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落地
『壹』 90后女调解员用民法典讲脱口秀,普通老百姓能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法律
一个名为“民法典脱口秀”的系列短视频“横空出世”,短视频中的表演者是一位来自崇明的90后年轻女孩,她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高冷”的法言法语,视频一经播出,让人印象深刻,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我有一个朋友叫Civil ……”钱易文的每条脱口秀视频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头,里面蕴含的寓意也别出心裁。“为啥这个朋友叫Civil 呢?因为民法的英文是Civil Law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与民法做朋友,用民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钱易文就是以这样新奇的策划,和生动的案例,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脱口秀形式为大家讲述了虚拟财产、房屋买卖、霸王条款、阴阳合同、诚信原则等一系列民法条款。如今,该系列短视频在全网被转载、分享,很多人认识了这个面容姣好、才思敏捷的普法宣传小姐姐,也对民法典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在跑村居的过程中,钱易文发现一些基层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的法律意识较为缺乏,生活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也更坚定了她做好一名普法人的信心。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钱易文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法律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专业的普法频道去了解民法典!向这种专业的脱口秀小视频也是了解民法典的重要渠道。
『贰』 有了民法典公民的隐私权就能不被侵犯了吗
政治辩析一般可以从正反两面,或者逻辑递进,或者总分、分总,这几种方式来回专答。
以正反为例:属
先亮明观点:不一定。
正面回答:民法典的出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更加科学合理严谨,是隐私权保护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应该予以肯定(可展开)。
反面:但是,法律规定再如何完美,也有一个法律落地的过程,即对法律理解、适用、执行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科学不完美,都将导致民法典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沦为一纸空谈。
做法:因此,新法的出台对公民隐私权保护而言,不是终点,而只是起点。立法者角度而言,还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指引;司法者而言还要对法律正确理解适用;普通民众而言还要对法律加强学习、主动运用、保护自己。
『叁』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通过和推行论文
先富带动后富,但先富了,后富却很难带动。
一个国家讲的是整体,一部分富裕的人代表不了整个国家,最主要的还是普通大众。
民法典的推行是势在必行的。
『肆』 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能不能更有效地提高法律的易读性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专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调整的我国两个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的一部法典,它的出现,是我国法律建设的一大进步!
『伍』 民法典中的热点问题 民法典草案都有回应
【导读】这几天,民法典草案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前男友电话骚扰是否侵犯隐私,泄露网购信息算不算侵权,高空抛物谁来负责,这些均能从中找到答案。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快打开这本“网络全书”,一起学习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问题一:前男友频繁电话骚扰是否侵犯了我的隐私?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草案还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其中明确提到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认为,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侵犯人格权的新形式,民法典草案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
热点问题二:电商平台未经同意、未经加工便把我的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是侵权吗?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慧认为,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和共享的方式日新月异,既要鼓励数据的开放共享,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热点问题三:老公背着我借了巨额债务并赌博输光了,我要还钱吗?
答:应该不用。
草案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方燕代表认为,夫妻共同债务一直是婚姻法中的争议点,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的原则。民法典草案进一步明确夫妻“共债共签”原则,防止婚姻关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导致另一方负债这种“坑配偶”的现象发生。
热点问题四:路人从我家楼下路过时被抛下的花盆砸中,无辜的我要负责吗?
答:如果查清责任人或有证据证明与此事无关,可不用。
草案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还规定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认为,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甚至公共安全都有很大的危害。民法典草案明确了各方责任,既可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督促相关方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预防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热点问题五: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还可以再收养孩子吗?
答:同时满足其他收养条件时可以。
草案明确了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其中一条是“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方燕代表认为,这是基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而做出的调整。
热点问题六:我在单位遭遇领导性骚扰,单位有责任制止吗?
答:有。
草案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 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张慧代表表示,明确了用人单位防范性骚扰的义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性骚扰行为的发生。
针对下一步民法典落地实施,多位代表提出建议:
方燕代表建议,做好民法典生效与其他部门法废止过程中的衔接工作,保证法治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她将和广大律师一起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并积极向全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尽早使民法典“落地生根”,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宋远方代表建议,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在立法后尽快全面展开民法典释义和相关解读。同时,尽快部署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全面清理工作。
张慧代表建议,民法典在普及过程中,应关注到我国有56个民族,建议结合民族特有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
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民法典它不仅解决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时代问题,也在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陆』 《民法典》新增居住权登记落地深圳 已完成多例居住权登记
观点地产网讯:10月13日,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后,深圳目前已完成多例居住权登记,并为权益人颁发了居住权登记证明书。
根据资料显示,居住权作为《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实施后新增的一种用益物权,是以往法律中没有规定的一种新的权利。《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八条规定“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自2021年5月21日,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首张居住权登记证明书以来,居住权登记已在深圳正式落地。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居住权应当申请登记,并只有在办理了登记手续后才能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居住权的期限,可以自行设立,可以终生享有。符合居住权登记情形主要包括依据合同方式设立居住权的;依据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取得居住权的。
据悉,居住权的合同公证及登记,实现了居住权和所有权分离。一套住宅也因此拥有了两个不动产证书,即居住权房本、所有权房本,两者平等,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新业主即使获得不动产登记证书、拿到所有权,也无法改变居住权,没有权利赶走居住权人。目前,深圳办理居住权首次登记的承诺时限为3个工作日。
『柒』 新民法典正式落地执行,各地有哪些已经适用了的新案例
新的民法典在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法典里新增加的法律规定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学习新的民法典,都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这两年里关于高空抛物伤人毁物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纸网络等各类新闻上。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是一阵胆战心惊。但是看到因为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而使肇事者逃脱部分法律制裁,受害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被伤害的痛苦,还要承受心里上得不到正义的情绪伤害。而且很大一部分肇事者都是不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未成年人。
我记得有一次孩子放学回来跟我说,今天老师批评了好几个同学,让他们写检讨,叫家长。我就问她因为什么事儿呀,这么严重呢。她说,上完科学课从楼上往下走的时候,好几个同学站在楼梯边上往下扔东西,说好像扔到了一个女生的头上。我赶紧问她在几楼呀,扔的什么,有没有人受伤呀。她说科学教室在三楼,那个女生没事儿,但是科学老师看到了,跟班主任说了。班主任把他们狠狠的批评的一顿。下午老师抽空就给他们播放了高空抛物危害的电视看。我也乘机再教育了一下。
对于有危害性的活动或者事情,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告诉孩子,而且要反复的耳提面授。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良好的生活习惯真的要从娃娃开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