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国民法
『壹』 两会通过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破解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矛盾冲突,不仅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更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贰』 两会闭幕后,有新民事诉讼法吗
两会闭幕之后,并没有新的民事诉讼法出台,现时仍然按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处理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由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叁』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会颁布民法典吗怎么总是出不来呢
虽然中国的法治抄进程在袭这三十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完善的,因此在目前的中国没有一部非常完备的关于民法的《民法典》,只有相对较好的《民法通则》!
第一建国时间不长,中间又有很多挫折,法律的发展只在最近的三十年!
第二中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正在渐渐的凸显出来,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慢慢摸索成熟的法律条文!
完备的可能是《拿破仑法典》
『肆』 两会民法总则关于自然能力人新的划分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可完全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18周岁以上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能够以自己劳动收入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未满10周岁以下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它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伍』 两会通过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两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陆』 两会进行时系列六丨《民法典》来了!维权不用坐在机器盖子上哭
众望所归,首部《民法典》来了,从“法”到“典”注定深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汽车相关领域而言,随着《民法典》的到来,维权将再也不用“坐在机器盖子上哭”。与合同、人工智能、召回相关的问题,《民法典》为弱势消费者撑腰。
“接受不接受格式条款弱势方说了算”
水滴汽车APP了解到,民法典目前共有1260条,其中合同编就占了将近一半,达到525条。
《民法典·合同编》中明确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有法学专业人士将这一规定解读为“接受不接受格式条款弱势方说了算”。
事实上,在汽车消费各环节中,涉及到合同的问题往往最让人头疼。密密麻麻的格式条款,普通消费者很难具备辨明关系、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甚至一些不良商家还会故意在合同中埋“坑”,一旦出现问题就以“白纸黑字”为由推卸责任。
据国内媒体报道,天津一起平行进口车交易诈骗案中,商家就故意在格式合同里加入强制车辆三包内容,消费者需缴纳额外费用,如果不缴纳要求退车的又要承担合同违约金。
有法学专家指出,现在《民法典》中就考虑到选择权留给弱者,接受不接受格式条款弱者做决定。
“汽车召回,生产者、销售者买单”
《民法典》第四章产品责任第一千二百零六条规定: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对扩大的损害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前款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民法典》这一新规虽然并不针对某一项具体产品,而是规范整体商品召回体系,但就目前而言,汽车和家电类产品是召回大头。而相较于家电类产品,汽车召回成本更高、举证更难、消费者维权更加不易。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召回了653万余辆,召回汽车143次,涉及39个汽车品牌。其中新能源车召回12批次、33281辆,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有6217辆。而像特斯拉这样生产企业在国外的新能源车企,国内销售公司很难解决。
有业内专家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召回是针对汽车等产品缺陷产生的强制义务,对召回的完善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不止是生产者,销售者也要遵守法律规定。”该业内人士说到,“明确规定从支付检测费用等多方面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了召回的相关法律效力。”
“对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问题留足完善空间”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责任界定中,关键是确定车的自动程度,厘清人和机器、技术的结合关系。
自动驾驶车辆出现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民法典》中规定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相较之前的《侵权责任法》增加了“和本法”的表述。
而在《民法典》同时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有业内专家指出,两者结合看,或将为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提供法律和伦理界限。
与此同时,有国内媒体在评论中也写到,“《民法典》充分考虑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对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进行规范的同时,对未来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新问题也留下了足够空间。”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两会通过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两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捌』 急,关于两会的民法论文选题(在线等~~)高分求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信心”成为热门词汇。对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改革开放积累的深厚“家底”,“万众一心、黄土成金”的团结奋斗……有利的基础和条件,让我们面对危机时,显得镇定从容。
中国信心,是中国力量的源泉。可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光有信心是不够的。要想在经济寒冬中孕育生机、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不仅要靠中国信心,还要靠担当精神,靠中国人民的意志、能力和智慧。
在小小的地球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无法推脱、无处逃避。被动应付,无所作为,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就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应对危机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需要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共同担当重任。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从来就不缺少担当精神。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启动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即使是你我身边,也不乏平民英雄。自发奔赴冰雪灾害前线的唐山农民,在地震的废墟中徒手扒出幸存者的战士,在穷乡僻壤支教多年的大学生……他们的身上迸发的志气和勇气,成为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
共克时艰,还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有些企业倒闭了,可是也有不少企业逆势成长,逆风飞扬。成功的事例充分说明,释放创造活力,提高创新能力,苦干、实干加巧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中国能否通过科技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经济繁荣?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怎样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短腿”……对此,人民在期盼,世界在瞩目。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有俄罗斯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有望率先走出全球危机。对于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走出危机仅仅是第一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既要努力实现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人的志气、勇气和智慧,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玖』 求详细解释一下两会啦!谢谢哦!
2008年3月3日和3月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召开的两会继往开来,总结了上一个五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新的五年建设计划,两会坚持改革创新和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关注民生,集中讨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
两会召开期间将审议通过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决议法案,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为了更好地宣传、学习两会文件精神,特邀请专家学者,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解读,并精心录制了专题讲座。本讲座将是各地区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学习的理想辅助教材。
第一讲: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主讲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 刘春教授
第二讲:看两会热点、解析政府公共政策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王满传教授
第三讲: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主讲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王小广
第四讲:关注两会、倾情民生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 龚维斌教授
第五讲: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汪玉凯教授
其它相关两会教材:《干部培训大讲堂——解读两会热点 聚焦民生发展》、《2008年两会文件亮点解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课大讲堂—2008“两会”热点专题学习讲座》等等!
