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司法
Ⅰ 法律--方言也可以提供翻译吗可以自带翻译吗
刑事诉讼法第九条第一款: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解读】
(1)由于被告人听不懂普通话,如果没有懂广东话的“翻译”帮助自己听懂普通话,那么该被告人的“辩护权”等合法权益就会受到妨害。
根据刑诉法第九条第一款,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为“不懂方言(但懂普通话)”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费用由国家支付),那么也应当为“不懂普通话(但懂方言)”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司法公平公正。
“翻译”一词,由动词“翻译”和名词“翻译”(翻译人员)两种含义。只要懂两种语言的人就可以当“翻译”(人员)。有很多人懂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所以,方言也可以提供翻译。
(2)作为法庭翻译,需要经过“回避”审查,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担任翻译。自带翻译,如果没有“回避”情形,应该可以。不过这一点还有值得探讨之处。如果翻译是法庭“公用的”,答案选D没问题。而“自带翻译”供大家公用,有特殊关系的嫌疑,对其他诉讼参与人来说可能会要求回避。如果被告人一个人使用,与辩护人、代理人的地位作用差不多,那应当自费,答案选C——这是本题的难点。这种题目可议。
(3)被告人如果是外国人,当然翻译费用也要公费。
Ⅱ 关于普通话的知识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发展的语言之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在口头上,也存在在书面上。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
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为此,国务院指示如下:
(一)从1956年秋季起,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一律开始教学普通话。到1960年,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学和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基本上会说普通话,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也都应该基本上用普通话教学。各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增加普通话的内容。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就要毕业的学生和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助教,如果还不会说普通话,应该进行短期的补习,以便于工作。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应该分别定出大力加强各级学校汉语教学、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专门计划,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化教育中的语文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各级学校的语文课,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战士入伍一年之内,各级军事学校学员入学一年之内,都应该学会使用普通话。各机关业余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也都应该以普通话为标准。
(三)青年团的各地支部和工会的各地组织,都应该采用适当的和有效的方式,在青年中和工人中大力推广普通话。青年团员在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工厂(首先是大工厂)中的文化补习学校、文化补习班和农村中的常年民校的高级班,都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地推广普通话的教学。
(四)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应该同各地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合作,举办普通话讲座。各个方言区域的广播站,在它们的日常播音节目中,必须适当地包括用普通话播音的节目,以便帮助当地的听众逐步地听懂普通话和学习说普通话。全国播音人员、全国电影演员、职业性的话剧演员和声乐(歌唱)演员,都必须受普通话的训练。在京戏和其他戏曲演员中,也应该逐步地推广普通话。
(五)全国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应该学习普通话和语法修辞常识,加强对稿件的文字编辑工作。文化部应该监督中央一级的和地方各级的出版机关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训练干部,订出计划,分别在2年到5年内基本上消灭出版物上用词和造句方面的不应有的混乱现象。
(六)全国铁路、交通、邮电事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商业企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卫生事业中的工作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警察,司法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普通话。上述各有关机关应该分别情况,订出关于所属工作人员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计划,井负责加以执行,使它们所属的一切经常接近各方面群众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都学会普通话。
(七)一切对外交际的翻译人员,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应该一律用普通话进行翻译。
(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应该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和汉字的注音。
(九)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词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且会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各省教育厅应该在1956年内,根据各省方言的特点,编出指导本省人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应该大量灌制教学普通话的留音片。文化部应该在1956年内摄制宣传普通话和教学普通话的电影片。
(十)为了培养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干部,教育部应该经常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训练各地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各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受训。同样,各省、市和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应该普遍地举办普通话语音短期训练班,训练各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当地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学习。
(十一)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分工进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指导和检查;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负责全国各级学校和业余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的领导,普通话师资的训练和普通话教材的供应;文化部负责出版物上的语言规范化工作,有关普通话书刊的出版和留音片、电影片的生产;语言研究所负责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的研究和宣传。各省、市人民委员会都应该设立同样的委员会,并以各省、市的教育厅、局为日常工作机关。
