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历代刑法考序

历代刑法考序

发布时间: 2022-01-31 21:09:55

⑴ 法考备考各科的顺序是什么

一般来说,建议先实体后程序。先学习民刑;再学习民诉刑诉;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商经在2018年法考“C位出道”考查分值较以往大幅提高,必须要重视;三国和理论法重在记忆可放到后期学不易遗忘。

法考考查科目有八大科,约16科目,我们复习每门科目所花费的时间不可能是平均的,应当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分配到“必考点”“常考点”“分值占比大”的科目和知识点上。

法考注意事项

报名人员在报名时,上传的照片必须清晰完整,显示双肩、双耳,露双眉,衣着端庄。不得佩戴粗框眼镜遮挡眼睛或佩戴首饰,不得着制式服装,不得上传全身照、半身照、风景照、生活照、背带(吊带)衫照、艺术照、侧面照、手机自拍照等,不得对照片内容进行拉伸等PS制作。

上传的照片将作为考生准考证、考试成绩通知单、法律职业资格申请表、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唯一使用照片。考试期间,照片将与考生进行人像比对,上传不符合要求的电子照片会影响身份核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法考

⑵ 古代的刑法有哪些最好举些例子

1、《 剥皮》2、《腰 斩》 明成祖杀方孝孺就是用腰斩,传说一刀下去之后,方孝孺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篡」字,一共写了十二个半才断气。
3、《车 裂》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4、《凌 迟》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5、《缢 首》 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6、《宫 刑》 司马迁就是受了宫刑,才会写出史记7、《刖 刑》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还有《活 埋》,《锯 割》《灌 铅》等等。

⑶ 简述我国的刑法体系

刑罚体系,共有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内同时规定了罚金、剥夺容政治权利与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还有一种特殊的附加刑,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刑。

《刑法》第三章刑罚

第一节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二条【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3)历代刑法考序扩展阅读

期限的区别

1)管制规定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3年;

2)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1年;

3) 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20年;无期徒刑的期限是终身,但以后根据条件可能获得减刑、假释。

所以刑罚的期限从短到长是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⑷ 古代的刑法

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重刑轻民,因此刑法就成为了体系最为完整的部门法。作为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刑罚在我国古代更是种类繁多。不过,我国古代的刑罚大致可以归入五大类。隋以前的五刑为:墨刑、劓(yì)刑、刖(yùe)刑、宫刑、大辟(pì),前四种为肉刑。汉文帝始议除肉刑,至隋文章制《开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chī)刑、杖别、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旧五刑,以身体刑(又称痛苦刑)取代了肉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自由刑、身体刑,基本上属于法律规定的正刑,而实际上法外施刑的情况非常普遍,施刑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五花八门,十分残酷。
l、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选奴、窃盗和辅助刑。
3、斩:死刑的一种。古时分腰斩和斩首,腰斩用铁鑕(今铡刀),斩首用刀刃。隋以后新刑告皆指斩首之刑。此处即为斩首。
4、刖:断脚之刑。刖刑系以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轻于膑刑。
5、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流刑,发往远地充军。
6、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种,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于五十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这里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7、谪戍:流刑,将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防守。课本注为“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是不准确的。
8、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
9、杖:自隋起定为五刑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自五十至于一百下。
10、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男子阉割生殖器,女子幽闭。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做隐宫、下蚕室。

⑸ 古代有哪几种刑法

什么老师留的作业呀?太病了吧?具体惩罚手段请参考网络百回科。以下是种类:

1。答<剥 皮>
2。<腰 斩>
3。<车 裂>
4。<俱五刑>
5。<凌 迟>
6。<缢 首>
7。<烹 煮>
8。<宫 刑>
9。<刖 刑>
10。<插 针>
11。<活 埋>
12。<鸩 毒>
13。<棍 刑>
14。<锯 割>
15。<断 椎>
16。<灌 铅>
17。<梳 洗>

⑹ 法考备考的顺序是什么

科学的复习顺序是: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商经—三国—理论。

第一阶段:打基础(约占总复习时间的二分之一)。打基础阶段,建议考生(即使是法学专业的考生)完整过一遍各学科纳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边看边按自己的习惯做好笔记,标记出重点,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及时查清弄懂。

