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

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1-27 07:21:13

1. 司法解释属不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

司法解释不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

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两种。

审判解释,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审判解释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具有约束力,是办案的依据。

司法解释就是依法有权做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广义上是指,每一个法官审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对法律做出理解,然后才能够具体适用。

因此,必须对法律做出解释,才能做出裁判。每一个案件都要这样做。由最高法院对具体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解释就是司法解释。

中国的司法解释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

2. 我国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什么

律师解答: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3. 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

简单地说,法律从制定出来便不能任意更改,社会在变化发展,法律有了滞后性,司法解释在法理学允许的前提下做出界定或补充,或指导如何具体应用。

解释有很多种,包括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的法律解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等等。

司法解释一般由最高法院、检察院作出,只能对审判、检查工作具体应用的法律作出解释,公布30日后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备案。

国务院、中央军委、省级人大常委、最该法院、最高检察院认为司法解释与法律抵触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书面提出审查的要求。

其他任何人认为司法解释与法律抵触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书面提出审核的建议。

4.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必须经过谁讨论通过

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就行了!后报全国人大法工委备案,如果法工委认为有违法的条款,可以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修正!

5. 我国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各有多少个

形式“解释”、“规定”、“批复”、“决定”为司法解释的4形式。
1、对在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某一法律或者对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应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的形式。
2、根据立法精神对审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规范、意见等司法解释,采用“规定”的形式。
3、对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批复”的形式。
4、修改或者废止司法解释,采用“决定”的形式。
注:200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修正了《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确定“解释”、“规定”、“批复”、“决定”为司法解释的4形式,新增加“决定”的形式。 [编辑本段]四、适用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编辑本段]五、关于“意见”和“座谈会纪要”1、根据《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仅有“解释”、“规定”、“批复”、“决定”4种形式。
2、“意见”虽然是对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但对于人民法院来说,不能算是司法解释,只能认定为司法解释性文件。对于司法解释性文件,没有作出是否援引的规定。司法实务中,司法解释性文件,是不能与法律条款一起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的。
3、“座谈会纪要”也只是最高法院众多文件中的一个,不具有司法解释所具有的普遍司法效力。
注:司法解释性文件指与司法解释有相同之处,但其不具备司法解释应有的制发程序、发文格式和法律效力等某些形式或实质特征的规范性司法文件。但未见到有司法文件或者理论著述给出定义。(本文所称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6. 我国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来解释。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可以解释法律。这两者有什

1、两高的解释,叫司法解释,人大党委会的解释,叫立法解释。你的困扰,正好反映了我国关于法律解释的现状:普通百姓只知有司法解释,不知有立法解释。
2、我国法律解释存在如下问题:人大常委会很少行使这一职权,立法解释的数量较少,而具体运用的解释则非常活跃。(说句不好听的,不干正事!)
3、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概述
立法解释:通俗说,对某个法律现象,在实践中往往会见仁见智,以致产生法律规范在实施中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立法机关根据立法意图对法律规范在适用中的问题进行限制或者扩张解释,以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准确地执行法律。这种解释,就是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诉讼案件时,也会对法律规范的内涵,外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和作出判断,这种分析和判断,就是对法律规范适用的一种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对如何适用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正式解释的一种。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两高就审判和检察工作如何具体运用法律、法令进行的解释即为司法解释”。
4、如前所述,立法解释是国家立法机关对立法律规范含义的解释,属于有权的法律解释中效力最高的解释。其与司法解释的最大区别在于效力及适用范围更高更广。司法解释必须服从立法解释。
5、立法解释主要形式及现状:
1、是法律草案在审议通过,立法机关所作的起草说明或者对法律草案的修改说明,当法律草案通过后,其“说明”也视为一并通过,“说明”中有关适用法律的具体解释也自然就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
2、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等问题所作的解释;
3、是在国务院、两高对法律规范的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出现原则分歧或者对有关法律适用的理解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在我国,立法解释工作长期以来总是一个薄弱环节,有权进行立法解释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赋予的权力“有权不用”的问题十分突出。司法解释却到处是!
6、司法解释的现状
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两高”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针对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相继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如批复、答复、复函等),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有问题,特别是从司法解释的内容上看,普遍存在侵入立法领域甚至取代立法的问题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在对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关于“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抢劫”规定中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限制解释为“……大中型出租车”,明确地把小型出租车排除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之外,就有取代立法解释之嫌。
7、你的困扰,就是下面的现状造成的:
(一)立法机关对立法解释工作长期疏于职守,“有权不用” 。
(二)立法机关对司法解释中存在的“越权”现象熟视无睹。
(三)有权制定司法解释的机关“重制定、轻清理”问题,而且制定司法解释缺少“章法”和监督机制。

7. 我国的司法解释现状

我国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不同,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英美法系是属于案例法,法律解释有以往审判的案例为参照,也就是只要以前有这样的案例就可以这样去解释;而大陆法系就没有这个特点,在所以很多法律条文在涉及到具体的案件中的理解,往往需要具体的解释,尤其是依据立法精神制定的一些规范。
在我国司法解释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即在不与其他法律、法规抵触的情况下具有司法效力。

8. 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法令)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的补充规定。
司法解释分为四种;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司法解释。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3,国务院及主管部门司法解释。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司法解释。

法律即使再完备,也难以避免“法律漏洞”现象。在法律存在着漏洞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具有填补漏洞的作用。实际上,由于法律规则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而作出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人们对规则的含义常常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而每一个法官在将抽象的规则运用于具体案件的时候,都要对法律规则的内涵及适用的范围根据自身的理解作出判断,而此种判断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法律的解释。更何况成文法本身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因此,法律解释对任何法律的适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更需要对法律规范作出明确的解释,从而正确地适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在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立法体系。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立法不健全及一些基本法律的缺乏,特别是由于立法者一直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制订法律,从而使许多法律条文过于原则、抽象甚至含糊,立法滞后和操作性不强的特点突出,由此给法院适用法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立法机关因立法任务繁重,很难加强立法解释,面对此种状况,最高人民法院加强了司法的解释工作,并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司法解释系统。大量司法解释不仅填补了严重存在的法律漏洞,而且为法官裁判案件提供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则依据。司法解释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有了最高法院的各种司法解释,才使得各级法院依法审判成为可能。

9.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 法规和司法解释,如果签订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将导致的结果是

导致该合同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9)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第四十七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10. 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是什么

司法解释,法律解释的一种。属正式解释。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专做的说明。对某一案件在适属用法律上所做的解释,只对该案件有效,没有普遍约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释,对下级法院通常具有约束力。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司法解释无效。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 发布:2025-02-11 21:24:59 浏览:289
刑法同业竞 发布:2025-02-11 21:19:32 浏览:995
后勤领导干部学习准则条例心得 发布:2025-02-11 21:03:29 浏览:639
注册公司后法律条文 发布:2025-02-11 20:02:13 浏览: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宣传 发布:2025-02-11 19:33:43 浏览:191
消费者权益属于社会法吗 发布:2025-02-11 19:29:40 浏览:14
广东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5-02-11 18:47:46 浏览:217
一个店铺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11 18:05:14 浏览:830
教育法学案例 发布:2025-02-11 17:45:19 浏览:198
镇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2025-02-11 17:11:04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