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正当防卫典型
Ⅰ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指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六个要件:
(1)必须是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4)必须是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在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实施的防卫行为。
(5)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6)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当然,如果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Ⅱ 民法典在正当防卫方面新修订了哪一项权利
民法典在正当防卫方面新修订了正当自卫权。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Ⅲ 2021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因此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失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不过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另外还有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的防卫行为。无限正当防卫中,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便不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本身充满了争议,所以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独立的罪名。在对防卫过当行为量刑时,要从事件的起因、性质、超过限度的程度、造成危害的轻重、罪过形式、当时的处境等考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Ⅳ 民法典规定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承担什么责任
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但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除外。根据法律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Ⅳ 民法典正当防卫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当防卫的规定如下:
1、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如下:
1、正当防卫须以一个现时的、对某个法律所保护利益(如所有权、健康权、自由)的不法侵害为基础;于此需要掌握的如下:
(1)侵害是指每种可能伤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人的行为;
(2)若不能充分证明侵害是合理的,那就是不法的;
(3)侵害必须是现时的,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2.正当防卫必须是被侵害人或第三人所实施的,具有防卫意识的、客观上必要且不属于滥用权利的防卫;于此需要掌握的是:
(1)防卫意识是指行为人自己或第三人进行防卫的意识;
(2)对于侵害行为而言,防卫必须是必要的;至于必要与否要根据客观标准判断,而不能单纯从被侵害人角度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Ⅵ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与应用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适用范围、应对案件、处罚方式和判定过程都有所不同。
1、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八条中仅阐述正当防卫后是否需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并未对正当防卫做概念上的定义。而刑法中除相应刑事责任外,还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比民法上解释的更细节。
2、执法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对案件不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更多涉及民事侵权案件,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多为犯罪刑事案件。
3、执法实施过程当中若判定不属于正当防卫,处罚方式不同。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一般多以经济补偿的形式为准,通过补偿将事态恢复至未被侵害时。
若刑法判定不属于正当防卫,刑法大多以维护治安和社会秩序为主,刑事责任一般多以刑事惩罚为主,而且惩罚较为严格。
4、防卫判定过程不同。
刑法中判定是否为正当防卫是需要国家机关判定,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等,各类成本非常高,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公民行使防卫权就可以解决大量民事纠纷,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5、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 行使防卫权利的行为人,由于其实施防卫时的环境要素有所差别,单一的法律无法较为全面的判定行为人的动机性。因此需要根据动机判断不同的法律适用原则,针对防卫人保障资金及财务权益方面,且上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会划归给民事侵权行为。
针对攻击性和伤害性更大的犯罪行为时,防卫人的防卫可能对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损害,这时就需要适用刑法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防卫目的的不同,对法律的认定和使用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Ⅶ 别人先打我一耳巴子我正当防卫地方回来一把的别人打坏了要不要赔医疗费
摘要 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五、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Ⅷ 民法典规定正当防卫应否负担民事责任
只要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实施,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无限防卫权的享有者对加害人本人实施的任何防卫行为,包括致加害人死亡的行为都无需负任何责任,但超出此范围,如对加害人的亲友的伤害或者基于报复对其财物的损害都要负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一条 【正当防卫】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