体个案,参酌学说实务发展,妥当判断之,以求个案当事人间损害分担的合理分配。诚如学者所说:“如何决定最近原因或遥远损害,并无确定的原则可供参考,而是基于案件事实,综合逻辑、常识、正义、政策与判决先例等考量而为判断。”
以上内容参考了陈聪富《台大法学论丛》第29卷第2期(2000年)《侵权行为法上之因果关系》。
❷ 法律因果关系理论民法可以使用吗
你应该好好去学习一下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你的思维就是把因果关系扩大化了,这些许多事情就会很难处理。举个例子,你以为的:你回家里,遇到一个小偷在偷盗你的财物,你发现后大喊一声:抓贼小偷撒丫子就跑,你在后面追。小偷跑到一个十字马路时遇到红灯,小偷还是冲了过去,结果被车扎死,小偷的死与你有关系吗?
❸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每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为什么上不了学,因为孩子腿被打坏了,为什么打孩子因为孩子不干活,为什么不干活,因为手坏了,为什么手坏了,因为孩子不听话”这是社会学中的因果关系,即: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
当孩子的手被打坏了、腿被打坏了,构成了法定的伤害行为,那么,它就上升到了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❹ 事实上因果关系与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一样抄:
事实因果袭关系是指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的合乎规律的客观联系。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通过立法或司法活动确认的、作为承担法律责任之基础的、存在于加害行为与加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2、主客观不一样:
事实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的联系。不作为行为不属于事实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力。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具有主观性。
3、范围不一样: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以事实联系(包括事实因果关系)为判断的物质基础,但它本身不是事实联系,也不是事实因果关系本身。
事实因果关系仅仅是事实联系中的一种,事实联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一定的条件。
❺ 谁给我讲讲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详细讲讲
所谓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就是直接,不包括间接产生的费用等。
❻ 关系2:如何认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首先,抄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袭说被告的行为对于被害人人身或财产上损害的发生具有原因力,其次上法律上因果关系,即在事实上因果关系具备时,被告的行为未因法律政策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而免除赔偿责任。这被称为“因果关系二分论”。
❼ 什么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一,
因果联系是说,第一个是业绩后的行为的直接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几个:连续的。 2:直接原因。有些是间接原因,有一个因果关系,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法律效力。 3:主要的原因。并且其结果可以是一个以上的原因,查明的主要原因。 4:有前者和后者的行为结果之间必然的联系。导致结果的发生偶然因素不是因果关系的法律承认。
二,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问题。
车辆损坏是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有两种可能性。
(一)看前者,因为其他人故意或过失造成损坏您的车辆,其他人的行为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应赔偿的损失。至于非法租赁停放的车辆之间的土地遭到破坏,也没有因果关系。
(二)看后者,由于自然灾害,这就是所谓的导致损坏您的车辆发生事故,根据车辆负有保持义务人看后都有的责任没有做相应的责任,以防止损害的发生。如果你把车停在免费的公共(无论违法出租停车场建是否)停车场,照顾你的责任关怀,你有责任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把车停在一个停车场的费用,因为停车设施,防护不当或管理不健全,没有尽到一个相应的保护责任,在夜风中刮你的车,因为停车没有时间到切断的树枝被吹砸断你的车辆,停车场的人负责。因为他们的疏忽导致的直接伤害到你的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必然联系。至于租用土地违法建设停车场的这个因素,并损坏您的车辆没有关系。
❽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问题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后版果承担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