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司法警
㈠ 古代衙门里有哪些职位
1、县令
相对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官员,因为它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存在,和一些官职比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一个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官,掌管着一个县的各方面的治理问题,一些刑事案件的判处决断,对于发生灾难时的赈灾救助,对于一些恶霸土豪欺负乡民的惩治管理,对于教育方面的提倡与积极建设等等。
2、县丞
按制县丞为正八品官(京县除外)。县丞的来源有贡生及会同馆大使、鸿胪寺鸣赞、序班、刑部司狱、汉军九品笔帖式、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县主簿、府州县训导、府照磨、通判等。
3、主簿
地位处于县丞之下,属于九品的小官了,负责管理一个县的户籍管理统计,通缉人员的查找和文书的书写等,一般情况下做这个职位也是需要在学识上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县里也是可以调动一些人的人物。
4、县视学
这是一个在光绪时期才出现的职位,和县令级别平齐,但是没有职权,主要是负责对当地教育的推广以及建设情况是否符合朝廷政策的一个检查官员,并不是长期存在一个地方,而是定期检查,而且一般也是由一些当地的有名望的商贾来担当。
5、典史
典史的品级为未入流,掌管一县监察狱囚之事。若事简之县不设县丞和主簿,则县丞和主簿的职能也由典史一人兼领。
㈡ 清朝的“公务员”拿多少工资
清朝的公务员分为两类,一为官、一为吏。官是皇帝任命的,吏是官聘任的。
据《临川县志》记载{临川县是抚州府(类似于现在的抚州市)所在地,因而临川县供养的“公务员”包括府属机关}:
清朝抚州府(类似于现在的市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衙役(普通公务员)共55人。其中:
知府门子(门卫)2人
马快(相当于现在配备了专车的刑警)10人
步快(无专车的刑警)16人
皂隶(相当于现在的法警,也就是在戏剧中站在大堂两旁拿着棍子吆喝的那些人)16人
轿伞扇夫7人
库子(官库管理员)4人
清朝临川县属衙役共250人。其中:
1、知县衙门:
门子(门卫)2人
马快8人
民壮(相当于现在的民警)29人
皂隶12人
仵作(相当于现在的法医)3人
学习仵作2人
看监禁卒(相当于现在的监狱管理人员)8人
轿伞扇夫7人
库子1人
斗级(收粮食时掌斗的人员)4人
府仓改作县仓斗级6人
2、县丞衙门:
门子1人
皂隶4人
马夫1人
3、典史衙门
门子1人
皂隶4人
马夫1人
4、巡检司
皂隶4人
弓兵37人
吹鼓手8人
驿站走递人夫26人
马夫1人
铺司兵76人
树声楼(三元楼)钟夫1人。
府县两级衙门(市县两级政府)共有衙役305人,每年工银(工资支出)2457两2分7厘。
清朝中期,1两银子大约合现在的人民币300元。以此推算,清朝时期的临川县府两级每年的工资性支出约为74万元人民币。如遇闰年,加银125两8钱6分3毫(约折现在的人民币3.8万元)。
在衙役中——
驿站走递人夫、马夫的工资(衙役的工资不称俸薪,叫工食银)最高,为每人每年10两8钱银子(约合现在的3240元),闰年加1个月工资;
其他衙役,无论是府里的门子、皂隶、马快、步快、轿伞扇夫、库子还是县里的门子、皂隶、马快、民壮、看监守卒、轿伞扇夫、库子、斗级等,工资统一为每人每年5两9钱至6两(约合现在的1800元),闰年不加工资。
驿站铺司兵的工资为第三等,每人每年5两4钱(约合现在的1620元),但闰年可加领1个月的工资。
吹鼓手的工资为第四等,每人每年4两9钱1分6厘7毫(约合现在的1475元),闰年加加领1个月的工资。
仵作、学习仵作虽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的工资也只有4两9钱,闰年还没有13个月的工资。
工资最低的是巡检司的弓兵,每人每年为1两8钱(约合现在的540元),比钟夫还少1钱6分7厘。但弓兵闰年可以领13个月的工资,钟夫则没有。
同期,抚州府知府每年的正俸(基本工资)为105两(约合现在的31500元),知县每年的正俸为45两(约合现在的13500元)。除此之外,还是禄米、养廉银等。
在清代,普通的5口之家,每年的开支不会低于20两银子。衙役如果仅靠工资是无法过日子的,这是清代衙门里腐败盛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