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行政兼司法

行政兼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1-25 09:52:20

㈠ 国家的行政和司法有什么区别是连起来还是分开的

分开的。按照权力分立的理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分。行政就是国家事务的日常管理。司法是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

㈡ 行政干预司法违了什么法

法学界普遍认为,司法独立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司法改革实践表明,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是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其对司法公正造成的戕害也是最大的。因此,有必要从制度上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斩断行政干预司法的黑手。
按照现代法治要求,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在内的各种国家权力的运作都应当纳入司法最终审查的范围。在法治国家,法院在社会关系调整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此同时,《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也对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法院远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权威。非但如此,行政机关通过财政、人事、编制等行政管理对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干扰与限制,使我国的法院沦为相当边缘化的境地。
行政干预司法的第一个途径即财政控制。我国实行“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人民法院财政预算是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其决定权掌握在同级人民政府手里。不但法院办公环境的改善、办公设备的添置决定于同级政府预算,就连法院人员工资开支、办公经费支出等也都要受制于同级政府。“吃着人家嘴短,拿着人家手短”,法院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法院有时不得不充当地方政府的看家护院。尽管《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应当依法进行,尽管同级人大及常委会对预算具有审批、监督和撤销权,但这些都不足以约束政府的预算行为。中国的法院院长们都知道,与政府搞不好关系意味着什么。因此有人说,在中国当法院院长可以不懂法律,但不能不懂官场逻辑。
编制管理是政府干预司法的第二个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对法官的性质、范围、职责、及权利义务、任职条件、考核培训、奖励惩戒、福利保障等各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符合这些条件就能够成为法官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成为法官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前提条件。按照现行人事管理制度规定,法院法官职位还要受到政府编制的约束。编制管理本来是行政机关设置行政机构的管理活动,但是现在却同时成为政府控制法官职位设置的制度。另外,许多地方政府还规定,法院招聘法官除了符合《法官法》条件外,还要具有本地方居民户口、通过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突破法律规定,在事实上把法官纳入行政人事管理的范畴。这样,各级政府就通过编制管理、公务员资格管理及户籍管理等从宏观上控制了法院人事权。
行政干预司法的第三个途径是通过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专门机构,政法委在组织协调司法机关办理案件、保障人民权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认个别党的政法机关违反宪法和法律,干扰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妨碍法律正确实施的情况存在。按照现行党政领导体制,政府首长多为地方党委第一副书记,其党内排名较政法委书记靠前,而政法委又是司法工作的“领导”机关。为维护政府利益,政府首长常以其在党委中的身份通过政法委干扰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与前两种方式相比,政府通过此种方式干预司法更为隐蔽,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因此,斩断行政干预司法的黑手应当从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入手。首先,在现行政治体制下,提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党内的地位。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将法院院长增选进各级党委常委会,并不断提高其在党内的位置;其次,按照《宪法》规定,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的责任追究制。《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从本质上讲,违法干预司法也即妨碍法律实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再者,按照《党章》规定的组织原则,规范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通过立法禁止各级党组织对正在审判过程中的具体案件发表意见、作出指示,要进一步强调民主集中制,防止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假借集体名义干预司法。同时,将各级党委会对政法工作的决议、决定记录在案,并要求参与讨论的党委会成员签字确认,以备将来复查,追究违法干预者的法律责任;最后,在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同时,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需要说明的是,司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协调进行。只要这样,才能使法院从人财物上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斩断政府对司法干预的黑手。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随着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随着人权保障水平的提高,行政干预司法必将受到更为强烈的质疑和抵制,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也必将得到真正的实现!

