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法律行为

发布时间: 2022-01-30 14:33:34

⑴ 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中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通则》中须以合法性为要件,《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为此,后来学界产生所谓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矛盾”。

因此,《民法总则》中取消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要件。即《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一般认为,“合法性标准”将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存在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问题混淆了。但关于这一问题是非常复杂,推荐朱庆育教授的《民法总论》,对此有详细精辟的论述与分析,强烈推荐。

⑵ 据民法总则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违反法律的行为,欺诈的行为是无效的。

《民法总则》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回相对人以虚假的意答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扩展阅读: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参考资料: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⑶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为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以及选项,是否为以下问题: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被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A.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
B.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
C.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
D.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正确答案:ABCD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⑷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哪些

你好,
一、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秩序、善良习俗。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道德底线。把“公序良俗”上升为“硬法”,在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般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民法总则》规定,年满十八周岁是成年人,而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
3、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公共利益。
二、民事法律行为绝对无效

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下列为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民法总则》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合同法》第52条第3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绝对无效。);
四、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六、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行为;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已删去“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条款。
三、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

下列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存在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二、民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行为
另外,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期限,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届满时生效。
以上,就是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哪些的全部解答。民事法律行为分为生效和无效,而无效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相对无效时可以进行变更和撤销的。明确的区分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与无效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法律条文。

⑸ 民法总则应如何规定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⑹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内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容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6)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⑺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1、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专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属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4、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⑻ 民法总则法律行为规定有哪些

您好,《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内立、变更、容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总则》第六章是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热点内容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
刑事诉讼法再审抗诉 发布:2025-02-09 08:58:44 浏览:371
财经法规习题集 发布:2025-02-09 08:53:13 浏览:838
集体土地司法强拆 发布:2025-02-09 08:37:26 浏览:538
第三人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08:26:03 浏览:301
行政法派出机关类型 发布:2025-02-09 08:25:17 浏览:74
全国法院系统学术 发布:2025-02-09 08:24:34 浏览:770
论民法的精神 发布:2025-02-09 08:24:31 浏览:389
教师法律法规学习 发布:2025-02-09 08:18:17 浏览:201
社区政策法规 发布:2025-02-09 08:01:14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