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对执行员
㈠ 法院执行员任职条件
根据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专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属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法官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执行员,参照该法进行管理,这些法律明确了“执行员”这一法定称谓,但是在实践中,法院系统的审判员由同级人大任命,助理审判员和书记员由法院院长任命,唯独执行员没有正式的任命渠道,这对于提高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不利的。
㈡ 法警能当执行员吗
司法警察,是中抄华人民共和国人袭民警察的警种之一。在我国简称为法警,是指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行特定任务的人民警察。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保证审判、检察场所安全、提押嫌疑人以及强制执行等行为中行使的是对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行为的辅助性职能,是警察权在司法程序中的体现。
㈢ 执行人员与执行法官的区别
1、执行人员包括:执行员、代理执行员(执行法官助理)、书记员、速录员、法警。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代理审判员(可以是法官助理,也可以单独办案)、书记员、速录员。
2、代理执行员(执行法官助理)制度只在部分法院试行,书记员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也可以通过内部考试而任命为代理执行员(执行法官助理),该职务只在执行局有效,并且不能行使裁决权,只能行使执行实施权。执行员、代理执行员(执行法官助理)、书记员都是国家公务员。速录员、法警可以是聘任制,不是公务员。只要是以公务员身份被招录进入法院的,不管在哪个部门工作,只要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将来都可以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进而任命为审判员,但是不一定非得从事审判工作,也有可能在其他部门工作,如综合部门。这是由法院党组根据需要调整的。
3、执行法官的职责则是负责对已生效判决的执行。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㈣ 司法体制改革法院原执行局人员如何改
四中全会公报提了一句,看那意思好像是执行要归公安。
㈤ 在司法改革中对已经被人大任命为检察员,但编制是事业编制或者是地方行政编制的人怎么解决
首先,被任命为检察员的肯定不是事业编制,应当是属于公务员序列。
其次,根专据最高人民检察属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第三大条第1小点意见:“推动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检察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统一管理制度。”第3小点意见“探索实行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检察权相分离”。按照高检的这项改革意见,改革后的检察官任命由省级有权机关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实行员额制,那么部分现任检察官可能会被划为检察院的检察辅助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而出列检察官序列。
㈥ 在法院里执行局执行员被调离去任审判法官的助理或书记员,就是升职了吗我不是法律工作者是个申请人……
不是抄升职,只是工作岗位袭变动。法官的职务有两种,一种是审判职务,如审判员、庭长;另一种是行政职务,如院长、局长。值得一提的是,庭长既是审判职务也是行政职务。
司法改革后,法院人员分三类,一是员额法官,具有办案资格;二是司法辅助人员,如助理和书记员;三是司法警察。
㈦ 司法体制改革,法院执行局将怎样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法院执行好像说是归公安去执行,估计按照这样的话法院执行局有可能会并到公安吧!
㈧ 司法体制改革工勤人员改革方案
司法体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为政法部门的工勤人员个人身份应该不会改变,现在政法专项编制的普通公务员都是凡进必考(领导干部可以调任),机关工勤人员也不可能过渡为公务员;
中央早有规定政法部门要严格控制工勤人员编制,对于超编配备的工勤人员可能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情况采取调离政法部门或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应该说来无论如何改,作为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个人利益应该依法得到保障。
㈨ 法院执行员转法警后还能办案吗
1、根据司法改革的方案,未取得员额法官身份的法院人员都不得审理案件。专(有部分法院因人员问题属,允许未入额法官审理案件)。
2、法院执行员在司法改革前就不是法官,不需要人大任命,不能审理案件。
3、司法警察属于审判辅助人员,也不能审理案件。
4、综上,执行员与法警都不能办理案件,而且均离审判业务较远(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