㈢ 行政干预司法违了什么法

不违反法律。

㈣ 什么是行政司法权

行政司法权
是指行政主体作为某项纠纷的第三人,对当事人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的权力。

㈤ 行政司法行为包括哪些

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
当事人对行政裁决行为可以提起诉讼;因为行政调解不具有强制力,所以不能也不必要诉讼。

㈥ 行政和司法的区别

下面的选择题应选哪个答案?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实质差别就在于司法是一种(2.判断 )
1.判决
2.判断
3.决策
4.管理

从权力性质上分析,行政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权,其着眼点在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权力的行使与运作具有极为显明的政策性表征,而司法权则不然,它是一种判断权,它主要是针对社会纠纷的是非曲直作为判断,其权力的基点在于法律的公平和秩序的安定,而对证券纠纷等社会冲突进行处理,无论从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抑或适用规则的专业化等特征来看,笔者认为,其主导性权力都应当是司法权,至少司法权应当担负着最后判断和裁判的功能,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将行政程序前置于司法程序,并且原告可以以行政处罚决定作为最重要的证据而提起诉讼并获胜诉,那么按《规定》之旨趣,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一般便不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样一来即便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存在错误,司法权也无法及时给予纠正,由于我国证监会行政权的运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政策性倾向,因而行政前置程序的规定将使司法的运作缺乏恒常性,在更深层面上这是一种将行政权所担负的政策性功能替代司法权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不当举措,其实质上是贬抑了司法权在社会系统中原有的位价和功能,而更令人感到遗憾和深思的是,这样一种规定居然出自我国司法权的最高享有者——最高人民法院。

㈦ 行政和司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1.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而这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存在着监督与互相支持工作的关系。

2.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司法机关则主要由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构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㈧ 行政司法和司法行政区别

司法与行政的区别。司法与行政都是执行法律的个别化的或具体化的行为,统一于广义的执法活动。但是,行政是实现国家目的的直接活动,而司法是实现国家目的的间接活动。二者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性质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运行方式不同。
一、从本质上看,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有一下区别: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二)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性质不同。
(三)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功能不同。
(四)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运行方式不同。司法权与行政权运行的最主要区别是司法权的行使具有被动性的特征。司法权的被动性是基于司法公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司法中立性的需要。司法中立性要求司法权的行使必须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否则就有可能破坏司法的公正性。司法权能独立存在的价值即在于它能充分保证公正性的实现。司法的被动性要求法院在当事人未提起诉讼时,不能借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主动启动诉讼程序,即使是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也不得主动予以追究。当然,司法权行使的被动性仅仅是诉讼程序启动时的被动性。
二、从形式上看,与行政相比,司法具有如下特征:
(一)独立性。在组织技术上,司法机关只服从法律,不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而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下级机关必须服从下级机关,一级服从一级,全体行政人员必须最终对行政首长负责;
(二)被动性。法律适用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启动离不开权利人或者特定机构的提请或诉求,但司法者从不能主动发起一个诉讼。而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具有主动性;
(三)交涉性。法律适用过程离不开多方当事人的诉讼参与:在刑事诉讼中需要控辩双方的辩驳、质证、对抗;在诉讼中需要原被告双方的协商、交涉、辩论。而行政权力的行使,更多地是行政机关的命令

㈨ 行政和司法的比较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 ,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 等活动的总称。首先,它属于国家的范围,即属于公务,不是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任务 其次,也不是一切国家权力都是行政权利,只有行政机关或者政府的权力才是行政权力 。它有别于议会的立法权和司法机关的检察和审判权;第三,行政权属于“执行权”,它是 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 和程序去行使国家职能从而实施的法律的行为。
司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组织在办理诉讼案件和非讼案件过程中的执法活动。狭义的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办理诉讼案件中的执法活动。

㈩ 司法和行政是什么区别

司法和行政的区别有以下三点。

1、主体上的区别。

司法: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及其公职人员。

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2、内容上的区别。

司法:对象是案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审判。主要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

行政: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管理,内容比司法广泛

3、程序要求上的区别。

司法: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

行政:虽然有相应的程序性规定,执法活动相对不如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要求严格。

4、优先原则上的区别。

司法:公平至上。追求公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

行政:效率至上。更强调迅速、简便、快捷。

热点内容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平等保护 发布:2025-02-12 06:23:05 浏览:191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 发布:2025-02-12 06:22:31 浏览:155
张大乐律师 发布:2025-02-12 05:51:35 浏览:684
条例准则主要内容 发布:2025-02-12 05:46:37 浏览:366
法律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 发布:2025-02-12 05:01:51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