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民法典
Ⅰ 如何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版建设的重大成权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激励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我们也相信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出台,必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实现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九部法律废止。
按照上级要求,《民法典》自7月至12月为民法典宣传时间,要求达到家喻户晓,农户知晓率达到90%以上。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民法典》,在全乡掀起学习民法典热潮。
Ⅱ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法典命名的民法。它以为着我国法律走向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美好社会生活的前提。
Ⅲ 如何看待中国制定一部民法典
前几年学界还一直在说要制定民法典,但是自从胡爷爷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回经建成后,这样的呼答声基本就没有了。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就在于需要一部系统的规定民事领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但是放眼我国当前制定的法律,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虽然说民法典这个名没有,但是民法典需要的法律都已经制定出来了,如果真的要制定民法典,也就是把这些法律整理汇编到一起,原创性比较低,所以我国虽然没有《民法典》这样名称的法律,但是民法典该具有的内容我国法律体系都已有了,实质内容都有了,而且胡爷爷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了后你还要去制定一部新的系统的大法,不是明显说明我们的法律体系还没建成,他是骗人的嘛,所以就没有必要制定了。我说的比较浅显,但话糙理不糙,希望对你有用~~
Ⅳ 如何看待2021年正式实施的中国民法典
我觉得这是好事嗯,即将实施的中国民法典里面有很多的法律条款,都更加的细化了
Ⅳ 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推行
大家的评论和点赞,均已收到。原回答,附在分割线后,只字未改。
民法典出台,其对社会、公民影响是必然的,法的基本作用就涵盖指引、教育
但今天这里讨论的是其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还是抛两个问题吧
“民法典”慈母般的关爱,大家是否能感受得到?
法治的前进,更需要什么?
当前的民法典,好比就是一棵让人瞻仰的大树,让人知道法有多大,法有多厚
这可不就是当前社会最擅长做的,把一些东西不顾一切的做大做强,而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如果这棵大树缺少让其长久生长的土壤,这棵大树生命可能都难以维系,更别说,能带来多少影响和价值。
作为律师,我挺难感受民法典慈母般的眼神,有的只是不停学习、背诵法条的心累。
每次步入法院的那一刻,对不起,我思考的也不是民法的慈爱,而且是怎么利用法律思维、司法案例为当事人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
法官在判案时,脑袋里装的也不尽是民法的原则和条文,更关心的是,我的判决会不会和司法解释相矛盾,上诉会不会被改判。
可以说,这些并不是,也不应当是法律人的内心真实写照,而是整个体系所强加的。所以说民法典,在较大意义上讲,是给上层带来荣光。法律的价值在于实施,民法典中新制度的生命力如何?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到“如何看待民法典离婚冷静期通过”话题,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新制度的。印象深刻的回答有“建议设置立法冷静期”
法治的前进,更需要的是民众的意识。
对于民法而言,自下而上的意识,才是真正法的根源。反其道,自上而下,那可能是强扭的瓜
民众的法律意识才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东东
每个人都应当坚守自己内心的公正
每个人都不应当随意放弃自己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当去获取自己对于法律的思考
等等
这些才是法治前进应当不断思考的东西
Ⅵ 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众国民法典,我觉得这种国民法典的话还是要求比较高的。
Ⅶ 如何看待制定民法典
如何看待制定民法典。只是有利于民众的事情。鄞州是淮阳的。
Ⅷ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如何对待民法典
民法典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的表现。
作为时代青年一是积极拥护民法典,二要积极学习了解掌握,三要积极宣传贯彻民法典的精神,作法制时代的引领者。
Ⅸ 如何看待民法典规定离婚的冷静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婚姻编部分“离婚冷静期”制度引发了热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这意味着:
① 夫妻两个人到民政局签字后,至少要等待30天才能拿到离婚证。
② 30天内有任何一方申请撤回,民政局就不发离婚证。
③ 在冷静期届满后的30天内,有一方没有去申领,也视为撤回申请,民政局不发证。
一些网民“炸了”,结婚五分钟,离婚一个月,这是闹哪出!
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立法者是怎么想的?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亚兰说:“司法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很多时候是冲动离婚,但经过一次破裂,双方冷静后可能会更好地珍惜对方,设置冷静期是有必要的。”
按照民政部《2019民政统计年鉴》2018年有1013.9万对夫妻结婚,其中429.2万对夫妻为再婚,而在这四百多万对再婚夫妻中,又有562921对夫妻是复婚。也就是说,平均每18对新婚夫妇中,就有一对是复婚。这个概率,不可谓不高。
很多离婚案件中,两个相爱的人往往因为一件事情就赌气。“我不能跟你过了,我要跟你离婚。”另一方绝不示弱,“离就离!”一方有所呼,另一方有所应,谁也不甘示弱。以最痛快的方式到民政部门离婚,婚姻关系终止。事后再过了一两个月,可能彼此的那些好处,两人之间的那种甜蜜可能就浮现出来了。但是这个时候婚姻关系已经解除,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如果能够在冲动之后,还能有机会让离婚没有任何痕迹,有一个冷静期后,可能就不存在复婚的情况。
Ⅹ 对民法典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本网络全书,其中包含了各种各类的民事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修改了,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使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具体如下:
1、民法典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2、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见证了这一段时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通过一步一步实践摸索而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民法典的颁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的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