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难题

刑法难题

发布时间: 2022-01-29 04:27:47

『壹』 刑法难题··求高人指点··

1,“在一拐弯处将一在非机动车道内骑小三轮车带人的刘某、王某撞到在地,刘某当场死亡,王某身受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
2,“将重伤的王某抱进驾驶室,看车送往医院抢救,行驶途中,甲某见四周无人,遂停车将王某抱至路边的玉米地种,后驾车逃跑。王某由于失去了抢救机会,失血过多而亡。”——构成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贰』 刑法问题!

B,C,A,D,D,A,C,C,C,B,A,D,C,B,D,A,A
1,有司法解释(两高)、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学理解释
2,刑法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
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B项既不是不负刑事责任也不是减轻或从轻的条件。C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刑法明文规定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八项严重暴力犯罪负有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辨认能力的人。其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参见我的文库。
5,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
6,只要实施即成立。行为犯总的说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是从犯罪既遂的角度解释行为犯,即只要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就成立既遂的犯罪。这是占通说地位的观点。不过这类观点又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行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为犯既遂又称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为完成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既遂。”另一大类观点认为,判断是否行为犯,应当从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或者说法律条文本身规定来看,如果条文没有规定特定犯罪结果,只规定危害行为,那就是行为犯(本人赞成前者)。结果犯是以结果发生为成立条件,如脱逃罪。危险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险及飞行安全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
7,不是犯罪预备(积极准备如买刀)、不是犯罪着手,也不是犯罪未遂(因为主观因素以外的因素未发生)。
8,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主犯,直接按照我国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中规定的量刑幅度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从犯罪着手以后直到犯罪行为完成以后,因为行为人主观因素以外的原因造成的,都是犯罪未遂。
10,结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独立构成要件且性质各异的数个犯罪(即原罪或被结合之罪)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依据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将其结合成为另一包含与原罪相对应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数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结合之罪),而行为人以数个性质不同且能单独成罪的危害行为触犯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态。 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条规定的“犯强盗罪,而又强奸妇女者”,构成强盗强奸罪。即法定的甲罪+法定的乙罪=法定的甲乙罪。 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但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结合犯的典型。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刑法典第229条第二款规定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就是典型的结合犯。
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结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结果犯。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如奸淫幼女原先是单独的罪名,现在作为强奸罪的法定加重情节)。
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一行为数法,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
本题显然属于吸收犯,不属于想象竞合犯就在于想象竞合犯是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11,注意一下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相同与异同。
12,注意我国附加刑的种类。
13,罚金属于附加刑。
14,是公安机关。但是根据我国刑法对于安全机关职责的定义,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管制等属于安全机关。
15,注意先并后减,先减后并的适用情况。
16,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七十三条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7,注意累犯与特别累犯(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且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这个没有限期)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除外。

『叁』 刑法问题3

这里涉及到吸收犯的认定的问题,而认定吸收犯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侵犯的客体以及作用的对象是否具有同一性
也就是要求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者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
而在本案中,李老三的两个行为并不是侵犯同一客体,也不指向同一的犯罪对象,所以不存在吸收关系,应当认定是数罪并罚

『肆』 刑法学难题~求高人指点··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避险的条件
一 合法权面临现实危险
现实危险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专临的对本人的危险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假想避险;对此应按照处理假想防卫的原则予以处理

二 危险正在发生
危险正在发生是指危险已经发行或者迫在眉睫并且尚未消除其实质是合法权益正处于受威胁之中

三 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属法权益
必须出于不得已是指在合法权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没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只有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才能保护较大合法权益;如果有其他方法排除危险则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
损害另一合法权益通常是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造成损害

根据第三条,王某行为是损害了危险来源本身的利益,造成张某儿子的死亡。王某在生命受到犯罪人张某的侵害时,选择了避险行为,就行为主观性而言,王某非故意的行为造成了犯罪团体中从犯被主犯行为致死。故在此事件中,张某为主要责任人,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或者是避险过当。

『伍』 刑法问题

出钱找关系把
对决定劳动教养的职工,因有特殊情况原单位请求就地自行负责管教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可以酌情批准“所外执行”。负责管教的单位,应将管理教育情况和本人表现,定期向本单位的保卫组织和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表现不好的,仍送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劳动教养期满时,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办理解除手续。

『陆』 刑法问题

1、伪造国家公文罪、合同诈骗罪、贪污罪(这个罪名看丙丁的具体职责,也有可能是盗窃)。
2、对甲应该数罪并罚。因为甲在判决之前一人犯数罪,按照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
3、贪污罪(或盗窃罪)属于自首,是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甲将诈骗的赃款挥霍,不能退赃,属于酌定从重处罚的情节。在贪污罪中,甲提起犯意,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大,从重处罚。甲犯数罪,主管恶性较大,从重处罚。

『柒』 刑法问题。。。

按通俗说就丙属于趁火打劫了!虽然甲撞乙后逃逸,但甲并没有涉嫌偷盗,所以责任认定跟甲没关系。

『捌』 刑法问题

1、我国刑法原则上是不溯及既往。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请注意 法条中说的是以行为实施的时间为准。
2、第一个问题,不用立案,但是好像就是按修正案七来看也不够立案标准。 将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第二个问题应当立案。理由同上。

『玖』 刑法问题

会被判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第二条 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第三条 评定损伤程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伤情,具体分析。
损伤程度包括损伤当时原发生病变、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以及损伤引起的后遗症。
鉴定时,应依据人体损伤当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拾』 刑法难题,高手进

通俗的讲 对象错误就是打错人了,打击错误就是打偏了。
在对象打击错误下,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二者结论是一样的。而只有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才区分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的区别。
D这个案例属于打错人了,是对象错误,所以二者结论是一样的,都是故杀既遂。如果这道题题干变成,丁欲杀仇人,由于枪法不准,把站在仇人旁边的生父杀了,就是打击错误了,D就错误了。
所以你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先区分是对象错误还是打击错误,再区分具体符合和法定符合有什么区别。

热点内容
女子司法所 发布:2025-02-10 08:01:29 浏览:962
法官辞职做法务 发布:2025-02-10 07:54:06 浏览:890
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地位 发布:2025-02-10 07:34:37 浏览:674
民法典对赔偿的 发布:2025-02-10 07:30:27 浏览:484
公司法实物出资比例 发布:2025-02-10 07:16:02 浏览:713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新闻 发布:2025-02-10 07:15:50 浏览:25
新刑事诉讼法第33条 发布:2025-02-10 06:59:51 浏览:951
劳动合同法重要意义 发布:2025-02-10 06:28:26 浏览:826
朝国刑法 发布:2025-02-10 06:18:30 浏览:633
金华法院判决 发布:2025-02-10 05:36:59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