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司法现状
㈠ 什么是司法状况
现在的司法系统以及工作的情况,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㈡ 当代中国的司法和执法现状
从 基层司法所 到各级司法局 甚至司法部的状态 你就知道司法在我国的现状是不怎么地的,司法部也就每年 组织司法考试的时候 有人会问津……
㈢ 司法学的司法现状
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宪法对“司法”的概念并未明文界定。在笔者看来,这种立法的缺失并非立法者的过失疏漏,实乃有意为之。留下“司法”的悬念一是立法者无法消弥学界关于“司法”概念的争论,二是立法者自身亦对“司法”及其性质认识模糊。最重要的,宪法和法律有意疏漏“司法”的概念有助于国家决策层适时对“司法”作出调整。至于“司法”的实质意涵有无藉由理论加以建构的可能,在学界向来也备受质疑。
在西方,“司法”一词大都同时作为学理上的概念和各国实定法上的用语而存在。依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司法有别于立法及行政,是“处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讼”的权力,性质上属于纯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传声筒,只能依三段论法精确地适用法律条文,不具有违宪审查权,甚至连解释权亦严格受到限制。但从现代各国司法体制及司法机关的职权来看,孟氏对司法的定义方式显然与现实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司法的内容受各国传统及时代因素影响,具有历史的可变性,无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现代各国对“司法”概念的具体实践,大体上,美日与德法堪称两类典型。
美国的司法概念,依其联邦宪法第3条规定,以“事件及争讼”(cases and controversies)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审理案件时,附带对有关法令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的本质性义务。日本战后对美国司法制度全盘照收,因此,在对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
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即将司法范围限定于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务亦受严格限制,大革命时期的法律规定,法官干预立法权及执行权行使的,即构成渎职罪。同时,法院“解释”法律也被绝对禁止,相应地,法官仅能一板一眼适用法律。1958年法国第五共和宪法虽然引进违宪审查制度,但该制度与一般司法不同,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应法律条文的归属上:后者规定于第八篇“司法权威”,而前者却另外规定于第七篇“宪法院”。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传统类似于法国,将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体系之外,现行基本法则另设“裁判”(Rechtsprechung)一语,做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统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动法院、社会法院及具有抽象违宪审查权的宪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实质并不在于司法范围的深广,而在于“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的底线。我国司法体制本仿苏联而建制,在我们当年所着力效仿的苏联解体之后,其国原依存的司法体制亦分崩离析。现今的俄罗斯等国在司法体制上也业已全盘接收“三权分立”学说,并已完成相应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国司法体制既面临与原苏联旧体制的决裂,又碍于政治因素及本土国情而无法断然象俄罗斯等国一样对司法制度进行彻底改造,“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一语便成为国家决策层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为学界学者所着力维护。
如果有关“司法”概念的争议仅仅存在于学界,倒也能让我等百姓们图个清静: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学者们的分内之事,犯不着让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与司法有些许联系的机关或部门的搅局,他们在各自的权力范围之内对司法指手画脚,终至“司法”成为一张“普罗米修斯的脸”,变幻莫测。诸如国务院总理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声疾呼“深化司法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诸如众多将“公检法司安”统归“司法部门”而行文的党内及政府红头文件,再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门领导人的政法委书记在个案上对检察长、院长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机关”终于沦落为“政法机关”的一个下位概念。
想想“司法机关”的可怜境况吧,一方面虽享有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却游离于国家权力的边缘并深受政府越权之苦,而老百姓并不懂得这么多弯弯,“腐败”的帽子决然要扣在“司法”的头上。正因为“司法”背负了沉重的“最大的腐败”之后,从而却成功地掩盖了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比“最大”“更大”的“腐败”。而这“更大”的“腐败”才是真正的“腐败”之源。
诚然,因各国历史及国情各异,在司法一语上世界各国也各有特点,而绝无完全相同的两套司法体系。然而,各国司法概念虽不尽相同,对司法独立的强调及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遵循却早已成为各国通例,这亦是“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并能最终达成公正的前提与底线。1985年11月29日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同样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为对各国司法的最低限度要求。这一国际司法文献特别强调:各国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并将此原则正式载入其本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司法机关应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并依法律规定来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应有任何约束,也不应为任何直接间接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不论其来自何方或出于何种理由
㈣ 我国的司法解释现状
我国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不同,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英美法系是属于案例法,法律解释有以往审判的案例为参照,也就是只要以前有这样的案例就可以这样去解释;而大陆法系就没有这个特点,在所以很多法律条文在涉及到具体的案件中的理解,往往需要具体的解释,尤其是依据立法精神制定的一些规范。
在我国司法解释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即在不与其他法律、法规抵触的情况下具有司法效力。
㈤ 请问中国的司法现状,大家觉得中国司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说到如今司法现状,我的心中有一种痛,
如果法律成为交易,老百姓还谈何公正?
