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承诺

民法中承诺

发布时间: 2022-02-02 01:48:24

『壹』 合同中的承诺是什么意思

合同法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受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而与要约人成立合同。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一条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贰』 承诺是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理论上,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要求必须是合法的,因为要分情况看,如果承诺内容合法,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就并非民事法律行为。

『叁』 民法典承诺书是有法律效力的吗

有效。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即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肆』 民法通则中什么叫承诺

就是还没有签合同前,对要约的意思同意,如果违约,就会有缔约过失责任

『伍』 什么是承诺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承诺只能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必须在有效期限内作出。有效期限是指要约的有效期,只有在要约的有效期内向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才具有效力。(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在实际的交易中,有些合同的订立只要一方发出的要约经对方承诺即可完成,但更多的情况是要经过一方要约,另一方再要约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最终使要约得到承诺,合同才能成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民法典》第四百八十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陆』 民法中约定的不履行承诺, 是否属于无效合同

《民法典》中不履行合同约定不是无效合同,只是存在违约情形,催告后坚持不履行的可以申请撤销。

『柒』 民法承诺生效时间

承诺的生效时间:非对话意思表示发生拘束力的时间大体有表达主义、投邮主义、到达主义、了解主义各种主张,我国采纳的是到达主义。《合同法》第26条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选B

『捌』 民法典要约与承诺分别是什么意思

依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九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玖』 民法学承诺的名词解释

民法学承诺:

1、明示,一般以通知,可以口头或者书面表示。

2、默示,一般按交专易习惯或者当事人约属定。

3、以行为承诺,如果要约人对承诺方式没有特定要求,承诺,可以明确表示,也可由受要约人的行为来推断。

民法可以促进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与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区分开来。私法自治原则不仅有利于抑制行政专横和行政过度干预,而且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这必将从客观上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9)民法中承诺扩展阅读:

民法作为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把当时存在的财产所有、财产流通、婚姻家庭和继承等社会关系予以确认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归根结底,它不过是现存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国家的民法,虽因地域、民族、宗教等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不能超越出一定生产关系所规定的范围,从而在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

『拾』 关于民法中承诺迟延的问题

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要约在其存续期间内才有效力,一旦受约人承诺便可成立合同,因此承诺必须在此期间内作出。如果要约未规定存续期间,在对话人之间,承诺应立即作出;在非对话人之间,承诺应在合理的期间作出(《合同法》第23条)。凡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届满后承诺的,是迟到的承诺,不发生承诺的效力,应视为新要约(《合同法》第28条)。但是,受约人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承诺,依通常情形在相当期间内可到达要约人,但因电报故障、信函误投等传达故障致使承诺迟到的,为特殊的迟到。在这种特殊迟到的情况下,承诺人原可期待合同因适时承诺而成立,依诚实信用原则,要约人应有通知义务,即及时地向承诺人发出承诺迟到的通知。怠于为此通知的,承诺视为未迟到,合同因而成立(《合同法》第29条)。该承诺迟到的时间,属于一种事实通知,以要约人将迟到的事实通知承诺人即足够,并且依发送而生效力,不到达的风险由承诺人负担。如甲向乙要约,乙的承诺发生特殊的迟到。甲不依法向乙为此承诺迟到的通知,合同成立;甲向乙发送承诺迟到的通知,但因传达故障乙并未收到,合同不成立。本案中,承诺是特殊迟到,但是要约人给予了迟到的通知,所以合同不成立。也就是租约不成立。

热点内容
张庭法学 发布:2025-02-09 01:08:00 浏览:829
哺乳一小时劳动法 发布:2025-02-09 00:20:12 浏览:793
河南一诺司法 发布:2025-02-09 00:18:29 浏览: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地址 发布:2025-02-08 23:51:49 浏览:696
网络安全立法过程 发布:2025-02-08 23:40:38 浏览:552
诈骗罪立法目的 发布:2025-02-08 23:39:25 浏览:820
司法三效果 发布:2025-02-08 23:33:26 浏览:534
刑事诉讼法的公民代理 发布:2025-02-08 23:28:23 浏览:731
与道德有关的诗 发布:2025-02-08 23:08:55 浏览:973
广州天河法院招聘 发布:2025-02-08 23:03:48 浏览:675