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题客观题

刑法题客观题

发布时间: 2022-01-28 00:16:21

A. 刑法的选择题

第一题选A和D。

(1)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胁从犯只指受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而不包括受诱骗参加犯罪的人。所以,选项A错误。(2)《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没有规定“比照主犯”。这里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是指根据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直接依照法律规定,比照该共同犯罪行为所对应的法定刑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而,选项D错误。(3)在聚众犯罪中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法定刑只处罚首要分子(见《刑法》第289、291、242条)且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因而,选项B正确。(4)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与主犯相比较而划分的共犯人种类,没有主犯也就无所谓从犯。因而,选项C正确。

第二题选D

《刑法》第261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240条:
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刑法》第262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甲对已抚养3个月的弃婴负有扶养义务,但其出卖行为并非拒绝扶养的行为,故不构成遗弃罪。
甲收养的育婴并无家庭或监护人,故不构成拐骗儿童罪。

B. 陈兴良的一些刑法题:

1.D符合的不是罪刑相抄适应原则,而是袭,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
2.是间接故意 甲对结果的意志因素持有放人态度,而且认识因素上不是明知必然会导致人的死亡所以是间接故意
3 答案没有问题 因为“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可知丙以为乙是没有死的,事实是对乙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的的成立
4.认识因素上没有明知必然会导致乙死亡,而且意志因素并不是对乙死亡持有希望的态度,而是放任态度,所以并不是直接故意
5.这题 不太懂
6.不懂
7.杀人与绑架属于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暴力取证在法律上并不是与杀人,绑架相当的犯罪,所以不能无限防卫
8.教唆未遂的情形有三种:“被教唆人拒绝教唆”“被教唆人虽然接受教唆,但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被教唆人虽然接受教唆,但他实施的不是被教唆的罪”
9 .应该是数罪了,因为不是单只是一个犯意,一个行为
10应该是把它单作是非法拘禁罪来处理了 ,个人决得 牵连犯 更为合理

C. 刑法选择题(单选)

1、我国抄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袭两种类型(A、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C、消极地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
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
4、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告之自己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2年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D、没有故意犯罪)
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1/2)
7、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的回扣40000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B、受贿罪)

D. 刑法 犯罪客观方面题目

客观方面,阿姨具有救助义务但没有履行导致小孩死亡,这是毫无争议的。但入罪要主客观相统一,所以关键是主观:
1、阿姨是因为怕脏怕臭所以不愿跳下去救人,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如果粪池看起来很深,而且一般人也不敢贸然跳下去的话(老农一般是知道深浅的,所以敢跳),那么我们不能期待阿姨敢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即阿姨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应当免除她的刑事责任。

E. 法考客观题考试题型是什么

司法考试客观题考试需要考八科,分别是: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商经知产,理论法,三国法,各科成绩有效期只有1年,也就是说考生要在一年内考过八个科目的准备。

F. 刑法题目(希望能详细解释下,麻烦各位了,谢谢)

首先,某乙的死亡是与某甲的打击行为是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不存在因果关系中断的因素。根据张明楷《刑法学》上关于因果关系列举的各种情况看,某乙脾脏异于常人,不是致因果关系中断的因素。

其次,某甲不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或过失。刑法上的伤害,主观上要有致对方重伤以上伤害的行为。轻伤以下是不能称为刑法上的伤害的。某甲与某乙斗殴,但其行为攻击行为,按照一般人的预期,是不会造成重伤以上伤害的。某甲不具有伤害的故意,更不具有杀人的故意。另外,某甲不知道某乙是脾脏异于常人,所以按照一般人的预期,也不负有相应的注意义务,所以也不具有致人伤害或死亡的过失。

综合以上两点(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可以认为某甲致某乙的死亡,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答案选D。

G. 刑法多项选择题

甲因疏忽来大意而致人死亡,已源经将此题限定在过失致人死亡罪当中。
既然如此,对于甲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只能是应当预见死亡而没有预见。
如果是只能应当预见到重伤,但是人死了,对于死亡的结果应当是归于意外事件。
再次提醒你,这是司法考试,不是法律事务。

H. 刑法选择题

由于题较多抄,题目解析我就不写了,绝大部分内容在课本中都有答案的~
1、ABC 2、AD 3、ABC(本题直接参看赵秉志老师主编的《刑法学》,里面说的很明白) 4、ABCD 5、AC 6、BC 7、ABCD 8、BCD 9、ABD 10、ABCD(经典表述,无需解释)
1、C 2、C 3、D 4、D 5、B(自己主观错误认为犯罪已不可能达到既遂) 6、C 7、B(司法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 8、B(是否出于主观意志)

热点内容
属于经济法有 发布:2025-02-11 08:58:02 浏览:233
史法治 发布:2025-02-11 08:31:41 浏览:204
南宁铁路运输法院 发布:2025-02-11 08:30:53 浏览:271
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07:59:36 浏览:669
应建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 发布:2025-02-11 07:45:33 浏览:958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销售 发布:2025-02-11 07:36:23 浏览:518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2-11 07:21:27 浏览:850
微法院缴费 发布:2025-02-11 06:50:45 浏览:819
侵占罪是刑法多少条 发布:2025-02-11 06:49:55 浏览:886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区别 发布:2025-02-11 06:33:54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