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被动性

刑法被动性

发布时间: 2022-01-27 22:03:52

Ⅰ 主动性贿赂和被动型贿赂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刑法只规定了主动受贿的情节为索贿,对被动受贿的认定在实践中是很模糊的。但是有学者指出也可以区分主动受贿和被动受贿。从贿赂案件的实际发生情况来看,收受贿赂的行为不外乎发生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前、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或之后。在这些过程中,又存在受贿人是否明知有好处的情况:
一、行贿人为了谋取利益,主动给予或暗示、答应事成之后给予受贿人好处,并以此作为利用受贿人职权为自己谋利的条件,此时受贿人是明知对方意图而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客观上表观为以权换财。这样的行为,应当视为主动收受贿赂的行为,可以把他叫做主动受贿。
二、如果双方没有任何权钱交易的约定,受贿人也不能预知对方会向自己行贿,受贿人在已经为他人谋利之后,对方为了感谢主动送给钱物,受贿人到此时明知对方意图,由于不好拒绝或不能拒绝而收受钱物的行为,主观上表现为事前并不明知而没有前者的直接故意的行为,表现为间接故意。这样的行为,应当视为被动收受贿赂的行为,可以叫做被动受贿。

Ⅱ 刑法中的类型性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

你好抄

这是刑法理论上的概念,不必深究

类型化的犯罪行为应是指符合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实行行为的表现方式、存在形态应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一类,也可以是常态的实行行为。比如,故意杀人行为,通常有用枪、用刀等利器或其他具有攻击性的工具实行杀人,或者其他常态的方法。

Ⅲ 受贿主动和被动有什么区别罪是一样吗

受贿中的主动索贿,不需要为他谋取利益,就构成受贿罪。被动受贿,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才构成受贿罪。罪名是一样的,都是受贿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贪污罪量刑】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量刑】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Ⅳ 犯罪过程中被动放弃该如何认定

犯罪过程中被动放弃,在刑法上,认定为犯罪未遂。其有别于犯罪中止。

一、犯罪未遂

1、《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未遂犯所造成的实际危害,比既遂犯轻些,至于从轻或者减轻的幅度大小,则应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但对于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未遂犯,也可以与既遂犯同等处罚,而不予从轻或者减轻。

二、犯罪中止

1、《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则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三、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犯罪未完成的原因,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上的。

1、由于主观意志因素的放弃或防止导致犯罪未完成,为犯罪中止。

具体的表现有:接受劝说;害怕法律制裁等原因,而本人主动放弃。如,A在准备杀害C之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就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

2、因客观原因而导致犯罪未完成的,为犯罪未遂。

比如自然力等外界障碍;自身能力如体力、技巧;错误、错觉、幻觉等。如,B在杀害C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C高呼救命而被人发现等客观原因,导致不能使犯罪行为继续,被迫放弃犯罪行为。

Ⅳ 从犯和被动执行区别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Ⅵ 法律为什么具有谦抑性

谦抑性原则,又称必要性原则。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
刑法的谦抑性主要发生在立法环节
一般而言,下列情况没有设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罚无效果:

就是说,假如某种行为设定为犯罪行为后,仍然不能达到预防与控制该项犯罪行为的效果,则该项立法无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

如果某项刑法规范的禁止性内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经济或其他行政处分手段来有效控制和防范,则该项刑事立法可谓无必要性。英国哲学家边沁有一句名言,称“温和的法律能使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会在公民中间得到尊重”。

(6)刑法被动性扩展阅读:

谦抑的意思就是温文而又谦卑退让。刑法谦抑的内容表现在刑法的有限性、迫不得已性、宽容性。有限性指刑法的调控范围以及刑罚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迫不得已性指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把某种行为在刑法中加以规定,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较重的刑罚。

这也就是很多学者所说的刑法的最后性或者补充性。宽容性最本质的价值内涵在于刑法具有人道性,即给任何人以人文的关怀,刑法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能不干涉的领域尽量不去干涉,尽量使用较宽和的刑罚手段。

具体而言,刑法的谦抑性贯穿于刑法、刑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体现在罪刑法定、疑罪从无、有利于被告原则和严格限制死刑等诸多方面。体现在司法活动中,就是尽量慎用刑罚措施,使刑罚逐步轻缓化,行刑更人道等等。

刑法在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内在的、独具价值的特性,既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也体现在刑事司法的各环节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确理解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Ⅶ 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的目标也不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因为罪刑法定在技术上没有制回约作用。重要的是合理答地运用解释方法,以得出刑法解释的合理结论。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在刑法解释中运用广泛,可以实现刑法规范保护法益的目的,使刑法规范和用语的解释相互协调。

Ⅷ 中国刑法对强奸未遂的定义是什么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未能得逞的。

主观上停止对被害人的伤害,同样是强奸未遂但适用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在没有对被害人造成大的伤害前提下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被动的强奸未遂是指在外力干涉或者受害人反抗造成犯罪嫌疑人没能得逞的强奸行为,该行为不适用于犯罪中止不能免除刑事责任。且一般该行为影响被害人的一生,多是重判罪责难逃。



(8)刑法被动性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二人以上轮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Ⅸ 主动犯罪与被动犯罪获刑量刑方式区别在哪里

刑法上似乎并没有主动犯罪和被动犯罪的区分方法,如果确实有这样的观点,请说明下基本的分类标准。

Ⅹ 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

法律分析: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职务犯罪、盗窃、诈骗、容留卖淫、贩卖毒品。. 该院分析发现,其审结的女性犯罪案件呈以下特点:一、女性犯罪具有欺骗性、隐蔽性. 女性在认知和身体都与男性有较大差别,其在犯罪选择上易选择欺骗性、隐蔽性手段,因而盗窃、诈骗案件在女性犯罪案件数中占多数,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许多重要岗位由女性任职,较为隐蔽的职务犯罪数量亦相当大,女性较为感性亦受到外界因素诱惑,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大量出现。二、女性犯罪客体愈发多样化,出现暴力犯罪趋势. 涉及罪名最初为盗窃、诈骗到各类职务犯罪,现在有涉及容留卖淫、贩卖毒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甚至出现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愈发常见。三、女性犯罪具有被动性与从属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热点内容
立水桥律师 发布:2025-02-11 15:58:04 浏览:364
就业证明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15:45:57 浏览:126
法学概论下载 发布:2025-02-11 15:32:58 浏览:435
大连市劳动法产假规定 发布:2025-02-11 15:29:11 浏览:605
广西社区矫正条例 发布:2025-02-11 14:58:38 浏览:250
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讲座信息 发布:2025-02-11 14:52:20 浏览:498
行政法适用从旧兼从轻 发布:2025-02-11 14:09:13 浏览:648
入选区党委法律顾问 发布:2025-02-11 13:50:16 浏览:453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寻亲路 发布:2025-02-11 13:34:31 浏览:770
刑法的私塾pdf 发布:2025-02-11 13:12:04 浏览: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