做到司法内公平容公正,这关系到国计民生,
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法律失去力量,一切希望都会落空,
而法律的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司法公正。
㈥ 鉴于中国目前的司法现状 律师有前途吗
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立法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律师的权利保护。
从大的方向看,应该是阳光行业
㈦ 立案难,难立案。-------当代中国司法现状之一该如何解决
建议减少立案审查项目,只对当事人的身份查证,是否公民,管辖。
㈧ 中国司法权力的现状 (600字左右)
中国司法权力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司法机构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法院,一个是检察院。法院是审判机构,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构。在我们这样一个体制下,除了有一个司法裁判机构以外,还有一个独立于司法裁判机构的法律监督机关。换句话说,检察院也是司法机关,好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司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有什么区别?从英美法律文化来看,司法权就是裁判权。因为根据三权分立的理论,行政权是由一系列的权力组成的。其中象警察权、检察权,是国家追究犯罪维护治安的权力,属于典型的行政权。如美国的联邦司法部,它本身就是总统的内阁成员,当然属于行政权,尽管它也设美国联邦总检察长。德国的检察机构,也是放在司法部的密切联系之中,它带有行政性。 在中国不要笼统地提“司法权”,而应当讨论“司法裁判权”问题。根据中国的宪政体制,司法权由检察院和法院共同享有,但司法裁判权应该是法院的专有权力。在“司法裁判权”之下,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也就是司法裁判权的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实体裁判权,二是程序裁判权。实体裁判权是对案件实体结论加以确定的权力。在刑事司法领域,对诸如被告人是否有罪,如何追究责任等问题的裁判,这是实体裁判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等这些刑罚的变更,同样属于对实体刑罚权的变更,属于实体裁判。这种实体裁判应该是由法院享有的一项自古以来就有的最原始的基本权力。但在今天的中国,司法裁判还缺乏第二个基本形态——程序裁判权。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程序争议究竟由谁来决定?无疑也应当由司法裁判机构来解决。比如说被告人被逮捕了,被羁押了,他不服,他向谁来获得司法救济?也应当是裁判机构。如果被告人受到了刑讯逼供,他要求谁来给他救济?当然也应是司法机构。被告人如果认为整个一审过程违反程序正义原则,剥夺了辩护权,回避制度违反了,公开制度违反了,向谁来上诉程序上的裁判?那只能是司法机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避开讨论笼统的“司法权”这一概念的同时,可以把司法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司法裁判权,一个是法律监督权。而其中的司法裁判权又可以分为实体的裁判和程序的裁判,由这个概念出发会产生很多改革的灵感。例如,在目前所有涉及剥夺公民自由、财产权利的场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都在事实上行使本应由司法裁判机关机关行使的司法权。但是,公安机关享有的不是裁判权,更不是司法权,它是行政权。检察机构尽管在宪法上被称之为司法权,但是不是司法裁判权。而只有依据司法裁判程序,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以受到剥夺和限制。从这个角度出发,逮捕权、拘留权、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甚至公安机关所享有的一系列行政羁押权——劳动教养、收容遣送、收容教育、强制医疗,强制戒毒,这些大量剥夺公民权利自由的事项,就都应被视为行政羁押权,也都应被作为司法审查的对象。法律监督的核心应当是代表国家和政府,监督刑法、监督一些基本的实体法的实现,从这样一个理论出发,那么这样一种法律监督就是代表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统一。因此法律监督权在诉讼领域应该主要表现为代表国家充当公诉人。换言之,法律监督在刑诉中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提起公诉。而监督司法、监督百官,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御史的功能,监督这些官员是否遵守了国家的行政法规,遵守了刑法典,当然是法律监督。但法律监督的表现只有一个,那就是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代表政府提起公诉。在民事行政领域我们认为涉及到国家的重大利益,涉及到政府的利益,检察官也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利益,这也是法律监督在民事行政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检察院站在法院之上来监督法院办案的过程,这种做法是不具有正当性的,这事实上是在充当“法官之上的法官”。 从中世纪以来,在英国有一个著名的自然正义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任何人不能担任自己案件的法官。你让一个检察官站在法官之上来充当第二个法官,他本身又是公诉人,他怎么可能保持中立和超然的地位呢?他事实上就在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呢!很显然,检察机关只有放弃所谓的“法律监督权”,而专心致志地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刑事公诉权或者民事诉讼权,中国的司法才有希望,法院的独立审判、司法裁判的权威性、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也才有实现的可能和希望。
㈨ 司法机关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各级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属持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国家长治久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为保护人民民主权利,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使司法行政 公安司法机关事故调查处理各项业务工作蓬勃发展。
㈩ 目前,中国司法独立的现状如何
好啊,就是经常被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