第二阶段:强化(约占总复习时间的八分之三)。在强化阶段,建议考生仔细阅读、整理自己的笔记,压缩教材讲义,将重要的、高频的、易错的知识点再从头过一遍,强化掌握。

准备方法:

1、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来制定。每天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回顾任务,不完成不休息。

2、在复习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完成不了制定的工作任务,这时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取舍,先看那些高频考点,常考点,不能死板。

3、真题背后的知识点需要背诵记忆。

4、成套的真题是要等到后期复习巩固用的,到了后期再做真题可能就记住答案,可能直接上手就选出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考生会。成套真题的作用是查漏补缺。

⑺ 日本刑法历次修改时间与条文

从1907年到1986年,近80年日本刑法典只被修改了8次。从1987年至今,其刑法典已被修改了9次,其中2001年修改了3次,2003和2005年修改了2次。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限制入罪行为,一方面是合理配置罪名种类。1.严格限制入罪行为,在于秉承谦抑理念,防止刑罚依赖症,避免怠于社会治理,勤于刑罚规制的行为。凡是能够通过行政、民事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以刑事手段解决,防止刑法的“泛道德化”倾向。在考虑是否增加新罪时,得观察是否已穷尽了刑法既有规定,是否可以通过灵活解释条文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经济犯罪,更应综合刑事政策与经济规律作全盘考量,切忌将所有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都赋予刑罚效果,导致经济刑罚范围过度扩张。2.合理配置罪名种类,是指即便增加罪名,条文设置也宜追求具体和细化。过度的具体与细化,会让刑法分则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大打折扣。而且,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社会现实,必然会令刑法条文数量日益庞杂,刑法典也会变得极其臃肿。比如,既然已经有了诈骗罪,再设置合同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就显得意义不大。另外,与其对挪用型犯罪、掏空上市公司犯罪进行频繁修改,还不如直接设立公司、企业人员背信罪,以保持立法的稳定性、概括性。 你要的内容太多太长 又不给分 这些概括的你基本能用.

⑻ 谁知道中国最早的刑法是哪个时间断春秋战国时期哪国最先变法中国的封建时代何时开始

我国刑法成文法典源于夏朝的“禹刑”,以后各代均有刑律。据甲骨文记载,商代不但有了刑法,而且有了司法结构,设置了监狱,使用了刑具,并有了专门的司法人员。《书、泰誓》:“罪人以族。”即一人有罪,刑及其家族。《史记、殷本纪》:“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即炮烙之刑。足见商代刑罚之残酷。周朝制定了“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杜预注:“周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春秋时期,郑晋等国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称之为“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后来邓析又用竹简造刑法书,称为“竹刑”。《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杜预注:“邓析,郑大夫。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战国时期,成文法典进一步增多。魏相李悝集各国法典之大成,制定了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篇章的《法经》六篇。商鞅在秦变法时,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律》补充修订,刑法内容相当丰富,刑罚相当残酷,颁行全国。汉承秦制,成文法典洋洋大观,总称《汉律》。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序》:“汉萧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晋、北齐、北周、梁、隋各朝代都有统一法典,虽原文佚亡,但篇目有史籍为证,斑斑可考。

⑼ 古代刑法中有株连九族,九族具体分别指什么呢

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从秦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历史出处
古文说
代表人物有孔安国、马融和郑玄。他们认为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古文说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摩尔根《古代社会》第三编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说。《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郑玄笺:“九族者,氢己上至高祖及玄孙之亲。”(参阅《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图》、《明会要》卷一〇二《丧服》之《本宗九族五服图》、《清律例》卷二《丧服图》之《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图》)
今文说
代表人物是许慎等。他们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今文说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利用血缘姻亲关系实现对本阶级及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参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

热点内容
优质司法服务 发布:2025-02-09 05:10:53 浏览:558
太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9 05:06:59 浏览:748
征税立法是否要回归人大 发布:2025-02-09 05:05:29 浏览:261
教师职业道德是 发布:2025-02-09 04:57:20 浏览:635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
上海劳动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