2008年两会文件亮点解读
一: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宏观分析(115分钟)
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常修泽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100分钟)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汪玉凯
三:建设新型公关服务型财政体制(90分钟)
主讲人: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周天勇
四:基本公关服务均等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100分钟)
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文竹
析去年两会亮点观今年两会看点
艾君/文
“艾君博侃两会”首篇博文回顾了1979年我国重大方略和重要事件,简单展望综述了2009年我国面临的问题和面对的大事儿。
还有几天,全国两会将在北京拉开序幕。所以,艾君认为有必要与博友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2008年两会的意义给我们的意义”以及对即将召开的“2009年两会的特殊背景和意义”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展望。
去年两会亮点多多,以关注民生而出台的《物权法》,以及打油诗进两会、道歉政治上两会等,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去年两会召开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初年,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年份背景下召开的;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改革开放30周年迎面走来,抗击雪灾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取得胜利之后的背景下召开的。委员代表针对我国物价、机构改革、医改、住房等国计民生问题,反腐倡廉、政府应急能力、环境污染治理、干部的选拔、教育、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与和谐等大政方针问题以及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北京奥运等问题讨论热烈,建言献策。
所以,去年两会话题不少,亮点也不少。但笔者认为,2008两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审议通过了《物权法》和《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二是代表委员以及高层领导的发言自由,折射出中国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去年“两会”首先是“两会”审议了《物权法》。一部起草于1993年的法律,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从一审到七审,从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1万多条意见到专门召开100多次座谈会、立法论证会,《物权法》草案终于在08年两会期间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法,标志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民生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从原则设想到具体实现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实施“大部制”能有效解决部门职能交叉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据悉,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没有推行“大部制”,但也在不断地进行机构改革。从1982年到2003年,国务院机构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少到了28个。
去年两会还有一个亮点的就是“民主政治的进步”。代表委员以及高层领导敢于掏心窝、反映民意的多了,讲真话、实话多了,官话、套话少了。这在以往“两会”的历史上还真是不多见的。有的委员甚至把民间讽刺政府的打油诗也作为讨论话题向总理转述,这体现出会议的自由、民主和畅所欲言,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代表民意。这种参政议政气氛,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此外,长期分管外贸等领域工作的中国“铁娘子”吴仪针对社会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开向代表道歉。官员们对工作的失误敢于道歉,这又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总而言之,“两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民主、经济的文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的事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008年,在经历了雪灾、骚乱、地震、食品安全等危机,又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以及神七发射成功的喜悦,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回顾之后,面对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困惑,进入2009年的中国还将面临着许多实际困惑。面对着民生、经济发展、和谐文明建设等难题,两会又会有哪些重大举措和好的建言献策呢?09两会必有新的看点--
又是一个阳春的三月,伴随着春风春雨,对亿万人民来说,2009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又即将在北京召开,我们对会议更多的是关注和期待。
综合分析看来,2009年两会具有特殊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凸现“5个一”的大背景:
其一,取得抗震救灾胜利后的第一个两会。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罕见的8.0级大地震,震撼全球,亿万炎黄子孙以坚强的民族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伟大胜利。
其二,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并取得辉煌成就后的第一个两会。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圆了炎黄子孙百年奥运梦想,实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景,完成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以及“文明奥运、平安奥运”的奥运宿愿。北京奥运取得了运动竞技和文明观赛的双丰收,创下了奥运史上众多的第一,成为人类奥运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永载奥运史册。
其三,农村改革发展行动纲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出后的第一个两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业稳,天下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个决定,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心愿,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其四,纪念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后的第一个两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承担起艰巨的使命。从此,沉睡封闭多年的中国,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其五,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一个两会。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尽管对中国经济影响没有美国等国家大,但对中国产品出口、经济增长、就业等影响较大。
在如此多的社会大背景下召开的“两会”,自然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反腐倡廉、震区重建、奥运场馆利用、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具体落实、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等问题,以及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医改、收入分配等民生话题也将会成为中国09年两会的关注话题。
今年两会背景特殊,意义也大,相信看点就会多多,让我们期待着!(艾君2009年2月27日于北京)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此次两会召开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因而意义重大不同寻常。两会对上一年度的建设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集中讨论了2009年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热点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民生,科学决策并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增长,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决议法案,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拾』 全国两会提案内容!2020年两会热点有哪些
【导读】5月21日两会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今年两会不一样,八大看点值得关注,新冠疫情防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法典草案、民生保障、外部环境应对…
看点一:新冠疫情防控
看点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看点三:打赢脱贫攻坚战
看点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看点五:加大民生保障兜底力度
看点六:审议民法典草案
看点七:应对外部环境
看点八:展望“十四五”规划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今,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疫情之下,中国将如何助推全球战“疫”合作?特殊之年,中国将擘画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考验面前,中国将如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也是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