(十二)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在各地区的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少数民族学校中的汉语教学,应该以汉语音通话为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台的汉语广播应该尽量使用普通话。各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在各自治区的说汉语的人民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1956年1月-6月)刊印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30/content_2394629.htm
Ⅲ 司法口才的表达方式
对于司法口才这种东西想要表达好,一定要对司法这种东西对一些关键词和一些有用的名词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你对这些东西有一个了解,那么你才能够表达出来,更加朗朗上口,让大家都很认同。
Ⅳ 普通话考试是机考吗,流程是怎么样的啊
普通话考试是机考,流程如下:
一、佩戴耳机
1、应试人就座后戴上耳机(麦克风应在脸颊左侧),并将麦克风置于距离嘴巴2-3厘米的位置。
2、戴好耳机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二、应试人登录
1、屏幕出现登录界面后,考生填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准考证号的前几位系统会自动显示,考生只需填写最后四位数字。输入后,点击“进入”按钮登录。
2、如果输入有误,单击“修改”按钮重新输入。
三、核对信息
1、考生登录成功后,考试机屏幕上会显示考生个人信息,应试人请仔细核对所显示信息是否与自己相符。
2、核对无误后,请单击“确认”按钮继续。
3、核对时若发现错误,请点击“返回”按钮重新登录。
四、应试人试音
1、进入试音页面后,考生会听到系统的提示语,提示语结束后,请以适中的音量和语速朗读页面呈现的句子,进行试音。
2、如试音顺利,系统会出现“试音结束”的对话框。请点击“确认”按钮,进入下一程序。
3、若试音失败,请提高朗读音量并根据系统提示重新进行试音。
五、开始测试
特别提示:
1、普通话水平测试共有4个测试项,每个测试项开始时都有一段语言提示,语言提示结束会发出“嘟”的结束提示音,这时,应试人才可以开始测试。
2、测试过程中,应试人应做到吐字清晰,语速适中,音量与试音时保持一致。
3、测试过程中,应试人应根据屏幕下方时间提示条的提示,注意掌握时间。
4、如某项测试结束,应试人可单击屏幕右下方“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项测试。如某项测试规定的时间用完,系统会自动进入下一项试题。
5、测试过程中,应试人不能说该测试项之外的其他内容,以免影响评分。
6、测试过程中,如有问题,应试人应举手示意,请工作人员予以解决。
第一项 读单音节字词
1、请应试人横向依次朗读单字。
2、100个单字以黑色字体和蓝色字体隔行显示,以便于应试人识别,应试人应逐行朗读,避免漏字、漏行。
3、该项测试结束,应试人可单击屏幕右下方“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项测试。
第二项 读多音节词语
1、请应试人横向依次朗读词语,避免漏读。
2、该项测试结束,应试人可单击屏幕右下方“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项测试。
第三项 朗读短文
1、请应试人注意语音清晰、语义连贯,防止添字、漏字、改字。
2、该项测试结束,应试人可单击屏幕右下方“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项测试。
第四项 命题说话
1、该项测试开始后,应试人应先说所选的话题。如:我说的话题是“我喜欢的节日”。应试人的说话内容不得同时包括试卷提供的两个话题。
2.命题说话必须说满3分钟,应试人应根据屏幕下方的时间提示条把握时间。
3、命题说话部分满三分钟后,该项测试自动结束,不需要点击“提交试卷”按钮,系统会自动提交试卷。
Ⅳ 监狱探监说普通话什么有什么规定法律吗 哪一条 有什么规定法律法规吗 求法律律师大神回答谢谢
【1】监狱法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2】没有要求会见罪犯必须说普通话。但是狱警必然在场。
狱警一定要听懂双方谈话,该说什么,说话时间等,狱警都会给与提示和指导。
还有监控录像录制当场会见情景,还要录制谈话信息。
Ⅵ 法学普通话水平达到二乙可以吗
法律专业不要求普通话的呀,包括律师,公务员什么的都不要求普通话的呀
Ⅶ 普通话证书会被拉黑三年内不能考吗
如果有违规情况,抓到后会三年内不能考试。
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该考点当年及下一年度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区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业考试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给予该考区警告或者停考该考区相应专业一至三年的处理。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规定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省、市级测试中心、测试站只能授予一级乙等以下(含一级乙等)的资格证书。
考一级甲等,需要去国家语委测试中心考试,或者省级测试站报送国家语委测试站进行复审通过,方能授予一级甲等。
(国语[1997]64号)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可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每个级别内划分甲、乙两个等次。三级六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
Ⅷ 电话录音要普通话才能作为证据吗
法律没有要求作为证据的录音需要对方同意,但不能非法取得、侵犯他人隐私。
一、录音、摄像等要尽量保留原始载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二、录音、摄像等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若干规定》第68条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限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前者包括以拘禁、胁迫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取得的证据,后者包括一切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由于婚姻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对这样的获取证据的方式就不能以非法证据对待,只要不是以拘禁、胁迫等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取得的证据或者违反程序法、实体法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就应当认定该证据具有证据能力。
三、录音、摄像等证据尽量不要单独使用:
录音、摄像等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有其他证据以佐证而补强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案件的定案证据。我国民诉法和司法解释都有规定,如民诉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辩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而《若干规定》第69条则进一步明确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Ⅸ 台湾律师和大陆律师有什么不同台湾普通话和大陆普通话说得为什么不一样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这不属于法律问题的范畴
台湾地区和大陆都属于大陆法系 所以从这点说本质上律师和司法机关的地位是差不多的(至少不像港澳地区)
都是普通话 一个叫普通话 一个叫国语 实际都一样
Ⅹ 在县级的人民法院开庭时是用普通话还是当地方言呢
县级人民法院开庭时用的是普通话。
摘录<<宪法>>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一百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